2000 第4期 - 银河奖征文小青一、母亲我出生在海底深渊。这里生活着人类的种群。我出生那时,世界一片黑暗。仅有的些许亮光是从附近游过的火体虫和海萤身上发出来的。除了黑暗,便是巨大的压力。它作用在我弱小而单薄的身躯上,使我意识到将来的生活会不太容易。我出生后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妈妈赤裸的身体。由于分娩的缘故,她靛蓝色的皮肤上显现出发暗的红斑,渗出了一片片液体,这样便把大量多余的盐分排出到体外。妈妈在嘘嘘地叫唤,把痛苦和喜悦通过低频声音在水中传播。不一会儿,周围有了动静。游来了几个年老的男人。他们把头探进洞穴,看见是女人在生育,便趣味索然地游到了远处。但是,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男人又返了回来,背负着一个用温鲸坚韧的胃囊制成的口袋。妈妈的眼睛放出了亮光。男人把口袋放在女人的身旁,便游走了。...
杨鹏一杰里趴在马路上,有点头昏。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一条小河边。天上那轮冷月此时倒映到汩汩流动的水里,变成一片歪歪扭扭的金色光斑。在哗哗流动的水声里,还能听见对岸灌木丛中小虫的叫声。他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明明是从六十三层的紫金大楼上摔下来,怎么会没有被摔死,难道是在做梦?做梦醒了怎么会躺在马路边,难道是还在做梦?他努力想直身站起,却觉得全身乏力。这时不远处有人在大呼小叫,好像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杰里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人的影子显得不同导常的大。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过来。“救救我!”杰里大声喊,然而,他的喉咙里却仿佛鲠了一根鱼骨头,发出的是“汪汪”的狗吠声。有几个人回头乜斜了他一眼,然后不屑一顾地又转过头。...
“地球通讯社2 月30日电;在全体地球人翘首盼望202 年之后,第一艘星际飞船《夸父号》已于昨日即公元2253年2 月29日回归地球。地球人委员会已决定,授予机长王亚当以‘人类英雄’的称号。”七天后地通社播发一篇专栏文章,作者雪丽小姐,新智人编号34R -64305.“夸父号星际飞船于2050年11月24日发射,目的是探索十光年外的RX星系的类地文明。飞船为等离子驱动,历经202 年又3 个月后返回地球,乘员在途中采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暂时中止生命。飞船上原有四名乘客,其中三名不幸逝世,埋骨于洪荒之地。地球人委员会已追认他们为人类英雄,愿他们在茫茫宇宙中安息。“近代科学揭示,若人脑冷冻期超过临界值(70~80 年),则其人解冻后一...
一、贝莱 伊利亚·贝莱站在树荫下,嘴里自言自语地咕哝着:“我知道,我在出汗。” 他抬头环顾,一群男女零零落落地散布在旷野上。他们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也有几个年龄和他自己相仿的中年人。这些人有的笨拙地在用锄头挖土,有的在干其他活儿。照理这些活儿应该由机器人干的,而且,那些机器人干起来肯定比这些人强。可现在,机器人受命站立一边,袖手旁观;那些男女青年却在坚持不懈地辛苦劳作。这些人每星期出来劳动一次,风雨无阻。参加劳动的人逐渐多起来。市政府虽不鼓励这项活动,但也从不干预,可算是他们施行的仁政吧。 贝莱极目向西眺望,只见地下城众多拱顶伸出地面,栉比鳞次,犹如向上伸展的手指。城内则是五光十色、斑驳陆离的生活。他发现远处有一个小点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并正在向这边移动。那闪光的小点实在太远,一时难以辨认。但从其移动的样子看,贝莱能肯定,那必是机器人无疑。对此贝莱并不...
目录 战场夜想曲白色的脸银环计划长夜的等待死海的苹果黑暗中挥舞的怪手蓝天之梦形式上的后记 战场夜想曲 Ⅰ 我军在特莱坦尼亚会战取得决定性优势的那个夜晚,艾伦赫姆飘起雨丝。 搁着吃不到一半的晚餐,我呆然眺望窗外。隔着黑幕和雨帘的彼端,旅团司令部大楼闪烁着淡橘色的灯光。 我感到全身疲倦,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先前一个星期我参与了大部份的战况,直到最后阶段将主导权交给后备兵团前几乎不曾瞌过眼。当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后备兵团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驱逐敌人,我才撤回后方。我对追击与扫荡行动兴趣缺缺,没有麾下之累的单骑兵团好处即在于此。 我的手伸向己经不再冒热烟的咖啡杯,却发现杯上有个人影,我身边站了一位正在行军礼的士兵。...
据说,“旋涡二号”的船长这个职位,曾让联邦总部的官员们很费了一番脑筋。因为援救者与被援救者之间最好没有什么私情,可苏贝又恰巧是目前最杰出的船长。 最后,苏贝一贯的冷静沉着的作风帮了她自己的忙。总部认为苏贝在行动中“不大可能因感情用事而出错”,即便等待救援的“旋涡一号”上面有她的丈夫。于是她得以站在这艘大船的舰桥里面,指挥十五个船员共同跨越数万天文单位的辽阔空间。 这是人类所做的第二次向外太阳系派出远征队的尝试“旋涡一号”是第一次。在二十个小时的适应性航行之后,队员们吃了离家前的最后一顿饭,在飞船上洗了最后一个淋浴,“冲冲晦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苏贝坐在电磁椅里面有条不紊地下着命令,从外表上看不出她的情绪。舷窗外是深邃的宇宙,苏贝的目光投向无限遥远的地方。随着她的命令,火箭发动机喷出橙黄色的离子流,大船起航了。空间折叠必须在月球轨道之外进行,否则可能对地...
2000 第3期 - 现在进行时怡雯贝尔:你说对了。我和伯格斯都很注重精神领域的健康,只不过是创作题材有所不同。《达尔文的收音机》有一个核心元素——我们基因中的病毒也是人类进化的载体。《血里的音乐》(曾发表在本刊1998年7、8两期——怡雯注)中病毒则同时是一种信息载体,而作品本身也更具诗意。怡雯:威廉·巴洛斯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病毒。但是语言并非只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过时间与空间,它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组织信息的方式,比如以电脑字节的方式,或DNA的方式。病毒果真是信息的载体抑或信息本身就是一种病毒?贝尔:所有生物的交流都需要代码,我把它们统称做“语言”。当然,这种说法也引起一些人的怀疑和不满。信息并不自语言或代码首先发出——但我们的感觉可以立即将它转化为代码加以接纳或拒绝。如果我们接受了,它便参与我们体内的变化,并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然后,我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与其他人交换被“...
裴晓庆走进林博士的电脑游艺厅,我发觉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林博士这个电脑迷哪儿去了?厨房那边好象有声音,我又叫了几声,却没人答应。我走到游戏机台子旁边,看到这儿多了一台体型很大的新游戏机,几乎和我一样高。这么大的电脑游艺机现在真少见,倒象是个机器人。我用手指敲了敲瞧上去象是胶质的深红色机壳,发出钢铁一样清脆的声音。这台没关。我看了一眼显示屏,显然有人刚玩完一场游戏,最后的几行字幕还未消除:洪水。防护失败。你被洪水没顶呛死,自身死亡。瞧上去这游戏挺有意思。游艺机壁上刻着它的名称——死亡决斗,A型游戏机。下面写着游艺说明:“如想开始参与死亡决斗,请按D键。”我按下了D键,显示屏原有的图示开始上升消失,一组新的汉文字幕出现,第一行显示:...
□ 史蒂芬·巴克斯特The Children of Time[英]史蒂芬·巴克斯特郭泽 译科幻世界译文版 2005.11(下半月版)天琴号 第150页《阿西莫夫科幻杂志》2006年读者投票奖短篇第一名一地平线上的那片巨冰总是让佳尔着迷。即使是现在,越过傍晚的炊烟,他仍能看到一道纯净的骨白色线条,比石刀划出的切口还要齐整,在远方天地的尽头拖曳而过。白日将尽,辉映万里的夕阳极力渲染着天空。这个孤独而又好动的孩子信步走去,躲开笼罩在头顶的浓烟,躲开浣熊肉和山羊脂肪在煮滚时散发出的味道,躲开大人们无精打采的谈话,躲开孩子们热衷痴迷的游戏。那片巨冰总是横亘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即便你费尽千辛万苦穿过长满灌木的草地向它走去,它仍旧可望而不可即。他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那片冰盖一直在退缩,它纯净的莹白色身体在不断坍塌,化为融水汇成的溪流,露出巨石遍布的土地,地面早已被这些冰川的漂砾磨蚀得沟壑纵横,满目疮痍。所以,当你一直走...
1997 第9期 - 互联网络易丹网络游戏与一般游戏不同之处在于,你有真正的活人作对手。把平常单独玩的游戏无限放大,从一个城市放大到一个国家或者整个地球,就是今天的交互网络世界里的游戏了。我在前面曾经谈到过,一家啤酒公司在网络上设立了一个广告地址,诱使购买它的饮料(Zima)的顾客到那里去玩游戏。我第一次网络游戏经历就是从这个地址开始的。在WWW上输入Zima的地址,就来到这个据说充满了趣味的地方。在这个虚拟的游乐园里,到处都是Zima的广告牌。广告中间有一个游戏菜单,我从中选取一项:寻找午餐肉。“午餐肉”(Spam)在交互网络文化中同时还有另一层意思。Spam原是一种类似于午餐肉的罐头食品,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军队士兵们的食物,后来成了“腻味的”、“单调的”同义词。...
《坦德莱奥的故事》 作者:[英] 伊恩·麦克唐纳导读 这是个充满同情和力量的抒情故事,讲述了在未来,被外星入侵者逐渐吞噬的非洲大陆上一个年轻女孩的成长经历,并描述了入侵者把占领的土地改变成了富饶、陌生、难以想像的世界。这个巨大的改变还延伸到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在入侵者引导下发现了自我……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唐纳1960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北爱尔兰,现在贝尔法斯特生活、工作。第一章 我的故事还得先从我的名字讲起。我叫作坦德莱奥。我出生在这——基奇奇。这让你很惊讶吧?这个村子已经变了很多,现在就算是土生土长的人也认不出它了,但名字还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事物的名字都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们能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