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蔡宜凌 姓名:蔡依林 小名:娃娃 英文名:Jolin 生日:1980年9月15日 星座:处女座 生肖:猴 身高:158公分 籍贯:台湾省台北 学历:辅仁大学英文系 宗教信仰:佛教 家中排行:排行老二 口头禅:是喔!It was like……oh my god! 收集品:手饰 嗜好:研究健康资讯,出外游玩,看电视,看电影 最讨厌的事:失眠 最喜欢的事:表演(singing only)、和朋友聊天 最想见的人:罗南(That´s right) 最尊敬的人:Mother 最喜欢吃的菜:凯萨莎拉 最拿手的菜:煎蛋 最喜欢的季节:Summer 最喜欢的动物:Dog 最喜欢的花:玫瑰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黑色 最喜欢的水果:都爱 最喜欢的运动:羽球 最喜欢的电影类型:爱情喜剧 最喜欢的音乐:Hip-Hop、R&B 最喜欢的刊物:Seventeen 最喜欢的食物:水果、意大利面、奇异果汁 ...
—你应该知道的165个人生哲理柯钧 编著第一章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 许多人缺少的不是美,而是自信的气质,记住: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有了积极的心态就容易成功消除自卑感,充满信心地进行努力? 丽莎是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学生,也是她所在镇里唯一来哈佛读书的人。在她准备启程到哈佛大学前,当地的人都为她能到哈佛上学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好的机遇。 但是,丽莎的兴奋劲还没过,就忽然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了。她在哈佛过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土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自己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却又觉得好笑。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到哈佛来受这份羞辱,同时更加怀念在家乡的日子,在那里,可没有人瞧不起她。?...
没有断头台的小岛 ——评《圣皮埃尔的寡妇》 徐 昕 【原 片 名】:La Veuve de Saint-Pierre 【中 文 名】:圣皮埃尔的寡妇(雪地里的情人) 【编 剧】:克劳德•法劳多 【导 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主 演】:茱丽叶特•比诺什,丹尼埃尔•奥图依,埃米尔•库斯托里卡 【地 区】:加拿大/法国 【出品时间】:2000年 【获奖情况】:2000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莫斯科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海报来源】:okxr/news/newspic/20042268502294834.jpg 1849年,在靠近纽芬兰的法属加拿大群岛中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荒凉的 圣皮埃尔岛上,两位醉酒的水手因打赌船长库巴是肥还是壮来到船长家。漆黑之夜,混乱之中,水手尼尔•奥古斯特迷迷糊糊地操起身边的刀将库巴砍死。《圣皮埃尔的寡妇》叙述的传奇故事由此...
对于人生,早已有了许多种比喻。 我想,人生也是可以比做一块画布的。有人的一生如巨幅的画布,其上所展现的情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有人的一生充满了泼墨式的,大写意式的浪漫,或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戏剧性。看他们的人生画布,好比看连环画。 但大多数人的人生画布是小幅的。我的人生画布就属于大多数人中的一例。我曾与朋友们戏称之为“手帕人生”。是的,我也就是在这么大的尺寸中,以写实的,有时甚至是以工笔的画法,相当认真地一层层涂抹我的寻常人生。我的人生画布上太缺乏浪漫色彩,更没什么戏剧性,内容简明甚是单调。我的童年和少年,其实也就根本不怎么值得回忆,更不值得写出来供人看。 又,我觉得,童年是人生画布的底色。底色上即使勾勒出了影影绰绰的人形,却往往属于“点彩”派、“印象”派的那一种。远看或还辨得清轮廓,近看则就与底色模糊成一片了。毕竟,那轮廓的边缘,与底色融得太平贴,并不能...
1、名人幽默——A集【13则】2、名人幽默——B集【14则】3、名人幽默——C集【22则】4、名人幽默——D集【25则】5、名人幽默——E集【25则】6、名人幽默——F集【38则】7、名人幽默——G集【60则】8、艺术家的幽默事 【87则】1、名人幽默——A集【13则】来找啥?呵!原版好像是那个新党的许历农说的吧!他说有一天有个早起运动的人在国父纪念馆看到一个身著中山装,留著两撇小胡子的帅气男子提个灯笼焦急地四下张望,驱前一看大惊,竟是孙先生,问他老人家找啥,孙先生忧心地说∶“我的三民主义啊”不久此人又至中正纪念堂晨跑,忽见一光头老人,身穿长袍,拿个拐杖到处瞧,往这老头方向跑去,又惊,竟是老蒋,便问∶"蒋...
郭敬明:悬挂在心上的倒计时(1)文/郭敬明[01] 倒计时不断接近某一件你知道一定会到来的事情,可以有无数种心情。在每一声滴答滴答里,世界都在缓慢而不可重来地改变着它的样子。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倒计时。关于香港回归的倒计时。关于澳门回归的倒计时。关于春节零点的倒计时。关于奥运会的倒计时。那些随着数字而越来越强的期待感,随着数字而越来越近的美好事物,其实并不能引起我们太强烈的注意。可是——高中的时候教室背后的黑板上,班长每天都会将那个“离高考XX天”的那个数字减少一个。在写完新的数字的时候,关上空无一人的教室。那个时候每天都会刻意地避开后门而进出教室,不想看到那个飞速减少的数字,但是持续的压迫感每天都在心里筑起更高的墙。封闭着所有出口,截断一切退路。太阳在围墙边缘淌下软绵绵的光。...
《葬礼之后的葬礼》 1. 岳父归来 9月3日,高竞终于搬出了他住了一个多月的莫兰家,看见他把两个大旅行包拿进后车厢,莫兰不禁有些不舍。 “你家打扫过了吗?”她问道。 “还没有。” “那你怎么住啊?” “我现在就回去打扫。我今天请假了。”他笑着拍拍她的肩,好像当她是个小兄弟,“你爸什么时候回来?” “今天晚上。”她眼睛亮闪闪地注视着他,“你来吃饭吧。” “你爸知道我们的事了吧。” “那当然。” “他对我什么印象?” 他觉得你像只流浪狗,她心里道。 “他对你没什么印象了,所以这次特地来看看你啊。” “不可能,他对我印象不错,我知道。”他大笑起来,“那时候他还津津乐道地跟我说训练你骑马的事哪。这可纯粹是男人之间的话题噢。”。...
渔 父渔 父【题解】“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全文写了孔子见到渔父以及和渔父对话的全过程。首先是渔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话,批评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都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接着写孔子见到渔父,受到渔父的直接批评,指出他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乃是“八疵”、“四患”的行为;应该各安其位,才是最好的治理。接下去又进一步写渔父向孔子提出“真”;所谓真,就是“受于天”,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最后写孔子对渔父的谦恭和崇敬的心情。本篇历来也多有指责,认为是伪作,但本篇的思想跟庄子一贯的主张还是有相通之处,对儒家的指责不如《胠箧》、《盗跖》那么直接、激烈,守真和受于天的思想也与内篇的观点相一致,而且渔父本身就是一隐道者的形象,因而仍应看...
英国的君主制:危机与生存第1节 危机与生存1042—2003(1) 近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君主制从最开始被立法确认,到如今的日渐式微,它已成为一种皇室的悲哀与绝望。 在20世纪,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与戴安娜王妃的葬礼是聚集了多数英国公众关注目光的两个日子。 1649年1月30日下午2点,查理一世走向黑色的断头台,来到了刽子手面前。这一幕的发生地点位于国宴厅外的怀特霍尔宫。怀特霍尔宫是由查理一世的父亲,即詹姆士一世授权修建的大型豪华石制宫殿。在这个宫殿里,曾经由伊利戈·琼斯与本·琼森举办过极其奢华盛大的假面舞会,此二人以大肆宣扬詹姆斯一世的斯图亚特王权观而著称,他们关于责任、权力和特权的观点颇有争议。 而现在,严寒的深冬,在这个皇室们过去狂欢作乐的舞台上,即将上演极端悲惨的一幕。关于君主不容侵犯这种古老的信仰,即将遭到刽子手手中斧头的锋利刀刃的检验。 一种说法传言,当天是一个...
【中尉和空姐的一个月爱情】很老套的取材,很老套的开局,很老套的经过,很老套的结局,很老套的故事。但就是这个很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给我们展现了新一代的年轻人语言,行为,思维模式。诠释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不再因为自己所在的生活圈子而默认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故事同时亦告诉了我们爱情能改变一个人。当一个坚强而又骄傲的新一代军人遇见了一个温柔而又美丽的新一代空姐之后也许军人不再坚强而又骄傲,空姐也许也不再温柔而又美丽。本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这样的军人与这样的一个空姐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的事。很有戏剧性的我们见到了第一次,又很有戏剧性地接二连三发生一些生活小事让我们相识,相恋…她的野蛮无理与活泼可爱让本是坚守单身阵营的我从一开始的极力躲避到最后的欲罢不能…轻松的交流方式,温馨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的主旋律。...
这世上有种人,生来就不平三岁学铸剑,五岁习剑,六岁已暂露头角,七岁离家,到处拜师学剑,然而真正的名师,岂是轻易能见到,众人所知的剑师,却是没有一个能教他一个月。终于八岁数十次叛出师门,落魄荒野,过着菇毛饮血的生活。以自然为师,习鸟兽走姿,自创身法,步法,剑法。历时五年,终于自荒山野龄之中走出。执三尺青锋,挑战天下武人。百战而百姓,为青年剑客的翘楚。十六岁挑战一代武学宗师,剑魔独孤败天,终于尝生平第一次败绩。十七岁回首生平所知武学,乃创‘灭魔心经’,于山洞中观苍竹而悟‘柳絮随风身法’,凭此技再次挑战剑魔独孤败天,终于击而败之。江湖赐号‘风神’。跻身江湖顶尖高手之列,其后五年,击败老一辈高手无数,直至再无敌手。...
第一章 战争乌云在攫取权力后,希特勒迅速重建德国的军事力量,目的是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复仇。希特勒坚信,德国不会再次站在失败者一边 慕尼黑的绥靖协定 1938年9月30日,在跟纳粹德国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完成了紧张的外交谈判后,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那时,战争的乌云看起来正在欧洲集结。 张伯伦的要求已经和平地实现了,但英国公众太害怕谈判失败,以至于他们觉得防毒面具将会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生产线上整天都大量地生产出防毒面具。毒气攻击自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使用以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武器,这个时候人们则害怕德国人的空袭。 针对德国炸弹会轰炸英国城镇的问题,人们准备了一套空袭预警系统,也制订了把孩子们从主要城镇转移到安全的乡村去的计划。50万男男女女,在一种轻蔑和害怕交织的心态下,志愿为ARP——空袭预防服务。那个时候醒目的广告用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