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法实际流传法术种类:“五雷掌法”“解五雷掌法”“肚痛法”“解 肚痛法”“罗汉仙法”“解邪术法”“止血仙法”“跌打梅山法”“紧箍咒” “隔山止血法”“勾魂法”“收神魄法”“华佗仙师法”“观音仙法”“黑扎法” “止痛消肿法”“千斤定” “咽喉骨鲠法”“止痛华佗仙法” 茅山法修炼方法: 一、斋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三月十五、十月初三、十一月冬至日;每月农 历初一、十五;注:斋期不食酒肉五辛。五辛:葱、蒜、韭、辣椒、姜 二、布场本功法布场设置简单而实用。用瓷碗一个,内盛小米三分之一。通 灵符一道。香三柱,黄纸四张,垫子一块。修练时面向东坐。 三、通灵寅时( 3-5时)洗漱完毕,在无人清净处穿干净衣服,面对东方设...
印光大师编辑 福建莆田广化寺 寿康宝鉴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者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颇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人从色欲而,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经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予姓蔡氏。父彥高。母洪氏。生平愛奉觀音大士。初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誕。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時生也。 二十六年丁未 予周歲。風疾作。幾死。母禱大士。遂許捨出家。寄名於邑之長壽寺。遂乳名和尚。 二十七年戊申 予三歲常獨坐。不喜與兒戲。祖父常謂曰。此兒如木椿。 二十八年己酉 二十九年庚戌 三十年辛亥 三十一年壬子 予年七歲。叔父鍾愛之。父母送予入社學。一日叔父死。停於床。予歸。母紿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數聲。嬸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裏去也。予愕然疑之。問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處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麼處去。遂切疑之。未幾。次嬸母舉一子。母往視。予隨之。見嬰兒如許大。乃問母曰。此兒從何得入嬸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癡子。你從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來之疑。不能解於懷...
但里面的内涵不见得许多人都清楚。现在我们谈“法于阴阳”万事万物都受阴阳变化规律的支配,这种观点在座的能不能接受?(众答:能接受)既然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那么世界可不可以分为阴阳?可以?怎么分?这可是个敏感问题。你们说(众说:……),啊?既然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为阴阳,那么物质的基本形态能不能分为阴阳呢?能?怎么分?分为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那么阳性物质什么样?阴性物质又是什么样呢?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区别在哪里?有人说:看得见的为阳,看不见的就为阴,对不对?我说你们说对一半。有人说,动为阳,静为阴,行不行?都琢磨琢磨,还有没有?它的存在形态是什么样的?我替你们归纳一下吧,大致有三个主要特点,三个主要的区别。第一:阳性...
朝鲜战争中,北朝鲜人民军曾经使用了相当数量的坦克投入战斗。这些坦克的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苏联的T34—85。北朝鲜的坦克部队曾在战争初期创造了骄人的战绩,又在1950年10月的大溃退中损失殆尽。这是亚洲国家在二战之后头一次大规模地使用坦克投入战斗。由于我国的朝鲜战争史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对志愿军入朝之前的战斗作淡化处理,因此许多事情现在也不为国人所知。在此,小弟谨奉上天涯以来的第一贴,评述一下人民军坦克部队的兴衰得失。 一 北朝鲜人民军坦克部队和南朝鲜反坦克力量的概述 1948年,北朝鲜第一支战车部队第15坦克团组建。它并非战斗部队,只是负责培养装甲兵人才,由苏联教官和部分中共东北野战军的坦克驾驶员进行教学训练。由中共提供在内战中虏获的M-3,M-3A3轻型坦克以及M-4A4中型坦克,苏联人提供T-34/85坦克作为教学器材。虽然总体教学条件不高,但是年轻的朝鲜人民军学员还是很快掌握了坦...
著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编译者:何文心 目录 一、 堪布卡塔仁波切简传 二、 一切法教源自法身 三、 论皈依 四、 福慧二资粮 五、 问答录(一) 六、 问答录(二) 七、 问答录(三) 八、 忏悔净障 九、 道次第 十、 问答录(四) 十一、问答录(五) 十二、大手印 十三、问答录(六) 十四、问答录(七) 十五、空性的体悟 十六、圣观 十七、证悟的女性 十八、生与死 十九、问答录(八) 二十、如何成为众所欢迎的人 二十一、附录 二十二、大手印证道歌 勘布卡塔仁波切简传 堪布卡塔仁波切,一九二二年二月诞生于西康省勒西地方的一个游牧家庭中。四岁即开始学习西藏语文与各种经典。十二岁时于创古寺出家。仁波切在创古寺学习共修行六年。十八岁时,与数位僧众一同前往祖普寺,首次拜见大宝法王。二十岁时,于八蚌寺第十一世泰锡杜仁波切座下...
Title: The Upper Room: Being a Few Truths for the TimesCreator(s): Ryle, John Charles (1816-1900)Rights: Public DomainCCEL Subjects: All;LC Call no: BX5133.R92LC Subjects:Christian DenominationsProtestantismPost-ReformationAnglican munionChurch of EnglandSermons. Tracts. Addresses. Essay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UPPER ROOMBeing a Few Truths for the Times...
尊者阿姜查[简介]尊者阿姜查出生于1918年6月17日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绷.拉贾泰尼镇外一个小村里。在上完小学后, 在寺院作了三年沙弥, 之后还俗回家, 帮着父母务农。二十岁时, 决定恢复出家生活, 于1939年4月26日接受比丘具足戒。阿姜查的早期寺院生活, 是按着传统模式进行的, 主要是学习佛经与巴利文。 在他出家的第五年, 父亲病故, 这个事件直接提醒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令他深思。尽管他已读过经典, 粗通巴利文, 却似乎对苦的终止没有进一步的亲身理解。他于1946年离开寺院, 开始云游四方。他步行了大约四百公里来到泰国中部, 一路住在丛林里, 早上在附近村里托钵。 后来他在一家精修毗尼律的寺院里留住期间, 在那里他听说了阿姜曼, 这是位当时最受尊敬的禅修大师。阿姜查急于见到这位卓有成就的老师, 于是又开始行脚, 前往泰国东北部寻找阿姜曼。...
本文在此只列出律藏 227 条戒律的条款。整套律藏总共有六本,其中包含了批注和对戒律的种种问题。想深入律藏的人们能学巴利文或英文,来充份阅览律藏。「诸比丘,这三种东西是亳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经律也。」——《增支部.第3.13.129经》「诸比丘,海平而其水不溢于大洋,戒严而不惜身躯持之。」——《律藏.小品》「缘于此事,诸比丘,我当为比丘立下戒条。我如此做有十个目的,即为了:僧团的优越、僧团的和平、克制无耻者、善自制的比丘得安宁、制伏今世诸漏、防止来世诸漏、令无信者生信、令有信者其信增长、建立正法,以及守护戒律。」——《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只要诸比丘仍然正道而活,世上就不会少了阿罗汉。」——《长部.大般涅槃经》...
清净道论 觉音造 叶均译 南无婆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陀 序 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 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瞿昙我问汝”。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
正文 作者简介傅士德博士(Dr.RichardJ.Foster),RENOVARE创办人及主席,AzusaPacificUniversity之属灵成长学(SpiritualFormation)教授。傅士德博士为享负盛名的作家与讲员,畅销著作包括《属灵操练礼赞》(FES出版)、《简朴生活真谛》(FES出版)、《基督徒看钱》、《基督徒看权势》及《基督徒看性》。《属灵操练礼赞》(增修本)为其最新力作之一,书中补充了不少有关属灵操练的资料,帮助读者易于掌握及实践,过一个与父神亲密同行的生活。正文 序 一作者深知,强调简朴,这事本身便可能成为一种网罗。这便是他为什么不硬性规定要穿朴素的衣服,而只简单地说:"不要追随时髦,只买你所需要的。"这已是一个激进的建议。如果人们广泛接纳,便会大大释放那些成为广告牺牲品的人,特别是电视广告牺牲品的人。假如有相当数量的人服从那"反积聚"的清晰命令,那么必然会引起一种真正的文化革命。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不是科技的问题,因为...
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 1.1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1.2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菩萨的大悲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最可贵的是,整部经典皆以白话文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心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论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可以相应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教化悲愿。在所有经典中,佛理浅显易懂,又不需要他人来传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萨本愿经》。...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申论肖永明近现代以来,随着欧阳竟无等佛学大师的提倡阐扬,唯识独成一学,逸出所有宗派,呈一时之盛,影响及于佛教内外,甚至连整个社会思潮的深处也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影响。然而,其间虽经欧阳竟无、太虚、吕澂、熊十力、王恩洋、唐大圆等人抉择料简、往还论辩,但在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大环境中,本来就名相纷繁、义理艰深的唯识学,就仍然容易使学人触处生碍、随类执解而无法贯通了。今发意再作抉择料简、方便条贯,以期使此唯识一学不再局于一隅,而能入归佛教缘起中道法海,进而易于契入佛法道妙!当然,我们的思考还得从欧阳大师的抉择开始。欧阳竟无在归投杨仁山居士门下学佛之后,专精深研瑜伽行一派、法相唯识一宗、唯识一学所宗经论,却发现自来归为一派一宗一学的法相唯识,应该分为法相与唯识二宗。他在1916年写成的第一种法相诸论叙——《百法五蕴论叙》中就说:“约缘起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