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资粮 阿姜查 序言 阿姜查法师最具特色的教导之一是他对僧团的强调,并用它来当作一种佛法修习的方法。对于教导在家居士,他的独特才能是不容否认的——无论是单纯的农夫或是大学教授,各行各业的人他都能出色地与之相交流。而他以教导及建立团结的僧团所获得的效果,也明白地显现在环绕着他成长的许多寺院上——既在泰国也在后来的英国、澳洲、欧洲和其他地方;若要使长期的成效被实现,阿姜查预知到在西方国家建立僧团的必要。 对于在家读者,将这些开示时的环境牢记在内心是有必要的——崎岖、简朴、贫困的泰国东北角,是大多数泰国伟大禅坐大师的出生地,也几乎是整个丛林寺院传统的所在地。东北的人是被这种环境磨练成强健朴实且温和有耐心的;也因而使他们成为适合森林比丘生活形态的理想之人。在这种环境中,于小小的厅堂内点着微弱的煤油灯,被聚集一起的比丘们团围着,阿姜查在为他们开示。...
今天开始录制第三部经,我们选择的是阿弥陀经。前面曾经录过六祖坛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事佛吉凶经是学佛的初阶,也可以讲是学佛人第一部应当读的经典,使我们了解佛法的大意,以及修学的态度、方法。坛经是禅宗的根本。今天我们开始录制这一部弥陀经,这是净土的根本。所以这个三部经,首先录出来,也是大乘佛法修学最重要的典籍。尤其是在中国的佛法,我们可以这么说法,中国的佛法的特色,就是在禅宗与净土。十要,顾名思义,它里面有十种;其实后来的大师,还有很多东西附在里面,不只十种。经呢?只有一种,就是阿弥陀经,其余多半都是论典。经本,就是著述,我们选定之后,决心依照这个本子来给诸位讲解。这个本子,我们尽可能在电视画面上,把重要的都写在字幕上介绍给诸位。至于经本,我们就不必像从前一样来影印赠送了,这本子流通得很广,诸位随时可以得到。前面两种,那是不得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流通得很少,一般人...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释上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唯识典籍中对阿赖耶识存在的论证。首先讨论了阿赖耶识的来源,指出唯识学的阿赖耶识思想是直接依据大乘经教建立,批驳近现代学界出现的阿赖耶识演化论,说明了声闻教法中的轮回识体与阿赖耶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其次,选取了唯识学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论典中关于论证阿赖耶识存在的内容,参照古德注疏及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人们了解唯识典籍对于阿赖耶识存在的论证,提供了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对三部论典关于阿赖耶识论证内容的比较,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异同。笔者以为唯识典籍对于阿赖耶识的论证,是随着唯识学弘扬的需要逐步完善起来的。其论证的内容及方式既有前后继承关系,又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及总目次杂阿含经会编(下)目次八众诵第五┅┅┅┅┅┅┅┅┅┅┅┅┅┅┅┅┅┅┅┅┅一──三七二一七 比丘相应(二二经)┅┅┅┅┅┅┅┅┅┅┅┅┅┅┅┅┅┅一一八 魔相应(二0经)┅┅┅┅┅┅┅┅┅┅┅┅┅┅┅┅┅┅三一一九 帝释相应(二二经)┅┅┅┅┅┅┅┅┅┅┅┅┅┅┅┅┅五三二0 刹利相应(二一经)┅┅┅┅┅┅┅┅┅┅┅┅┅┅┅┅┅八三二一 婆罗门相应(三八经)┅┅┅┅┅┅┅┅┅┅┅┅┅┅┅一一三二二 梵天相应(一0经)┅┅┅┅┅┅┅┅┅┅┅┅┅┅┅┅一六七二三 比丘尼相应(一0经)┅┅┅┅┅┅┅┅┅┅┅┅┅┅┅一八三二四 婆耆舍相应(一六经)┅┅┅┅┅┅┅┅┅┅┅┅┅┅┅一九七...
藏密真蹤緣起佛法為普度眾生一大事因緣而為釋迦世尊所立教,又以阿達爾瑪佛傳甚深密法而為首始。顯教知之者甚眾,而密教則多不為外人所知。由於諸世相因緣所湊,密法近年逐漸遍傳於世界各地。但亦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乘機撞騙於世,以假亂真,創立宗門;或學未圓頓,憑一知半解就自稱宗師者大有人在,蕓蕓眾生致受其惑,繁繁日益增多。無論是在漢地或藏地,還是在其他地方,只要細心觀察即可自見真偽,若詳讀本書各篇,即可明見真相。為正本清源,使更多有緣眾生免入歧途,得聞萬劫難遇的藏密真踪,茲特將有關密宗正規的基礎知識、密宗的源流、密宗各派教法的真相、學密必遵之教誡以及師資考證和甚深密法的部份內容匯集成書。此書中部份篇章採自佛教內部發行書籍,所有篇章均出自高僧大德手筆,或為大德們親歷所見,或為大德們親身體修,或為大德們親行所證,且其法義亦是諸大德同體共鑒之道。真踪密法早有遺篇於世,但往往不被行人...
作者:魏德东 [2001-8-6 8:38:03]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著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第4版,第438页。)“唯识学最后的目的在转识成智,所以不是唯识学而是唯智学。”(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第4版,第439页。)这是真知灼见,一语道破唯识学的真谛。唯识而不拘囿于识,根本原因在于,唯识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建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唯识思想的确立,引导众生解脱成佛。唯识学的成佛途径就是转识成智:转舍世俗的心识,成就超越的智慧。这是唯识学的终极关怀,是唯识的实现,也是唯识的超越。...
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王仲尧 内容提要:现存文献,对地论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道的判教结构和有关思想出发,认为南道判教是将《涅?》、《华严》二经共同置于最高地位。北道判教则将《华严》置于《涅?》之上。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佛性当有还是现有。南道持“真性缘起”,有强调理性主义,突出主体意识和义理思辨的倾向。北道持“法界缘起”,较偏重实践。地论师判教对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的几种思潮皆有所涉及,其判教的基本方法是对各种现实存在的学说思潮进行认识和分析,在批判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会通。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判教结构的不完整或不均衡性,判教的内容与整个佛教发展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割裂。但其主体意识和批判锋芒,在当时不失为一种特色,故仍有重要价值。...
序言:真相与后果(1) 瓦连京·拉斯普京 自从1991年12月苏联彻底瓦解以来,15年过去了。15年来,出现了俄罗斯的新一代。对于他们,这些事件已经成为遥远的往事,遥远得就像1917年的革命,或者17世纪初波兰的入侵。 看着他们,不由得想起“改革”高潮时期,叶利钦从莫斯科四郊的科学城搬来十多万支持者,拉到练马场①去搞大游行。那可都是些有教养的成年人啊,而且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把《真理报》上转载的一篇由意大利记者撰写的关于叶利钦在美国耍酒疯的文章撕烂了,扔在练马场的地上,使出吃奶的力气又是跺又是踩。那可是事关他们包装着民主之父外衣的偶像,是他们的旗帜,是被他们刚刚拥戴起来的领袖啊!那些人已经不可能接受任何别的形象,也不可能听得进任何别的道理了。几天之后,报纸的总编被解职了。直到现在,我的耳中依然回响着那些发言者的叫喊,回响着那充满火药味的、本能的、振振有词的宣泄和咆哮。...
《禅与悟》 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运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禅的目的是教人:学着将现实世界的八热地狱,转变为清凉国土的七宝莲池;试着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三业,转化为自利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禅与悟》 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圣严法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他是江苏省南通县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一九四七年,到上海静安佛学院读书。一九四九年,受战争影响,随著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十年,官拜少尉通讯官,于一九五九年奉准退役,二度出家,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为他剃度,法名圣严。...
导 言华菲德博士(Benjamin Breckinridge Warfield)于1851年11月5日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之莱克星敦郡。华氏生长于敬虔的家庭,幼时即背诵附圣经章节的要理问答。19岁时毕业于普林斯敦大学,成绩优良。21岁于游历欧陆时蒙神选召。为造就自己将来为主使用,遂于1873年入普林斯敦神学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并于1876年毕业。在普林斯敦读神学时,有查理赫治(Charles Hodge)等为教授。于神所重用之人足下受教,倍感光荣。于1876-1877年曾就读于德国李普吉(University of Leipzig)大学。归国任短期牧职后,即被聘为宾州神学院之新约文学讲师。后升格为教授。由于其早期著述,博得教会人士赞赏,于1880年由母校普林斯敦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在西方神学院九年的执教,为普林斯敦神学三十三年(1887-1921年)辨证学教授作了准备。华博士于1920年月圣诞前夕突病于翌年2月16日觉得能教课。虽未感染重病,但因劳力太过,遂于...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91-241[内容提要]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框架中进行考察分析;在研究取向方面注重思想演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当时人的心态变化入手来反观社会的变动,以尝试提出一个走向框架性诠释的思路。胡适在1932年曾说:我们中国这六七十年的历史所以一事无成,中国的民族自救运动之所以失败,"都只因为我们把六七十年的光阴抛掷在寻求建立一个社会重心而终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