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历史 小说推荐周排行榜

兜率内院疑点之探讨+ |热度 40 | 历史 | 上传: 暖暖 |更新时间:2018-05-28
(辅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前言  往生兜率天亲闻弥勒说法,已是千年来中国佛教弥勒信仰者的归依处,也因「西方净土」法门的兴盛,「兜率天宫」已被中国佛教徒们错误的认知为「兜率净土」,始自唐朝二大净土之说已相互抗衡千余年了。不仅如此,「弥勒内院」或「兜率内院」这个名词在现今佛教内也时有耳闻的,更是一般弥勒信仰者所向往的往生之处,但弥勒系列的经典中是否真的提到所谓的「内院」呢?有内院似乎应该就有外院,补处菩萨弥勒现在所居住的兜率天宫,真的有内、外院之分吗?本文首先讨论弥勒经中所述的兜率天有几处宫殿?弥勒菩萨化生于那一个宫殿?兜率天中何处可闻弥勒说法、面见弥勒?藉此以窥探兜率天宫真的有「内院」吗?其次,追寻中国佛教中「内院」之说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以厘清中国佛教千年来对「内院」之说的错误认知。... 
愣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热度 141 | 历史 | 上传: 保时捷 |更新时间:2018-05-29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五十阴魔之色阴十魔  宣化上人讲述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普告大众’: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五灯会元wdhy |热度 47 | 历史 | 上传: 北方刷刷 |更新时间:2018-05-29
七佛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毗婆尸佛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般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尸弃佛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欧阳竟无佛教教育思想评述 |热度 40 | 历史 | 上传: 独来读网 |更新时间:2018-05-29
欧阳竟无佛教教育思想评述李远杰  内容提要 欧阳竟无在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深研佛学的一生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佛教教育思想。主要由四方面构成,一是关于师生关系;二是关于学佛之观念与方法;三是关于佛学研究所藉之经典和研习次第;四是关于学生的素质。从中他提出了不少值得今人借鉴的真识卓见。  关键词:欧阳竟无 佛教教育 方法与素质  作者李远杰,1968年生,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19世纪末叶,中国佛教已衰败不堪,影响式微。不仅义学凋敝,有真才实学之僧尼,寡若晨星,而且僧团涣散,典籍严重逸失,有效的传法弘道几成别调孤弹。佛门封固一隅,热衷于经忏超度,佛法真智慧真精神被遮隐废弃。这遭致社会先进阶层愈来愈激烈的评击非议,酿成了大规模的“庙产兴学”运动,佛教面临毁灭的危险。此种状况引起许多有志之士的深深忧患。一方面西学东渐咄咄逼人,另一方面传统儒学衰竭乏术,不甘心全盘西... 
中央特别行动科史料 |热度 197 | 历史 | 上传: 绝对零度 |更新时间:2018-05-29
“特科”是个很专业的名词——“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1927年对共产党来说是血雨腥风的一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中共中央两次被迫迁移。第一次是从上海迁往武汉,第二次则是从武汉迁回上海。两次迁移,都是因为猝不及防地遭到过去的盟友的突然袭击。这年10月9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秘密举行扩大会议。主持会议的是年仅二十八岁的瞿秋白,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此时实际上是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任中国共产党领袖。周恩来、罗亦农在这次会议上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周恩来受中央的委托,立即着手对中央的政治保卫机构加以整顿,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政治保卫队伍。中共武装反蒋后把中央领导机关秘密建立在上海,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中共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只能选择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大上海。其次是因为上海有租界,租界区华洋杂居、政出多门,各种势力矛盾重重。租界区不查户口、交通便利。...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导读 |热度 37 | 历史 | 上传: 打死也不说 |更新时间:2018-05-29
转自wangf/vbb/showthread.php?s=7098ac96046fb3d890de335e4d44e853&threadid=2250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导读  罗志田    新文化运动期间,老革命党张继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中国政体虽变,“戏剧文学仍照满清帝政时代的样子”,可知其“思想仍是历史传来的家庭个人主义”;而“风俗如婚宴丧祭,与非洲的土人相去不远”,可以说“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1 他所关心的,是思想风俗与政治的关联。2 所谓中国“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颇能代表很多老民党对民国代清这一政治鼎革的整体失望,或有些“故意说”的成分。然而张氏关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却有所见。  从最粗浅的层面言,当不少人开始整体反思一个时段的往昔之时,这“一个时代”大约也就真正成为“历史”了。与张继的观察不同,在“思想”和与其关联密切的“学术”方面,民初中国实际处在一个典范转移的时期。最明显的一个表征,... 
艾克哈特·托尔-当下的力量(完整 |热度 178 | 历史 | 上传: |更新时间:2018-05-29
作者:艾克哈特·铎利/著 周家麒/译前言本书的缘起   我三十岁之前的生命,处在一个持续性的焦虑状态,其间穿插着自杀性 的沮丧。现在旧事重提,给我恍如隔世或是好像在谈论别人生平的感觉。   过完二十九岁生日很长的一段期间之后,有一天的凌晨时分,我在一阵 极端的恐惧之中以惊醒过来。我曾经有过多次类似惊醒的感觉,不过这一次感觉 最为强烈。黑夜的死寂,暗室中家具模糊的轮廓,远方传来的火车噪音——这一 切让我感觉格外的疏离、敌意、而且了无生趣。我对世界升起了一股很深的厌离 之情。其中最令我厌恶难耐的是我自己的存在。活着承受着这悲苦的重担,意义 何在?持续这永无止境的挣扎,又是何苦?一股从心里深处升起的对虚空和不存 在的渴求,强烈地压过了我想继续存活下去的本能。... 
从六门教授习定论 看习定的入门 |热度 60 | 历史 | 上传: 竹水冷 |更新时间:2018-05-29
从《六门教授习定论》看习定的入门方便(上)唐思鹏前 言  在佛教中“定”与“戒”、“慧”合称“三学”,此三学是如来妙智实证圆满法界大悲平等流出的,清净无染,远离过恶,能除众生迷惑,启迪智慧,令其解脱出离,所以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之中,定学是核心,是枢纽,它起着上承净戒、下启觉慧的殊胜作用,因而在佛弟子中一般都重视对定学的修习。不过学人虽知定学的殊胜及修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初学者对定学了解得不够,也不知修定的入门方便,总想着修定是在禅堂,或是在深山,双目紧闭,长坐不卧,甚至是禁语不言,不食人间烟火,本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的修习次第,抱着只要有定,自然能够生起智慧的美好愿望,于是排除外缘,或数月,或数年,乃至一生,而拘身静坐。但这些人到头来才发现,自己认真苦修,其心并未得定,纵或得点小定,而烦恼并未减轻,智慧也并未生起。有的知道此修不如法,便随即舍去;也有... 
禅说庄子(四) |热度 45 | 历史 | 上传: |更新时间:2018-05-29
第一部分 1.庄子到过北极吗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 
102入愣伽心玄义 |热度 29 | 历史 | 上传: 乐乐陶陶 |更新时间:2018-05-29
  No. 1790 [cf. No. 672]入楞伽心玄義一卷    西明寺沙門法藏撰將釋此經十門分別。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攝。三顯教差別。四教所被機。五能詮教體。六所詮宗趣。七釋經題目。八部類傳譯。九義理分齊。十隨文解釋初教起所因者。先總後別。總謂一事法華云。如來唯為一大事因緣出興于世。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解云。佛意欲令以己所得授與眾生為本意也。二別顯者謂諸聖教起必賴緣緣乃多端數過塵算。智論云。如須彌山非無因緣。非少因緣而令震動。般若教起亦復如是。廣如彼說。今別顯此經略顯十義。一順古。二滿願。三機感。四破惡。五迴邪。六殄執。七酬問。八除疑。九顯實。十成益。初順古者謂如下文。過去諸佛亦曾於此山頂說五法三性八識二空內心所證。我亦同彼。是知未來諸佛亦同此說。此則如大王路三世同遊也。二滿願者。謂佛過去曾見古佛。說內證法因則立願。今既成佛。酬滿本願亦說斯法。下文云。佛告大慧。如來本願力故當... 
药师经析疑 |热度 32 | 历史 | 上传: 温暖寒冬 |更新时间:2018-05-29
弘一大师著凡例 序 药师经析疑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弘一大师答佛学书局书(乙亥年) 后记 凡例一、经文据《丽藏》玄奘译本,与世所习诵者异。二、科依义疑(录者案——扶桑体具实观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义疏》三卷,收入日本《大正藏》中)。三、问多增文,答据《义疏》,间或遗略,时有润文;而观解表法多缺。四、唯引他文而略疏释,引文止处,未易见者,旁加(文)字。五、若属私意,则上冠‘案’字,以区别也。六、案经谓此文唐疏者,指《药师本愿经疏》(隋本),唐慧观撰。系敦煌石室所发... 
多玛斯福音(the+gospel+of+thoma |热度 104 | 历史 | 上传: 你妹找1 |更新时间:2018-05-29
多玛斯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何建志翻译中译本序言欢迎你一起来探索这暌违千年之久的福音!多玛斯福音(The Gospel of Thomas,或译为多马福音)曾经在基督教历史初期阶段,流传于一些基督徒之间,但后来历经千年以上的湮没而不为人知。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曾经有这部福音片段希腊文残篇的考古发现。在1945年,科普特文(Coptic)多玛斯福音自埃及纳格哈马地(Nag Hammadi)出土之后,这部福音的大致全貌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英文与各国语文的多玛斯福音翻译版本。这份中文译本的完成,则是主要参考自Thomas O. Lambdin、Stephen Patterson and Marvin Meyer、Stephen J. Patterson and James M. Robinson、Beate Blatz、Bentley Layton,与Jean Doresse等六个英文译本,以及Michael Grondin的科普特文∕英文对照版本。... 
思想真能解决人类的问题吗? |热度 48 | 历史 | 上传: 美丽心点 |更新时间:2018-05-29
2007-01-07 23:14:03大 中 小摘自YOU ARE THE WORLD一书,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译。该书中文简体字版将于今年三月出版。全人类都存在于我们的显意识及深层的无意识里面。每个人都是数千年的演化成果;这些纪录,人类所有的历史、所有的知识及过往的一切,全都深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旅行时你会察觉到,世界各地的人问题虽然看似不同,实则无太大的差异。四处都有暴力问题,也有自由与否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真实更美好一些,这样人们才能活得安宁,有修养,不致于经常和自己或邻人产生冲突。除此之外,整个亚洲到处都可以看见贫穷、饥饿以及彻底的绝望。美国与西欧面临的却是经济繁荣带来的问题;经济繁荣但缺乏素朴精神,暴力就会随之而起。目前西方社会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奢华享受,已经到达彻底腐败和不道德的程度了。... 
√白话百喻经故事 |热度 44 | 历史 | 上传: 大热 |更新时间:2018-05-29
  当代大文豪鲁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资银六十元给南京金陵刻处印送『百喻经』。这部经是以寓言方式,宣扬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体的读物,可见其在文学上有很大的价值。※  卷首语  ※  有一天,佛和他的弟子们在王舍城的一个鹊封竹园里集会,座中有诸大比丘,诸大菩萨,以及天龙人部等。在这个盛会中,还有从别处来的异学梵志五百人,他们都一心想听佛法,对佛有所询问,当佛出来坐定後,他们便从座上站起来说∶『我们听说佛法非常宏大和深远,所以特来请教。』佛就叫他们提出问题,一一加以回答,於是那五百梵志,都得到了心领意会,明白佛法的真义。就在佛座下五体投地受了五戒。接著,当他们重新坐回座位以後,佛就对他们说∶『你们要好好听,我现在给你们说各种譬喻。』... 
胡晓光:略论"唯识"与"唯心"义 |热度 124 | 历史 | 上传: 淋雨 |更新时间:2018-05-29
  略论“唯识”与“唯心”义  胡晓光  在一般佛典中,“唯识”与“唯心”这两个概念是不作分别的,如“万法唯心”与“万法唯识”实际就是同义语。有时“心”与“识”组成一词——“心识”或“识心”,都是把“心”与“识”当成同一范畴。“心”与“识”虽在概念内涵方面有共通部分,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名相,其词义与使用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汉译佛典中的“心”,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一是“质多”(citta),二是“汗栗驮”(hr!d)或“干栗驮耶”(hr!daya)。“质多”之心是指意识活动的心,而“汗栗驮”或“干栗驮耶”之心则是指肉团心和树心、核心、心要。肉团心即心脏,是生命机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时有人认为,心脏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思作用是心脏的物质属性。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即此义也。核心、树心、心要之心,则是泛指事物最坚固、最重要的部分。汉译佛典中的“识”,也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 
十重唯识述义 |热度 41 | 历史 | 上传: 月寒 |更新时间:2018-05-29
十重唯识述义昌如  内容提要:“十重唯识”是法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十重唯识”中,法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十重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十重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关键词:十重唯识融事相入全事相即帝网无碍  作者昌如,中国佛学院讲师。  一、前言  十重唯识是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公元643~712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为了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第六现前地的“三界虚妄,但一心作”一文时而提出的。十重唯识即是(1)相见俱存唯识,(2)摄相归见唯识,(3)摄数归王唯识,(4)以末归本唯识,(5)摄相归性唯识,(6)转真成事唯识,(7)理事俱融唯识,(8)融事相入唯识,(9)全事相即唯识,(10)帝网无碍唯识。... 
共6354本 当前第131/398页 << < 131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