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历史 小说推荐周排行榜

三位一体教义发展简史 |热度 49 | 历史 | 上传: 精灵王 |更新时间:2018-05-28
第一部份 诺斯底主义(神哲派)GNOSTICISM诺斯底派的主要教义(LouisBerkhof,AHistoryofChristianDoctrines,47-49;伯克富,,页30-32。林慈信修。)我们在此不讨论诺斯底主义的各种派系,如Valentinus与Basilides等;我们只简单地讨论诺斯底主义的教义。他们的教义有"二元论"(dualism)的特征。宇宙有两个原始原则,或两个神,彼此敌对,一个高于另一个,甚至一善一恶。至高的神,即善神,是无可测度的深渊。祂在自己与有限的被造物中间,造了一连串的中级存有者(middlebeings,或aeons),都是从神性放射的(emanationsofthedivine),这些神圣的存有也被称为分神。善神与这一些分神总合在一起,被称为"圆满"(pleroma),就是神性本质的丰满(fullnessofthedivineessence)。至高的神只能借着这些"分神"与被造物发生关系。世界并不是善神所造,乃是因为神性丰满中发生了堕落;所以世界是一位低级的,可能有敌意的神所造。这位低级的神... 
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所引解深密经 |热度 72 | 历史 | 上传: 开了 |更新时间:2018-05-28
智藏论师造韩镜清译藏为汉敬礼圣慈氏!复次依法假安立、分别解说瑜伽所摄奢摩他毗钵舍那道,当知如解深密经中、言‘依法假安立分别解说瑜伽所摄奢摩他毗钵舍那道’者:谓由五种因缘故,决择所假安立法、以显瑜伽道:一、由自性故。二、由加行因故。三、由得故。四、由得方便故。五、由不退失故。此中‘瑜伽所摄’者:即显奢摩他、毗钵舍那道自性。此言‘瑜伽’者:意谓戒蕴。此奢摩他、毗钵舍那道、即以戒蕴所摄定蕴、慧蕴、为其自性。於此分别解说、当知即是自性等门。或‘瑜伽’者:即是道理(或正理)。随应当说四道理所摄奢摩他、及毗钵舍那道。言‘解深密’者:即由解明甚深密意故,能断烦恼障及所知障坚固结义。言‘经’者:是显了无馀说故。... 
精研论 |热度 37 | 历史 | 上传: 不落的滑翔 |更新时间:2018-05-28
  圣龙树菩萨 造   庆喜与经然译师从梵译藏   法尊法师从藏译汉  敬礼文殊菩萨  自矜善因明 爱乐起诤竞 为除彼慢故 精研我当说  外曰:诸辩论者,共许有量、所量、疑、所为、喻、宗、支、观察、决了、诤、言说、破、似因、舍言、似破、堕负。诸说空者,不许量等句义,无所著故。内曰:  量、所量二杂乱。  现见量、所量二杂乱,何以故?若有所量乃有量,若有量乃有所量。量因昕量而成,所量因量而立;以是量即所量之所量,所量亦为量之量。相待而安立故,量、所量俱通二种,故成杂乱。...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 |热度 55 | 历史 | 上传: 知恩报恩 |更新时间:2018-05-28
印 度 佛 教 瑜 伽 学 之 纲 要— — 《 显 扬 圣 教 论 》 结 构 试 析如  吉    释 迦 世 尊 于 公 元 前 六 世 纪 创 立 佛 教 , 佛 灭 五 百 年 后 大 乘 佛 教 开 始 兴 起 , 七 百 年 后 龙 树 菩 萨 ( 约 公 元 150 — 250 ) 创 立 大 乘 中 观 学 , 九 百 年 后 无 著 菩 萨 ( 约 公 元 四 、 五 世 纪 ) 开 创 大 乘 瑜 伽 行 派 。   从 无 著 开 始 创 立 瑜 伽 学 , 到 玄 奘 大 师 将 瑜 伽 唯 识 学 较 为 完 整 地 传 入 我 国 , 中 间 大 致 经 历 了 三 个 阶 段 : 一 是 无 著 时 代 的 瑜 伽 学 , 教 典 方 面 以 《 瑜 伽 师 地 论 》 为 代 表 ; 二 是 世 亲 稍 后 的 唯 识 学 , 教 典 以 《 唯 识 三 十 论 》 为 代 表 ; 三 是 玄 奘 、 窥 基 时 代 的 唯 识 学 , 教 典 以 《 成 唯 识 论 》 为 代 表 。 在 瑜 伽 唯 识 学 发 展 的 三 阶 段 中 , 本 文 侧 重 探 讨 无 著 时 代... 
大佛顶首愣严经白话(上) |热度 145 | 历史 | 上传: 当当当当 |更新时间:2018-05-28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 译语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热度 42 | 历史 | 上传: 津鸿一瞥 |更新时间:2018-05-28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圣凯  内容提要: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发表了《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引发时新旧唯识的论争。梅光羲以安慧、真谛之学为“过渡唯识学”,护法则是唯识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太虚则以菩提流支所传译为“泛世亲学”,真谛则误传了世亲的思想。守培是从《起信论》、《楞严经》等真常唯心思想出发,对旧译进行“我意”的解释,对新译进行批判,“旧译无一非处,新译无一是处”。印顺则维护新译唯识的立场,“旧的都错,新的都对”;从中观的缘起性空出发,对唯识进行融贯与诠释。  关键词:梅光羲 太虚 守培 印顺 新译唯识 旧译唯识作者圣凯法师,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在唐初佛教界的碰撞,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回应。唐末以后,随着唯识章疏的佚失,新旧唯识的差异便显得混淆不清了。清末民初,唐代的唯识章疏开始流回我国,唯识学开始了一种复兴的机运。[1]而且,通过对...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z |热度 82 | 历史 | 上传: 僻处自说 |更新时间:2018-05-28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会骂“放屁”。两人都富有男子汉风度,一米八几的个头——光头者似乎比长发者还稍稍高出一厘米。在他们身后,分别插着青天白日旗和镰刀铁锤红旗。这两位主帅的头衔分别是: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共产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后来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们手下的军队分别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和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论军职,他们一个是陆海空军大元帅、军事委员会主席、总司令,一个是中央军委主席。... 
印光法师嘉言录 |热度 39 | 历史 | 上传: 扑火 |更新时间:2018-05-28
  [封面题词] 因果报应者,儒释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妇,敦本尽分,培植贤才之天职也。信愿念佛者,具缚凡夫,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妙法也。此书文虽拙朴,义甚切要,似特为修净土者说,实寓提倡因果报应、家庭教育之道。祈得是书者,常与父母兄弟妻子、乡党亲戚朋友,讲说而开导之。俾彼诸人,同皆敦伦尽分,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必至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何幸如之。愿读诵者,恭敬信受,勿致亵渎。展转流通,毋或弃置。将见贤才蔚起,劫运顿消,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矣。此不慧所馨香祷祝者。  [封二题词]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黄庭 |热度 110 | 历史 | 上传: 莫再讲 |更新时间:2018-05-28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明。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关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大自然的启示 |热度 31 | 历史 | 上传: 僻处自说 |更新时间:2018-05-28
《大自然的启示 》改编自《圣典博伽瓦谭》第十一篇经授权的英文翻译及要旨作者:慧达亚南达·哥斯瓦米敬献给我的灵性导师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创始人阿查尔亚圣恩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His Divine Grace A.C.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da)是他把韦达知识带到了西方国家编译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幸运的奇遇  第二章 愚蠢的鸽子  第三章 超脱便快乐  第四章 妓女萍嘎拉  第五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六章 练瑜伽的目的  第七章 人生的良机  附 录:对真宗教的检验  作者简介  前言  这本小册子中的故事摘自《施瑞玛德·巴嘎瓦谭》(?rémad-Bh?gavatam,又译《圣典博伽瓦谭》)。《施瑞玛德·巴嘎瓦谭》五千年前用梵文编纂而成,是古印度最早、最受推崇的韦达(Veda)经典之一,也是一个满载历史资料、哲学洞见及优美诗篇的极为罕见的文化宝库。许多人认为它是无与伦比的,任... 
大乘法苑义林章 |热度 32 | 历史 | 上传: 吻火 |更新时间:2018-05-28
大乘法苑义林章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    基撰  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第一教益有殊。复分为二。初明轮益。后辨义益。明轮益中。复分为二。先明异计。后明大乘。明异计者。其多闻部.萨婆多部.雪转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经量部十部同说。非诸佛语皆为利益。要逗物机。务心入道名利益故。唯八圣道是正法轮。毂.辋.辐圆摧破烦恼名为轮故。故世友说。非如来语皆为转法轮。世尊所言亦有不如义。诠八道教八道境故。亦名法轮。所余功德及所余教。虽名圣教。不名法轮。如问庆喜天雨不耶。问诸比丘汝等乞食易可得不。气力安不。此何利益。转何法轮。故诸经中虽叙佛语。有非利益而非法轮。如说逆害于父母等。此教所言何必如义。故佛亦有不如义言。此等十部总说。诸经有不如义而说虚言。有非法轮而... 
唯识论 |热度 41 | 历史 | 上传: |更新时间:2018-05-28
  No. 1588  唯識論一卷(一名破色心論)  天親菩薩造  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唯識無境界 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瞖 見毛月等事若但心無塵 離外境妄見處時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處時等諸事 無色等外法人夢及餓鬼 依業虛妄見如夢中無女 動身失不淨獄中種種主 為彼所逼惱畜生生天中 地獄不如是以在於天上 不受畜生苦若依眾生業 四大如是變何故不依業 心如是轉變業熏於異法 果云何異處善惡熏於心 何故離心說說色等諸入 為可化眾生依前人受法 說言有化生依彼本心智 識妄取外境是故如來說 有內外諸入觀虛妄無實 如是入我空觀於諸異法 入諸法無我彼一非可見 多亦不可見和合不可見 是故無塵法... 
四念处选章 马哈希 |热度 31 | 历史 | 上传: 京文 |更新时间:2018-05-28
馬哈希大法師作SUJIVA法師翻譯編輯(來源:法藏講堂 恭印本)目錄A.修行四念處的好處B.什麼是念?C.四念處經論說D.四念處~唯一之道E.嚴肅修禪者的準備/預習F.智慧禪的修習(以下缺)G.四念處/毗缽捨那禪的修行H.毗缽捨那途中的困境附錄四念處導致七菩提支生起的因素A.修行四念處的好處一些人或許會問:「修行四念處者能得到什麼利益、效果和福佑呢?」修行四念處是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的。1.個人的利益(一) 一位嚴肅的修行四念處者,若是未達到覺悟的境界,但沿著人生的旅程中,他將能得到高尚的幸福。但要得到非凡的益處,他應該能以正念來抑制心意以避... 
愣严悬镜 |热度 109 | 历史 | 上传: 当当当当 |更新时间:2018-05-28
憨山首楞嚴經懸鏡序侍者福善日錄 門人通炯編輯 嶺南弟子劉起相重較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談。直指一昧清淨如來藏真心為體。蓋此心體。本自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平等如如。絕諸名相。聖凡一際。生佛等同。迷之則生死無端。悟之則輪迴頓息。是以吾佛證此。愍物迷之。故假大權。發啟斯教。大開修證之門。曲示歸家之路。是以一部所詮。從始洎終。不出迷悟真妄二法。然迷途萬狀。悟有多門。若尅體窮源。不無其要。至若從迷至悟之方。返妄歸真之指。端在楞嚴大定。三觀妙門。若欲洞觀法界。徹見自心。覿體還原。莫斯為要。慨夫文詞簡奥義理幽深。雖諸家註疏。精暢發明。而學者貪程。罔知捷徑。致使理觀昧於陳言修習失於正受。清不揆固陋。志嘗刻意斯文。杜絕見聞。窮歷冰雪。顧智識暗昧。非敢妄擬聖心。每於一線通途。麤述鄙意。庶潛修之士。若攬鏡以照形。願即事安心。頓融藏性... 
〈声闻地〉中「唯」之用例考察 |热度 107 | 历史 | 上传: |更新时间:2018-05-28
釋惠敏國立藝術學院副教授中華佛學學報第七期 1994.07 出版(pp.19-38)19 頁一、前言以「唯」(matra)來表現的佛教思想用例中, 如「唯心」、「唯識」等是眾所皆知的。但是,主張「唯識」思想的瑜伽行派之根本論書《瑜伽師地論》(以下簡稱《瑜伽論》)中,所有的「唯」之用例是否都是與「唯識」思想有關﹖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此,本稿將以《瑜伽論》中之第十三地〈聲聞地〉為主,來討論種種「唯」之用例,以了解其不同的表現意義,並且探究其實踐上、思想上的具體內容。藉此以突顯初期瑜伽行派之實踐與思想上的一些特徵。... 
宣教学概论 |热度 56 | 历史 | 上传: 淘气 |更新时间:2018-05-28
巴文克(Herman Bavinck)著 宋华忠 译 天道书楼1985年出版目录第一部份 宣教圣工的理论与难题第一章.基本问题…………………………………………………………. 1第二章.宣教圣工理论的分类(从略)…………………………………. 1第二部份 旧约预言列国的前途第三章.宣教事工的基础 ………………………………………………… 2第四章.先知书中救恩的应许 …………………………………………… 5第三部份 福音书与《使徒行传》中的宣教概念第五章.《旧约》与《新约》之间的时期 ……………………………… 9第六章.福音书中的谜 ………………………………………………….. 11第七章.使徒的行传 ……………………………………………………… 15... 
共6354本 当前第127/398页 <<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128 129 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