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历史 小说推荐周排行榜

入中观般若论+汉译本及略释 |热度 140 | 历史 | 上传: 飘雪的季节 |更新时间:2018-05-28
入中观般若论大阿阇梨月称论师造桂·廓巴拉则由梵译藏桑周札喜活佛由藏译汉稽首妙吉祥童子入中观般若之义自当宣说:破立二者,唯是有破,于实际边,无有破立。如是串习,当得圆满。戒断十恶,奉行十善,禁耽著事,自无所立。此等起事,无真自性,离多一故,如实幻象。多方分故,微尘非一,因无彼故,何有多者,互绝性故,岂有别事。由无彼故,聚彼粗色,及实质等,何有是者。所显万相,与识无异,是故知识,亦变为多。由相假故,识亦变假,若非如彼,即成实性。因彼心生,断绝一多,互绝因故,诸事皆无。非是违乖,谓现前等,无察情计,吾本无遮。立唯名故,宗许非因,于本无生,无所破立。于无生性,有寂无别,无生事故,亦非无生。世俗胜义,佛及众生,见修果行,皆等无有。当修彼义,由修所生,无分别慧,使趋自寂。无有体认,亦无散乱,无相之义,当明修之。后得所现,诸有事物,当知彼等,唯是幻有。应勤守护,三种律仪,七支... 
204唯识三十颂 悬论 |热度 30 | 历史 | 上传: 铲除不公 |更新时间:2018-05-28
法尊法师(在成都佛学社讲)一、造论之主凡是学一种言教,对于建立这种言教的人,要知道他的历史,才“容易生起净信,所以在讲《唯识三十论》之先,对于造论主,先要说一说。《唯识三十论》是世亲菩萨造的,世亲菩萨的时代,有说在佛灭度后八百年的,有说一千年的,总在八百年至一千年之间。世亲菩萨初从一切有部出家,因力发挥小乘,就常常驳难大乘,后来加了一点经部的知见,对于小乘就有点感觉不满,这是从菩萨所造《俱舍论》里见得到的。菩萨的哥哥,就是无著菩萨,是宏扬大乘的,趁此就劝菩萨舍小归大,世亲菩萨得了大乘的知见,深悔从前谤大乘的罪过,便要割掉他的舌根来忏罪,无著菩萨才止住住他说:你的谤法不是你...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热度 83 | 历史 | 上传: 千顷寒 |更新时间:2018-05-28
宗喀巴大师造论能海上师集菩提道次第心论目录  集此菩提道次第心论之意思  一、为自诵习。思惟记忆,成就正念故。  二、为怖畏广论大文难通达者,作桥船以通达广论故。  三、为学习广论以后,能得摄持要点,正入修行故。  四、初未进入大般若宗道之人,于短少时分得悉般若大经六百卷入道之门路故。五、久修之人,没于沈怠深坑,想修无法自振,失修行动力者为作激励鞭策故。六、世情慌乱,虽忻乐佛法无暇学修之人,备书案头,随得一句一偈,亦得处世活人,暗夜之大明炬故。目 录科判表--------------一一  卷一----------------二... 
008+智慧品 |热度 30 | 历史 | 上传: 赖赖 |更新时间:2018-05-28
96、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  久远之前,有一大国王统领瞻部洲,名为普喜,他拥有五百王子。大王妃随后又生一子,此子遍体金色、发呈碧蓝、手掌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因太子具有如是福德,故被命名为镜面。当普喜国王病危之时,诸大臣询问国王道:“如此众多太子中,我等将为谁行加冕大典?”  国王就将继承王位者所应具备之条件一一道来:“具备十相者方可继承我王位。何为十相?即:身为金色;头发碧蓝;双手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穿上国王衣服后正合身、坐上国王坐垫后颇具威德;深得小国民众恭敬、承侍;诸王妃、众眷属对其欢喜、赞赏;在天尊像前欲行顶礼之时,天尊像反对其顶礼恭敬;以其功德、福德力能令天降七宝雨以满众生所愿;为大王妃所生;了知外伏藏等六伏藏。如具备此等十相,则可为其行加冕大典。”国王言毕即离开人世。... 
禅、禅学与学禅+耕云先生讲述 |热度 152 | 历史 | 上传: 京文 |更新时间:2018-05-28
全称的禅就是广义的禅,它包括最古老的次第禅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这是佛法和外道的共法,外道也修这个定。广义的禅定,有显教的天台止观禅定、印度的次第禅定、密教的金刚拙火禅定,也有道教的大小周天禅定,现在还有超觉静坐。···禅、禅学与学禅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台南市一、禅与中华禅二、禅学与学禅三、禅的开悟四、禅稗五、禅者的心怀六、禅者的生活七、结语首先由衷的庆贺台南市禅学会的成立。禅学会的成立,不仅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众生界的一件大事。我愿意藉这个机会,就‘禅、禅学与学禅’这个题目,给各位作个粗浅的报告。...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 |热度 92 | 历史 | 上传: 披荆斩棘 |更新时间:2018-05-28
  中国通史丁编传记第一章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由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而荣登皇帝宝座的。明朝建立后,他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为明朝前期的社会繁荣打下了基础。与历代皇帝比较,他都称得上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尤其是他不平凡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第一节从行僧到帝王贫苦家世朱元璋(1328—1398)幼称重八,初名兴宗,字国瑞,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祖籍为金陵句容(今属南京市)朱家巷,祖上数代都是庄稼汉,由于忍受不了官府的横征暴敛,几度流浪,几经迁徙,直到他父亲这辈才落户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先是住在钟离东乡,后来又搬到西乡,最后总算在孤庄村找到了落脚地。  朱元璋有兄弟四人,他排行最末。他父亲名世珍,乡人都叫他朱五四,一辈子做佃客,生活十分贫困。然而,就是这个布衣黔首之家,日后却出了个帝王——大明的天子。... 
010+修行品 |热度 29 | 历史 | 上传: 独来读网 |更新时间:2018-05-28
111、佛法功德不可思议  以上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布施等种种事迹。有关佛陀于三大阿僧祇劫中厉行不可思议之六波罗蜜多、并以此殊胜因缘而致后得佛果时、拥有不可思议之智慧、功德等道理,可于《趋入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智慧经》、《佛力幻变经》、《宣说如来不可思议法经》中详细了知。  在如此殊胜难遇之佛陀前,我们首先要生出信心,此点断不可缺,如云:“佛说诸善法,根本为意乐。”《十法经》中亦云:“信心乃胜乘,以此得佛果,世间信最胜,具信不能毁”。“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宝多罗经》中则云:“如对佛与法生信,对佛子行为生信,对无上菩提生信,大士胜心则生起。以信心力成大士,广大难思作供养,供养佛法僧三宝,则生殊胜菩提心。信心前行如母亲,摄受增上诸功德,遣除怀疑度生死,信心犹如安乐城。信心无垢令心净,断除我慢恭敬因,信心如足如宝藏,亦如双手持善法。信心令人喜布... 
方等部 |热度 32 | 历史 | 上传: 沸点123 |更新时间:2018-05-28
猪猪手机书 zzmo-猪猪手机书[kinki]制作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失译人名 开元附梁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瞻波大城伽伽灵池,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即与大众往此人     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     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尔时十     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     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阿弥... 
1453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热度 76 | 历史 | 上传: 一米八 |更新时间:2018-05-28
No. 1453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告诸苾刍曰。从今已去汝诸苾刍。凡有来求。善说法律情乐出家及受近圆者。阿遮利耶。邬波驮耶。应与出家及受近圆。时诸苾刍不知有几阿遮利耶。几邬波驮耶。佛言。有五种阿遮利耶。二种邬波驮耶。云何五种阿遮利耶。一十戒阿遮利耶。二屏教阿遮利耶。三羯磨阿遮利耶。四依止阿遮利耶。五教读阿遮利耶。何谓十戒阿遮利耶。谓授三归及十学处。何谓屏教阿遮利耶。谓于屏处捡问障法。何谓羯磨阿遮利耶。谓作白四羯磨。何谓依止阿遮利耶。谓下至一宿依止而住何谓教读阿遮利耶。谓教读诵乃至四句伽他。何谓二种邬波驮耶。一者与其剃发出家受十学处。二者与受近圆。如世尊言。其亲教师等当与出家受戒。及受近圆者。诸苾刍不知云何当与出家近圆。佛言。凡有欲求出家者。随情诣一师处。师即应问所有障法。若遍净者随意摄受。既摄受已授与三归... 
顾顺章的叛变改写了中共党史 |热度 230 | 历史 | 上传: 旅游巴士 |更新时间:2018-05-28
顾顺章的叛变,足以启发我们对革命与流氓问题的思考……假如顾顺章没有被捕1928年6月4日,上海的中共中央致信井冈山的朱德和毛泽东,对朱、毛在井冈山的武装斗争进行指导。信中强调:“你们必须依照中央最近的军事工作决议案改造你们的军队……在成分上尽可能地增加工农和贫民的成分,减少流氓的成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在中国,任何一场略有气势的革命,都不可能没有流氓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流氓是最富有革命性的。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负责人担心井冈山的流氓过多,但他们在上海滩上闹革命、搞暴动,也不可能拒绝城市流氓加入——大名鼎鼎的顾顺章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共特科第二创始人、“特务大师”... 
剑桥中国史:明史 |热度 829 | 历史 | 上传: 无边的寒冷 |更新时间:2018-05-28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已有 20 年了。从 14 世纪的 40 年代起到 17 世纪的 60 年代止的大约 300 年间,精确地说是从 1368 年到 1644 年的 277 年间为明朝正式统治时期,它是 1126 年自从北宋陷入女真人之手以后直至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这段中华帝国后期史唯一由汉人统治中国本土的一个王朝。本地王朝和外族征服者王朝的这一... 
奥秘心理学 |热度 31 | 历史 | 上传: 赖赖 |更新时间:2018-05-28
一、向内的革命  在人类演化的道路上.是否可能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人类协全部达到开悟?今天的人类处于演化的哪个阶段?  有了人,自然的、机械的演化进程就结束了。人是无意识演化的最后产物。有了人,有意识的演化就开始了。有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到。首先,无意识的演化是机械的、自然的。它自动发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演化,意识逐步发展起来。但是,意识一出现,无意识的演化就停止了。因为无意识演化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无意识演化的需要只到意识出现为止。人已经有了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已经超越了自然。现在自然什么事情也不能做;自然的演化所能带来的最后产物已经出现了。现在,人有自由决定是否继续演化下去。...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热度 126 | 历史 | 上传: 卡车 |更新时间:2018-05-28
  请掀开经本第二页,先讲本经的玄义,这一部大经,自从光复的时候传到台湾以来,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国三十九年,第一次在台中宣讲,一直到他老人家前年往生,我们才继续提倡这个会集本。这个两三年来,一方面是诸佛如来的加持,同时也是十方众生机缘成熟了,所以大经能够在本省普遍的受到同修们欢迎。读诵、受持与日俱增,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过去有人说过,将来这个世间会有很大的灾难,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三个福地;这三个福地是不遭难的。那三个福地?第一个就是台湾,其次是新加坡、瑞士,,瑞士我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我去了很多,看看这个话是有一点道理的,我们晓得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讲的一部大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的大经。有这么多诸佛菩萨护念,这个地方当然不会遭劫难的。这是我们深深能够信得过的。今天在全世界,读诵、受持人数最多的是我们台湾,其次是新加坡,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的。在四年前,我们图... 
略论欧阳渐佛学思想的现实性+ |热度 136 | 历史 | 上传: 孤独半圆 |更新时间:2018-05-28
2004-03-10 小澂一  中国佛学,自唐五代以后日趋衰落,直到近代,又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单看当时的大家,出家的法师有谛闲、圆瑛、印光、虚云、弘一、太虚、法尊、印顺、巨赞等等,在家的居士有杨文会、欧阳渐、吕澄、王恩洋、韩清净、周叔迦、袁焕仙等等。他们几乎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各个宗派,而且更有的是会通各家,另立新说。  为什么佛教那个时代能重放异彩?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看有两个。一是佛学自身的衰弊日益加深,到清末时已经相当严重。而恰在此时,西方思想随着物质文明涌入,越来越严重地冲击着包括佛学在内的传统思想、信仰。佛学在两者的合力之下,必然会发生反动。可以说,那时的大家,无论是否自觉,都是对这两方面的危机作出了回应。欧阳竟无(渐)是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位,他的佛学思想一直自觉地回应着佛学的危机和机遇。... 
三无性论真谛译 |热度 75 | 历史 | 上传: 吹嘻 |更新时间:2018-05-28
三无性论卷上(出无相论)    真谛三藏于广州制旨寺翻译论曰。立空品中。人空已成未立法空。为显法空故。说诸法无自性品释曰。前说空品。后说无性品。欲何所为。答曰。前说空品为显人空。但除烦恼障。是别道故。后说无性品为显法空。通除一切智障及烦恼障。是通道故。复有别用。为除世间三虚妄论。一斗诤为胜论。如露伽耶鞮迦及僧佉等论。二多闻为胜论。如四韦陀及伊鞮诃婆等论。三正行为胜论。如二乘教等。今说二空除此三论。先说人空。为除前外道两论。次说法空。为除后一二乘偏执乃至外道邪执论。显真实正行。依因此行得究竟无比故。复次说人空为破邪法。说法空为立正法。若广明论用如十八部。为显此用故说斯论。此即第一明用分也... 
五蕴论讲记 |热度 84 | 历史 | 上传: 乐乐陶陶 |更新时间:2018-05-28
于凌波居士著第一讲、五蕴聚合说第二讲、五蕴论与广五蕴论第三讲、云何色蕴第四讲、四大与极微第五讲、受蕴与想蕴第六讲、行蕴中的相应行法第七讲、相应行法中的善与烦恼心所第八讲、相应行中的随烦恼不定心所第九讲、行蕴中的不相应行法第十讲、识蕴——前六识第十一讲、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第十二讲、三科六无为  第一讲、五蕴聚合说  【1】五蕴是构成世间的基本质料  五蕴的蕴,梵语Skandha,音塞犍陀,是积聚的意思,意指积此五聚,可以成就我人的身心。五蕴旧译为五阴,阴是贼害的意思,谓此五者能贼害我人的性德。而世间、在佛经中有器世间与有情世间之分。器世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有情世间的有情,就是有情识的众生,主要以人为代表。... 
共6354本 当前第126/398页 <<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127 128 129 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