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正的重要。...
隆莲法师译解 目录 赵朴初居士序 一、 赞菩提心功德品 二、 忏悔品 三、 受持菩提心品 四、 不放逸品 五、 守护正知品 六、 忍辱品 七、 精进品 八、 禅定品 九、 般若波罗蜜多品 十、 普皆回向品 汉译入菩萨行论广解序 入菩萨行论,详菩萨修持,全以颂文写成,名为千颂。首三颂归敬三宝及造论因缘。解分十品。劝发菩提心四品:赞功德、忏罪、总持、不放逸;修菩萨行六品:守护正知、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回向。注释有梵、藏多家。 此论作者寂天论师,约公元六至七世纪人,南印苏罗室蹉国德铠王之子,原名寂铠。为不满王族空虚享受奢靡生活,临将接位,出走东印度师子王处。前后服务十二年,勤奋好学,博通内外学说。继至那烂陀寺出家。入胜天之门,改名寂天,成为月称以后中观学派之大家。其所倡导学风:一为广博守约。以简御繁;二为行解相应,不尚虚论,著作不多,悉从实...
欢迎访问:3Gebook方与圆2(丁远峙 )如果把一支蜡烛放进全黑的屋子,黑暗瞬间消失,屋里有了光明。但是,增加十支、百支或千支蜡烛,房间无非是变得越来越亮。但决定性的变化是第一支蜡烛,是它冲破了黑暗。下面的内容也许将成为燃亮您人生的第一支蜡烛。一、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是绝对相信心灵对于人的作用的。记得《六祖坛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六祖惠能昔日在广州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突然一阵风吹来,风幡飘动。一位僧人说是风动,另一位僧人却说明明是幡动,两人争执不下。惠能见了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人心自动。”众皆骇然。外物只有通过我们的内心才起作用。不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如果你的内心不动,它就不会对你有影响。...
最后的舞步我们死后,会有别人来占据我们的位置。但毕竟与我们不同——谢尔盖·叶塞宁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父亲捡拾柴禾。我热爱这项工作,我同父亲一起到树林中砍劈木柴。我们是男人,就像强有力的伐木工人一样在一起干活,做我们份内的事,要让我们的屋子和女人们一起温暖起来。是的,父亲教我要成为一名奉献者,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他经常和我打赌,说我不可能在500下之内劈开一块巨大的多结的木头。噢!我是多么卖力呀!大多数都是我赢了,但我想他每次总是给我足够的劈砍次数,因为他喜欢当那块木头在我最后(第499次)全力一击之下,最终被劈开,我是多么的骄傲和兴奋。然后,我们推着装满木柴的雪橇往家走,朝着食物和一个温暖、欢快的火堆前进,鼻子却被冻得直淌鼻涕。...
顶果钦哲仁波切皈 依 正如我们所知,轮回即是苦,因此我们决心要摆脱轮回。然而,事实上我们这么做需要帮助,求助于一位完全脱离轮回的大觉者的帮助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贝珠仁波切向大悲之佛观世音祈请: 啊!伟大的观世音菩萨,我的根本上师, 您是大慈大悲的源泉。 您是我唯一的护佑者! 您声音的本质—六字大明咒,是无上的佛法。 从现在起,您是我唯一的皈依处。 观世音菩萨是彻底觉悟的佛陀,他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为菩萨。一切佛都具有同一本质,他们大悲心的表现形式就是观世音菩萨。作为诸佛大悲化现的观世音同时是诸佛菩萨的根源,因为大悲是觉悟的根本。作为菩萨,观世音本身即慈悲的象征,观世音即是佛,观世音即是法,观世音即是僧,观世音即是上师,观世音即是本尊,观世音即是空行;观世音即是法身,观世音即是报身,观世音即是化身;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观世...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十日讲于台北市 各位牺牲假日来参加聚会,非常难能可贵。我想各位都希望认识自己、净化自己,也都希望活得潇洒、自在、安祥。一、什么是修行? 提起修行,很多人都存有一份神秘感,认为此事不同凡响,是摆脱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行为;实际上,修行是非常普通、非常平常的事。 什么是修行?修行只不过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而已。因为我们想错了会招来烦恼,做错了会制造罪恶;一个活在烦恼、罪恶中的人,生命对他来说,就形同是一种煎熬、惩罚,这样活下去,岂不很苦?因此,才要修正想念行为,以去除烦恼与痛苦。 我们修行的目的,基本上不过是让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安心、活得自在;而在生活当中,摆脱多余的无奈,过“理得而后心安”的生活,如此而已!但是很多修行人,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修到老、到死,都没有修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是业障深重,有人说是根器不好……其实,...
引言 引言我虽然一生都在教书和讲道,但我却惊讶地发现,许多我所用的沟通原理和习惯是错的,难以置信地错了,这是何等不幸的误导啊!悔悟就是一个人心态的改变。用现代的词汇就是「范型转移」(paradigmshift),也就是一个新的参考架构或思考模式。圣经的观念刚好和我所想的相反,以致我曾绊跌七次。谈基督化教导的文章很多,但如果快速浏览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它们都着重在教什么「内容」,而不是如何「传达」教导的内容。所有能改变生命的根基是在于使人得自由的真理,但究竟可享受多少自由,则与如何传达真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将教学的内容、特性和行为,成功地传递给下一代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学生是因需要「知道」、「改变」或「遵行」而来找我们,我们的责任就是使他们能够如此。...
No. 1609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處處經中世尊說。三業謂身業語業意業。此中有說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語即是業故名語業。此二皆用表與無表為其自性。意相應業故名意業。此業但以思為自性。今於此中何法名表。且身表業形色為性。緣此為境心等所生。誰之形色謂身形色。若身形色。何故前言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謂總名身一分攝故名身形色。依身大種而發生故名身所造。以總身言於別亦轉。如世間說居邑住林。何緣復說緣此為境心等所生。為欲簡彼脣等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以緣言音心等生故。又為簡彼宿願心等所引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餘異熟因心等生故。何故名表。此能表示自發業心令他知故。為顯此義故。說頌言...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造颂索达吉堪布 译颂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上师三宝!为使一切众生清净罪障、成就二利而发无上菩提心!金刚萨垛修法有针对下、中、上三种根机的三种修法,上等根机安住于大圆满的直断和顿超,中等根机以密宗的生圆次第而修,下等根机主要以具足四力祈祷而修。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都造了这些仪轨。麦彭仁波切还分别做了金刚萨垛的寂静和忿怒本尊的修法仪轨。先介绍这个仪轨的缘起。1997年,法王如意宝从智慧中显现了这个意伏藏品,与1994年在青海“珠宝湖”中取出的金刚萨垛修法伏藏品相比较,这个仪轨较为简略,并着重于祈祷的形式,因此无论得或未得灌顶,都可修持。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是一切佛陀的总集体,在这个时代从智慧海中显出并着重倡导、弘扬的这两个仪轨,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意义。在这次金刚萨垛法会开始前两天,法王在光明定境中,又见到了老山羊转生到东方现喜世界后变...
序 张序对二十世纪的普世教会而言,影响最深,而争论性又最大的,莫过于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的灵恩运动。从历史角度看,六十年代开始的称灵恩运动(CharismaticMovement),六十年代之前的称为五旬节运动。由于这两个运动的神学思想和强调点都大同小异,因此把他们通称为灵恩运动亦未可厚非。灵恩运动的出发点在于觉察到现今教会中很多缺乏事奉的热诚,与使徒行传的教会比较之下,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初期教会满有圣灵的能力,而现今的教会所以冷漠和停滞不前,就因为没有追求圣灵的充满和运用恩赐去事奉。就灵恩运动追求圣灵能力在教会中彰显而言,是一点也没有错的,众教会都应该认同这方面的看法,努力去追求。可惜在追求的过程中,灵恩运动中出现了一些富有争论性的教义和表现,以致很多教会对这运动望而却步。虽然如此,灵恩之火却仍如燎原之火,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六十年代之前的灵恩运动,大致上盛行于社会的低下阶层,但六十年...
神学探讨选自《释经书与释经》演讲二作者/司布真翻译/文睿《教会》2007年1月总第三期( https://churchchina/ )在向你们介绍了解经家后,我现在一定要向你们强调其中一种最实际的使用他们的方法,就是你们自己在事奉神的聚会时,在众人面前公开讲解圣经。古时候的讲道和现在相比,讲解圣经所占的份量要大得多。我想,初期基督徒的讲道大部分是对旧约圣经长长的段落作解释;当教会可以得到福音书,以及保罗书信的抄本时,传道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发表演讲,使使徒的教训深入人心,这演讲的主心骨会是一整段的圣经:那时可能只有一点点我们在现代讨论时所用到的分段,标题和要点的痕迹,但是那教导人的会跟着在他面前打开的一段经文的意思走,一边读一边解释。我想情况是这样的,因为一些早期的基督教敬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犹太人会堂的敬拜模式上的。我是说一些模式,因为我想主耶稣给了他的门徒脱离陈规和礼仪的自由,每一...
月称论师造 法尊法师译 入中论卷一 敬礼圣曼殊室利童子 第一菩提心极喜地 为令悟入中观论故造入中论。兹于诸佛菩萨先应赞叹者,即是诸佛第一胜因,救脱系缚生死牢狱无量无依众生为相之薄伽梵大悲故说。 声闻中佛能王生 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由得圆满无上法王,较声闻独觉菩萨尤为圆满自在,即声闻等亦承其命,故诸佛世尊名曰能王。要从诸佛乃生声闻等,以诸佛出世无倒宣说缘起,彼由闻思修习,乃能随其信乐满足声闻等果故。 设有一类唯闻佛说缘起善达胜义,而不现生证般涅槃,然彼行者于他生亦必能获得所求果报,如定业果。圣天云:“现已知真实,现未得涅槃,他生决定得,犹如已造业”。中论亦云:“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无依而自生。”能得正教授之果,故名声闻。如云:“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等。或从诸佛听闻无上正觉妙果之道,为求者宣说,故名声闻。...
慧能禅师门下的另一高足玄觉,他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俗姓戴,字道明。关于玄觉的出生,《祖堂集》卷三说他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迁化,春秋三十九,依此上推,则玄觉当出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而《宋高僧传》卷八与《景德录》卷五所载玄觉迁化的年代与《祖堂集》无异,但曰其春秋为四十九,依此上推,则玄觉的出生又在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六六五年)了。玄觉龆年剃发,以孝行著称,居温州开元寺,并孝养母、姊二人于寺,因而屡遭人诽谤;后来其母亡故,而玄觉仍然未抛弃其姊,以故更遭人诽谤。在这种情况下,有东阳神策禅师①劝玄觉觅师授印。玄觉因于三十一岁那年南行礼慧能禅师,问对契旨,因得六祖印可,遂留曹溪一宿,此后玄觉遂以“一宿觉和尚”著称(在《祖堂集》卷三,玄觉传的标题就是“一宿觉和尚”),那则著名的“一宿觉”公案,成了天下丛林的美谈。对此,《景德录》卷五曰:...
隋 阇那崛多等译 4卷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毗富罗山中。与大比丘众满足百千人俱。复有百千诸菩萨众。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迦楼罗等。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净居诸天子等。围绕在前而为说法。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无所有。在彼会坐。然彼众中有诸菩萨。心怀疑惑。悔作恶者。住颠倒者。有业障者。有法障者。及诸众生为障所障不能问佛。然彼欲为彼等众生净业障故。欲问世尊。观此诸众。多有菩萨欲悔先恶。而心焦恼不能听法。复见菩萨。心不悔恼能一心听。观彼心行多有苦恼。多有忧患多有秽杂。多生老死忧悲苦恼。多怨憎会多爱别离。当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为如是等无量缠缚。云何当于阿僧祇劫行菩萨行。既自有缚。云何当能解众生缚。尔时无所有菩萨。如是念已即自思惟。若世尊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