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酷刑》作者:周正前 言 1988年,联合国拟定了一项《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处罚公约》,得到许多会员国的响应和赞同。到该年10月6日为止,共有37个国家的政府已批准或统一了这项公约,中国即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奏出了历史进步的音符,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辉。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处罚,在人类社会中曾经肆虐了几千年,给无数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以至于当代人一提起那些惨无人道的刑法和残忍行为都难免心有余悸。今天,野蛮与狠毒的现象终于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唾弃,在许多国家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但是,应该看到,人类迈出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第1节:每个人都怀有你的机会(1)爱与敬的成功学每个人都怀有你的机会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世界上的事都是人际关系的构成和发展,关系,关系,还是关系。一个关系达成,必然有事发生。这件事情结束了,人际关系却变化了。有可能增减了成员,或者增减了感情。经过几轮事件后,你可能会形成一个小圈子。渐渐地圈子有了特性,忙的时候齐心协力,做着熟悉的生意,闲的时候表现某些文化、品味,去K歌或者打保龄球什么的。这时候估计你就感觉你的“社会实践”成功了,大约正好是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的时候。...
阴火诞生二十五岁那年春天,当时他与众多同学一道怀着忐忑的心情成了新的毕业生,得到了一顶菱形的学士帽后荣归故里。轻型的敞篷马车上镌刻着雄鹰展翅的家徽,载着这位少爷从停车场起程,沿着约有三里远的车道上疾驰而去。车轮的吱呀吱呀声,马具随风荡漾的叮当声,马车夫叱咤吆喝声以及铁蹄厚重的橐橐声,都混杂在了一起,此外还不时传来云雀清脆的啼鸣。在北国,即便到了春天都仍是冰天雪地,唯有道路都被踏成一条涩涩的黑线。田埂上的雪开始融化,覆雪的山脉蜿蜒起伏,似乎也被冻得缩成一团。山脉显出了一幅铁青色的画卷,山麓中黄色木材垛子垒在一起,旁边可以看见一间矮矮的厂房。厂房的烟囱里升起袅袅青烟,飘向晴朗的天空。这里就是他的家。这次是作为新毕业生回来,再次凝望久违的故乡风物,眼眸里透出一丝淡淡的忧郁。不知怎的,他煞有介事地轻声打了个哈欠。...
段祺瑞 最高职务:北洋临时政府执政。最幸运处:被李鸿章欣赏,推荐他到德国学军事。最大特点:爱权不爱财。最伤心事:平生知己徐树铮被冯玉祥枪杀。 17岁千里步行投军;操炮一一命中,李鸿章转怒为笑,遣他留学德国习军事;小站练兵,成为袁世凯手下大将;一造共和,他有一份功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位合肥人很出名,一个是李鸿章,另一个就是段祺瑞。 1881年,清军管带段从德操演返营,正在榻上抽烟歇息,忽然有马弁来报,说有人求见,段从德不耐烦地挥手说:“不见。”马弁为难地说:“来人自称是你的侄子。”段从德一愣,心里想:“我这里哪来什么侄子呢?”对马弁说:“让他进来吧。”一会儿,一个瘦瘦小小的少年进了营房,一见段从德就跪下叫道:“叔叔,我可找到你了!”段从德忙上前扶起少年,一看之下,吃惊道:“孩子,你怎么找到这里的?从家乡来的?”少年点头说:“侄子从合肥走来,专门投奔叔叔。”段从德更加吃惊:“步行...
勾心斗角的商场骗术:心计(全文) 作者:徐建华 吴上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得到提成一筹莫展。当一笔巨款摆在眼前时,明知这是不正当的收入,是抵御诱惑还是铤而走险?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 《心计》第一部分 《心计》自序 这个故事的原创作者是位女士,然后由我完善成书。 是为序。 2007年5月1日 第一章 艳出深巷(1) 1 她生活在城市旮旯,她对这个世界陌生得让人吃惊。比如她至今没见过日出,即使门口没有苏州监狱高大的围墙阻隔曙光,住在如此幽暗、低洼的古巷里,庭院那株百年玉兰树照样遮天蔽日。 好在能否看见日出并不影响她现在的生活,她不需要日出而作,也不像先前必须大早起来上学。她已经从苏州大学保险精算专业毕业,从此与其他保险公司职员一样,她获得了早晨九点上班的资格。...
细说三国 作者:黎东方一 合久必分 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继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说法。汤因比(A•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会”一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补充了一点:某一社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因比喜欢说,“中国社会”在佛教进入之时已经崩溃,此后不再有中国社会,而只有“远东社会”。 在实质上,中国史与西洋史不同。我们的周朝,十分灿烂,却不是昙花一现的希腊;我们的汉朝,十分雄伟,而不是一衰而不可复兴的罗马。我们中国人具有西洋人所没有的韧性,我们的朝代虽有兴亡,国势虽然有盛衰,而我们的民族自从埃及、巴比伦之时便一直屹立于东亚,不曾死亡,而且继续发展。...
画家冷冰川有一幅黑白的画叫“阳台”,阳台一角上,植物都长得肥硕可爱,簇拥着两三张同样是圆圆胖胖的椅子。画面无人,但坐在其中做点什么或什么都不做的舒服程度可想而知。朋友沈君说,他家的阳台就是这般模样。花事繁盛的时候,沈君在笔记中细细描述:“三月第十四天,阴午,杜鹃花开一百零九朵”;新买的百合“硕大而清香的白花谢了又开,今又有两花一苞矣”;而一盆繁密肥壮的不知名植物“像盛唐之后的晚唐余韵,但更应该说是像遗音重响,除肥茎和花盆可赏外,因了小小花叶的生机,遂觉生意可人”……有的花还拍照留念。不知道沈君是如何保持他的闲情逸志的。和多数人一样,从学校出来,做一份平常的工作,侍奉双亲、应酬亲友、结婚、带孩子,这几年又先后两次买房装修,搬家折腾。一般家常男子负担的压力和琐事,他一样也不少。可是他没有渐渐变成发胖、脱发、言语无味、晚上把孩子哄上床就坐在电视机前打瞌睡的人。沈君一如...
小说名称:赤朽叶家的传说本卷名称:赤朽叶家的传说第1章 赤朽叶家的传说 作者:樱庭一树 扫图:浮歌 录入:浮歌 校对:拓也 拓也的小注释:我校对时是按照大陆的习惯,很多地方被我改成了大陆的语言用法,港澳台的同胞可能会不习惯,在此抱歉下……? 日本山阴红绿村,传说中的八岐大蛇盘旋、巨大的黑色熔炉吐烟;山顶上神秘红色大宅,长毛婴孩狂笑;目不识丁却能预知未来的十岁女孩,目睹飞天独眼男子,预示一段连绵三代的命运纠葛。 现实与虚幻交错,这人生河流,瑰丽诡奇如迷离梦境。 赤朽叶瞳子,一个自认成长过程没故事可说的平凡女子;家庭的辉煌过去,是她唯一的骄傲。一天,外婆万叶临终前竟然告白:「我曾经杀了一个人,但并非心怀恶意……」为解开外婆的秘密,她开始探寻家族种种光怪陆离的传说与人物,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同时,她也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我的荒唐黑道生活》作者:金水晶第一章 地狱的开始“唐薇薇,唐薇薇!”哎呀,好痛!谁呀,是谁又打我?!我真是凄惨死了,昨天晚上被老姑婆留下来打扫厕所,等到冲进食堂时,早就什么都不剩了,要不是大师傅看我可怜,下了一碗面条给我吃,只怕我非饿死不可。不过也不知道是那个面条被老鼠啃过了,还是油放坏了,十二点没到,我都已经拉了七次。拉得我头昏眼花,耳鸣目眩,小腿肚子直发抖。“唐薇薇,你在干什么?!我在上面尽心尽力的讲课,你不好好听课,居然还睡觉?!你眼里还有没有教官,眼里还有没有学校,你到这里来到底是干什么来的?!你还有没有礼义廉耻?!……”受不了了!老姑婆大喊大叫、唠叨不停、唾沫星子直飞就算了,可是上课睡觉跟礼义廉耻有什么关系?!要不要每次骂人都骂得这么恶毒呀!...
对于人类而言,从灵魂到肉体,几乎无时无刻不带有感情色彩。不必去说成年人,就是我们脱离母体、跌落尘埃的那一声啼哭,也完全是人类天然本性中的情感的一次宣泄,也可以说成是人的先天功能。没有感情的人,是不配与人为伍的,是不可能给他人乃至于亲人恩人带来丝毫的亲爱和友善的。相反,他们以灭绝人性的残忍和冷酷,对待世人!“人是感情动物”,这谁都知道。其实,在生物界中,一切有生命力的机体都是有感情的,只不过禽兽的感情无法通过人类的语言来表达罢了。“情”字之于生命,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珍贵。无情的人是不讲恩义的;多情的人是不讲真诚的;乱情的人是不讲道德的……如此看来,一个“情”字,真是人类的宝贝,生命的珍奇,是万万丢它不得的。...
第一部分两种传统(代序二) 其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原则,在中国,并非蔡元培一个人的主张,我们只要看看自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的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纪念碑铭中,称颂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就可以想见这种思想原则,实际上已成为具有现代思想的学人们的共识。 既然高等学府能够以学术为主体,知识分子自然就可以摆脱对于廊庙的依附,靠自己的知识谋生。而只有摆脱依附状态,发扬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才能改变以往专做注经家的生存状况,而进行对于真理的探求。正是由于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又有北京大学教授们的带头,在中国,造就了一代自由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知识分子并非三家村的冬烘先生,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北大的教授们对于社会问题大抵都很关心,而且总有自...
《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 作者:水淼 自序:牵着自己往前走 20多岁正是人生困惑的时期,困惑大多来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为刚从学校毕业,从单纯无忧的学校步入复杂的社会,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总是让人无助又无奈。在20岁以前,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际遇基本都是相似的:在父母的安排和照顾下,懵懵懂懂地进入小学、中学学习,然后顺利读到大学、其他职业学校,或是拜师学艺。然而,大学毕业不得不走向社会时,我们才会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年,因为离开了学校和父母,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去决定,去争取。 我的一个好朋友的弟弟,小学的时候很聪明,可中学时由于贪玩,勉强拿到了高中毕业证后就在家待业。游手好闲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成年了,父亲给他介绍的工作,他不屑一顾,虽然学识不多,但他心比天高。于是跟人来到北京找工作,希望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新天地。让他感到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