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金匮要略;小青龙汤;异病同治小青龙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该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八味药组成。本方性温,味以甘酸辛为主,具有甘温、酸甘 、辛温的特点。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对于由于脾阳虚损所致的多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力;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合细辛性温,散寒温肺,化痰涤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止咳;半夏味辛性温,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仲景以小青龙汤为通治肺阳虚之方,异病同治。下面结合原文,对其分析如下:1.水饮停聚的喘证见于《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和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第40...
她曾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却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了通往健康的快乐之路;她当了23年的小护士,却被许多人奉为掌握生命规律的“健康教母”;她说99%的病都可以通过正确的食疗、保暖祛寒湿及疏通经络后治好,她的治病理念是:只调阴阳平衡,平衡释放潜能,潜能自愈疾病;她自信找到了开启人体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并毫无保留地要把它交给更多的人。 最早知道马悦凌是因为要做固元膏。 最近老有人向我推荐自制一种既美容又补气血,让全家人都健康的东西,原料很好找,除了阿胶,基本上都是食品,做起来不太难,而且味道也还不错,并且听说有人吃了一段时间以后白头发居然变黑了。这也简直太神奇了! 就这样我第一次听说了马悦凌的名字,因为这个“固元膏”的做法就来自于马悦凌如今正在热卖的新书——《不生病的智慧》。...
书名:金针秘传作者:朝代:年份: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属性:世人每以针灸学术,久已失传。又有谓针灸家多守秘密,靳其术而不传,此皆未悉针灸学之甘苦,是以有此想当然之说耳。无论何种学术,凡可以文本相传者,多属其中之糟粕。若其精华所在,绝非文本可以相传。其中之曲折奥妙,非由耳提面命不可,甚至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孟子所谓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非故靳其术而不传,实有千言万语,而不能领略一二者。即孟子之所谓巧,乃学术之精华也。针灸之学,精华多而糟粕少。所以数千年来,能得其真传者,一代不过数人,职此故也。即以文本可传者而论,似乎《内经》、《难经》所有之文本,即由上古相传而来,必无谬误,无如五...
中国最神秘的文化莫过于《周易》和中医,一个代表中国宇宙哲学体系,一个代表中国人体科学体系。中医作为中国最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救人无数,医案如山,支撑着中华民族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奇门遁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预测科学,在二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精妙绝伦的预测实践,被推为“方术至奥至深者”,享有“预测术之王”的美誉。中医的人体整体观念与奇门遁甲的象数理模型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器、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保持协调平衡。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生理的平衡。人体各个部分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统一的整体。...
白豆蔻味辛,性温。是常用的行气、化湿、健胃、止呕药。能宣散肺中滞气,温行胃中寒气,燥化脾经湿气。适用于脾胃虚寒、湿郁或气滞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胸脘满闷,腹部胀痛等症。常配合藿香、半夏、陈皮、生姜、丁香等同用。本品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可用于治疗夏秋之交发生的湿温病(身热不扬、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胸脘堵闷、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甜、小便不利、舌苔白厚滑腻、脉象濡滑缓)。常配合杏仁、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三仁汤)等同用,而收到辛开、苦降、淡渗的功效,是治疗湿温最常用的方药。白豆蔻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等,可用于食欲不振;配高良姜、香附、干姜、吴萸等,可用于胃寒疼痛。...
民间偏方大全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内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方名】首乌汤。【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出处】霍明义方 急性黄疸性病毒肝炎中药方剂 内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毒邪瘀滞。【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解毒。【方名】茜茜糖浆。【组成】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
《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从求医到求己》《从求医到求己》是一部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中医治病、养生之道和中医药方面知识的通俗读物。该书纠正了很多日常的养生误区,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该书作者郭志红为二炮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作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众多患者的心目中有着较高的权威。《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作者简介郭志红,主任医师,第二炮兵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抗衰老医学会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多项军队医疗成果奖。...
复泰草堂医论选三七生 述民间中医:// 37tcm/二〇〇六年五月复泰草堂医论选三七生 述封面题字/三七生编辑/民间中医网网址/37tcm/字数/243千字印数/500册版本/试辑版-001日期/2006年5月目录序 1复泰草堂宣言 2民间中医联合宣言 4复泰草堂记 5一 辩理 7中医不被了解的原因 7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8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 9变与不变:中医在进步中倒退 10理论的霸权主义与中西医争论的焦点 12自然与科学,中西医碰撞的焦点 13在疼痛中认识西医的“客观指标” 16到底谁是伪科学? 17中药的作用是来自整体还是某种有效成分? 18医学统计学的意义及其后果 19...
书名:幼幼新书作者:刘昉朝代:宋年份:公元1150年卷第一属性:(求端探本)凡一门卷第一求子方论属性:《诗·周南·国风》∶ ,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王氏《诗义》以为 ,以为药,能使人有子。《尔雅》云∶ ,马 。马 ,车前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日∶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癸谓任癸,北方水,脉名也。任脉、冲脉皆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而一见也,故愆期者谓之有病。)...
书名:景岳全书作者:张介宾朝代:明年份:公元1640年贾序属性:人情莫不欲寿,恒讳疾而忌医,孰知延寿之方,匪药石不为功;得病之由,多半服食不审,致庸医之误人,曰药之不如其勿药,是由因噎废食也。原夫天地生物,以好生为心,草木、金石、飞潜、溲渤之类,皆可已病,听其人之自取。古之圣人,又以天地之心为己心,着为《素问》《难经》,定为君臣佐使方旨,待其人善用之。用之善,出为良医,药石方旨,惟吾所使,寿夭荣谢之数,自我操之,如执左券,皆稽古之力也。庸医反是,执古方,泥古法,罔然不知病所自起,为表、为里、为虚、为实,一旦杀人,不知自反,反归咎于食忌,洗其耻于方册,此不善学人之过也。故曰∶肱三折而成良医,言有所试也;不三世不服其...
猪猪手机书 zzmo-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 面具 2002年3月20日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一切都在孕育之中 包括我们并不熟知的黑暗…… 18时34分,市中心的一个街角,一个男人怀抱着巨大的礼品盒。他匆忙的样子和一脸的幸福,叫任何人都会感慨曾经拥有的年轻时代。他不时低头看看手表,更加紧了脚步。“但愿不要迟到,我的亲亲。”他这样喃喃自语着,钻进了像是在专门等待他的出租车,丝毫没有意识到,恶梦已经展开了…… 19时40分,卡尔文东街已经行人罕见,这在平时是不多见的。把口的咖啡屋里,只剩下老板和玛莎小姐。一切静悄悄,只有电视在声嘶力竭的吼着。谁都知道,最近的两个月是不太平的。 “对不起,”电视里的主持小姐在接到了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稿件之后这样说道,“请原谅我们现在必须暂停上个月校园枪击事件的后续报道,插播一条新闻。市警局的罗伯特局长郑重宣告,对于前一段时间的发生的‘情侣剥皮杀手’连...
过敏性荨麻疹,临证较为多见。中医称为隐疹,时隐时现故也。中医认为血虚血燥生风是主要原因。血虚则生风,血热血寒则燥,受风受寒则发作。故治此证首需活血。驱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是也。临床辨证舌红紫苔黄或白腻干燥者,属风热风燥,用血府逐瘀汤重加蝉退,再加地龙,僵蚕,蜂房,其效甚佳。单方用蝉退一味研粉吞服可也。如属血寒而燥者则需加乌蛇,蜂房,全蝎,蜈蚣,效果亦速。单方用乌蛇研粉吞服。牛皮癣即现代称之银屑病,中医认为与过敏性荨麻疹病因相同,病名不同,临证表现不同而已。故其治法是一样的。一样的辨证,一样的用药,一样的需要忌口。方中生地要用大量,最少需用三十克,其滋阴凉血养血是为主药。治疗皮肤顽疾如过敏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疯,慢性湿疹等,首选血府逐瘀汤为主方,临证根据寒热虚实加减运用,一般三十天一疗程,均能收到极好的效果。惟病程久远者,证状消失后,仍需服药巩固,疗效才能稳定。...
社交谋略与技巧 作者:第一章 社交需要谋略——为何而交一、从宗族人演变成社会人在古老的中国社会,邑然不是如老子所描述的“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但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人们的交往空间是十分狭小的,个人话动,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衣食住行(织衣、吃饭、居住、耕作),这种人类的四大生存活动,基本上都在家庭内部进行。 家庭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个人从家庭中获取生活所需的一切。家庭成了个人生活的支持系统。一个人,一旦离了家,就成了漂泊的游子,生活便失去了依靠。这种以家庭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被称为“宗族人”。宗族人为了能保持生活支持系统的长久性。稳定性和广阔性,于是把家庭发展得很大,凡是一个姓的人,都被称为“一家人”,用一笔难写两个‘李’字、‘赵’字、‘王’字,作为联系纽带,结成一种互为倚靠的关系,所以家庭就扩展成了家族。...
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同其它任何学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样,就是既要重视提高,又要重视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既要强调现代化,更要强调继承,有继承才能更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继承,那就只剩空话。在中医断代,面临失传之际,为了中医的继承,为了让初学中医者,或正准备自学中医者,少走一些弯路,我想提供本人学习中医的一些经历,为后学者参考,或可借鉴或能鼓励,厚颜之曰:“中医入门捷径”。凡有不当之处,诚望同道指正。一,中医是如何学成的你对中医有好奇心,你对中医有求知欲,或受前辈中医的熏陶,或受某种环境的影响,或经某件医疗事实的教育,你立志要继承中医事业,无论你是先立志,后培养兴趣,还是先感兴趣,后立志,都可以。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曰:“志于彼而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谓之无志。”所以学中医得专一。...
书名:温热逢源作者:柳宝诒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卷上详注灵枢素问伏气化温诸条属性:灵枢论疾诊尺篇曰∶冬伤于寒,春生瘅热。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金匮真言论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诒按∶冬令受寒随时而发者为伤寒,郁久而发者为温病。就温病言,亦有两证∶有随时感受之温邪,如叶香岩、吴鞠通所论是也;有伏气内发之温邪,即内经所论者是也。是则冬伤于寒,正春月病温之由;而冬不藏精,又冬时受寒之由也。又按∶喻西昌尚论后篇,专论伏气发温之病,分为三例∶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一例,谓寒邪之伏于肌肤者,以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为一例,谓寒邪之伏于骨髓者;以冬不藏精,冬伤于寒为一例,谓内外均受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