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急救便方作者:朝代:年份:救自缢良方属性:凡自缢高悬者,徐徐抱住,不可截断绳索;但缓缓解下,安被放卧。微微拈正喉咙,以脚一人以手摩擦其胸臆启动之,一人摩擦其手足屈伸之。若已僵直,但渐渐强屈之,又按其腹。一人以脚裹衣,抵其粪门,勿令泄气。如此一饭时,即气从口出,呼吸眼开。勿苦劳动,又以官桂汤及粥饮与之,令润咽喉。更以二人以笔管吹其耳内。若以此救,无不活者。此法自旦至暮,虽己冷可活。自暮至旦,阴气盛,为难救。心下微温者,虽一日以上亦可活,百发百中。又法,细辛、皂角等分,研末,如大豆许,吹两鼻孔。又法,治自缢气已脱极重者,只灸涌泉穴(在足底心),男左女右,灸三壮即活。又法,取活鹅嘴入口内,鹅鸣应声即活。...
作者:潘炫 第一章 把耳朵叫醒 让鼓励成为习惯(代序) 让鼓励成为习惯 (代序) 文/沈文婷 为这套丛书写序,初衷是希望可以引领读者,去推开智慧的门,去享受精神的盛宴。然而我动笔之时,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套丛书里的一位作者在前几天讲起的故事,让我感动至今。序,可不写,但人生中的那一份珍贵的“鼓励”,我必须送给每一位读者。 记忆中的童年,似乎全是母亲的夸奖,当然这是跟他得了许多“第一”分不开的。如今他取得了成绩,有时会有疑问:难道每次我都考第一吗?于是,他给母亲打电话,想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母亲在电话里说:“当然没考那么多‘第一’了,我也没想过你永远是‘第一’。只是,你考一次‘第一’,我就会夸你一次。后来你考得不是很好,我也照样夸你,可能是夸习惯了。”...
心 斋 心斋为道教斋法的最高层 ( 供斋、节食斋、心斋 ) ,指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掊击其智,断绝思虑。见《云笈七签》卷三十七《说杂斋法》。语出《庄子·人间世》:“唯道虚集。虚者,心斋也。”晋郭象注曰:“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修炼方法以虚为要,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专心致志地将太虚之气与道相结合,以便进入虚无忘我的境界。其具体步骤,据近人陈撄宁《静功疗养问答》介绍说: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听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一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
书名:血证论作者:唐容川朝代:清年份:公元1884年自序属性:先君子体羸善病。故海早岁即习方书。有恙辄调治之。癸酉六月。骤得吐血。继复转为下血。查照各书。施治罔效。延请名宿。仍无确见。大约用调停之药。以俟病衰而已。因此遍览方书。每于血证。尝三致意。时里中人甚诩乡先辈杨西山先生所着失血大法。得血证不传之秘。门下钞存。私为鸿宝。吾以先君病。故多方购求。仅得一览。而其书议论方药。究亦未能精详。以之治病。卒鲜成效。乃废然自返。寝馈于内经仲景之书。触类旁通。豁然心有所得。而悟其言外之旨。用治血证。十愈七八。今先君既逝。而荆妻冯氏又得血疾。亲制方剂。竟获安全。慨然曰。大丈夫不能立功名于天下。苟有一材一艺。稍足补救于当时。而又吝不...
性格色彩测试——领取你的性格色彩勾勒你的性格色彩 在开始你的性格探索之旅前,请切记,你接下来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你自己。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填写速写时,请注意以下事项:--在每个题目最能符合你的选项前的小方块上打钩,每组只选一个答案。做完全部题目以后,按照最后的要求将各个字母的数字相加。要做完所有的题目,不要漏掉任何一题。--先完成对你来讲比较容易的题目,较困难的随后再来选择,不要停顿。--所有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或对错之分,请不要犹豫地确定你的答案。也许你的潜意识想要逃避面对真实的自我,但请你不要自欺欺人,如果你对自己的内心忠诚并且开放,你将得到你对生命真诚的回报。--关注你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你的工作状态。你的习惯、阶层和年龄常会给你一些误导,如果你很难从两个都似乎是的选择中确认,请选择让你“最自然的”、“最真实的”、“最舒服的”反应,而不是思考...
书名:三指禅作者:周学霆朝代:清年份:公元1872年凡例八则属性:一叔和《脉经》兵燹之余,无复睹其全本,五代迄今,千有余年,脉诀迭出,尽失《灵》、《素》、《难经》原文。是编取缓字为平脉,以定病脉,根柢《内经》以平人定病脉之谛。其余阴阳对待,恰好安置二十七脉。一奇一偶,配合天成。一《灵》、《素》、《难经》词旨深邃,非后学所能蠡测管窥,是编一字一句,悉宗经文。编中相为表里,六部脉位,三焦包络,极力将经文阐发明晰,以辨宋明改撺之非。一生人性发为情,情莫着于欣戚,而修仙修佛之基,以身为本,即皆寓于膻中、丹田中,从未有疏明其义,如数掌上罗纹者。是编畅发《内经》未发之旨,透写世人难写之情,而金液还丹之说,可知其非是外来。...
书名:本草害利作者:凌奂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自序内容:古人有三不朽,曰立德,其次立功,又次立言。余何人也,岂敢妄发言哉!敢于功德自夸耶?从幼年来,体弱多病,思阅方书,因从书贾购得吾郡良医乌镇逸林僧所遗医书甚伙。自轩歧仲圣逮今诸家注论,靡不收采,略得心领神会。遂弃诸子业,从我郡吴古年夫子游,将历代名医着述书籍,探本穷源,随时就正,读破万卷,讲论偏见错谬之处,或自昏黄达旦。先生年届古稀,日逐临症,得有余暇,犹不辞倦,且谆谆训曰∶医关性命,不可苟且,一病有一经所发,若察脉辨证,尤宜加谨,恐失之毫厘,谬于千里也。先生袖出一帙曰∶本草分队。取其用药如用兵之意,盖脏腑,即地理也,处方如布阵也,...
书名:张卿子伤寒论作者:张卿子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严序属性:夫前圣有作。后必有继而述之者。则其教乃得着于世矣。医之道。源自炎黄。以至神之妙。始兴经方。继而伊芳尹以元圣之才。撰成汤液。俾黎庶之疾 。咸遂蠲除。使万代之生灵。普蒙拯济。后汉张仲景。又广汤液为伤寒卒病论十数卷。然后医方大备。兹先圣后圣若合符节。至晋太医令王叔和。以仲景之书。撰次成序。得为完帙。昔人以仲景方一部。为众方之祖。盖能继述先圣之所作。迄今千有余年。不坠于地者。又得王氏阐明之力也。伤寒论十卷。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寡闻浅见所能赜究。后虽有学人。又各自名家。未见发明。仆忝医业。自幼徂老。耽味仲景之书五十余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