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原文与译文始计第一原文: 【始计第一】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从亲密到诱惑》 作者:海男书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比如,1980年的一个世界,年仅18岁的我窥视到的一个他人的世界:一个男人最终总是坐在通往阁楼的楼梯上,等候我的邻居回家。由于某种奇特的原因,我和一个妇女共住在一座近百年的阁楼上。那时候,我总是以她作为我的伙伴,才战胜了来自小阁楼的恐惧。著名批评家谢有顺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许多女作家,一写到身体,走向的都是欲望的场景,仿佛身体可以撇开精神和灵魂而单独存在。海男不同,她笔下的身体有着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不息的灵魂探索。 第一章 火柴的故事 1966年 午后的开始 1966年午后的开始,是我必须划燃火柴的时刻,因为饥饿,因为母亲不在家,因为这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所以我必须划燃火柴,然后点燃柴禾。我刚刚进入四岁,如果说按照历史划分,四岁的孩子犹如幻影中的幻影,因为所有的幻影如出一辙,可以拉长,也可以缩小。而我就...
前页目录一 冯家滩第三生产队副队长兼砖场场长冯德宽,夜晚宿住在油毛毡搭顶的制砖机房里。知更鸟尖锐响亮的叫声把他吵醒了,跳下用架子车搭成的床铺,他便提着裤子走出机房。被引来和泥制坯的泉水,从砖场背后的坡沟间流下来,一夜之间,水池里便聚起了满满一汪清水。德宽撩起水,洗着手脸,然后站起身,从腰间扯开缠着的蓝色布带,一边擦拭着手脸和脖颈,一边眺望着小河川道里初夏黎明时分十分迷人的景致。 秦岭东山群峰的巅顶,清晰地映现在蓝色的天幕上,夜的帷帐正从那里徐徐消退。稀稀落落的星星暗淡无光。乳白色的水雾,在已经吐穗扬花的麦田里浮游。沿着河堤和灌渠排列着的高大的白杨林带,在清凉的晨风中发出呼吸一般轻微的吟唱。知更鸟儿吵闹不休,追逐嬉戏。坐落在黄土塬下、小河岸边的冯家滩,一座座被榆树、槐树和椿树庞大的树冠笼罩着的庄稼院,开始从夜的沉寂中苏醒过来。...
一 临终前的呼唤 1987年。秋风萧瑟,秋水澄清。 台北市郊北安路大直官邸,宠罩着静谧又焦灼、神圣又浮躁的气氛,一双双眼睛一颗颗心、关注着昏睡于病榻的七十七岁老人,生命若纤弱飘忽的游丝,维系着这位在台湾拥有不容挑战的绝对权力,威严的主宰者的地位,可是生命岂只是走向深秋? 去日苦多,来日不长! 咕噜咕噜,轻微混浊的响声如同沼泽地泛起的泡沫,恐惧攫住了所有的人!真正的死一般的静默中,家人、亲信,甚至御医一瞬间都像浇铸的青铜塑像一般,动弹不得,忘了呼唤,忘了抢救,死———难道就这样来到了吗? “咕噜咕噜……般若般若……” 混浊声却陡地变得明晰祥和,伴着室外天际琮琮(王争)(王争)的秋声,犹如遥远的天国悠悠飘来的乐声,这是吉祥的福音,正欲抢救的御医松了口气,余者亦不约而同立了起来,伸长颈脖垂首对老人,等待着伟人冥冥中的昭示。...
【书名】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作者】张庭宾【类别】教育【状态】连载【来源】腾讯读书【更新】2010-04-05已更新至44章【本册章节】第1-44章-开始阅读-[1]第1节:预警金融大地震(1)第一章 预警金融大地震 对于一场针对中国人十万亿人民币计财富的超大规模围猎来说,让羊群们恐慌地感到四面楚歌,惊魂失魄,四散奔逃而不得出路只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要把羊群们赶到狩猎者挖好的陷阱中,最好让羊们自己跳进陷阱,摔断腿脚,心理溃败,束手就擒。 ? 新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后,未来将会有一场同样惊人的金融大地震考验我们吗?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以四川汶川为震中,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震撼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死亡与失踪人数近10万人,受伤37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谁红跟谁急作者:韩石山酷评王朔 从文学品格上说,王朔和金庸差不了多少。若从人的品格上说,可就差远了,金庸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充满着正气,而王朔则以自己在内地获得的声誉炫己骄人,其颟顸直可说到了皂白不分的程度。《谁红跟谁急》自序 在中国文学界,我要算个恶人了——不必加引号,我能承受得了。 最早听到这话,是一次饭局上,一位朋友对我这么说的。 我怎么会是恶人呢,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很不以为然。上学十七年,教书十一年,写作二三十年,平日手不释卷,笔不辍耕,出身不好,蹭蹬大半生,就是现在,仍不时遭人白眼,这样的人怎么会是恶人? 看出我的不屑,朋友说道:我知道你不服气。可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接下来一一列举:...
余秋雨的文化史:寻觅中华作家出版社余秋雨◎《寻觅中华》简介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著作长期位于全球华文排行榜前列,同时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读者广泛接受,其作品具有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令人气愤的是,因为余秋雨先生的著作深受读者喜爱,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盗版的余秋雨先生著作。许多读者因此而上当受骗,余秋雨先生更是不胜其扰。有鉴于此,余秋雨先生“觉得不应该再麻烦这些盗版者了”,于是“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出版物”。在整理的过程中,又增补了许多作者重访文化遗迹时产生的新感觉,加入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并对自己已经不满意的文章进行了删削。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面貌崭新的“文化苦旅全书”。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有关自己的路程。...
冯唐随笔集:猪和蝴蝶 作者:冯唐 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作家出版社 出版 卷一:冯唐书话 冯唐的“双黄蛋”(代序) 黄集伟 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而且,冯唐作文“基本不需要外力。一个小石子,落在别人的心境池塘里,智识多的,涟漪大些,想法多些,智识少的,就小些,少些”,而冯唐则是“自己扔给自己一个石子,然后火山爆发了,暴风雨来了,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