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记》作者:【美】马克·吐温译序 《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 《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全书由几百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构成,读之既令人捧腹,为之绝倒,又活脱脱勾画出当年美国西部生活五花八门的突兀现实,是社会的面面观与众生相:发财与挥霍,追求与冒险,野心与欲望,强力与巧智,希望、奋斗、钻营、落空、潦倒、幻灭……在万头钻动的黄金梦幻中,展现出一幅幅目不暇接的喜剧画图,喜剧现实的夸张与幽默化,在马克·吐温笔下,铸成了这部烩炙人口的《苦行记》。...
序言 认识萨马兰奇经过了很长时间。 读中学时。就听说过萨马兰奇,那时只知道他是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从电视转播的洛杉矶和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和闭幕式上又几次目睹了他的风采,总体印象是,一个和蔼的风度翩翩的贵族。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平生唯一一次亲自见到了地位尊贵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更觉他风趣幽默。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了解萨马兰奇的愿望。 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巴塞罗那奥运会,到亚特兰大百年盛典,萨马兰奇一次又一次成为全球新闻界的热点人物,使我有机会逐渐认识了萨马兰奇的全貌:年轻时他风流倜傥,佳丽环绕;22岁步入商界不久,他就成为巴塞罗那一家著名纺织企业的总经理;他是一个银行家,是世界许多知名企业董事会的成员;他曾是西班牙举足轻重的政治风云人物,担任过巴塞罗那市议会议长、西班牙体委主任和西班牙驻苏大使等重要职务;在他担任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为全球成员最多...
第一章 松下的学徒生涯一 辉煌的松下 随着松下产品在全世界的扬名,人们也开始迫切关注开创松下事业的松下幸之助传奇而辉煌的一生,人们迫切希望知道松下幸之助是如何赢得如此成功的业绩的。让我们先来看看松下幸之助获得的荣誉。 松下幸之助以一生的事业奋斗经历和优秀的经营管理才能以及世人瞩目的业绩,为自己赢得了无比辉煌的荣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所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 松下最早获得的荣誉称号,是1958年6月由荷兰政府颁发的“奥伦治领导者声望”奖章,松下从荷兰女王手中接过了奖章。对那一幕,松下自己有颇多感慨。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松下来到女王接见他的王宫,走进了一个并不起眼的房间。房间的布置十分朴素,一位50岁上下的贵妇人等候在那里。经人介绍,那正是女王本人,松下没有想到女王会亲自出来迎接,顿时手足无措。...
水仙已乘鲤鱼去 作者:张悦然 这是我给你的备忘录,孩子。 1.愿你记得来过,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短短岁月。 2.愿你记得痛过,记得分别时我的不舍和无奈。 3.愿你记得听过,记得一个从我到你,爱的轨迹画下的故事。 一月六日,今天早上我们吃了烤吐司和杏子酱,这是我们最后的早餐,我的宝贝。 有一天,我终于老了,那时你已长大,与我如今的模样相仿。而他们都走了——他们是一些曾对我重要的人,包括你的父亲。坐沉着的船离开,去向水底或者冷寂仙境。没有谁来得及看足谁的成长,没有谁真能陪谁翻山越险,抵达人生的极乐。他们不过都是我人生长长短短的段落,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你的段落,我的孩子。 但你不要为此过多地伤悲,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如此,脑海中充斥着离别、永诀、错过这样一些词。每每想到与爱的人分开,就会心痛和不甘,还是因为对世间的情意有着太多贪恋。我想你该成熟得很快,也会像我一样,有...
老边如果说,辩论好比是一种不流血的战争的话,那末,诡辩则是这种战争中最具杀伤力的神秘武器。诡辩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它属于辩论的学科,但又超脱于辩论学中对理性乃至真理的界定。在人欲横流的高信息时代,形形色色的交际与应酬占据了人们理念相当大的参数,于是,就派生出一系列不流血的战争名词,如商战、情战、舌战云云。所谓“舌战”,亦即非程式化的语言大搏杀,它的主要特点是随意性大,不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舌战的主体是辩论,而辩论中又以临场的即兴发挥最受人们所津津乐道,我们将这种即兴发挥所产生的语言称为诡辩。诡辩具有很强的很特殊的语言杀伤力和逻辑性,它用不着为炮制长篇大论而大费心思,也不用开篇和收尾,只需简短的三言两语,就可以将书一般...
引言:定义 散客也要做,和常客以及拥有贵宾卡的贵宾比较起来,散客大体上要占到三分之一,生意好的时候甚至能占到一半。一般说来,推拿师们对待散客要更热心一些,这热心主要落实在言语上——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生意经了,和散客交流好了,散客就有可能成为常客;常客再买上一张年卡,自然就成了贵宾。贵宾是最最要紧的,不要多,手上只要有七八个,每个月的收入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推拿师们的重点当然是贵宾,重中之重却还是散客。这有点矛盾了,却更是实情。说到底贵宾都是从散客发展起来的。和散客打交道推拿师们有一套完整的经验,比方说,称呼,什么样的人该称“领导”,什么样的人该称“老板”,什么样的人又必须叫做“老师”,这里头就非常讲究。推拿师们的依据是嗓音。当然,还有措词和行腔。只要客人一开口,他们就知道了,是“领导”来了,或者说是“老板”来了,再不然就一定是“老师”来了。...
《文化苦旅》章节:自序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我在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著,记得曾有几位记者在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由此,笔下也就一派端肃板正,致使海内外不少读者一直认为我是一个白发老人。 即便是在钻研中国古代线装本的时候,耳边也会响起一批大诗人、大学者放达的脚步声,苏东坡曾把这种放达称之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你看他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其实细说起来,他自称“老夫”那年才三十七岁,因此他是同时在享受着老年、中年和少年,把日子过得颠颠倒倒又有滋有味。...
——————————一舟书库热门图书推荐————————————————1、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665.htm2、孔二狗新书《黑道悲情》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571.htm3、重庆,那些废了我武功的女人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817.htm4、余世维《有效沟通2》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839.htm5、李承鹏《中国足球内幕》大伤足协之心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456.htm6、郎咸平《金融超限战》高清完整版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714.htm7、《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轻松学习心理学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7055.htm8、《中国式秘书》官场教科书...
作者:李银河引言 有一种说法:社会学的主流是非理论的。 我大概就属于这个主流。自从在美国学了社会学,就对理论产生了反感,后来就常常感到自己成了“理论上的残疾人”。当然,我不应当拿北美社会学的实证主流为自己辩护,不喜欢理论本是我内心的倾向。 我也不想用自己长大的环境为自己辩护——我总觉得,我生活的前三十年(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人犯了一种“理论过多症”,各种所谓“理论”充斥于我们的生活,连二十岁的大学生都言必称“主义”。记得我在匹兹堡大学的导师、著名历史社会学家许倬云先生有一次感慨地对我说:你们这些大陆来的学生说起话来怎么总爱用些大名词。的确,就像一个人因为吃某种东西太多吃伤了一样,我对理论就有这种感觉。由此你可以知道,当我看到弗雷泽所说的“我确信,一切理论都是暂时的,唯有事实的总汇才具有永久的价值”(弗雷泽,孙珉编,第9页)这句话时,我为什么会对他怀有...
更多精彩请登陆forum.minisoyo/—————————————————《殷宝滟送花楼会》门铃响,我去开门。门口立着极美的,美得落套的女人,大眼睛小嘴,猫脸圆中带尖,青灰细呢旗袍,松松笼在身上,手里抱着大束的苍兰,百合,珍珠兰,有一点儿老了,但是那疲乏仿佛与她无关,只是光线不好,或是我刚刚看完了一篇六号字排印的文章。“是爱玲罢?”她说,“不认得我了罢?”殷宝滟,在学校里比我高两班,所以虽然从未交谈过,我也记得很清楚。看上去她比从前矮小了,大约因为我自己长高了许多。在她面前我突然觉得我的高是一种放肆,慌张地请她进来,谢谢她的花。“为什么还要带花来呢?这么客气!”我想着,女人与女人之间,而且又不是来探病。...
新军事天地二战军事 美军篇第1节 美国M-3中型坦克 第2节 美国M-3轻型坦克 第3节 美国M-4中型坦克 第4节 美国M-24轻型坦克第5节 美国M-26重型坦克 第6节 美国坦克歼击车及装甲车 第7节 美国轻兵器 第8节 美国F2A“水牛”式战斗机第9节 美国F4F野猫式战斗机 第10节 美国F4U“海盗”式战斗机 第11节 美国F6F‘泼妇‘式战斗机 第12节 美国P-26战斗机第13节 美国P-35战斗机 第14节 美国P-38战斗机 第15节 美国P-39战斗机 第16节 美国P-40战斗机第17节 美国P-43战斗机 第18节 美国P-47战斗机 第19节 美国P-51战斗机 第20节 美国P-59战斗机第21节 美国P-61战斗机 第22节 美国P-82战斗机 第23节 美国B-17轰炸机 第24节 美国B-24轰炸机...
——写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金融全面对外资开放之际 赵煜堃 美国财长保尔森在访华前夕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频道CNBC访问时指出,作为经济大国,“他们已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世界其他国家不会再给他们很多时间”。毫无疑问,这个“他们”,就是中国。 显然,今天的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变成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和迹象都表明,庞大的中国经济航母,已经起程。 如果说,三年前政治局请几位学者进京讲授大国崛起的历史,还只是在为中国可以预见的发展作准备,那么从“崛起”到“发展”提法上的变化,就足以看出中国自信心的调整、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中央电视台那部叫作“大国崛起”的拍摄速度。...
◇◆ 自序 ◆◇ 我在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著,记得曾有几位记者在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由此,笔下也就一派端肃板正,致使海内外不少读者一直认为我是一个白发老人。 即便是在钻研中国古代线装本的时候,耳边也会响起一批大诗人、大学者放达的脚步声,苏东坡曾把这种放达称之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你看他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其实细说起来,他自称“老夫”那年才三十七岁,因此他是同时在享受着老年、中年和少年,把日子过得颠颠倒倒又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