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美发师(1)当年,十六岁的阿信为了追求新生活,从故乡山形县出走,奔赴京城。为了追寻当年的这段回忆,阿信和阿圭离开了山形。对阿圭来说,祖母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的故事是他闻所未闻的,阿信的经历在他心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那以后,阿信又经历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阿信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继续这次旅行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阿圭决心要陪伴祖母走完这段旅程。八十三岁高龄的阿信的这次旅行,其实才刚刚拉开帷幕。 列车上,阿信和阿圭闲谈着,多年以前的记忆渐渐地在她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十六岁那年,自己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才到了东京呢?阿信已经记不准了,只知道自己害怕被父亲抓回去,一心想着越早离开山形越好,也不管过路的火车是开往哪里的,就慌慌张张地坐上去了,结果不得不在中途换车,在车站等了整整一个晚上。当时真害怕啊!而且就算到得了东京,到底有没有阿春姐姐说的那位发型师傅呢?自己又能不...
第一部分《无国界的世界》 大前研一作品精彩推荐(1)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是少数获得国际声誉的东方管理大师。《金融时报》如此描述这位日裔美籍经济管理学家:“他是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长期以来,管理界的专家多为欧美人士,而作为亚洲人的大前研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及策略规划的见解精辟而独到,观点犀利而深刻,被誉为“日本战略之父”。在学术领域,大前研一扮演了一个预言家的角色。他对亚洲经济的研究在海外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全球研究亚洲经济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出版于1973年的著作《战略家的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而其1990年的作品《无国界的世界》,更使他成为第一批宣称全球经济到来的管理学家之一。...
作者:李玉刚作者前言第01章 神父之家出少年 第02章 沙俄军中一上尉 第03章 投身红军是我家第04章 治军严整锋初露 第05章 供职于总参谋部 第06章 苏德战争之初期第07章 风雪激战莫斯科 第08章 绝不准后退一步 第09章 鏖兵斯大林格勒第10章 库尔斯克大会战 第11章 第聂伯河侧耳听 第12章 纵横驰骋乌克兰第13章 克里米亚收复日 第14章 巴格拉季昂计划 第15章 白俄罗斯大逐鹿第16章 在波罗的海沿岸 第17章 进军至东普鲁士 第18章 远东苏军总司令第19章 对日作战费运筹 第20章 神威倾覆关东军华西列夫斯基作者前言在任何版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帅名录里,人们都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这样一个名字。这是因为,在阵容颇为...
序 躁气的讲述,还是后者对历史香艳、凄婉的描摹,都让人觉得这位作家是个煽情高手。尽管两者有着截然不 同的文风,但当我看过《北京青年周刊》对他的专访,除了对他的关注与好奇,又多了一份担忧。 那篇文章说西门一直尝试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写作,理由是每个故事所需要的讲述状态迥异。我疑惑一个 作家对这样的"尝试"不会持续多久,变化程度也不会天翻地覆,直到有一天看到《骚戏》的书稿,那份疑 惑才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震撼和激动。 的确,如果《你说你哪儿都敏感》是"网络"和"传统"文学的互补,《谁的莲衣》是戏剧和散文诗的交融, 那么《骚戏》则已完全沉浸或脱胎于"传统文学"的凝重,深沉、大器又与众不同,堪称近年来少见的精锐、...
小说排行榜:/top.html《人与人以及人与狼的爱恨情仇:雪狼》 作者:徐大辉 书评:论狼与人的关系 ——读《雪狼》有感 当狼群从自然界消失,人们缺少的不仅是一位朋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 在我看完徐大辉的《雪狼》时,剩下的就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回味,甚至有些向往去做一匹雪狼,像狼一样生存。 《雪狼》这个故事比较简单,或者说,作者并不想把故事写复杂了,虽然开始时有多条情节并进,还以为又会是另一部《穆斯林的葬礼》,但逐渐的,所有的情节都归结到一条线上,被一个事件带动着向一个方向发展。 独眼是被从族群里驱逐出来的前任狼王,而现任狼王则是他的儿子。独眼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能力重新成为狼王,独自猎杀了一头大角马鹿。然而,在即将回到野狼沟时,却再也走不下去。 ...
人与人以及人与狼的爱恨情仇:雪狼 作者:徐大辉 书评:论狼与人的关系 ——读《雪狼》有感 当狼群从自然界消失,人们缺少的不仅是一位朋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 在我看完徐大辉的《雪狼》时,剩下的就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回味,甚至有些向往去做一匹雪狼,像狼一样生存。 《雪狼》这个故事比较简单,或者说,作者并不想把故事写复杂了,虽然开始时有多条情节并进,还以为又会是另一部《穆斯林的葬礼》,但逐渐的,所有的情节都归结到一条线上,被一个事件带动着向一个方向发展。 独眼是被从族群里驱逐出来的前任狼王,而现任狼王则是他的儿子。独眼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能力重新成为狼王,独自猎杀了一头大角马鹿。然而,在即将回到野狼沟时,却再也走不下去。...
文/柯 平“廿二日四更到杭州城外,霜月满天,寒气逼人,候北关门,接待寺钟响,换舟入城”。七百年前秋天的某个早晨,一位前来谋取升职的镇江文人用这样一句话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杭州之行。曙光刚刚刷亮江浙行省官署前睡意朦胧的石狮,他已来到这权欲横流的元廷江南行政中枢,在礼部、照磨所、儒学提举司等办事衙门作穿梭般的拜访谒造,包括会见亲戚、同乡、旧友、上司,分赠土产,递交推荐信和个人求职申请,并尽可能争取打听到更多的内幕消息。这位时年二十八岁的年轻男人身体羸弱,目光明亮,生有一双女人般的小手和一部美髯。当天晚些时候他下榻于城中位于清河坊附近的施水坊桥梳头沈待诏之楼,与一位同样来杭谋职的金坛人尹子源正好同寓。由于内心为即将实现的职业理想所激动,加上考虑到在杭期间官场应酬所必不可少,当房主人具酒为之洗尘时,他轻易甚至不无欣然地破除了禁绝已久的酒戒。夜深以后,前来看望的朋友们陆续散去...
第一章 思进步图发展 脱胎干革命 1926 年,北代军以破竹之势直指湖南、湖北,两湖军阀惶恐,全国震动。 桂步蟾、徐其虚等几个武汉中学麻城籍的青年学子迈着矫健的步伐行进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是受老师董用威(必武)的派遣回乡发动革命以配合北伐的顺利进行的。 走在熟悉的故乡土地上,他们的心情格外兴奋、激动。他们感到天空是那样的高远,足以让他们这群雏鹰凌空博击、练硬翅膀,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想到这,他们一个个真有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越是在理想放飞的时候,他们也越觉得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独立地开展革命工作呀! 1925 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们也参加了武汉三镇以罢工、罢课、罢市为内容的抗议活动,但那是大规模群众性的运动,只要积极参加就行;而现在要做的工作却是在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大部分都是文盲的农村民众中进行革命的启蒙、宣传和发动,困难可想而知,肩上的担...
三十五年【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重印前记《围城》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版,一九四八年再版,一九四九年三版,以后国内没有重印过。偶然碰见它的新版,那都是香港的“盗印”本。没有看到台湾的“盗印”,据说在那里它是禁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著作里对它作了过高的评价,导致了一些西方语言的译本。日本京都大学荒井健教授很久以前就通知我他要翻译,近年来也陆续在刊物上发表了译文。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议重新排印,以便原著在国内较易找着,我感到意外和忻辛。 这部书禄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就无意中为翻译者安置了拦路石和陷阱。我乘重印的机会,校看一遍,也顺手有节制地修必了一些字句。《序》里删去一节,这一节原是郑西谛先生要我添进去的。在去年美国出版的珍妮·凯利(JeanneKelly)女士和茅国权(NathanK.Mao)先生的英译本里,那一节已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