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讲述 ——《毗耶娑问经》选讲 【编者按】《佛教的布施学》,为南怀瑾先生1991年8月16日至21日在香港讲述《毗耶娑问经》的记录整理稿。时值中国华东发生特大水灾,南先生开讲这部系统阐述佛教布施原理的经典,尤具理论和现实上的指导意义。时过七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发生比1991年更为凶猛的水灾,全国佛教徒正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救济灾区同胞。征得南先生同意,特刊登卷上部分讲记,以飨读者。 一、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 《毗耶娑问经》,二卷。由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属于大乘方等部。新译有唐代菩提流支的一卷本,归入宝积部第四十九会“广博仙人会”。历史上很少有人研究这部经典,现在的大法师也不会去讲它。这部经是以故事的形式,主要讲通过布施的功德,由人道进入天道的境界,偏向于形而下的领域。而中国人讲佛法,喜欢走形而上学...
經典誦讀心訣熊春錦恭熟忘合靈經典誦讀,是實踐《老子·德道經》和其它著名經典,達到和産生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治自己和家庭、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方法;經典誦讀是個人和家庭进行道德修養、修真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典誦讀方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符合漢字和漢語內在客觀規律性的獨特的學習方法;經典誦讀,是具有民族傳統道德文化特點和民族教育特征的學習方法。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機。古往今來傳統教育的特徵是道德,民族教育的特點都是爲家庭和民族培賢育聖,學習做“修之身,其德乃真”的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養慧;慧智雙運,培賢育聖。教中寓學,德養心性;學中寓教,復興道德。...
南公怀瑾上师 示于公元1985年准提菩萨圣诞各位同参道友,今天是准提佛母的诞辰,在这里有这么一个盛会,从智法师要我向诸位 讲几句话。我们今天讲的是准提佛母的修法,这个修法是属于佛法里头密教部份。所谓 密教,大家都晓得叫秘密教;其实啊,佛法没有真正秘密,秘密都在我们自己的心中。真正的佛法是没有什么秘密不肯传给人家,或者要把钱拿够了,或者把头磕够了,再传 给你,那是骗人的!佛法( 道 )是天下的公道,尤其是佛菩萨都那么慈悲伟大,祂还会 保留一部份秘密来卖钱?那是世界上的大骗子!真正的秘密都在自己心中,这就是我们 生命的奥秘。这个肉体生命,跟宇宙万有这个生命从哪里来?人死了,究竟有没有来生 呢?有没有三世因果呢?死了到哪里去,生从哪里来?这是很大的一个秘密。...
2、219.153.7.233/downfile/美空模特-徐莹-悠米-张婉悠-路遥-尐mina-闫凤娇私拍套图.rar3、219.153.7.233/downfile/韩国第一性感车模林智慧写真.rar4、219.153.7.233/downfile/汤加丽人体写真全集.rar5、219.153.7.233/downfile/意大利性感女神莫妮卡贝鲁奇电影MTV精选12部.rar宜麟策总论地利【地利一】阴阳【天时二】十机【人事一】畜妾【人事二】药食【论方】饮食【戒饮】男病【疾病一】女病【疾病二】辨古大意乾道【畜德一】坤道【畜德二】精血盛衰之验【培原一】聚精之道有五【培原二】葆真为种子首务【培原三】药忌燥热【培原四】色戒男淫【培原五】合男女必当其年【布种一】...
在我的修行历程中,尤其是三次闭关的七年里,由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指引,各级领导、各位恩师、道友、同修、居士和素不相识的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得以专心致志实践佛法,求证个中三昧,对此我充满感激之情!人类进入加速度发展的时代,科学日新月异,文明不断提升,佛法的修学也需要打开不曾开启的窗口,以新的视角回答人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僧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接引后学是我的本分,更何况闭关心得就在于此呢? 有鉴于此,也是应朋友之请,这里将我的闭关修证过程做一个坦诚的报告,对各位大德勉强算是一次答谢,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请各界朋友批评指正。佛学启蒙 我1971年出生于湖北随州,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和四个孩子,母亲便把我们兄弟几个轮流送到外婆家抚养,兄弟三人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因此对外婆、外公、舅舅、小姨怀有深厚的感情。家乡有一水濂寺,那里便是我们少年时代...
一九年前,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用爹的话讲,在外四年,白混了:既没入党,也没提干,除了腮帮上钻出些密麻的胡子,和走时没啥两样。可话说回来,家里也没啥大变化。只是两个弟弟突然蹿得跟我一般高,满脸粉刺,浑身充满儿马的气息。夜里睡觉,爹房里传来叹气声。三个五尺了五高的儿子,一 下子都到了向他要媳妇的年龄,是够他喝一壶的。那是一九七 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去碰碰气。爹不同意,说:“兵没当好,学就能考考上了?再说……”再说到镇上的中学复习功课,得先交一百元复习费。娘却支持我的想法:“要是万一……”爹问:“你来时带了多少复员费?”我答:“一百五。”爹朝门框上啐了一口浓痰:“随你折腾去吧。就你那钱,家里也不要你的,也不给你添。考上了,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第一章 问题的重心 “资本主义”是一个常用的名词,不时出现于众人笔下和口语之中。可是要给这名词适当的定义,则非常困难。不仅各种书刊作者坚持己见,即使我们引用到“资本主义”这四个字,也可能前后用意不同,更害怕旁人顿生误解。这问题若不得澄清,则可能成为社会上思想冲突的根源,亦可能影响到各个人的人生观,使我们对世事惶惑而觉得没有主宰。 以一个常用名词而会产生如此多问题,大概因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牵涉的地区广泛,历时久远,迄今尚未停顿,且又与现代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近世纪中主要的战争与大规模的动乱,通常都与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资本主义,既可以当作快乐与新生命之原动力,也可以视为许多失望与灾害的渊薮,因而我们无法在理智上或情绪上漠然视之。...
关纪新:1949年12月生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学士学位;1999年起,被聘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起,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副教授;2002年9月起,被聘为该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教授;1998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主要学术成果:2000年10月,学术著作《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999年10月,学术著作《老舍评传》获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1999年10月,文学论文《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获民族文学杂志社“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1994年10月,学术图集《中国满族》获国家民族...
西方节日,在每年的11月1日,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万圣夜)。每当万圣夜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不给糖就捣乱”的恶作剧。另外还有美国同名电影。[编辑本段]一、西方节日 节日简介万圣节(Hallowmas)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然而万圣夜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我蛰居在一个被人称作“水边”的地域,写一部类似圣约翰预言的书。我想把它献给我从前的恋人。她在三十岁生日的烛光晚会上过于激动,患脑血栓,不幸逝世。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好。我坐在寓所的窗口,能够清晰地看见远处水底各种颜色的鹅卵石,以及白如积雪的茅穗上甲壳状或蛾状微生物爬行的姿势。但是我无法分辨季节的变化。我每天都能从寓所屋顶的黑瓦上发现一层白霜。这些霜在中午温暖的太阳光渐渐增强了它的热度时,才化成水从屋檐滴落。这个地带从未下过一场雨。另外,在漆黑如鸦的深夜我还能观察到一些奇异的天象,诸如流星作匀速四周运动,月亮成为不规则的樱桃形等等。我想如果不是我的记忆出现了梗阻,那一定是时间出了毛玻幸好,每天都有一些褐色的候鸟从水...
六柳 永雨霖铃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②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⑤,更与何人说。【作者简介】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目录 乐知儿语说《红楼》 (俞平伯)漫谈“红学”百年红学 从何而来?从索隐派到考证派书名人名 头绪纷繁红楼释名从“开宗明义”来看《红楼梦》的二元论空空道人十六字闲评释漫说芙蓉花与潇湘子(外一章)甲戌本与脂砚斋茄胙、茄鲞附录:俞平伯:穿行苍凉 文·南焱乐知儿语说《红楼》 (俞平伯) 昔苏州马医科巷寓,其大厅曰乐知堂。予生於此屋,十六离家北来,堂额久不存矣。曾祖春在堂群书亦未尝以之题duān@①, 而其名实佳,不可废也,故用作篇题云。 儿语者言其无知,余之耄学即蒙学也。民国壬子在沪初得读《红楼梦》,迄今六十七年,管窥蠡测曾无是处,为世人所嗤,不亦宜乎。炳烛余光或有一隙之明,可赎前愆欤。一九七八年年戊午岁七月二十四日雨窗槐客识于北京西郊寓次,时年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