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敍例 一小說的繁榮和對小說的重視,以及小說在文學上地位的改變和提高,是晚淸文學運動的突出成就之一。本册輯鈔的,大都是有關這一方面的文論資料。由於對戲劇認識的改變,以及戲曲改良運動的良好開端,也同時把有關的材料進行了輯錄,合編成《小說戲曲硏究卷》。 二本册所收文論資料,以有關主導傾向,卽進步思想者爲重點,但同時也反映了各種不同的、複雜的對小說、戲曲認識的分歧、矛盾及其統一。這足以看出同治十一年(1872)前後,至淸末民初的文藝界思想情況。辛亥革命(1911)以後的資料,祗間有採錄。較易見的專册,如蔡元培《石頭記索隱》等,未加錄存。 三本册釐爲五卷。第一卷爲有關小說、戲曲的論著。第二卷爲有關小說、戲曲和期刊的敍啓。第三卷爲有關小說、戲劇專書的敍跋評論,特別是「林譯小說」的敍跋,幾全部輯存了。第四卷爲小說叢話,是當時形式最新穎的一種小說、戲曲的評述隨筆。第五卷爲有...
作者:贺旭志、贺世庆一字王公用一字作为封号之王。辽仅封于王子,如赵王、梁王等,地位高于柳城郡王、混同郡王等二字郡王。金、元仅封于亲王。乙榜 科举制度中取中举人的别称,亦称一榜。榜即考试后揭晓名次的公告。乙与甲对立而言,中进士则称甲榜或两榜。乙字库 明官库名。属兵部。掌储存棉袄、战鞋、军士裘帽,为内库之一。八长史 麴氏高昌有八长史,即吏部长史、祠部长史、库部长史、仓部长史、主客长史、礼部长史、民部长史,兵部长史相当于中原的尚书各部。八长史下有八司马,为长史佐官。八公 晋武帝建国,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太宰等八官都是公。因同时封此八人,乃称太宰等八官为八公。其中太宰、太傅、太保为上公,若无适当人选,则缺而不置。...
第一部分第1节 少年时代(1)乔冠华,笔名乔木、于怀、于潮,1913年3月8日(农历二月廿一日)出生。《中国人名大词典 (当代人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等书说他是江苏盐城人,其实他的出生 地是在建湖县的东乔庄,现属庆丰乡福初村。改革开放以后,盐城地区改为地级市,建湖县隶属于盐城市,因而现在说乔冠华是盐城人,也无可 厚非。 乔冠华的家庭是一个略有资产的地主,他的祖父没有文化,因为不识字,曾被当地一个秀才作弄过,因此下决心要让儿孙辈读书学习、断文识字。他的父亲名叫乔守恒,是当地的 一个开明绅士,从小就上私塾,读过不少诗书,只是每次考秀才都名落孙山,乔冠华的叔父乔守清的遭遇与乃兄相去不远。因而乔冠华的父亲和叔父决意要在子侄辈中培养一个人才“ 光宗耀祖”。乔守清没有子嗣,所以倾力相助侄子乔冠华三兄弟上学读书。...
题记1写传缘起公元2004年,中华古夏历岁在甲申,是一个饶有意味的年头,我当然是从《 红楼梦 》研究的视角而言。这一年,是红学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而独立门户成为专学整整第一百个年头,王国维正是在1904年发表了《〈 红楼梦 〉评论 》,可以看作红学由玩笑之词而正式成“学”的一个标志。而无论从癸未说或甲申说甚至壬午说的立场,2004年也都可以看作曹雪芹仙逝第二百四十周年。由于2003年岁末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电视剧《 红楼梦 》演员“二十年再聚首”和科学教育频道《 百家讲坛 》的红学讲座以及影视频道电视剧《 曹雪芹 》的热播,还有作家出版社《 红楼夺目红 》等红学书籍的热销,造成了一种红学热持久不衰的综合效应。周汝昌先生无疑是这一热潮中最引人瞩目的人物,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甚至于在网络论坛中出现了“周汝昌为什么这样火”的讨论。周汝昌坎坷了一辈子,这一下真“红”了起来,情形大概可以和...
作者:晓亮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这些响亮的名字之后,历史又慷慨无私地推出了使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且为之惊讶的“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贺龙、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宛如支撑中国军队和中国政治的十根巨柱,他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又一个个或平静或悲壮或奇特地离去,从而给历时大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个待解的“谜”。“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历史在人事代谢、沧桑巨变中不断前进,而世人又渴望从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为了纪念那曾令人回肠荡气、慷慨悲歌的昨天,也为了满足人们希望了解伟人并探秘索隐的心理需要,我们在出版了《毛泽东之谜》之后,从历史的和民俗文化的角度出发,编纂了这套揭示十大元帅之谜的小书,力求以精到的语言、丰盈的情感、生动幽默的事例和深刻独到的分析...
简介书中讲述了一场阴差阳错的人生闹剧:一位农村出来的少年由于心灵手巧,由乞丐变为技师。而由于身份错认,奇事频频发生,乃至后来摇身变成一家跨国企业集团的总经理。作者选择他来描述九十年代的中国是有深意的,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希望。作者选择一个打工青年作为时代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八十年代依靠“精英”振兴中国的神话,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勾勒中国的未来。整理者解读《狂澜》——兼为《狂澜》作序慕容是我多年前的学生。他并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却热爱文学,常听我的文学课,读我的红学论文。今年初,他写信让我为《狂澜》作序,我颇是踌躇,感慨六十八年沧桑,一无是处,为如此巨著作序,确是自不量力,但念及此书读者甚少,一时找不到合适之人作序,只好勉励应付。...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 详细叙述了卡耐基不断奋斗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成功企业家 不平凡的业绩和史实,也为我们通览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林肯、艾文·巴林、辛克莱·路易士等三十八位被卡耐基推崇备至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顶尖级人物,也在这里登台亮相,一展风姿。■ 卡耐基是一位贫穷的农家之子,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并 没有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不辞写作和授课,又随着岁月的演进逐渐充实和发展。从此,卡耐基及其组织激 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因此,卡耐基获 得了“20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的美誉。书中的卡耐基思想精华,可以让我 们更真实地窥见卡耐基的心灵世界;书中的卡耐基和林肯等事业巅峰上的群...
司马迁是个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他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记》是个庞大的存在,耸立在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大道上,没有谁能绕得过去,也没有谁和谁的作品能取代。他的伟业,他空前绝后的文采,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无人取代的卓越贡献,还有他作为男人遭遇的旷世屈辱,既让人景仰、诚服和击节赞叹,又让人心生悲悯。如何穿越上千年的时光走进他所处的时代,走进他宽广、博大而又困惑痛苦的内心世界,对任何一个学者,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作者高光以历史为依据,加以大胆的文学想象,将司马迁的人生涂上悲哀又悲壮双重底色,将其塑造成自尊、自卑、自信、自残的人物形象。写作阐释1.扪心追问司马迁司马迁是个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他和他的千秋名著《史记》是个庞大的存在,耸立在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大道上,没有谁能绕得过去,也没有谁和谁的作品能取代。他的伟业,他空前绝后的文采,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无人可取代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