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造索达吉堪布译译序此《事师五十颂释》是藏地雪域格鲁派的一代宗师、文殊菩萨化身的宗喀巴大师所造,其中对依止上师的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凡是入佛门的人首先就是要寻访一位名师,这说明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上师对于修学菩提正道的佛教徒来说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能被一位尽善尽美的上师摄受,速得成就是修行人无不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心愿。藏传佛教的各宗各派均十分重视依止上师,按照格鲁派的传统,一般来说,上师在传法灌顶之前要传讲《上师五十颂》使弟子了解师徒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免有后顾之忧。宁玛派及其余宗派也将依止上师放在首要位置。依止上师不只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风,对于汉传佛教的学人同样重要。诸多佛经续中口径一致地强调:依止上师是成就的根本。如经中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一积资净罪障,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所以,在依止上师这一点上,无有显密、宗派的差别。...
——————————————————————————————————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1895年10月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3岁时,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柏林郊区。1912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书。他喜欢历史,爱好文学,能言善辩,政治上是个泛德主义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战勇敢,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佐尔格经历和目睹战争的惨状后说:"我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之中。"1916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学于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
禽星术,是民间秘密流传的高级数术,其本身与奇门、大六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人将其单独使用或将其应用在奇门、大六壬当中去,同时它在中国古代军事占测与运筹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预测人事,也有其与命运预测的单独系统,在命运方面它可以预测终身富贵贫贱婚姻官禄灾害流年,在人事方面可以预测天、地、人以及军事预测(单独提出军事预测是因为其重要的运筹指导作用),在预测方面它的重要特色是主、客定性明确,吉凶象意鲜明。而且在中国的风水运筹中,它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度六壬择日要诀》中有其与六壬结合则选择案例。《象吉通书》有其单独理论系统与斗首二十八宿宜忌的篇章。清代的四库全书中也搜录了两部禽星古籍,一部是池本理所著的预测人事的《禽星易见》,另外一部是预测命运的《演禽通篡》,四库全书中是如此评论的:“与壬遁之书参览,尤不失为古之遗法也!”虽然禽星有书流传于世,而且为民间之秘术,但是...
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在世袭君主国里,长期以来君主的后裔就是那里的君主。新的君主国或者是全新的,如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1]的米兰公国;或者是世袭君主国占领的附庸,如西班牙王合并的那波利王国[2]。这样获得的领土,或者原来习惯在一个君主统治下生活,或者向来是自由的国家;而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3]。 [2]那波利王国,十五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五个主要国家之一,于1500年由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Ⅱ,1452—1515)同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缔结条约予以瓜分。1504年西班牙将法国势力从所占领的部分领土赶走,并将西西里兼并。...
善慧莲編 莲宗祖传略目次 一祖慧远大师 二祖昙鸾大师 三祖道绰大师 四祖善导大师 五祖承远大师 六祖法照大师 七祖少康大师 八祖永明大师 九祖省常大师 十祖莲池大师 十一祖澫益大师 十二祖截流大师 十三祖省庵大师 十四祖彻悟大师 十五祖印光大师 前言 九八年冬,末学正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净宗大德——北京黄念祖居士的讲话文集,从磁带录音中听到,黄念老特别指出:昙鸾、道绰两位净土宗大德,对于净土宗的弘扬,贡献很大,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他们的著作很早便失传,流散到海外,国内人士很少见到他们,自然对于他们的事迹也少有了解。幸好,改革开放以后,两位大德的著书,相继传回国内,人们得以见到,对此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两位大德对净土宗的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传承的影响巨大,但因为后世少有人知,所以历代的《莲宗祖师传》中,一直没有...
华严宗十重唯识观略述董 群 本文以华严宗的唯识观为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在唯识宗五重唯识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严十重唯识观,以此揭示佛教宗派之间的内在联系。窥基的五重唯识观对识的观想由浅而至深、由宽而至狭、由粗而至细的层层分析从空与有、心与境、体与用、王与所、性与相五个方面揭示了识的特征;华严宗法藏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十重唯识,并以华严宗特有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方法对其加以分析,又使其带有判教的特征;经过澄观的发展,至宗密时,唯识观被改为唯心观,从而使中国佛教对这一思想的建构达到了最高水平。 作者董群,哲学博士,一九九三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为东南大学哲学系,与科学系副教授、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近期的工作重心是三论宗研究及佛教伦理研究。...
阿姜查的多数教导,是借由举例、譬喻与活泼的对话所作的即时开示。他的教导直接而诚恳,没有任何保留。"观察人世间的苦因,它就像这样。"他会如此说,而将我们的心导向实相。因为他是个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巧师,他与每位访客都坦诚相见,对眼前的处境皆保持幽默与直观,因此,很难完全用语言捕捉他教学的活力。所幸他的遗产还包括近两百座寺院、许多活生生的优秀传法弟子、数百卷泰语录音带以及数百万个被其智慧感动的人。 那些遵循这位亲爱导师教导的人,都一定愿意探索他们自己的心,把结松开,放下执著、恐惧与我见。"如果你真的了解,则无论你过的是哪种生活,你时时刻刻都可以修行。为何不试试看呢?"阿姜查建议,"它将改变你的生命!"...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缅甸毛淡棉帕 有两种布施: 一、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 二、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你喜欢那一种呢?请回答。 在此讲座中,我想说明佛陀对其弟子(savaka)在实行布施时的期望。你的期望与佛陀的期望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让我们看《布施分别经DakkhinavibhavgaSutta》中的例子: 一时,佛陀住在释迦国(Sakyancountry)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的尼拘陀园(Nigrodha’sPark)。摩诃波闍波提瞿昙弥(Mahapajapatigotami大爱道)带著一套她亲手细心编织而成的新袈裟,到佛陀那儿去。礼敬佛陀之後,她坐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这套袈裟是我特地为佛陀纺纱、编织而成的,请佛陀慈悲接受它。」...
第一部分 1.(一)前言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死。我的兄姊皈依理教,我也参加过理教的法会,理教虽非正宗的佛教,理教的信仰中心「圣宗古佛」,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我在童年出家时的江苏南通狼山,其所奉的大圣菩萨,原系唐高宗时代由西域来华的一位高僧,名叫僧伽,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他曾现十一面观音像,所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少年时很笨,虽不像佛世的周利盘陀伽,佛经说他三个月诵不会一首偈,教他「扫帚」两个字,记住了扫字便忘了帚字,记住了帚字又忘掉了扫字,但他毕竟由于佛陀的有教无类而证到阿罗汉果。可是,据我母亲说,我到了六岁才会讲话,到了九岁才开蒙读书,当我十三岁出家之际,仅仅是个初小四年级的小学生。可是,出...
禅秘要法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等译(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等。 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尔时世尊。入深禅定。默然无言。时迦絺罗难陀。见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头面礼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愿为我广说法要。尔时舍利弗。即便为说四谛。分别义趣。一遍乃至七遍。 时迦絺罗难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礼五百声闻足。请说法要。诸声闻等。亦各七遍。为转四真谛法。 时迦絺罗难陀。心亦不寤复还佛所。为佛作礼。尔时世尊。从禅定起。见迦絺罗难陀顶礼佛足。泪如盛雨。劝请世尊。唯愿为我转正法-轮尔时世尊。复为广说四真谛法。一遍乃至七遍。...
~一九八九年元月廿二日讲于台北市一、人生的理念 活在相对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认知应该是: 收获必先耕耘, 成功须靠努力; 付出才能获得, 贡献方受尊重。 如果是反其道而行: 不耕耘,只要收获(甚至是你耕耘,我来收获), 不努力,偏想成功; 不付出,硬要获得, 没有贡献,却冀望被尊重。 这样子的话,就会天下大乱了。 在今天世风日下的芸芸众生中,能够符合上述理性认知的固然很多,然而悖逆常情、常理的人却亦不少。 尽管人们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在所有众生之中,就上述认知而言,人并非是顶杰出的,这主要因素即在于人的根性和素质的参差不齐。比如和人们很亲近的狗,它的忠实和不嫌弃主人家贫的美德,是很多人所不及的。狗的发情一年也才只一次,可是就习于放纵本能的人而言,岂只是日日发情,简直是时时都会发情。只要是有根、尘相对的机会,就不会停止自我埋葬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