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浪花——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上) 前 言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变化中,科学及其发展与应用,在引领世人从愚昧迈向光明、从落后迈向先进的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科学的光辉都无处不在,科学的影响都渗入人心。也正因如此,人们历来都对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分子推崇备至。在普通人的观念中,他们甚至认为科学是改造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一种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便最典型地概括了人们对科学力量的普遍信仰。 如果说科学的作用在于引领人们走出对自身及社会、人生、宇宙的种种认识误区的话,那么佛法则是当之无愧的最高、最究竟的科学。这世上还有哪一种科学体系能如佛法那样,在纷纭繁复的万千表象之外,一下就直达它们的幻有本源呢?这世上又有哪一位科学家能如佛陀一般,并不借助任何外在的实验工具,也不依赖内在的以分别念为基础的推...
神圣经验 作者:尼尔 The Holy Experience 此为作者尼尔的个人的经验之作, 原文全书尚未完成正在写作发展中, 承蒙网友Pei的翻译协助, 我们先分享1~8章的内容. mycwg - 第一章 童年对神的观念 我一生都在寻找神圣经验。我一生的所知是,神圣经验能够揭示一切。神的一切,生活的一切,我的一切。对我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是神圣经验,我从哪里能找到它? 然而,我希望你能谅解我,允许我首先简述一下我的经历。我知道你们许多人已读过一本或多本我的书,所以你已经略知一二。但是请允许我,我想在此建立一个联系,在这书中,这些资料能够被考虑到和经历到。我这些简短的历程可以证明是有益的,即使对你,这是你对有关我的已有概念的重温。...
王志勇牧师 译注导 读《威斯敏斯德信条》是基督教神学的典范,由参加英国威斯敏斯德会议的一百多位教牧神学家,经过长达三年的讨论,于1646年12月完成,1660年得到教会公认。这一信条内容完整、精确、简洁、平衡,每个句子都经过小组的仔细斟酌和大会的公开辩论。教会史学家斯卡福评论说:“在基督教信条中,就清晰性、深刻性、精确性和全面性而言,没有其他任何信条超越《威斯敏斯德信条》。”[1]这一信条在1881年的时候已经翻译为中文。[2]目前译本是译者直接根据原英文直接翻译,同时参照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历代基督教信条》、台湾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历代教会信条》的译本,改革宗经典出版社的唐修贤牧师提供了宝贵的修正意见。...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二七第一天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今天是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一,农历是九月三十日,是第二个七的第一天。通过一个星期地打七,大家都有很大得进步,从大家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来,很欢喜,很轻安。你心虽然欢喜,但是不要说话哦。欢喜了就高兴,控制不住就要说话,找人谈我的禅定怎么样...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三七第一天诸位同修、同学、善知识:今天是2007年12月9号。星期天。是第三个佛心七的第一天。前面两个佛七圆满结束。从今天开始给大家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菩萨写的佛学著作称为论。本论比较长,有140多页。如果把这部论讲完,每个晚上要讲十几页。按照我们的安排,此论讲完,最后还要讲...
手机用户登录wap.zangmige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课本系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作品:入菩萨行论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070妙法宝库系列信源宝藏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40注疏汇集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9儿童佛教课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8四百论广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7慧光云聚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6入行论广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5格言宝藏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4君规教言论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3...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二七第一天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今天是2007年12月2日星期天。第二个佛心七的第一天。昨天圆满结束了第一个佛七。大家很辛苦,很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带着不同的因缘来打七。主七师父给禅修的坛城进行了调整。经过护七师和护法居士的辛苦工作,我们大家克服感冒,发热,拉肚子等病兆。终于...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将《感应篇》讲圆满了。《感应篇》的文字虽然不长,古人汇编这一些公案、因缘,也就是历史上许许多多感应的故事,搜集得非常丰富,有理论,有事实,如果详细的介绍,是永远说不尽的。过去有很多感应的事实,现在更多,我们在中国、在外国,常常在报纸、在电视资讯里面,得到许许多多这一方面的报导,这些报导确实增长了我们的信心,绝对不可以说,我们没有亲眼见到,我们就不承认。过去李老师常常用比喻讲,他说:「你的爸爸你见到了,你承认;你祖父你见到了,你的曾祖父、高祖父要是都没见到,那你都不承认了,哪有这种道理?」我们见不到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以现在科学家来说,我们眼睛的功能很有限,所见到的光,光波只能在适合的波度我们能看到,比我们能见光波长的光波我们见不到,短波也见不到。但是今天用科学仪器去测量,确确实实有长波、有短波,有我们见不到的,见不到不能说它不存在,见...
---佛教法相学会与志莲净苑合办?罗时宪教授往生十周年纪念佛学讲座--陈琼璀一?序言各位嘉宾,各位善知识:很多谢学会给我这个讲题,让我讲一下罗公、杂阿含与唯识学。记得1990年9月,罗时宪先生在香港能仁书院研究所开始讲授《般若经论对读》,后来结集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罗公著作《八千颂般若经论对读》,以唐、玄奘法师翻译的六百卷《大般若经》其中第四会,即八千颂般若经,与近代法尊法师从藏文翻译过来,由弥勒菩萨造的《现观庄严论》配合对读。记得开课当日,罗先生就很强调说,佛教并无所谓小乘经,佛经只可说有两类:一、通经,这是无论大、小乘佛教皆作依据的,如四部阿含经。二、大乘经。我们要判别那些是佛说的经,应该「以理为宗」,重要的是否合乎三法印的标准:一、诸行无常,这是着重在对现象界的说明,后来发展成唯识思想体系。二、诸法无我。佛陀在世时印度各派哲学皆执有常、一、主、宰的“...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作者生前自传: 余,震阳子,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八年)十一月初八日出生。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到东北谋生,于吉林省辉南县从事商业,以维生计。一九三一年,岁在壬申,“九一八事变”爆发,余痛感民族危机,乃弃商从戎抗敌救国。终因大局失利愤而投入玄门,拜在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杨师诚德门下为徒,师赐道名曹信义,为邱祖长春真人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弟子。一九三七年岁在丁丑,在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受戒于纪大真人至隐坛前,蒙赐道号震阳子。十年动乱期间,余蒙冤被诬。一九七九年幸逢党中央拨乱反正,终获澄清是非,恢复名誉。乃于一九八三年奉调来京,驻锡龙门祖庭白云观,直至于今。...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戒 斌 唯识学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引导人们依法修持,获得最高无漏果,离苦得乐,趣向自由解脱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关键在于转依。如《成唯识论》说: “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这里显示了唯识教施设目的所在。唯识的理论既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必须要我们悟证。如果说了却不付诸实践求证,又有什么用处?况且唯识的行证方法,大都是觉者经验之谈,只要依照方法去修学,一定能证得圆满菩提,所以转依在唯识学上是何等重要啊! 转依,既是入唯识性的方法,亦是修观的过程。《摄大乘论》云: “为转所依,为欲证得一切佛法,为欲证得一切智慧,入唯识性。”须知宇宙的现象界,天:堂地狱,皆离不开第八阿赖耶识,乃至出世间无漏果报,也舍识上之杂染转智而生。转舍阿赖耶识中烦恼所知二障,显现涅粱菩提,这一舍一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