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22日一3月8月)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世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后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惟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此宗相继...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的作品《仓央嘉措诗歌》,广泛流传,驰名中外。仓央嘉措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藏文原著,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流传之广,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法、日、俄、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誉大振。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此之前,仓央嘉措生活在民间,虽然家中...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讲于台北市 任何一种有系统、有义理的文字,都是由外举决定内涵的,经典也不例外。因此当我们了解了这一部经典的标题之后,也就会了解它的旨趣了。这里我们首先要讨论: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经名解释 般若:查字典注音为班若或钵惹,实际上应该读成钵瑞。这种发音是不是很标准呢?也不然,因为唐朝时代“般若波罗蜜多”的读音是“巴尼亚巴拉咪达”,这个音译跟梵文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会念钵瑞,而是念“巴尼亚”。 般若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译,是因为它虽然可以翻为智慧,但跟我们通常所谓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们说某人很有智慧,那仅只是指他那六尘所积的表层意识。这里的般若并不仅是指表层意识,而是指心的原态与共相。既然找不到适当的中国文字来表达,干脆就不翻译了。...
公元1929年左右尊者阿迦曼在清邁為大眾演說「漸進的修行系列」英譯:佚名中譯:曾銀湖(台灣)一、修習才能保持正法的純淨佛陀說過,當他的正法放入凡夫的心中時,必然會徹底地敗壞無餘;但是如果放入聖弟子的心中,必定是真正的純淨和可靠,同時也是不能被抹滅和遮蔽的。所以,如果我們只是致力於正法理論的研究,那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當我們已經訓練自己的心意去消除它的反覆無常-也就是它的煩惱塵垢時-它才會充分地利益我們-也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正法的純淨,避免扭曲或偏離了它的原始法義。二、追隨佛陀,在訓練別人之前我們必須先訓練好自己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mussanam buddho bhagavati...
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父士皞,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后年十四,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久之,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高宗废皇后王氏,立宸妃为皇后。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后既专宠与政,乃数上书言天下利害,务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而谋泄不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大赦,赐九品以下...
系 统 神 学基道神学丛集目 录绪 论 11第一章 简 介 11一、系统神学的前因 11二、系统神学的价值 12A、保持真理的一贯性 12B、造就信徒对真道的了解 12C、建立证道学的基础 12D、排斥异端的侵犯 13三、系统神学与其它神学部门的关系 13A、与解经学的关系 13B、与圣经神学的关系 13C、与证道学的关系 13D、与实用神学的关系 13E.与教会历史的关系 14四、知识── 认识论 14A、知识的根源 14B、知识的灌输 14C、知识的吸收 14第二章 启示 15一、普通启示 15A、普通启示的来源 15B、普通启示的价值 16C、普通启示的不足 17D、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之关系 18E、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的对照 21...
顶礼供养归依当来下生弥勒尊佛!!!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一日)恭逢弥勒菩萨诞辰纪念日,谨依有关文献介绍弥勒菩萨,以作纪念。弥勒菩萨“弥勒”是菩萨的姓,梵语弥勒,正译音为梅怛利耶(Maitreya),华言慈氏,号阿逸多。因菩萨多劫以来修慈心三昧,如偈说:“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慈心教化众生,所以又称慈氏菩萨。本经说:弥勒菩萨出生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初出生时,便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相好。有一天其父邀请相师为菩萨相命,相师想知道菩萨出生时瑞相,其父说:“其母性格向不调柔,自怀子后,存心仁慈。”相师说:“因受菩萨影响有此现象,所以取名慈氏”。有一次,阿难曾问佛,弥勒为何名慈氏?佛即叙说慈氏过去本生因缘:无量劫前,南赡部洲有一大国王,名达磨流枝,译云法爱。当时,有佛号曰弗沙,时有一比丘入慈心三昧,身相安静,放光照耀。王即询问此僧修何定而有此种瑞相?比丘说...
选自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12章、13章, 王志勇译改革宗神学论行为之约(一):行为之约的界定在第八章中我们描述了处于卓越、圣洁和荣耀性情中的亚当。我们现在所要探讨的是与上帝有约的亚当,这约就是行为之约。熟悉这一行为之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凡是在此处犯错误,或是否认行为之约的存在的人,都不会明白恩典之约,也必定对主耶稣基督的中保身份发生误解。这样的人很容易就会否认基督积极的顺服为选民赢得了永生的权利。我们在好几个团体中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为他们在恩典之约上犯错误,他们对行为之约也矢口否认。同样,那些否定行为之约的人,在对恩典之约的理解上,也必定有错谬的嫌疑。1.行为之约的界定及证实(The Covenant of Works Defined and its Existence Verified)...
启示录14章6-12节所记三位天使传扬三重警告的异象,预表了末后时代上帝子民传扬三重警告的运动,可简称为三天使警告运动。上帝在末后时代兴起的三天使警告运动,是和上述的龙、形状像豹的兽并两角如同羊羔的兽在末后时代离道背教、迫害上帝子民的活动,完全针锋相对的。上述启示录十二到十三章中告诉我们,龙和末后两个兽将要强迫人拜龙,拜兽和兽像,并接受兽的印记,使一切拒不服从的人『都不得作买卖』,甚至都要『被杀害。』(启13:4,8,12,15-17)。而末后三天使警告运动,却传出了一种完全相对抗的信息:第一位天使宣告查案审判的时候已经来到,并呼召人应当敬拜创造主上帝,接受上帝的印记;第二位天使警告呼召人出离『巴比伦大城』(即兽和兽像所象徵的背道教会);第三位天使警告更直接禁止人拜兽和兽像,接受兽的印记。...
第三十六题 第二位天使的警告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启14:8)。 关于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我愿结合启示录十八章另一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分三点来介绍:第一点,首先宣告巴比伦大城的倾倒:此处『巴比伦大城』显然是一个表号,而不可能是指位于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古代巴比伦大城。因古代巴比伦大城早在启示录着成之前就已经荒废,不复存在,并和我们历代以来,直到末后的圣徒无关。古代巴比伦大城的毁灭,正应验了以赛亚和耶利米书中的预言。(赛13:19-22. 耶51:37-39)。圣经手册中有一段资料对此介绍说:『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的奇城,位于人类的摇篮地带,近伊甸园区域,绕巴别塔之故址建成,是巴比伦帝国的京都。巴比伦、亚述、波斯诸王都喜欢住在这里,亚力山大亦不例外。』『巴比伦城在波斯时代仍为一重要之城...
序希伯来书的作者曾论到一群因信心忍受苦难的人,他称他们为“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对彭柯丽女士,我亦有同样的感觉。神免去她的死,将她当作礼物留给我们这一代。我们不但能由她身上支取灵感,她也成为我们勇敢的榜样。我们实在很难将柯丽奉献的生活讲解得清楚。世上还有许多爱神的人,他们身受逼迫之苦;柯丽女士却带着智慧与优雅的步伐,行过这条逼迫的火途,留下一个真正“殉道者”的标记。因为她爱耶稣,因为她肯为十字架的缘故完全地献上自己,她才能行过人类最污秽的一章历史,将饶恕的真义彰显给世人看。正如圣经上所说的:“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柯丽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基督受苦的精神成为她生活的榜样。...
一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