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16章, 王志勇译在前面几章中,我们描述了人本有的圣洁属性,以及他在那行为之约中与上帝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又描述了人的愁苦,因为人违背了行为之约,就受制于罪的支配,并因此而受到惩罚。现在我们来考察处于恩典之下的人,因此,我们首先来探讨恩典之约。1. 旧新约中的“约”(The Word “Covenant” in Old and New Testaments)在希伯来文中,“约”就是berith。根据语言的性质,把这个词作为barah的衍生词,要比作为bara的衍生词更连贯一致。bara的意思是“创造”,而barah的意思则是“拣选”。在立约的时候,当然是有对人和条件的选择的。在习惯上,要用各种仪式来证实约的订立,杀牲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些动物要被劈成两半,分开放在两边。然后立约各方要从中间走过,从而表明:“假如我违背此约,我必如此被劈成两半。”在《创世记》15章9至10节和《耶利米书》34章18节及20节中,我们都曾读...
◎郑振煌讲\洪逸贞整理一九九八年元月四日讲於高雄市元亨寺「大专青年关怀社会学佛营」前言略我将在这两三个小时内介绍什麽是菩萨道的修行。我们可以从What?Who?Whom?When?Where?Why?How?这几个层面来认识菩萨道的修行。第一个我们先认识什麽是菩萨道的修行,我们先定义一下,刚刚已经讲过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晓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分心力。菩萨道的修行,顾名思义有一个「道」和「菩萨」,道是什麽?是一条路,菩萨道是一条路,是具相的路,最重要的是指这个心。在修行上有三个原则一定要掌握,也就是根、道、果。刚刚一位同学这麽问,为什麽不修佛而修菩萨道?果是在佛。我和诸位都是在凡夫的阶...
本书内容提要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是由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创意并批示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赞同和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李兆卓、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甘肃省政协主席仲兆隆等中央和省部领导同志题词、批示,蒙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亲自作序,得到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省民委、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等众多领导同志关怀、支持,由甘肃省政协喇敏智副主席挂帅牵头,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马明良教授具体负责,组织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大、宁夏大学、陕西师大、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相关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完成的甘肃省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回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祖国的突出贡...
启示录13章11到18节,向我们启示了两角如同羊羔的兽,将要在末后时期和形状像豹的兽联合起来,对上帝余民的宗教信仰进行属灵的争战(即信仰的逼迫)。因此本章异象的启示特别和末后上帝余民有关,并且也成了基督复临前的最后几大预兆之一。关于形状像豹的兽,我们上次已解释过了,是指罗马教廷说的。那么两角如同羊羔的兽究竟是代表谁呢?怀爰伦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向我们明确解释了。我们可以从本预言的解释中,明显看出这是指甚么国家。现在让我们分四段,逐点来查考:第一段 兽的来历 预言中首先论到兽的来历说:『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启13:11)。『从地中上来』,说明这一个国家兴起的地点与方式,和但以理七章的四个大兽是完全不同的。因那四个大兽是『从海中上来』,而且有『天的四风陡起,刮在大海之上。』(但7:2,3)...
作者:宽昌内容提要:唯识学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所变,识是能变。这个能变的识共有八识三类,第八阿赖耶识的能变叫做“异熟能变”;第七末那识的能变叫做“思量能变”;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能变叫做“了别境能变”。在三种能变当中,第八阿赖耶识是本(根本识)识,其余的前七识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转生,所以称为“转识”。意为前七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根本而生起现行和变现出世间的万事万物来。由此,也有了我们的正报的身体和依报的外境;同时,也说明了人生去来的生死问题。三能变思想富含哲理,它是唯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蕴涵了有情生命流程的规律。在本文,作者对唯识学三能变的思想进行一个全面性的论述,说明三能变在唯识学上的种种问题以及它在我们修学路上的重要性,以飨读者。抛砖引玉,以便人们更好的去学习和了解唯识思想,转染成净,...
问邓老师有个人额头上有个葫芦形状是什么人?1、奇怪、不正常2、有小成果3、长在额头为离宫,离为文,为宗教,三条连线非僧即道。例:照片看人嘴巴失衡,口小的人嘴严,不好说话。但是此照片张着嘴,断此人最好说一句话“我告诉你一件事,千万别给别人说”。一、相分虚实1、静相为实,动相为虚改变一个人的虚相行为就是改变命运实相-相貌、身材、头面、疤、纹痕、痣等存在实体统统为实相。五行分类,整体把握(没纯五行人)1、清楚把握2、建立联系木行人:高、瘦、手和脚肢体长,筋骨感强,须发浓(如当官的人清政廉洁,家里穷)金行人:形体方,肌肉结实,皮肤细白,五官俊秀,无论男女性情刚毅。水行人:面圆、身肥、口大肤细,不白。(水行人多为生意人,机智圆滑,八面玲珑...
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在世袭君主国里,长期以来君主的后裔就是那里的君主。新的君主国或者是全新的,如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1]的米兰公国;或者是世袭君主国占领的附庸,如西班牙王合并的那波利王国[2]。这样获得的领土,或者原来习惯在一个君主统治下生活,或者向来是自由的国家;而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3]。 [2]那波利王国,十五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五个主要国家之一,于1500年由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Ⅱ,1452—1515)同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缔结条约予以瓜分。1504年西班牙将法国势力从所占领的部分领土赶走,并将西西里兼并。...
禅秘要法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等译(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等。 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来至佛所。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尔时世尊。入深禅定。默然无言。时迦絺罗难陀。见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头面礼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愿为我广说法要。尔时舍利弗。即便为说四谛。分别义趣。一遍乃至七遍。 时迦絺罗难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礼五百声闻足。请说法要。诸声闻等。亦各七遍。为转四真谛法。 时迦絺罗难陀。心亦不寤复还佛所。为佛作礼。尔时世尊。从禅定起。见迦絺罗难陀顶礼佛足。泪如盛雨。劝请世尊。唯愿为我转正法-轮尔时世尊。复为广说四真谛法。一遍乃至七遍。...
《禅与悟》 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运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禅的目的是教人:学着将现实世界的八热地狱,转变为清凉国土的七宝莲池;试着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三业,转化为自利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禅与悟》 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圣严法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他是江苏省南通县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一九四七年,到上海静安佛学院读书。一九四九年,受战争影响,随著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十年,官拜少尉通讯官,于一九五九年奉准退役,二度出家,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为他剃度,法名圣严。...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凡天子之车: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所乘也,赤质,金饰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黄质,象饰末;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木路者,蒐田所乘也,黑质,漆之。五路皆重舆,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苣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铃二在轼前,鸾十二在衡。龙辀前设鄣尘。青盖三层,绣饰。上设博山方镜,下圆镜。树羽。轮金根、朱班、重牙。左建旗,十有二旒,画升龙,其长曳地,青绣绸杠。右载闟戟,长四尺,广三尺,黻文。旗首金龙衔锦结绶及緌带,垂铃。金鍐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十二就。旌旗、盖、鞶缨,皆从路质,唯盖里皆用黄。五路...
仓央嘉措情诗六十六首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错。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错情歌》。一说仓央嘉错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
(宋)慧洪 著吴言生 标点 导读:《林间录》二卷,北宋慧洪撰。慧洪(1071-1128),后改名“惠洪”。俗姓彭,字觉范,号寂音尊者,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人。十九岁在东京天王寺试经得度,通《唯识》奥义,并博览子、史诸书。“览群书殆尽”,能过目不忘,并以诗名动京城。后来南归到南归宗寺参谒真净克文,嗣其法,为临济宗黄龙系传人。崇宁年间,住临川北禅院,迁住金陵清凉寺。曾一度被诬入狱,经丞相张商英、太尉郭开民等秦免,赐紫衣。政和元年(1111),张、郭获罪外谪,有人诬陷慧洪与二人有谋,诏夺袈裟,发配崖州(今海南三亚),三年之后始得归。于是弃僧服入九峰洞山,以文章自娱。后来又受诬下狱,遇赦得免。靖康元年(1126)再度剃发。慧洪能诗善属文,颇富才情,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载他所作《上元宿岳麓寺》诗有“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乡心未到家”之句,时人以“浪子和尚”称之。《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