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第3期 - 科学家轶事吴显奎一爱琳娜艰难地爬到牢门前,大口大口地吸着外面湿漉漉的空气。她脸色苍白,清澈的大眼睛含着无限的悲哀,一头金发蓬乱地披在肩上。她忍着剧痛,抓住牢门,挣扎着站起来,透过门缝向外望去:伦敦淹没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海中,只有威严的圣保罗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宫露出两个尖顶,好像大洋中刚刚升起的两座火山岛,影影绰绰,若隐若现。一群鸽子从云雾里钻出,响着哨音穿过血塔向高处飞去,寻找着从云隙中透出来的阳光。姑娘的心也随着鸽子向远方飞去。三年前,也就是公元1628年,爱琳娜为了逃避新老教徒对真理和艺术的迫害,离开风光秀丽的威尼斯,来到伦敦。可是,这座被人们标榜为自由和文明的古都,同样是一座可怕的地狱。迷信和专制像英伦海峡常年不断的阴霾和浓雾,窒息了一切生机。伦敦和整个欧洲大陆一样,沉浸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译者:王建华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ISBN:7500633624出版日期:1999年3月页数:322原价:¥15.8TXT制作:Xinty665内容简介:为了推翻机器人的“照顾”,一些拥有超能力的人类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他们通过开发人类的潜能从而获得了机器人无法理解更加无法获得的精神力。他们进入了控制中心试图修改规则,但是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人类当中的叛徒出卖了他们……整部作品读来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但最后的结尾却是悲凉的——机器人最终控制了人类。这个结果令人唏嘘不已。在杰克·威廉森自己撰写的后记里面,他也谈到了安排这样的结局所遇到的争议,但他说,既然铑磁智能机器人是完美的,人类就不可能获得这场抗争的胜利。于是,我们人类就在机器人的“照料”下,永远“幸福”地生活。...
作者:潘海天□作者 大角日暮时分,他们看见了那座塔。纯白色的塔很高,又尖又长,甚至高出了那些山的暗影。它在西斜的三个太阳的余辉里,在四围浓厚的暗黛山色里,像是一根又细又长的亮线。他们仰望亮线,仿佛仰望一个沉默的希望,没有人想过他们会全体毙命于斯。为了到达此地,他们已经不停不休地走了两个星期。他们穿过了整个沙漠,一路上扔下掉队者和体力不支死去的人,扔掉被太阳晒得神经错乱者,而狰狞兽则掠去了他们中间最肥美最可口的队员,剩下的人全都筋疲力尽,严重营养不良,宛若行尸走肉。两周前,他们的飞船坠毁在沙漠里,当时就死了一半的人。飞行员很幸运地当场毙命,变成一团辨认不清形状的肉泥,否则在随后而来的绝望日子里他可能被愤怒的幸存者施以说不出口的酷刑。...
2000 第8期 - 封面故事柳文扬这座城市的各个社区是以天空的形状命名的。确切地说,是以被摩天大厦的轮廓分割出来的天空形状命名的。由此你可以知道这是座什么样的城市,这不是个好地方。G-56和我一块儿到这里的时候,严肃地说:“从现在起,我可不敢跟你分开走了。”来到这儿之前,我先去了另外两座城市。而去那两座城市是因为我犯了错误。G-56一直和我在一起,这决不是巧合。当然她也一样犯过错误。要说清这件事真得费一点工夫。简单地说,我们就是在无数的错误中成长的。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重要的是他所犯错误的性质。像G-56,她的错误没有我这么严重。因为第一,她只有十六岁,算是未成年人;第二,她仅仅是在一次酒后冲突中失手弄死了一个人,然后用她青春期还没有完成变声的嗓子说:“他妈的!翘了。”据她自己说,当时喝了酒,不禁斗志昂扬,有一种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心想:“翘了就翘了,谁怕谁?”何况那人还是个杂...
□ 阿瑟·克拉克摘译自克拉克《the hammer of god》(1993)"请确认所有系统工作正常。"罗伯特·辛格的耳边响起了发令员的声音,"一号?""OK.""二号?""在。""三号?""没问题。"不过来自加州理工的四号选手却并没有回答。她笨拙地从起跑线走开了。那就只剩下六个了,辛格想,同时心里闪过一丝同情。从那么远的地球过来,却在最后一分钟因为装备问题退出了,简直太倒霉了。在地球上进行相关的测试几乎不可能,因为没有足够大的模拟器。而在月球上,则很简单,只需走出气闸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真空了。"开始倒计数:十、九、八……"马拉松可不象那些在起跑线就可以决定胜负的运动。辛格在"零"以后等了一会儿,仔细地估计了出发角之后,才开始跑了起来。...
王晋康增压室的气密门锁“咔嗒”一声响,女主人已经站在门口迎接:“欢迎,从地球来的客人。”门口的不速之客是两个年轻人,明显是一对情侣。他们穿着雪白的太空服,取下头盔和镀金面罩后露出两张娃娃脸,大约25岁。两人都很漂亮,浑身洋溢着青春的光辉。他们的小型太空摩托艇停靠在这艘巨大的X-33L空天飞机的进口,X-33L则锚系在这个形状不规则的黑色的小行星上。女主人再次邀请:“请进,可爱的年轻人。”气密门在他们身后“咔嗒”一声锁上。小伙子站在门口,多少带点窘迫地说:“徐阿姨,请原谅我们的冒昧来防。上次去木星观光旅行时,途中我偶然见到这颗小行星,看到你正在用激光枪雕刻着什么。蛮荒的小行星,暗淡的天幕,绚烂的激光束,岩石气化后的滚滚气浪,一个勇敢的孤身女子……我对此印象极深。我从一个退休的飞船船长索罗先生那儿知道了你的名字……索罗船长你认识吧?”...
大卫·赫尔 王荣生 译暮色柔和,玛蒂达躺在旧床上,凝视着窗外,心不在焉地揉着大肚子。随后,她向我转过身来,忽然莞尔一笑,脸上的毛孔,痘痕皱成一团,满口肉瘤烂黄牙。在朦胧的微光中,她显得玉手纤纤,难以分辨出手指间多硬结的肉蹼和血管。顿时,我暗自想,孩子会不会象她那样皮肤起疙瘩,硬如石块;或象我一样,手臂细长,腿如鸟腿又细又长,从膝盖处往后弯?从内心讲,我希望孩子象玛蒂达,因为在我的眼中,她长得楚楚动人,不过,我知道很可能孩子哪个也不象。“我饿了,”她说,“我敢肯定他也饿了。你知道我想吃什么吗,希拉里?”她在玩游戏。我也想逗她开心,使我们俩都忘记上顿美餐以来到底多久没有沾东西了,大概有好几周吧。于是,我假戏真做,回忆起她经常在我们从城里垃圾堆中捡起的破杂志上指出的花花绿绿的糖果,说:...
2000 第11期 - 特别报道阿来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穿越白天与黑夜奇异的感受在由西向东飞越太平洋时就产生了。起初,舷窗外还是阳光、白云和深蓝的太平洋。座椅前的液晶显示屏上,则是一根表示着飞行路线与进度的红线,划出一个优美的圆弧。当这根彩虹一样弯曲着的红线穿过蓝色的从北极悬垂而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时,窗外的天空居然就是夜了。乘客们慢慢沉入睡眠,在梦境中飞向北美大陆上那另一个世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经历昼与夜的转换,似乎就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转换机关。兼通英文与俄文的秦月是非常International的,加上1998年已经在美国科幻过一遭了,所以,便服从了晦暗光线的暗示,歪在座椅上浅浅地睡去。我转换面前显示屏的频道,在十部电影的目录挑一部电影来看。很快看到红色的火星,随手点击,电影开演,是一部科幻片。在国内看过很多英语版的故事碟,但都配了中文字幕,美国联合航空...
《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阿来 前些日子,有报纸记者采访,谈科幻出版问题。出版界的人有兴趣谈,媒体也有兴趣推波助澜,这说明,科幻作为一种出版资源,至少已经开始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是好事情。其间,记者转述一个观点:中国科幻出版的不景气是因为中国文学中向来缺少幻想的传统。 这说法让人吃惊不小。一种以武断与无知让人吃惊的说法。 关于中国文学,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有没有幻想传统,而是我们为何丢掉了这一传统,今天又该如何来接续并光大这个传统。从任何一本简明至极的文学史中,都会出现富于幻想性的作品的名字:《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和《镜花缘》等。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一部充满了奇丽幻想的伟大作品。只是,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中期,中国文学宽阔河床上浩荡的水流一下被紧紧收束进高高的堤坝之中,众多的支流消失了,...
2000 第1期 - 每期一星李兴春红桃:运河孤波科学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孤波大概是英国的“运河孤波”。说到孤波以及类似的自然现象,本来应该是古已有之,不过都没有被人们认识到。1834年,一位英国工程师在观察运河中行进的船只时,偶然看到一艘船摇晃的船头挤出了一堆水花,高约0.3米到0.5米,长约10米。当船突然停止,这堆水花仍然保持自己原有的形状,以每小时13公里的速度沿运河向前传播,一直传了3公里才逐渐消失。感到惊讶的工程师也骑马沿运河追了3公里。后来他向英国科学促进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这个孤波实际上是一个流体力学方程的解。在随后一个多世纪里,研究孤波、孤子、湍流、混沌的非线性科学就蓬勃发展起来了,到21世纪它再次成为时髦,而推动这个时髦的竟然是两个职业赌徒。他们虽然是职业赌徒,同时也是业余数学家,据说是出于赌术上的需要才研究数学的。这其实并不稀奇,因为和非线性科学密切相关的概率论...
起初,独一之神一如,也就是精灵语称之为伊露维塔的那一位,自其意念中创造了埃努,并让众埃努聚集在它面前合唱一首伟大的乐章。宇宙从这乐章中展开,伊露维塔让埃努所唱的乐曲成为可见的景象,他们看见它如同一团闪闪发亮的光出现在黑暗中。许多埃努对这美景一见倾心,他们看见它显现、开始和持续的过程。随後,伊露维塔将他们所见的美景转为具体的物质存在,并将这存在安置於虚空之中,又将秘火安设在宇宙的中心燃烧;精灵称它为一亚。於是,喜爱它的埃努都在时间之始进入宇宙;他们的任务是完成宇宙的创造,他们所看见的那幅视觉美景,要靠他们的努力来完成它的具体存在。他们在宇宙中辛勤工作了无数时光,所费时日甚久,远非精灵和人类所能想像,直到预定的时间到了,他们建造了阿尔达地球王...
《银河行商》 作者:[美] 罗伯特·海因莱因引言 行商——往来于星际的商人,依心灵历史学定律,他们对基地的经济控制日益增强。行商日渐富有,权力则随之而来……有时候大家忘了马洛也出身於一般行商,但永铭史籍的是,他终究成为极星历史上第一个富可敌国,而…… ——银河百科全书第一章 星际商会长 沙霍伦将小心修剪的指甲合拢,道:“蛮伤脑筋的。事实上——照我看是十拿九稳——这回又是一次谢尔顿危机。” 对面的人在他史麦拉式样的夹克口袋里掏摸雪茄:“我没意见,老沙。每到市长大选,政客都会开始大喊‘谢尔顿危机’,毫无例外。” 沙霍伦微微一笑:“我不是在竞选,马洛。我们面对着核子武力,而且不知道是打那儿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