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李敖,十分崇拜“奇人”。 在他心目中,凡是秉奇气、有奇能、具奇才、怀奇情者,包括那些了不起的伟人,李敖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的影响。 李敖的二姐李小学毕业了。她买了一本纪念册请同学们题词留念,许多同学都画了图或写了字,李敖见了,也凑上去,在二姐的纪念册上画了一条船,船上单枪匹马站着一个人,手里撑着篙,船下还可以看到水波。旁边写了几个字,内容是: 二姊: 伟大惊人 愚弟 小敖 六月二日 李敖在几十年后提到此事时说:“后来二姊把这本纪念册寄给我,我看了这歪七扭八的四个大字,完全不记得了。‘伟大惊人’,想是与二姊共勉的话,也许二姊从不敢以‘伟大惊人’自居,那就全是愚弟自道了。”①...
作者:时光内容简介: 第一章 曾国藩:特色的创业之路 曾国藩的成功是典型的“厚道又精明”人的成功,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朴拙之人而讲权术”,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一种掩饰。高明的骗子绝对不会光说假话,而是三分真话,七分假话。或者三天讲真话,七天讲假话。相对于讲假话,如何讲“真话”来得更加重要,更加关键。只有把“真话”讲得合情合理、真实感人,才能把对方唬住、蒙住、镇住、忽悠住,才能使对方乖乖地上钩中套。 作为一个时代风云人物,曾国藩可谓典范。生前荣获“中兴名臣”之首的美誉,身后崇拜者更不计其数,且崇拜者三教九流、包罗万象。今天重读曾国藩,不由得为曾氏的作为而感慨。世人道:“曾文正公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功。”...
“爸爸,我快被挤死了。”“不,不会的,维多利亚,我就在你身后。我会照顾你的。”我看不见他。我们被夹在人群里,靠得太近了。但我能感觉得到他的手还在我的肩上,他的手,他的声音就足以让我不会尖叫出来。他还是那么镇静,一如往常。不像我妈妈,总是紧张兮兮的。有人问我像谁,我说,像我爸。但每当我如此惊慌失措时,我知道我更像我妈妈。人群一阵晃动,又向我挤过来。我需要空间和空气。我被挤来挤去,爸爸在后面,我在中间,保镖在前面。他的身躯庞大,我能看见的只是他的后背,被汗湿透了。我几乎无法呼吸。只有一种声音比人群的喧嚣声更大,那就是在我耳中怦怦的心跳。我上台表演前也没有这么糟糕过。我没戴眼镜,处于半盲状态。但是我能感到黑压压的人群从右边直冲过来,一张张涂了油彩的脸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红的、白的、蓝的。一只手伸过来把我的棒球帽一推,正磕在我的眼上。我吓得浑身打颤。...
对永生的追求 我们活得就象会永远地活下去一样,这是过往“甲壳虫”年代每一个人的想法,不是吗?我的意思是说,有谁想过我们是会死的呢?--前“甲壳虫”乐队之保罗·麦加迪如果你想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必须明白轮回以及其过程(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回事)。 没有人想死。我们都希望可以永远精力充沛,没有皱纹,没有灰发,也没有关节炎地活下去。这是很自然的,因为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享受快乐,假如我们真的可以永远地享受生活! 人类对永生的恒久追求是这样的基本,要我们想象死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曾经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家威廉·萨如彦(著作有《人间喜剧》)的临终话语,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话。他说:“每个人都要死,而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我是例外的,但现在又是怎样呢?”我们很少会想死亡(如果有的话),或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有些人说,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有些人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也有些人认...
《菜根谭的智慧》序 ——《菜根谭》与“亢龙有悔”神功 与我们一衣带水有一个岛国叫日本,日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聪明之一是“拿来”,大凡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或先进技术,尽可“拿来”;聪明之二是改头换面,如中国的汉字,日本人“拿来”并不是照搬,而是掺杂些另类的符号,便谓之为日文;聪明之三是再输出,如将中国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编入游戏程序,再出口中国,让中国的青少年花父母的钱、耗自己的青春去疯玩,历史故事在聪明人手里便形成了文化产业。 明代万历年间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菜根谭》,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就被“拿来”,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教材。也许这是日本人的又一“聪明”之处,他们从“菜根”中嚼出了心理调适的滋味来:“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
一一望可知,这是那种托了熟人走了关系楞充门面的招待会。专供国宾出入的富丽堂皇的大厅挤质彬彬面带菜色的男女知识分子。很多人的行头不齐,譬如西服虽很笔挺但领带却又艳又俗,非士穿了贵重我的长裙脖上的项链却是假珠子。他们徜徉在一溜长之间,端很精致的餐盘耐心地选择能填饱肚子味道又不太差菜,今人同情的是,他们选择的余地不大。大厅上方挂着一条大红横幅,上面用别缀着一行字:《大众生活》杂志创刊三十五周年纪外设酒会。人人都在交谈,低笑、相互引茬,大厅像个巨大的蜂巢嗡嗡作响。李东宝和戈玲胸前佩戴写有“嘉宾”字样的绸条混迹其中,边吃边喝四下张望。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手端酒杯,站在人群中不动声色打量来往起动的人。远处响起...
从听到奥普拉名字的那天起,我就成了她的观众。 1994年的奥普拉比现在还要胖,我猜总有一百七八十斤吧?妆化得很浓,齐肩的短发,烫过,总是硬硬地戳在那里。着装风格好像还停留在八十年代,以大垫肩式居多。她,一点儿都不漂亮,却有一种让你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遥控器的力量。我的眼睛似乎很势力。一个人一旦走红,我看他(她)的样子就怎么看怎么顺眼。这些年,奥普拉在我的眼里就一点点在变化,如今我已觉得她是美女一名了。前年她穿晚装登上《VOGUE》杂志的封面,我甚至有惊艳的感觉。 第一次看她的节目,话题是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好像是家庭伦理方面的选题。奥普拉大半时间都面色凝重,两个极胖的女嘉宾则一直哭哭啼啼的。那时的美国talk show都流行诸如“我的妈妈其实是我的姐姐,我的妹妹抢了我的老公”之类的匪夷所思的家庭悲喜剧,观众、嘉宾在现场对骂乃至大打出手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1995年还发生过节目播...
央视国际2005年05月23日10:02主讲人简介:马骏,法学博士。1953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内容简介:为了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为日后进攻西伯利亚做准备,1939年5月中旬,日军在中国内蒙古的东北和蒙古国交界的诺门坎地区,对苏联进行武力侦察,这个事件就是“诺门坎事件”。因这一地区有一条河流叫哈拉欣河,所以,苏联人把它叫做“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第23师向驻守在诺门坎地区的苏联红军第57特别军发起了进攻。而后不久,日军的第6集团军也加入了战斗。当时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日军对苏联远东地区的战略企图。所以苏联红军必须要彻底...
玛丽·居里的父母,都是有见识的人。父亲学祖父的榜样,在圣彼得堡大学研究高深的科学,后来回到华沙教数学和物理学。母亲把一所收寄宿生的女校办得很成功,城里最好的人家都把女儿送到这所学校来。这一家在弗瑞达路她办的学校里住了8年,他们住在二楼,住房向着院子,窗户间有精巧得像花环的阳台。每天早晨当这位教师迈出卧室的时候,前面的屋子里已经有女孩子闲谈的声音,她们在等着上第一堂课。 到了1868年,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被任命为诺佛立普基路中学教师兼副督学,丈夫有了新职务,斯可罗多夫斯基夫人,不可能既保持女校校长职务,又照管她的5个孩子。斯可罗多夫斯基夫人不无遗憾地辞去自己在女子中学的职务,离开弗瑞达路那所房子。在离开这儿前几个月的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就出生在那所房子里,她的母亲亲昵地叫她玛尼雅。...
第一章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流浪于欧洲中部、南部和东部的犹太人在连续二千多年的历史中饱尝了种种苦难。自从公元前六世纪以色列王国和犹太人的神殿被破坏以后,犹太人就陆陆续续地流落到中亚、西南亚、北非和欧洲。他们象种子一样散布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定居在异民族中间。在世代相传的漫长生活中,他们除了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特殊的生活习俗以外,还对各民族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在近一百年的人类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犹太人,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三个人就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 据弗洛伊德在他的《自传》中所说: 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至今也还是一个犹太人。我有理由相信,我父亲的家族在莱茵河(科隆一带)定居已经相当长久了。但是,十四、五世纪中犹太人受到迫害,他们才向东逃走。而在十九世纪中叶,他们又从立陶宛经加里西亚而迁回到...
主讲人简介王通讯,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务院科教组、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从事人才研究,著有《微观人才论》、《宏观人才学》、《人才学通论》、《人才资源论》、《潜能开发论》等。是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术成就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讲内容简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在新世纪制定人才战略,必须具备全球意识,胸怀全局,放眼未来。在人类迈进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新曙光的时候,世界各国都在议论经济全球化问题。关于经济全球化,一般认为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它既是经济国际化与区域集团化的扩展,又是世界经济走向的必然趋势,标志着国际分工进入了一...
欧阳自远,196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介绍四个方面,我想介绍一个真实的月球,第二是当前月球的探测发展趋势和全景,第三呢,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对策和规划。以及最后呢,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现在已经命名叫“嫦娥一号”,它的科学目标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我们从夜空中看月亮,我们能够看到月球的全貌,只是月球的一个表面。月球的另外一面,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月相的变化可以从一个星月开始,然后逐渐的慢慢变化,一直到满月。我想这些情况我都用不着详细的介绍了。 那么月球始终是伴同着地球在一起,从古至今,月球在夜空当中照耀大地,所以给予人们很多的遐想、非常多的期望,世界各个国家都与月球都是充满了赞美之词。那么我们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论证,提出了这样一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