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柏林1888 >

第4节

柏林1888-第4节

小说: 柏林188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У氖焙颍痔墒仍旆檬嫣芈妆纯撕>驮诜柰醣绶⑸娜鲈潞螅笤际窃诰旁鲁酰雷栽谀嵌A袅肆礁鲂瞧凇D鞘保?吹揭欢韵袷潜苁钣慰偷母哐虐追⒛腥撕退览龅呐桥强死!�
  虽然不曾交谈,但每次看到他们,林太郎总为他们父母情深的模样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刻从克拉拉口中得知他们是养父母关系,他有些意外。 
  “原来如此。令尊今晚也……” 
  “不,家父去年过世了。” 
  克拉拉低头说。他问了一个最糟的问题,但已经来不及了。如今回想起来,当时那老人动作迟缓,脸色不佳也有些浮肿,的确象是到湖边休养的病人。 
  “详情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舒特伦贝克是家父怀念的地方,他退役以后就常说想再去玩玩,没想到竟成了诀别之旅。他肾脏一直不好,因为他本身是医生,可能知道自己时候不多了……” 
  林太郎无言地点点头。肾脏病患安静为要,绝对禁止旅行,很可能当时他已经出现尿毒症的征状,因此也有心理准备。十几年前,利用艾斯巴赫发表的尿蛋白定量分析法,再配合其他症状,大致可以诊断得出来。 
  即使在今天,尿毒症也是不治之症,当时更是束手无策。 
  十九世纪后半的医学虽有急遽进步,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很多地方仍是落后得惊人。一八八一年才有静脉注射,而且是盐水注射,如今连儿童都知道的蒸气杀菌法,是在一八九一年才由西梅布修确立的。 
  “家父是个好人,对我比亲生父亲还……” 
  克拉拉喃喃自语般地说道,却又突然住口。她的身世似乎有某种秘密,她脸上散发的淡淡阴影,或许因此而来。不过,以此刻两人的交情,林太郎无法深入追究。 
  “我觉得很遗憾。……但让他达成再访舒特伦贝克湖的宿愿,你也算尽了心意。” 
  “唉!这种场合不该谈这些不适合的话题。” 
  克拉拉又露出微笑说:“那时我觉得你非常神秘,一方面因为你是罕见的东方人,另外你也总是在沉思。” 
  林太郎苦笑说:“我当时正在写论文。” 
  “什么样的论文?” 
  “日本住宅论。日本的住宅和这里相当不同,我从医学及卫生学的观点来论其优缺点。在我看来,日本住宅和当地的风土关系密切,有其优点,但也该做些合理的改良……” 
  “我对日本一无所知,但是很有兴趣,她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克拉拉的眼眸浮现对未知事物的渴望,林太郎想起她的诗集《憧憬》。 
  “日本是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国家,秋天尤其美丽。日本的秋天不像德国那么短,且富变化。自古以来,日本诗人就喜欢寄情于美丽的秋天,歌咏人生的悲喜无常。” 
  “你可不可以参加我们下次的聚会,谈一谈日本呢?”克拉拉热心地说:“是文学艺才爱好者的聚会,主办人是福特娜夫人,她对东洋美术品很有兴趣,如果你能来谈谈日本,一定很受欢迎。” 
  “如果你希望的话,我欣然接受邀请。” 
  林太郎当下回答,胸中萌生一股对未知事物的朦胧期待。 
  “费萝兰·华尔泰!” 
  这时,突然有人打招呼,是个身着普鲁士骑兵礼服的高挺青年,洋溢着贵族气质。 
  “原来你在这里,我一直在找你。” 
  青年锐利地瞥了林太郎一眼。克拉拉立刻为男士们介绍。 
  “我为两位介绍一下。这位是黎希雅·鲁道夫上尉,他是手枪射击高手,数度获得比赛冠军。这位是日本一等军医森林太郎。” 
  鲁道夫礼貌性地伸出右手。林太郎也对这位傲慢俊美的军官没有好感。初次见面的寒暄结束后,上尉迫不及待地转向克拉拉。 
  “我有这个荣幸吗?” 
  克拉拉有些为难地看了林太郎一眼。 
  “别介意我,两位请便!” 
  林太郎礼貌十足地郑重表示。克拉拉略微犹豫了一会儿,说道:“那就失礼了,福特娜夫人的聚会就这么说定喽。” 
  说完,她挽着上尉的手臂回到大厅。林太郎在原地磨了一会儿,但仍像被磁铁吸引一般,随后走进大厅。 
  这时正好开始演奏新的舞曲,鲁道夫和克拉拉夹在众人间滑出舞步,随着华尔滋轻快的旋律,两人优雅地在地板上舞画圆圈。修长高挺的上尉是跳舞高手,克拉拉和他配合无间。凝视着这幕景象,林太郎突然有如窒息般难受。 
  “啊,森君,你也来啦。” 
  森林太郎根本不用看,就知道此刻手搭在他肩上、用日本话跟他寒暄的人是军医同事谷口谦。这种性质的舞会,他一定会想办法参加的。 
  “怎么,不跳舞吗?” 
  “不,我好象怎么也无法喜欢舞蹈。” 
  “哦?” 
  谷口谦神秘兮兮地瞄了林太郎一眼。 
  “即使不喜欢跳,但喜欢看吧。例如芭蕾舞……” 
  林太郎瞪着谷口。 
  “我喜欢看芭蕾,那又怎么样?” 
  “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与其争论这个,不如看看那边。” 
  谷口不喜欢与人正面冲突,他常常为了测试对方的反应,猛然说出惹人嫌的话,但见到苗头不对,就会立刻打退堂鼓,而且总是退得非常巧妙。 
  “你看,正和舒瓦英格将军谈话的那个人,就是鲁德维希·曼葛特将军,你应该听说过他吧?” 
  谷口就像是一开始算好退路般,技巧地引开话题。 
  “他是普鲁士最年轻的将军之一,血气方刚,头脑精明,据说在苛次会议席上直指俾斯麦已经老朽。他认为现在的德国不该再仰赖姑息的秘密外交手段,应该立刻大刀阔斧地推展海外计划,不能再让大英帝国趾高气扬了。真是气宇宏观的人。” 
  森林太郎对曼葛特将军毫无兴趣,他的视线仍然追随曼妙旋转的克拉拉,同时脑中又突然浮现爱丽丝的侧脸…… 
  当晚,林太郎在床上耽于回忆,到现在他还能清楚忆起舒特伦贝克湖秋天的种种情景。 
  某日早上—— 
  克拉拉独自伫立湖畔。 
  针叶树林的绿荫投映在湖面,太阳轮廓分明地升起,高挂在大湖南方的阿尔卑斯山群峰顶上。这地方虽然只距离慕尼黑二十公里,却充满了深山的气息。 
  一切景物都冷冽清澄,穿着白衣的她,仿佛大理石雕像…… 
  某个午后—— 
  克拉拉和养父站在小山丘上俯瞰湖景。 
  四周是阿尔卑斯山麓特有的起伏丘陵,浓绿的森林和青绿的牧场交织成美丽的图案,古老教堂的洋葱形尖塔和红瓦白墙农舍,像宝石般镶嵌在图中。 
  克拉拉弯腰凝望湖畔开着小花的灌木丛,然后回头望着养父微笑。克拉拉的衣服和小花都是淡淡的粉红色。小花是昭告早秋来访的石南花,她看起来就像石南花仙子…… 
  某日黄昏—— 
  父女俩就在发生鲁德维希二世悲剧的贝克城附近的湖畔小路闲静地散步。 
  四周的阴暗并非日暮,而是灰色的厚云遮蔽了天空。不久,雨滴叭答叭答落下,随着隆隆雷声,雨势突然转剧。 
  克拉拉脸颊微红,一路掩护父亲加快脚步。阿尔卑斯山吹下来的强风,在雨雾蒸腾的湖面掀起圈圈涟漪,也吹乱了她的金发。闪电划下青白色的光芒,金发翻飞有如妖媚的火焰,看起来简直就像传说中的火焰女妖…… 
  又一次—— 
  克拉拉轻快地转着圆圈,她的金发在大吊灯下翻转如漩涡,配合华尔滋的旋律,旋转、旋转、旋转…… 
  林太郎翻个身,鲁道夫上尉的脸乍然浮现,旋又消失。 
  几天后——二十八日星期六下午,森林太郎应邀出席福特娜夫人宅里的聚会,讲述日本的风土和艺术。 
  林太郎不想回国和钟爱日本是两码子事,他讨厌缺乏自由的沉闷空气,但对日本的大自然和风俗仍有着无法割舍的爱恋。此外,愈是了解西洋文明中传统的分量,他就愈无法成为一个浮泛的欧化主义者。 
  打个比方来说,祖国对林太郎而言,就像古板守旧的父亲,虽然很多事情彼此会意见相左,让他窒息,但是离家在外,总忍不住吹嘘父亲的优点多于缺点。 
  幸好,这天的聚会里没有人打从心里瞧不起日本,他的谈话相当受欢迎,很多人热心地提问题,并且追根究底。尤其是克拉拉,敏锐地指出许多重点,令他惊讶。 
  他和克拉拉一起离开福特娜家时,天色已暗。柏林在北纬五十二度三十一分,比日本最北端的稚内市辩天岛还要偏北七度,冬日苦短。 
  林太郎舍不得就这么和克拉拉分手,试着约她一起进餐,她爽快地答应,于是两人乘坐马车前往菲德利希街。 
  这条和温塔林登大道交叉的大街,如今已完全不见昔日风貌,但在当时却是柏林最繁华热闹的街道。四、五层楼的砖造建筑栉比鳞次,商店、餐馆、咖啡厅、俱乐部林立。两人下了马车,边走边谈有关舒特伦贝克湖的记忆。 
  “克拉拉!” 
  这时,后面传来叫唤声,一个年轻男孩大步追上他们。他像是学生,身材瘦削,目光炯炯。 
  “能跟你谈一会儿吗?事情很重要。” 
  青年仿佛无视林太郎的存在,但也不是故意轻视东洋人的样子。他犹带童稚的脸上浮现左思右想却仍一筹莫展的表情。 
  “可是……” 
  克拉拉有些为难,青年这才转向林太郎。 
  “对不起,能占用一点时间吗?我带你们到我要去的咖啡馆吧。只要一杯咖啡的时间,我就把话说完。对不起,我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卡尔·雷曼。” 
  他滔滔不绝地快速说完,不等林太郎自我介绍,就拉着克拉拉大步离去,林太郎除了苦笑之外别无他法。卡尔的态度像是向姊姊耍赖的弟弟,或许他们是亲戚吧。 
  卡尔带他们到后巷里一间有些肮脏的地下咖啡店,玻璃门上印着金漆剥落的CMFE HOFFMANN几个大字。HOFFMANN想必是取自E·T·A·霍夫曼——白天是法院大法官,晚上则醇酒美人相伴,在双重生活下撰写幻想小说的那个人。 
  里面的气氛的确符合店名。林太郎初到慕尼黑的啤酒馆,当场被爽朗喧闹常的气氛震惊了。这里虽然只是咖店,但热闹不下于啤酒馆。 
  座上客几乎都是学生,个个口沫横飞地高谈阔论;也有人敲着老旧钢琴,大声歌唱奥芬巴哈谱曲的威尼斯船歌,也有人半挪揄地和女侍调笑。 
  “对不起,我们借个地方说话。” 
  卡尔把林太郎安置在一个空位上,拉着克拉拉往角落走。 
  “是安娜的事?” 
  林太郎不经意听到克拉拉低声这么说之后,其他的声音都被周围的喧闹淹没。 
  “鲁德维希二世不是发疯自杀的,也不是意外事故,他是被谋杀的!” 
  林太郎右边有位青年披头散发咆哮着,他们似乎在讨论舒特伦贝克湖的悲剧。 
  “说来还是老套,皇叔鲁玻特公爵野心勃勃,国王发疯根本是他捏造的。” 
  “但是,御医古登的死又如何解释呢?他脸上不是明显地留下国王的指甲痕吗?他为了拯救发疯的国王,遭到国王抗拒。……如果古登和鲁玻特公爵合谋,他不会死的。” 
  “你亲眼看见古登的尸体吗?官方的宣布能做准吗?古登当然也是被害死的。” 
  “其实问题不在被杀或自杀,而是国王并没有发疯,他是为美而奉献生命。” 
  另外一个人又挑起话题。 
  “你们见过国王兴建的诺西班林坦城吗?我没有进去过,但远远眺望过去,那真是美的结晶,是幻想之城,令人叹为观止。” 
  “就是啊。鲁德维希二世还邀请华格纳到皇家剧院首演‘崔斯坦与伊索德’(注:华格纳自己编制作曲的三幕歌剧)哩!” 
  “的确,国王为美疯狂,花费十七年的岁月建造他的梦幻城堡。可惜他在这座城堡里只待了短短的岁月,就被人以发疯的名义迁往贝克城,两天后就过世了。” 
  “也许他的确不够资格做一个国王,但像他那样全心追求美的人,倒是举世无双。” 
  林太郎对年轻人的讨论很感兴趣,令他怀念在莱比锡和慕尼黑的学生生活。 
  他的左边又是截然不同的集团。他瞥了一眼他们传阅的报纸,是“民主报”——非法发行的社会主义劳动党(后来的社会民主党)机关报。 
  “我们的力量确实在成长。”体格魁梧的青年说着:“俾斯麦一方面订定社会主义镇压法,另一方面又和罕敌天主教妥协,颁布各种怀柔劳工的法律,可是谁会被他那种手段蒙骗呢?” 
  “听说皇帝病得相当厉害。” 
  另一个人眼神炯炯地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