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巅峰 >

第374节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374节

小说: 重生之科技巅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你们放心,这家汽车厂,采用了德国技术。所有的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等到了你们公司,我会让秘书将汽车的设计蓝图给你们看看。漂亮极了,包你们一看到,就会喜欢!”莫伦不在意地挥舞着雪茄,自信满满地说道。   
“哦?那我们可要拭目以待了。”克罗德和加斯东靠在了沙发背上,微笑着说道。   
莫伦带来地设计蓝图,确实很让两位巴士公司老板很满意。流畅的外观设计。显得典雅大方,很有些古典艺术风格,看来是考虑到了北欧的审美要求。   
不过,两位老板还是就巴士的内部格局布置、一些技术细节。征求了公司巴士司机的意见,然后反馈给了莫伦。   
至于泉刚直带来地氢燃料电池,也完全和资料相符,甚至样品比资料标注的数据,还略有超出。   
很快。中国方面也传来消息,根据两家巴士公司的意见,氢燃料巴士车的设计作了修改。近期就要投入实际制造。邀请两位公司的老板,亲自到中国,去看看这款新型氢燃料汽车下线。   
莫伦和两家巴士公司已经暗中接触过很久了,当然是力邀他们过去。   
加斯东他们也是急于看到样车,同时,他们也想要实地察看一下海南的汽车厂,是否能制造出符合标准的大型巴士。生产线的好坏、所用钢材、技术水平、检测质量等等,都是他们关心地重点。因此,面对莫伦的邀请,他们不做推辞,便带着请来的大批监测人员,赶往中国。   
在海南,他们看到了那家和红丸株式会社合资开办的汽车厂。   
这是一家新建的汽车厂,加斯东他们来到海南,感受到这里亮丽洁净的自然景观,心情也变得格外地好。他们来到了汽车厂,看到整洁的厂区、花坛植物叶片都干干净净,厂房车间里,一些精密部件,全部采用了洁净厂房自动化生产线。   
这个汽车工厂,在太阳能电站还没有建成之前,就开始建设了。   
像电机、变速箱等部件的生产,全部采用了寰宇公司为他们提供的全自动生产线,加工精度,超过了一般地汽车制造商。就是比起奔驰等名牌汽车厂商,也并不逊色。   
+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电解水的逆反应,将氢和氧分别供应给阴极和阳极。通过阴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反应产生电子,从而到达阳极产生电流。因此,实际上燃料电池,应该说是一种发电设备,而不单单是一款电池。   
所以,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制造出来的汽车,就是一款电力汽车。   
只不过,氢燃料电池车,并不需要像普通地电动车一样,在电力消耗完以后,重新充电。它只需要换液氢瓶,就可以立即重新启动。   
而且氢动力车,启动速度很快,从零,加速到八十公里,只需要几秒钟,动力强劲,完全能满足大型载重使用。   
由于不使用传统的内燃机发动机,只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动机,虽然燃料电池价格,就目前来说还很贵。但最终折算下来,加上以后的使用、维护费用等等,氢动力燃料车,实际上并不比普通动力汽车,更加昂贵。   
它地另一个优势,就在于氢氧反应,逆反应以后,产生出来的是电和水。   
也就说,氢燃料车发动以后,从车后排气管排出来的,不再是燃料未完全燃烧后的废气,而是纯净的水蒸气!   
与传统汽车相比,它等于就是零污染!   
实际上,等到样车制造出来以后。两位巴士老板一眼就喜欢上了它。   
这款氢动力巴士,最高时速可以达到一百一十五公里,强大的扭力,可以让它满员载重,在高速公路上自由驰骋。而续航力达到了四百八十公里。即便是跑长途,也没有关系,只需要在固定的加氢站注入液,或是更换液氢瓶,就能重新上路。   
巴士地路线都是固定的,巴士公司可以在总站建立一个大型的加氢站,就足以供应巴士燃料供应。   
这一点,莫伦已经和两位老板达成了协议。他们将共同出资,在鹿特丹主要地点,建立五个加氢站,满足两家公司的巴士,加注液氢。   
他们也清楚,随着氢燃料汽车踏入商业领域。未来氢燃料动力车,会越来越多。   
而氢燃料动力车的普及,又会让加氢站前排满了等待加氢地汽车,让他们大赚其钱。自然是都乐于投入。   
另一方面,荷兰这些高福利国家,向来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积极推广无污染产业。由于他们建立的动力车队,几乎没有污染。荷兰政府经过考察,立即提供给两家公司一定的补贴,并给予了税收优惠。   
海南汽车制造的小型氢动力家庭轿车。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推出的动力家庭轿车,也先后亮相。   
因为海南汽车,所用的氢燃料电池由红丸株式会社提供,成本要远远低于西方产品,因此海南汽车的售价,也要低于西方的汽车。   
虽然很多欧洲用户,还是选择了奔驰、通用等这些名牌,但海南汽车,尤其是大型巴士,逐渐开始走进普通欧洲人地车库。   
双方在荷兰尝到了甜头,又转战冰岛。   
冰岛早在九九年,就和戴姆勒…奔驰,还有壳牌公》将冰岛打造成一个“氢经济”国家,计划用无污染的氢燃料汽车,代替现在所有正在使用的燃料动力车。   
这些年,双方都为此投入了巨资,但因为种种原因,进步并不显著。   
海南汽车和加州太阳能公司异军突起,带着他们的氢燃料汽车,大举登陆冰岛,高调宣传。   
加州太阳能公司,还和冰岛的几家公司,联合建设了遍布全国二十一个省的加氢站(别看二十一个省很吓人,其实冰岛全国才几十万人)。那些以前购买了燃料汽车地用户,这些不用再苦于无出补充液。主要大城市里,都由液加注站,在方便了用户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燃料汽车的销售。   
此后,德国的氢燃料汽车销售计划,也正式启动。   
加州太阳能公司,就像当初壳牌公司,在全世界开办加油站,垄断了全球能源供应一样,也做出了同样地举措。   
他们在继续扩大太阳能电站规模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氢燃料供应站。   
而这些液氢供应站,有可能就和壳牌的加油站,仅仅一墙之隔。   
尽管暂时壳牌的加州站外,总是排满了长龙,而加州公司的液氢供应站,来加注液氢地汽车还比较少。   
可是,他们的未来,却完全不同。   
一边,是已经开始走向黄昏的夕阳产业。一边,却是前途无量地朝阳产业。   
当太阳能电站的规模足够大的时候,石油工业,必将被新型能源产业,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再也无复当初的傲气。   
同时,由于太阳能永不枯竭,与石油产业只有一两百年的辉煌来说,太阳能产业,更加持久。   
二零零六年七月,有一个新的消息传扬开来。   
红丸株式会社、海南动力公司联合为土耳其轻型飞机公司,改装了一台双座飞机,运用氢燃料动力,成功飞上了蓝天。   
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还出言谨慎,表示这只是第一步,暂时只能用于轻型飞机,无法为大型飞机,提供动力。   
但人们可以看到,随着太阳能运用的一步步深入,石油产业正在被对方,毫不留情地挤出市场。   
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便利,正从一个个侧面,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虚拟网络、太阳能电力供应、氢动力,人们在享受高新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感叹这个世界,正日新月异,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还没有等人们的感叹声歇,一个让全世界都注目的消息又传了出来。   
第一艘实用型空天飞机,正式飞空,抵达了六百多公里的低轨道,在低轨道绕地球飞行了三圈。并顺利启动助推火箭,返回大气层,随后像普通飞机一样,返回了中国西部的一个保密机场!   
所有还在惊讶于科技进步的人们,立刻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   
空天飞机,一个可以像飞机一样起飞,在无氧超高空用火箭助推,飞临进低轨道,又能像飞机一样,重新回到机场的新型航天飞行器,它,真的已经投入实际使用了吗?   
就是美国,到现在还在进行缩小比例样机试飞,收集数据。   
而中国,就已经制造出全比例空天飞机,并取得了试飞成功?根据一些模糊的影像资料分析,这款空天飞机,全长应该不小于八十米!   
一个冲击带着一个冲击,让人们无法保持头脑清醒。   
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新的时代悄然到来!   
中国的科技研发实力,什么时候,已经超越了美国,以至可以率先研制出空天飞机?   
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只有萧强例外。   
  第二百六十二章 测试场   
萧强的指示下,非洲基地方面,十数年如一日,从无托邦计划,作着各种准备工作。他这么多年在商场上开拓厮杀,赚回大笔大笔的资金,有力地支持着乌托邦计划开发工作,平稳顺利地进行。   
包括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都宣称这只是第一次测试,空天飞机远还未到完善之时。   
但实际上,不谈之前汪工等人组织的九米缩小比例数据收集机,所作的长达两年多的数据测试飞行试验。就是这款九十米全尺寸验证机,起降、低空性能测试,也不止一次了。   
只不过,因为验证机从来没有达到过中高空,而且西南群山之间,国外的远程雷达也难以探测到如此远距离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目标,才没有被国家检测站所发现。   
西南地区的莽莽群山,已经成为寰宇公司专门用于测试重型装备的试验场。   
这里在六七十年代是一处战备工厂,只有一条高等级公路,盘旋往复于群山之间。从西南省城出发,一路向西过雅安,穿二郎山,翻越重重雪山,艰难跋涉共计两百八十公里,才达到这个深入山区、相夹于丛山环绕的小小盆地。   
实验场所在地,原本是一个河谷,从喜马拉雅山及附属山脉融化的积雪,顺着山势,从中间向四周流淌而下,灌溉滋润着周围的中国地区,和南亚、东南亚等地。   
从源头而下的冰水,也流经这片小小的峡谷地带。   
万千年的水流冲刷,河谷的巨石变成一块块拳头大小的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水中,形成五彩斑斓地自然美景。   
水流带来了丰富的泥土沙石,在山谷回荡之后。沉淀下来,渐渐将河谷填平,成为平缓的谷地。   
狭长的山谷,由谷底到谷口与雅江汇合处,长约五十余公里。山谷通道笔直。最宽处十公里,谷腰最窄处六公里,状似一个长长的葫芦。   
雅江水在谷口还水流甚急,流经谷腰处便和缓起来,进入谷底,已经是微波荡漾地湖泊。   
大量的泥沙渐渐在谷腰堆积,将地势填高。   
慢慢的,堆积起来的泥沙。堵塞了谷腰,谷底的积水,成为真正的湖泊。   
泥沙渐堆渐高,逐渐向谷口淤积,缓慢地将谷口位置,也积满了大片的沙土。天长日久。这处山谷便成为一个天然形成的堆积盆地。   
当军方来到这里地时候,盆地入口,临近雅江边的地方,只有一个小缺口。潺潺流水。顺着河道流入盆地。   
虽然是高原山地,但盆地内地形封闭,纵横的山峦挡住了风,盆地里却是温暖如春。   
盆地之中,草木茂盛。鸟雀众多。其间还有大量不知名的野花,微风吹来,满谷皆香。   
由于盆地封闭。没有动物出没,地上的草,都有一人多高。   
军方选址的专家对这片地方非常满意,便将一个重要地军工厂,建在此地。   
谷口经过修缮,筑起了一道堤坝,以防江水倒灌。谷内的土地经过了重新平整,修建起一片片厂房和宿舍。   
谷底的封闭环境,是建造保密工厂的最佳地点。军方调来抽水机,将湖水排出抽干,挖来泥土填平。在谷底平原上,建起工厂。   
而谷口,则成为随军家属地宿舍,以及相关的学校、邮局、医院、电影院等生活附属小区。   
为了运输物资,军方还特意调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柏油路。沿路驻有道班,负责察看沿途道路情况,及时进行道路修缮维护,保证物资进出畅通。   
这条五米来宽的蜿蜒小路,就成为保密工厂,与山外保持联系的唯一通道。   
在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最为紧张地年月里,这里曾经有一万多名员工,每天每夜,为国防工业努力工作。随军家属,达到了五六万人,俨然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小城。   
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逐渐缓和,这里也渐渐由热火朝天转变为冷清。   
上面的生产计划每年每月都在减少,向山内运送的生产资料,也因为成本高昂,而不断削减。   
山内保密工厂,常常是开工一天,就完成了一个月地生产任务。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一些有门路的,开始离开大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