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246节

大明龙腾-第246节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视完毕,当众下令处斩了一些王府官员和太监,还有各王府商号和王庄的头目。河南因为是明朝亲王郡王最多的省份,土地多半被各王府分占,官绅乡宦们到没不似江南那样势力强大。除了将各王府的窖金尽数起出,送交南京国库以备使用外,还将各王府的土地依着各户佃户贫农人口分将下去,每家每户都颁有地契凭证,一时间几十万河南贫民突然有了自已的土地,虽然年前大旱,河南受灾严重,然而农民一生中最需要的便是土地,有着政府正规手续下发的土地,可比当年李自成赈济灾民正加令这些贫民兴奋。张伟又决意以工代赈,此时冬季农闲时分,便正巧下令征发二十万民工修筑黄河堤防,又以十几万民工疏通各州府的水利措施,愿领银钱的给银,愿意以粮抵银亦可。如此这般,虽然预料中这些年河南仍然会灾荒频乃,只需适当给予补帖照顾,便不会再酿成民变。    
  将河南事处置完毕,张伟这才星夜返回济南。清兵已占北京,京畿一带消息封锁,司闻曹派过去的探子细作只能在城外活动,这几天的消息过来,只知道旗兵开始胡乱抢掠,又开始逼迫百姓剃发。十万不到的满人连同蒙人居住在过百万的北京城内外,虽然汉人们全数投降,并没有人敢于反抗,然而以异族入侵,身处于衣冠发型全异的人民之中,这些满人又如何肯安枕而睡。只不过安稳了十天左右,先是有无耻之徒自剃,清兵不再禁止,然后所有的明朝降官被迫剃头,近日又有蔓延至普通百姓头上的迹象。    
  张伟将司闻曹禀报北京局势的文书放下,向着端坐在殿外的卫士唤道:“来人,传陈明进见。”    
  那陈明原是明朝典吏,性格缜密而坚定,被高杰纳入袖中,成为负责畿辅及山东一带的情报工作。因知道张伟随时可能召唤,是以一直于王宫内等候,一听到召唤,忙急步而入,先向张伟跪了一跪,然后便起身侍立一旁,等候问话。    
  “太子,永王、定王,在何处?”    
  他原以为张伟必定会问及八旗动向,却不料先问到此事,准备好的腹稿不能动手,忙低头想了一回,才答道:“太子不知去向,永定二王已被崇祯托付的郧臣们献出,被皇太极下令处死。”    
  张伟冷笑道:“不知去向?永定二王都不可免,太子能全无动静?或是死在乱军之中,或是逃出城外,一定要查出去向。”    
  见陈明诺诺连声,张伟又问道:“吴三桂那边情形如何?逃到天津了?他跑的到快!”    
  “陛下,司闻曹已派了人手前往吴三桂与唐通、原山东总兵刘泽清军中招降,响午接到信鸽回报,说是他们很是意动,但是讨价还价,意欲保有全军,不肯接受整编,亦不肯撤回到汉军防地,愿意留在河北某府,以为屏藩。还有,适才提起太子及永定二王一事,那吴三桂等人亦是有话,道是如遇旧主,请陛下不能加害,最好放到他们的地盘,让他们侍奉。”    
  张伟大笑起身,拍拍一脸愤恨之色的陈明,笑道:“驴粪蛋子,还想要外面光!告诉他们,十日内不全师来降,就不要他们投降了!几个武夫,还想抓着军队,做威做福!告诉他们,现下投降,将来不失封候之赏,愿意报效者,可以在军队束编后重新安排去处。若是不降,明军上下不留一人,全数屠光!你拟成敕,就在明军阵前射箭,晓谕全军。”    
  “是,臣遵旨,这便去依着陛下口谕拟敕,再派人手过去。”    
  张伟此时倦极,睡眼惺松,见陈明躬身行礼,意欲下殿而出,他手指着御座下摆放完整的一盅燕窝汤和宫制糕点向陈明道:“不必急,今夜你想来也要辛苦,这些赏你!”    
  陈明心中感动,却神色不动,只又行了一礼,向张伟道:“君有赐,臣不敢辞。”    
  说罢落落大方坐下,将张伟所赐食物吃完,这才起身离去。他一出王宫,立时将张伟所命草拟成敕旨,着司闻曹的属下迅即带往天津,命人在明军阵前,将此敕谕交由吴三桂及唐通等人。    
  原本以司闻曹诸人的心思,这吴三桂等人与汉军接触只是在暗中,小心提防着城内明朝南逃的士大夫从中做梗。此时突然公开此事,皇帝的敕旨中又有危胁词语,只怕这些敕谕一射出明军阵中,反而会适得其反,破坏之前的所有努力。谁料几百封敕谕一齐散入明军阵中之后,吴三桂等人立时急的跳脚,原本还羞羞搭搭,欲拒还羞,此时却是什么也顾不得了,慌忙下令迎接汉军使者入城,又瞬息间控制了原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的亲兵标营,将刘宗周等数百人尽数关押,等候汉军处置。    
  张伟接得通报后大喜,立刻命周全斌前压,兵临天津。张鼐的金吾卫往攻保定、张瑞的飞骑出河南,居畿辅游击掩护。又命吴三桂等人先行留守,只将刘宗周等文臣先行押送济南,听候处置。    
  待周全斌所部直扑天津之时,清兵终于亦知道无法招降吴三桂等人。因为情形不明,皇太极便依着前议,留着主力镇守畿辅,只派出豪格与硕塞领着两万余上三旗满兵,一万多蒙兵,往攻天津。    
  汉军前锋至天津以南三十里处,吴三桂已然派出副将杨坤、高弟前往迎接。一路上又搭起数个牌坊,上书:本镇率兵投靠新主,汉军必定秋毫无怨,尔民不必惊慌。    
  当日既然决定投降,吴三桂与唐通、刘泽清、杨坤、高弟等人深知汉军军纪,害怕部属散乱,不听军令,到时候扰乱地方,祸害乡里,将来到了江南,必定是南方议郎弹劾的绝佳题目。是以除了投降当天火拼督抚标兵时动过刀枪,这些时日以来部勒下属,严明军纪,整顿起军纪来比之当年在明朝为官时强过百倍。只是明朝财政困难,已经几个月不曾关饷,这些将军们一向以纵容士卒抢掠代替,此时既然严明军纪,免不得要从腰包里掏出银子来收买中下层的小军官,又得平买平卖购买军需物资,几天功夫已经将几人的腰包抖落的干净。正自愁眉苦脸之间,听闻汉军前锋已至,众将当真是喜不自胜,几名副将带着一众将领立时出迎,待周全斌到得天津卫城之外,吴三桂等人已是迎至城门,如雁翅般排列两行,一见得周全赋的大纛来到,各人立命军号手们击鼓吹号,又命合城士绅燃放鞭炮,一时间乒乓之声大起,到也是热闹非凡。    
  待周全斌骑马到得门前,吴三桂等人看的真切,知道那必定是汉军大将到来,各人忙捧着手本,各自唱名,然后山呼舞蹈,拜伏在地。    
  周全斌在马上冷眼一瞥,见当先的年青将军身着鹤氅裘,头戴银盔,知道这便是少年得志的吴三桂。因跳下马来,先含笑将他扶起,向他道:“天津全境并没有兵变祸乱,通衢安静如常,百姓行商一切如故,此都是将军之力也!”    
  吴三桂听他夸赞,心中得意,脸上不自禁露出微笑,向周全斌答道:“大将军过奖,此末将份内事也。”    
  唐通与刘泽清、高弟、杨坤等将亦随之答道:“保境安民,乃是武人本份,大将军过奖。”    
  周全斌心中冷笑,却又不得不与这些明朝降将虚与委蛇。那刘泽清为原本是辽东守备,曾经在袁崇焕手下为五虎将之一,因功升参将,因收复登州功劳,加官为太子太师。现任山东海防总镇,手下近两万悍卒强兵,多半是他积年在辽东和山东等地招募的强兵劲卒,实力强模,只在吴三桂之下。当日大兵齐集徐州,他见机最早,逃窜最快,败兵一路上杀人抢掠,江北地界一提起刘泽清部,均是骂声不绝。偏生此时满嘴仁义道德,当真是可笑可鄙。    
  他突地想起一事,在心里思谋一番,却终究忍不住道:“鹤洲,听说你当初任登莱参将时,命人提死刑犯人至宴会厅中,当场打死,取出脑浆与心肝放在金瓯中,当场生食心肝,口喝人脑?”    
  此事却是刘泽清生平最丢脸之事,他自升至总兵大将,官拜伯爵之后,最忌人提起当年此事。此时被周全斌当众说出,刘泽清心中又恨又气,他久为总镇大将,就是明朝的督师辅臣亦不敢当众给他难堪,此时气极,就欲顶嘴反驳。只是眼光一扫,不但吴三桂等人面露讥笑,就是自已属下的高启等大将亦是没有露出激愤之色,他又见周全斌虽然脸色平和,他身边的亲军却是面露杀机,刘泽清行伍多年,如何不知道这些亲兵杀气外露,只需自已说错一句,周全斌略一点头,他的亲兵立时就会上前把自已确成肉酱。    
  心中一凛,立时有了定计。忙上前在周全斌面前扑通一声跪下,看着周全斌的眼面,低头泣道:“大将军,你也是行伍带兵之人,需知兵士难带,将校难以压制。明军与大汉天军不同,粮饷一向不足,做将军的还需有钱收买一些敢战勇武之士以为亲兵,俸禄低薄,若不中饱私囊,很难唯持。那一次末将所以如此,亦是以此事镇压收服人心,如若不然,泽清早为草泽中的野鬼孤魂了。”    
  周全斌默然半响,心中终于放弃了此时当场斩杀刘泽清,吞并刘部部属的打算。轻叹一声,向他道:“贵镇既然如此认罪,又是山东本地人氏,并没有为害地方。虽然江北百姓恨将军入骨,不过既然从龙起义,前罪亦可消弥。”    
  他话音一转,又厉声道:“不过贵镇所部一向军纪不肃,刁顽凶恶为祸甚重,我已命汉军军法部派军法官入驻尔部,抽查曾经祸害百姓,手有人命的凶徒,要将他们明正典型,以肃军纪!贵镇所部,以汉军编制,可分为五军,分别由贵镇原本的属下担任将军,还是有贵镇居中指挥,如此处置,刘将军心服否?”    
  刘泽清哪敢怠慢,忙叩头道:“大将军肯饶了职部性命,已是深恩厚德,又以大军归我统制,泽清哪里还敢有什么怨言?自此之后,职部所有将校,将性命托付给大将军,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吴三桂闻弦歌而知雅意,忙亦随着跪下,向周全斌道:“启禀大将军,职部亦有不少为非做歹之徒,需要大军派出军法官整治。再有,职部亦应改编,请大将军发令。”    
  他偷窥一眼周全斌神色,因见周全斌做沉吟状,心中一慌,心道:“难道你想一下子吃掉我吴氏家兵几万人?这些人除了我的话谁也不听,现下是对满人打帐的关键时刻,难道汉军要自动军心不成?”    
  却听得周全斌徐徐道:“改编之事容后再议,将军所部不似刘总镇那般目无法纪,不过法度乃是汉军一等一的要事,军法官和监军使还是要派驻的。”    
  话音未落,又向其余明军各将道:“申明法度,严肃军纪,此为最要之事。今日我有言在先,不论将军校尉,凡有违我军令者,立斩不赦!”    
  吴三桂等明军大将原以为周全斌不过是老生常谈,与当日明朝的文臣督师和监军御史相同,谁也无法制服名为官军,实为各将家兵的军队。    
  待周全斌一出天津城内,立刻召见城内的旧明士绅,申明法度,张榜安民,又使用旧明官员仍为各级佐使,再加以数万汉军持枪露械,在城内游行一遭,又以数百门火炮同时开火演练,震慑投降明军。一时间城内人心大定,各人都道汉军乃仁义威武之师,天下无人能敌。声势大振,人心归附之后,方以军法官入明军军中,先颁发告示,申明法纪,命各兵检举出首,有祸害百姓残杀暴虐者,出首无罪,告发者有功。初时尚有士兵疑惑,待有私仇者首告被赏,一时间军营内告密成风,那些杀人无数,抢夺强奸已成积习的将校士卒纷纷被千,算来五万多明军手有无辜百姓人命的竟过千人,烧杀抢掠者不计其数,若要穷治,只怕无有遗漏者。汉军曾与江南明军接战,但多半是镇防卫军,又很快就被击败,很难祸害百姓。这几股明军多受征调,明朝将亡时又没有钱粮,多使军队自行筹措,于是抢掠百姓已是公然而行,其间烧杀奸淫亦是难免。    
  吴三桂等人不禁汉军入驻军官,亦是因此原故。他们均是抱定了法不责众的心思,各人都觉得汉军急需这些明军助战,与满人的大战近在眼前,哪能大杀特杀,自乱阵脚?    
  周全斌一则心慈,二来亦是有虑于此。于是先命将这些兵士看押收监,以军鸽请示张伟。两日之后,便收到张伟亲手手书,上写道:“杀了,发饷。军情部与司闻曹皆报,清兵已然出京,算来半月内必至天津附近,尔需尽快收拢明军军心,多加训练部勒,以为战力。多派探马出探,虽然掌握敌情,首战致胜最为要紧,慎之!”    
  “来人,传将!”    
  他一声令下,中军大帐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