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良妃-第10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哲在外传过信来,“问候”胤礽,胤礽害怕弘哲乱来,他虽然是庶子,可是也是胤礽的长子,碍于胤礽跟康熙之间的关系,胤礽吸取教训,从来都注意跟弘哲之间的感情沟通。对他向来都不错,所以,自从胤礽被关了起来,弘哲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想办法传递消息,也在外面想办法营救胤礽。
可是弘哲却不知道,这样会把他也连累进来的。胤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长子受到自己连累,借着瓜尔佳氏生病之际,传信给弘哲,让他千万不要做什么。原本胤礽还不相信自己会背到如此的程度,可是,最后他不得不信,墙倒众人推,即使以前拼命巴结自己的人,在自己失势的时候,也没有理由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胤礽倒是理解他们的做法,却也对这些人嗤之以鼻,康熙是不会舍得杀他的,倒是那些所谓的“告密者”难逃一死,背叛主子的人,康熙也不会留着他们的。自从被圈禁起来,胤礽越来越清楚康熙的心思了,有时候,真的是旁观者清,以前自己身在局中,根本就看不懂康熙的心思。
自始至终,胤礽都只是一个笑话,从来都是康熙爱子如命的一个幌子而已,他除了自己,谁都不爱。
光他屡次鞭打皇子的老师们这一点上来看,就给诸位皇子们带了个很不好的头,康熙表面上尊师重教,可是,实际上,只是做表面的功夫,尊师还让皇子们接受老师的礼吗?还把皇子、皇孙们都召集起来,看老师挨板子吗?
这些皇子们在康熙“以身作则”的教育下,对于亲情极为冷淡,深刻的诠释了“天家无真情”的理论,为了各自的目的,不择手段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康熙既然召不回胤禩,就打算先期培养胤禩的继承人,反正胤禩将来还是要把权力移交给他们的。
弘旺就被抓了壮丁,不光弘旺,连弘蛟,弘旭,弘喧都有份,康熙倒是想的长远,胤禩注定了是两个国家的元首,刚好又有两个嫡子,哥俩关系也好,正好一边一个,将来也可以相互依靠,相互联手,征服更多的土地和国家。
另外,弘旭和弘喧因为不在大清出生,心里隐隐的有些排斥大清的生活,康熙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事情,可以让他们有归宿感。只是两个孩子还小,不可能入朝堂办差学习,康熙也不打算早早的把他们立起来,遭到别人的猜忌和暗算。正好,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旬万寿节,康熙就把有关典礼的节目安排等交给了弘旺他们几个。这个任务看上去即张扬又不怎么显眼,既可以说是老人调侃孙子故意而为,又可以说是孙子们表孝心无意而为。可是,这个事情重要又繁琐,关联到各个部门的调和支配,没有一定的能力是办不下来的。
弘旺苦着脸,接下了这个任务,接下来的日子,小哥几个就钻进了故纸堆里,翻过去n多年里有关康熙和太后万寿、千秋的记载,即不能够重复,又不能违制,还要出彩,这是怎么一个头疼的差事啊。弘蛟、弘旭和弘喧早就对上书房里那可怕的一百二十遍给闹的头昏脑胀,如今有了这难逢的可以逃课的机会,也不管到底是什么艰巨不艰巨的任务,忙不迭的答应弘旺帮忙。
孩子们接了任务,卫琳琅也不能够置身事外。康熙的六旬万寿,举国同庆的大事,任务完成的好歹,可会出什么纰漏,都可大可小,卫琳琅可不愿意眼看着就要熬出头了,临出门一脚栽了跟头,还连带着赔上两个宝贝孙子。卫琳琅绞尽脑汁的回忆前世看过的春节联欢晚会,又回想从电视电脑上看到过的东西,可惜年纪到底是大了,不仅体力衰退,连记忆也跟着老化了。
卫琳琅苦思冥想了几天,只记起有个什么千叟宴,还是乾隆朝的故事,到底康熙朝有没有啊?卫琳琅不仅心里埋怨起康熙来,放着那么多成年的儿子不用,让几个还在读书的小孩子做这么艰巨的任务,这不是成心的吗?但是对这康熙这一张老脸,卫琳琅又发不出来火,到底是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了,都老夫老妻一辈子了,他如今过了六十岁,也没有几年好活的了,如今不管是他玩儿弘旺他们也好,还是怎的喜(霸气书库…提供下载)欢几个还在也罢,都由着他去吧。
都有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了,卫琳琅可不以为康熙这一次只是单单的让弘旺他们表孝心,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等着这几个孩子,可是凭她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想到,康熙这是提前为大清培养接班人。
就连胤禛他们也没有想到康熙的意图,康熙出人意料的举动太多了,尤其是前几年,那些被康熙派出海外学习的人们回来了,他们不仅带回来一些个海外的先进科学,还带回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质疑皇权的先进思想。倒也没有几个人敢跟康熙叫嚣,不过刚好有那些想博得功名利禄的人,极快的就把事情反映到了康熙的案头,康熙很生气。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并没有把散播言论的人像往常一样杀掉,反而替他开了一所学校,亲自赐名“皇家法学院”,后来又更名为“大清皇家学院”,里面不仅有让人专门研究那些个历史和律法,还有一些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比如,一些个工农小手工艺者堂而皇之的被尊为“学者”。
那些个下九流的东西不仅得到了康熙的看重,还得到了康熙专门调拨资金大力支持,不过,等那些嗤之以鼻的人们用到那些个下九流的人物研究出来的钟表系列,和能够发光的留声的东西时,康熙的所作所为倒是没人敢质疑了。
其实,任何时候,康熙的命令都不是无的放矢的。以前,总有一些个汉人质疑满清的正统性,连顺治那么尊崇汉学的皇帝都制造了几起文字狱,杀了一批人,来震慑那些个敢质疑满清的所谓“反清复明”人士。康熙前期,也跟顺治一样,铁腕镇压了一批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康熙改了行事方法,当底下有人举报所谓的“疑似”份子时,康熙倒是晦暗不明的让上折子的人火速回京。
那人还以为康熙要了解“案情”,急忙收集了所谓的证据,带到了乾清宫,康熙也不看那些所谓的证据,让全体文武官员们集体抬头仰视正大光明匾。康熙事后也没有在处理那个举报的官员,不过,听说他回去以后就给吓死了,当着坐在“正大光明”匾额下的满清皇帝说“光明”,有几个不被吓死的。只是从那以后,不仅朝野没有了什么类似的议论,连民间反清复明的声音也消停了许多。
康熙做事,向来都是深思熟虑,如今让几个未成年的皇孙们搀和主持他的六十大寿,这里面有什么深意,他们也猜不出来,另外,也没有几个人敢猜,听说是康熙吩咐下来的,只要是弘旺几个找上门来要求帮助,也都尽力去帮忙。
弘旺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连卫琳琅提议的“千叟宴”都由十一阿哥胤禌替他们张罗去了。
胤禌自小身体不好,宜妃自接受了卫琳琅的提议后,胤禌慢慢的改了生活习惯,加强了锻炼,身体也渐渐的好了一些,可也不能够做一些强度高的运动。所以,康熙其他的儿子们都肩负各职,只有他相对比较清闲,没事就泡在故纸堆里读书消遣,刚好弘旺几个去翻书。
弘旺自小养在皇宫,跟胤禌也常有往来,弘旺没有父亲在身边,胤禌几乎就替补了胤禩的地位,叔侄两个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如今又多了几个人瞎侃一通,弘旺说起了“千叟宴”的设想,胤禌认为可行,他自小身体不好,别的哥哥们早就大婚替康熙办事,只有他还是闲人一个。如今连弘旺都可以替康熙做事,胤禌不免自卑,也想替康熙的万寿做些事情,于是自荐,替弘旺揽下了这个差事。
有胤禌认可,大包大揽了一个项目,弘旺也稍微的涨了些个自信,开始着手其他的设想。
胤禩在外征战,弘旺除了练习用的弓箭火枪,还没有正经摸过军人们用的杀人的硬弓火枪,弘旺借着这一机会,提议要把康熙往年常做的大阅兵搬到寿宴上来,一则自己可以饱饱眼福;二来,可以让普通百姓也接触一下满清八旗的威武雄壮;三来,自乌力吉远嫁沙俄,不仅那些慕名前来的沙俄人,还有跟着大清派去国外学习的人一起来大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参次不齐,有些根本就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根本就是敌国的探子。
尤其是那所谓的神教人员,据弘旺所知,他们在大清宣传反帝言论,不仅让人抛弃自己的信仰,听从神的指令,还要人家改名改姓,挖祖坟叛依基督。这样的神职人员恐怕是天上来的,没有父母祖宗的人吧?弘旺也想借着这一次震慑一下他们,因为他听弘蛟说起过,胤禩和乌力吉在沙俄,也受到他们的制衡,弘旺作为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极爱记仇的,有机会必会替自己的阿玛、姑姑报复一下。
康熙接到弘旺的折子,在乾清宫放声大笑,这个孩子真是个天生的帝王苗子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大的魄力。
康熙知道,除了千叟宴是卫琳琅帮忙,这个阅兵式可是弘旺自己想出来的,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提议,正好合了康熙的心意,尤其是弘旺其中的一条,邀请外国神教人员参加观摩,正和康熙的心意。
自从乌力吉嫁到沙俄,罗马教会就视大清为囊中物,公开在康熙这里颐指气使,要求康熙给他们建立更大的教堂,还有求不许康熙干涉他们发展信徒。康熙碍于乌力吉的原因,答应了第一个条件,至于百姓们信仰什么,康熙答复,自己无能为力。那些个传教士们以为康熙这是向他们屈服,进而提出,让康熙接受洗礼,接受神的旨意。康熙哈哈一笑,立即传来西藏活佛,五台山的方丈,峨眉山的师太,武当山的道长等跟罗马传教士们举行学术交流,让他们一起宣言各自的教义,为此,康熙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宗教理事会”,由五阿哥胤祺主持。
罗马教会由此在大清陷入了泥潭,因为他们有关神的辩论在那些个牛鼻子老道,留着头发念佛祖的尼姑,秃顶和尚,一辈子不洗澡的活佛面前溃败的一塌糊涂,一个外来的教义如何跟深入民心的宗教们抗衡。宗教也是有地域性质的,那些个洋教对有着根深蒂固家族观念的大清人士来说,根本就是背祖忘宗的言论,自然不会被百姓们信服。
康熙知道宗教辩论的结果后,假仁假义的表示,为了替那些个受苦受难的外国人们解脱,专门调拨资金,让那些个自认为有拯救世界的正义传播者们公费旅游世界各地,拯救那些个深受毒害的外国人。
罗马教会面对突然被争夺的信徒,对康熙提出了严正抗议。康熙回复,这是宗教自由,自己虽然是皇帝,可惜无法干涉百姓们心里想些什么,信仰那位神仙。为此,罗马教会开始重新重视跟他们交好的胤禩和乌力吉,甚至有想让胤禩代替康熙的想法,也导致了乌力吉后来上台时,他们并不加以干涉,胤禩西扩,他们也不以所谓生灵涂炭,亵渎神祗加以阻扰。
康熙早从彼得一世下台,就领会到了罗马教会的威力,一个皇帝,却要由教皇来任免,康熙这样一个皇权至上的帝王,如何能够容忍别人对他指手画脚?索性围魏救赵,给他们来个祸水东引,用那帮子吃斋念佛的和尚道士们打的罗马教会一个稀里哗啦。
饶是如此,那些个罗马传教士们依然不依不饶的周旋在众位皇子和满洲各大家族之中,希望能够从他们中发展一两个信徒,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只是,信仰和生命,谁都会选择后者,在康熙没有明确的答复以前,没有人敢轻易表态,信仰基督。就连周边各地的百姓们也忙于生产挣银子,没有几个人听从他们的“天外之音”。
康熙也是一个记仇的人,罗马教会在自己手里没有讨到好处,但是,胤禩和乌力吉受他们的气多了,能够在他们面前示威,他如何会不愿意呢?康熙知道弘旺也是这样的想法,要不怎么会特意提错要教会参加?因为乌力吉和胤禩还要用到罗马教会,康熙也不愿意得罪他们,却也不想太抬举他们。康熙朱笔一批,特意指示五阿哥胤祺,万寿时,不仅要看到罗马教会的人,连大清包括世界各地各派别的大小派别的宗教人士都要到场,专门邀请罗马教会,是不是太给他们面子了?康熙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过是众多被邀请宗教团体中一员而已。
正文 荣归
康熙和弘旺都没有想到,只是他们爷孙两个的报复性举动,就带动了罗马教会及西方社会巨大的震荡,当他们严惩所谓违反基督,“冒犯”教义的“叛徒”的时候,大清“援外”的那些个拯救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