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2正文完结) >

第285节

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2正文完结)-第28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他们都不认为河内道大旱灾与己身无关了,若是河内道大旱灾导致暴乱起,受到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他们的荣华富贵了,而是他们的立命人身。

    想到这里,这些官员们心底的怨气,马上就散去了。荣华富贵,得是承平之年才有福分享受啊。若是天下动乱,人命比刍狗还低贱,还谈什么荣华富贵?

    再说了,沈华善都赞同江成海的话语了,他们又怎么敢再出列反对?沈华善是连尚书右仆射大人都敢打残的人。手段狠厉又深沐帝恩,他们也不敢与他作对。

    沈华善眉角看着这些官员们的表情变化,心中闪过冷然。他就知道,只要搬出大安末年的大旱灾,这些官员便没人敢反对江成海的奏言了。善言相奏是没有多少用的,只有让他们感知到亡国的恐惧,他们才会噤声,才会赞同江成海的意见。

    若论得失算计之精,估计大永最出色的商人,都比不上这些宣政殿上的官员。

    也幸得如此,没有这些官员的搅局,江成海的奏言就会少了很多阻滞,现在只等皇上的旨意就可以了。

    卞之和站在朝臣中,也没有出言反对沈华善和江成海的奏言,只是沉默着。他倒是很想出列反对,可是想到早前沈华善的手段,又想到景兴帝如今对他颇有微词,就算反对了也没有多少作用。

    想了想,还是按照父亲所说的那样,低调收敛才是卞家最合适的做法,且让沈华善折腾去吧,他还是翘起手在一旁看着就好了。

    景兴帝端坐在銮椅上,心中有些诧异。根据他以往视朝的经验,但凡有朝官奏言行某一事,必定有其余朝官出言反对的。可是这一次,在江成海、沈华善奏言之后,竟然没有朝官出来反对。

    尤其是江成海两人提议的是缩减大采选、推迟大采选,这应该和官员们密切相关的,原先景兴帝以为一定会有不少朝官反对的,可是宣政殿上是一片平静。他们都赞同江成海和沈华善的话语?

    景兴帝乍听到江成海奏言的时候,心中是极为不悦的。大采选的旨意已下。这是他在位期间的第一次大采选,攸关的,还是大永皇嗣的问题,怎么可以缩减或延迟呢?

    但是大旱灾,也不得不重视,若是大永境内有大饥荒,定会影响到大永的稳定。景兴帝想到了西燕皇帝和曼山将领的开战,似乎原因,就是早几年曼山一带出了大饥荒。

    而且朝臣难得意见一致,似乎都认为河内道的大旱灾比大采选更重要。想到这种种情况,景兴帝心中的不悦,就压了下去。他视朝也有一年多了,知道朝臣们意见一致,这当中必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因由,看来还是要谋定才能动。

    关于大安末年的旱灾,景兴帝并不知道,朝臣们感受到的亡国恐惧,他并没有感受到,自然想的,并没有那么深入。大采选,是他想要如常继续进行的,大旱灾,一时间,他也定不了主意,只下令先行退朝,此事容后再说。

    这个结果,在沈华善意料之中,他也笃定,下一次早朝之时,景兴帝就会准江成海所奏。

    紫宸殿内,景兴帝想起早朝的事情,心中隐隐的不悦又冒了出来。他想不明白朝臣为什么会意见一致,但这个问题,作为帝王,他也不可能召来朝臣来询问原因。

    这个时候,景兴帝想到了沈华善说的大安旱灾。

    “唐密,大安末年的大旱灾,你是否知道?”景兴帝看着一旁服侍的唐密,这样问道。

    “回皇上的话语,奴才并不晓得这个大旱灾的事。但是大安末年的相关资料,都放在汇流澄鉴阁中,奴才这就去给皇上拿来。”唐密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帝王需用之书籍摆放在哪里,他是很清楚的。

    本来读书查阅之事,本来应该在御书房进行的,但是景兴帝嫌弃御书房狭小曲折,又有密密麻麻的书格,所以很少去那里。既然唐密这么说,景兴帝就安心在紫宸殿里等着了。

    唐密很快就将相关书籍搬来了紫宸殿中,让景兴帝翻阅。

    当景兴帝看到“劫禾之举,此盗贼祸乱之萌”“ 三川竭,大安崩”“ 山崩川竭,亡之征也”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话语,心中的不悦就变成了无比担忧,他都觉得自己额角有冷汗了。

    大天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有大暴动。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他坐着的位置。皇位若是动摇,就算大采选之中有再多的美人,那又有什么用?皇位和妃嫔,哪个更重要,这根本就不用说的。再说了,大采选挑出来的人,又有哪个能够比得上曾经的雅妃呢?

    想到这里,景兴帝对大采选的兴趣几乎殆尽了,他现在想的,乃是应对河内道大旱灾的问题,现在,他终于知道朝臣们为何会意见一致了,孰轻孰重,根本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第二日早朝,景兴帝便准了江成海的奏言,下旨更改采选大事,将大采选推迟至明年春再进行。

    “国之大事,当以黎民百姓为重,故特下旨更改大采选之事,将其延迟到明年春。朕对河内道的大旱灾,甚是忧心,现令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全力应对河内道大旱灾。各部各寺各司官员,协助这两位官员抗灾。”

    景兴帝到底没有糊涂到底,知道大旱灾关系着他的位置,若不重视处理,他的位置,说不定都要晃两晃。

    沈华善和江成海等官员恭敬领命,纷纷表示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会共同解决河内道旱灾的问题,请皇上放心云云。

    大采选更改的旨意,不用半天就传遍了京兆,也会陆续传遍大永七大道。大采选更改了,要做的事情自然就不一样了,有官员家的夫人收起了为姑娘裁制新衣裳的打算,也有官员夫人赶紧张罗自己女儿的婚嫁。

    半年的时间,其实很长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景兴帝虽然准许了将大采选延迟,但是江成海脸上,没有多少喜色。现在正是七月天,京兆的太阳火热毒辣,想必河内道的情况更不乐观,一想到那焦黄干瘪的稻麦,江成海的心就低得不能再低。

    长泰三十六年的整治水利,这才过去七年的时间,当年的那些水利措施,就基本不可用的,不然河内道的旱情还不会这样糟糕。可见水旱之灾,祸在吏治,这话,当年沈华善说过,此刻江成海也同样这样感叹。

    水利的整治已经来不及了,幸好户部这些年在备荒粮上面的功夫做得很足,每年储存的粮食数目,还能用来赈一时之灾。

    这个时候,从河内道加急而来的数封加报灾文书,陆续抵达京兆,让江成海和范载常等人更加忧心。此刻,江成海万万没有想到,他现在以为的“幸好”,会成为天大的灾难。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祸

    钱同式的报灾频率,越来越密,河内道的大旱灾,也越来越严重。

    到了八月初的时候,河内道还是一滴雨都没有落,河南和鄂州一带的稻麦庄稼,已经不仅仅是焦黄了,而是一大片的干枯,绝无收成。

    百姓嚎哭于田野,落下的眼泪,滴在了稻麦之上,只是高挂的烈日,很快就这些眼泪蒸干了。地上的龟裂、稻麦的干枯、百姓的嚎哭,这样的情景,在河内道随处可见。

    八月之时,去年的余粮已经用完了,今年的收成颗粒无收,百姓的嚎哭,乃是无法压抑的绝望,甚至有百姓指着苍天在咒骂“贼老天”。

    苍天不仁,是该骂!

    钱同式带着属下官员在河内道各地察看,看到这样的惨况,眼中也忍不住湿润。任他再精明如狐狸,面对这样的大天灾,也无能为力。

    在尽力救灾安抚的同时,他只能将一封封报灾的文书急送到京兆,等待着朝廷救灾的举动。

    在这样大天道面前,人力何其渺小!

    江成海和范载常接到河内道的急信,脸色越来越凝重。河南、鄂州、晋州这三地的灾情最严重,很多百姓家中已经无余粮,这三地的米铺生意猛地好了起来,更有不良米商囤积居奇,粮价腾贵。

    原先河内道每石稻米,不过五百文钱,现在大旱灾一来,每石稻米竟然升至九百余文,几乎翻了一倍。

    就算是这个价格。这三地的米铺前面,仍是排满了长龙,甚至有的米铺已经挂出“售罄”的牌子。不知道是无米可卖还是留着吊高价格。

    钱同式深知这是不良商人在趁着大旱发天灾财,尽管他约见了这三地的米商,可是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些米商在他面前一副好说话的样子,允诺绝对会平抑粮价,绝对不会加深这三地百姓的灾难。可是转过头来,却将米价又提了几十文。

    若是官府派人去监督这些米铺,强行令他们降低粮价。他们干脆关上店铺,什么粮食都不卖了,更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最后官员们只得无奈离去。

    太祖之时,大永的米商曾有“天灾永不升粮价”的铁训,如今两百多年过去了,这些米商。早就不记得这句话了。

    这昂贵的粮价。使得河内道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这样高的粮价,普通百姓之家根本就买不起,家中又没有多余的粮食,那么就只能成为流民、灾民了。

    短短半个月,这三地的流民就猛增了两成,不愿意变成流民的普通百姓,就转身一变成了盗匪。有人仗着年轻力壮,将同是穷苦百姓中的粮钱抢了过来。

    同是百姓出身。奈何相煎太急,实在是被天灾粮价逼得无路可走了。情有可原,法却不容!

    一时间,这三地的盗匪前所未有地猖獗。河内卫的士兵既要救灾,又要剿匪,根本就应付不来。河内卫大将军古大存派出了得意的武将,前去这三地剿匪,却也收效甚微。

    河内道,乱象始现。

    这些乱象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河内道的大旱灾。要想遏制这些乱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灾赈灾。

    百姓们若是有饱饭吃,怎么会去做盗匪?又怎么会变成流民?若是灾情得以缓解,就算奸商将粮价提得再高,百姓们也不会受到影响。

    这一点,钱同式和古大存知道,京兆的江成海和范载常也知道,所以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为了应对河内道的旱灾,平抑河内道的粮价,江成海向长泰帝请旨,请求开放河内道的备荒粮仓,以救济百姓。

    备荒粮仓,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应对水旱等天灾专门准备的粮仓。这些粮仓,是七大道都有的。丰年承平之时,官府、商人、百姓都缴纳一部分的粮食,用作备荒粮储备,平时绝对动不得,只有大灾发生的时候,才会开仓赈灾。

    如今河内道有这样的大旱灾,江成海等人都认为,备荒粮仓是时候打开了,不然,河内道的乱象,就无法收拾了。

    江成海的请旨,很快就被景兴帝批准了。一纸打开河内道备荒粮仓的诏令,经由中书省发出,迅速下达到河内道,着令河内道官员立即遵诏令行事,打开备荒粮仓。

    为了保证开仓赈灾得到有效进行,户部侍郎张段和工部侍郎黄易,都出发去了河内道,监督此事。

    虽则开粮仓的诏令已经发了出去,张段和黄易也去了河内道,但是江成海仍是不放心。这几日,他的眉头跳得厉害,似乎有什么要发生一样。

    “光是开粮仓赈灾还不行,备荒粮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供应给河内道的百姓。还是要想办法让河内道的百姓自救自足,同时要想办法平复河内道的粮价。几管齐下,才能解决河内道的灾情。”

    在中书官衙,沈华善皱着眉头说道。江成海心中的忧虑无法散去,便来了中书省找到沈华善,想和他商量一下这大旱灾的事情。

    “君复乐那个老鬼已经出关了,已经跟我说了天象。据他推测,河内道半年之后,都不会有雨水。”沈华善硬邦邦地说出这句话。

    这句话,君复乐根本就不敢说出去,若是这样的话语传到河内道官员和百姓的耳中,将会引起多大的恐慌。现在河内道的旱情已经不受控制了,若是再半年没有雨水下,河内道都要乱了。

    “什么?!”江成海觉得自己的心都停了一下,这个真是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半年……半个月,河内道都难熬了,半年,要怎么办?

    “他会不会算错了?”良久,江成海目露希冀地问道。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只能侥幸这样想。

    沈华善也很想君复乐算错了,但是他知道君复乐的本事,这个事情,他绝对不会算错了。沈华善没有告诉江成海的是,河内道的旱情,或许会比君复乐推测的时间还要长。

    昨日沈宁让秋梧给沈华善捎来了书信,上面说道,前一世,河内道的旱灾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正昭帝登基,河内道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