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第1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还不到黄昏,这时的柳州市井应该是一天中最稀少的时候。而眼前盛宣怀看到的也确实是如此,稀稀拉拉的行人,冷冷清清的街市。都是那么的冷清。
盛宣怀身后的随从举手招来了一辆街口停靠着的马车。整个中国,也就柳州和汉中两地,能有这么多的待客马车了。只因为秦军多骏马,全军上下淘汰出了不知多少匹旧日驽马。加之两地工厂的发展使得外来商人众多,这才有了众多马车产生的余地。“去你们柳州的工业园。”
盛宣怀是昨日下午抵到的柳州城,见过夜晚时候,柳州城市井的热闹。他今日更多的兴趣是工业园。
马车除了城南门,直直的向南。穿过城外头的关集,只半刻时间人就来到了工业园区。坐落在柳江江畔。继续往南不多远就是新兴镇,越过柳江往东南放二十里地,这是江口镇,这两处都是柳州传统的贸易重镇。现在得工业园之利,自然比之原先更加兴盛了。
柳州的工业园区占地并不是太大。毕竟只有秦军建立的这些厂子,隆隆总总只八座:火柴厂、卷烟厂、肥皂厂、烧碱厂、玻璃厂、炼糖厂、纺织厂、机械厂。其余的硝田和提纯土硝的火药局等,在柳州的北面。再剩余的全都在钦州。比如说那里正在建设中的船坞和一座小型的造船厂。
“继续放里面走。”盛宣怀可没下车步行逛遍工业园区的想法。而马车溜达了两刻钟后,依照盛宣怀的意思。再度停到了最外。
马车里沉默不已。盛宣怀闭上眼睛,脑子里剩下的似全是那呼呼直冒的烟筒。这就是工业啊,虽然还很单薄,加在一块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一半。但是它们产生的效益,单独任何一个都能碾压江南制造总局。
建立于同治四年的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是由曾国藩规划,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洋务自强运动其间创办的最大军工厂,也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首批投入就达25万两白银,随后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同治八年时这个比例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40万两白银以上的经费投入。
就是秦军图纸上的钢铁厂一夜之间就能建成,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价值。
不过说到效益和结果,盛宣怀这等李鸿章的心腹就能呵呵笑了。以仿制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为例,德国的成本只是十两银子,江南制造总局的成本价却高达近十八两银子。制造局军备生产所有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人员,尤其是洋人技工薪水偏高,申购物资浮滥,官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让江南制造总局与其他各地的机器局一般,所产质低价高,如一个个黑洞,吞噬着大量的钱财。
原时空的历史上,作为北洋一系的钱袋子的盛宣怀,这时‘求富’的念头正在蓬勃萌发着。因为深知洋务运动实质之内情而产生的迷茫,似乎看到了远方迷雾中隐现的一盏指路灯。
马车静静地侯在工业园区一边,时间慢慢的过去。夕阳西下时,马车内的盛宣怀突然听到了一阵铃声。
铃声是从后方传来的,盛宣怀伸出头看,就见是一辆毛驴车,一个老汉甩着鞭子,毛驴劲下吊着一铃铛。车子堆积着货物,但都用厚布遮盖着,让盛宣怀看不出来是什么。
毛驴车慢慢走过马车,赶车的老汉还对着盛宣怀一笑。然后盛宣怀就看着老汉赶着毛驴车一路走去了火柴厂。
“这位老爷,这老汉该是给火柴厂送火柴盒的。”车厢外,已经闭着嘴巴静静等候了很长时间的车夫,赶着盛宣怀盯着毛驴车的眼神,小心的开口说。
“嗯?”盛宣怀神色顿了一顿,然后焕然一笑,伸手将一块鹰洋抛给了车夫。“说说看,刘军门来这两年,柳州都有什么大变化。你们日子过得比原先好了呢,还是不如原先?”
车夫受惊若宠的接到鹰洋,脸上笑开了一朵花。对于盛宣怀的询问,笑容更加的灿烂。“日子怎么会不如原前。看那火柴厂了没有,还有卷烟厂,只空闲时候糊糊火柴盒、烟盒,女人、小孩一个月也能挣个三五百文钱。更别说这些厂子招了那么多的人做工了。”
“老爷不知道见没见过东关的棚户?”车夫问道。见盛宣怀不语,脸上的笑意更添了一份自得。“往昔柳州码头虽然也有一些苦力,但多还是本地百姓。东关外棚屋寥寥,妇孺丁壮不及百户。现在的棚户却是直愈千户,胜过往昔十倍。除了一些在码头卖苦力的,那就是在工业园区做工的。”
盛宣怀有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他所接触到的柳州人,从昨日到现在,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全都将‘工业园区’说的咬字分明。不像别的地方百姓,多将洋务工厂视为怪物,以绰号代指之。
“老爷看到小的这支手了么?”车夫露出了自己一直握鞭的手掌,盛宣怀看了一眼,当即眼神就猛的一凝。“少了两截手指头。”一只手只有拇指、食指、中指还是完好,余下两根都少了上头的一截。“这是在纺织厂干活时不小心绞断了。”
“小人本来是城外的渔民。纺织厂招人的时候,小的贪图工钱,就不顾当时的传闻,进了厂去。当时小人心头真的是七上八下的,可哪知道厂子里是那样好景。第一个月小的拿了三两银子,第二个月小的拿了三两七分。最高的时候拿了小五两银子,比在江上打渔,日子好过的不知道多少倍。”
“每天厂子里还管一顿饭,晚上那夜校,凭着俺的职工证也能进去听。小人活了三十一岁,才真正会写了自己的大名。”
“可惜,捞线头的时候,机器绞断了俺两根指头。纺织厂不让俺再干下去了。医药厂子里全包,还赔了小人十两银子。小人伤好后就用那十两银子加家里的积蓄买下了一匹马,先是拉套车,给厂子里运棉料、布匹。厂里的管事看小人是里头的老人,特意照顾小人。年前时候就把本钱赚回来了,年后又让人做了车子……”
眼前的车夫可能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盛宣怀谁也不挑,偏偏挑中一个特殊的例子,是不是也同样很扯呐?更大的可能是秦军的工业园区已经真真切切改变了柳州本地的生活。
盛宣怀脑子里想起了昨晚上柳州城里那热闹的景象,也想到了在来柳州之前自己特意去户部,找人查案了柳州上报的户籍和人口文档。
整个柳州城人不满三万,仅仅是五千户,整个柳州府也才四十余万人。而现在听车夫言,仅是那东关的棚户就有了上千户……
第二百四十章在柳州站稳脚跟
日落黄昏,铛铛的钟声中,大群大群衣着相同款式制服的工人从工业园区蜂拥而出,同样大批穿着相同款式制服的工人从外面向工业园区里涌入。盛宣怀知道这是为什么,秦军的这些工厂全都是两班倒,其中的纺织厂和火柴厂、卷烟厂,更是三班倒换不停,是标准的人停机器不停。
盛宣怀和他的俩随从脸色都变了。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深切感触到,工业园区在短短的一两年中,对柳州的影响和改变有多么的巨大。“这怕有一两千人吧?”
“至少两千!”左面的随从咬紧了嘴唇。这位是李鸿章身边的戈什哈,历经战场,在人头估计上比盛宣怀本人是靠谱多了。
转回到城中住处的盛宣怀神情还有些恍惚着,工业园区的工人至少有三千数,那就是三千个家庭。
而整个柳州原先才多少户人啊?
更别说因为工业园区的兴盛而同样兴盛的车马行、码头等等。可以完全的说,整个柳州都牢牢控制在秦军手里。而这种控制比之地方士绅的‘控制力’似乎也不弱多少。
夜灯初上,柳州城的夜市喧闹分上。盛宣怀带着随从穿梭在街头,表情继续冷漠,但眼神的精光越来越亮。而且,又是在街头,盛宣怀又一次碰到了昨天他晚上碰到的那两个衙役。
不同于大清国其他地方的捕快衙役,柳州和汉中的捕快衙役,是大清国上百州府里第一批为捕快衙役更刀为枪的州府。虽然只是秦军自己制造的双管短铳。但也足够柳州城的一二百衙役震慑,因柳州府城兴旺而随即旺盛起来的灰色勾当。
“呀。盛爷好。”两个衙役一老一年轻。老的那个有四五十岁了,年轻的那个似乎才二十郎当。但是最先在人头汹涌的街市里看到盛宣怀的。是那个老人。姜是老的辣,几十年锻炼出的眼神了。
“呵呵,是你们两位。有缘再见,咱们真是有缘啊。”
看到两个‘熟人’,盛宣怀也笑了。两个小小的府衙捕快,往日根本不会放在他的心上。但盛宣怀昨日见了后,到今天对这两人也是记忆犹新。因为,正是这两个人昨晚上带着他转便了柳州府城十字交叉的两道主街。
一老一小两个捕快是很有眼力的。知道眼前的盛宣怀不是一般人,自身也带着一股贵气。虽然他们眼中的‘贵气’在刘暹看来只是一种自我的‘自信’。
一刻多钟后。盛宣怀停下了脚步,他的面前就是秦军在柳州城内开办的三所夜校之一——城南夜校。眼下这个时间,夜校已经上课,每个教室里都坐着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人的学生,且前后门大开,想进去的人随便进。
夜校外头,五个配枪的衙役在蹲守着,但不跨进夜校一步。盛宣怀谢了带路的两个衙役。少不了两块鹰洋递过去,人也一样不进夜校,而是站在大门前静心的等待着。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两刻钟过去,不见有人出来。之见有人进去。盛宣怀吸了口气,“还真是大功于教化。可惜,晚了二百年!”就是一百年前谁要有这等功绩。也可名满天下了。为士林所敬仰。现在,刘暹却只能得柳州府。乃至广西一地士林真心夸赞,江南、江北多了明面不说。暗地里鄙其‘虚名’的人。而偏偏广西士林的分量,在这举国之中真的不值一提。
“鱼——”
“鱼——”
……
“衣昂……羊……”
“衣昂……羊……”
盛宣怀进过乡试,虽然没能得中举人,但是才学也算可以。而且进入李鸿章府下之后,对洋务了解日深。站在教室最后,看着一个年岁不到二十的年轻人,正在教着下面的人念读黑板上的洋文。而偏偏两个洋文读音一合,就是一个汉音。
“拼音,威妥玛拼音!”盛宣怀完全愣了。自己看到的是什么?那是洋文拼音,但绝不是威妥玛拼音。而是一种比草创的威妥玛拼音完善了不知多少倍的全新拼音。
盛宣怀脑子都糊涂了。这天底下还有比威妥玛更了解汉学的洋人吗?这位可是在中国三十年了,历经英国当局翻译,英驻华商务监督署汉文副使,英驻上海副领事,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英驻华公使馆汉文正使。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翻译,英驻华使馆参赞等,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说的比自己都熟,而且还会粤语。是公认的西洋汉语专家。难道刘暹这边还有一个谁比威妥玛更精通汉语的西洋人?
盛宣怀始终把目标定向洋人,而不是认为是国人制造。这可以说是盛宣怀下意识的对秦军轻视,更能说是他心中的不自信。
欧洲对汉语早有研究和了解。二百多年前的明末,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就写了一本《西儒耳目资》的书,在书中他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这样的书籍国内当然不会记载和流传,但是人家外国人有记载啊。迈胜洋行寻到的那些西洋老师,来秦军的时候,就是人手一本刘暹听都没听说过的《西儒耳目资》。只是这种拉丁化拼音字字汇比起刘暹脑子里刻进去的‘啊我呃’,那就太没战斗力了。
今年年后,刘暹自觉自己已经在柳州站稳脚跟了。才试探性的在夜校里推广起了这汉语拼音。结果还好,柳州府里虽然还有不少诽议声,但也有不少赞同声音。至少这州府里的教授无有异议。至今不过旬月。
因为是新生事物,且还没见成效,这东西也就无人向外大肆传播,以至于盛宣怀今天是第一次见。
盛宣怀的一举一动都在军情处的关注之下。刘暹没有想到盛宣怀在柳州府一呆就是整整六日,不仅逛遍了府城,还下了县镇。而且最后不是走水路去广州,而是到了钦州。
ps:有点事,事情完了,立刻恢复6000
第二百四十一章日本海军的力量!
三月初,一道万里迢迢的电文终于传到了刘暹手里,是德国的霍广正。钢铁厂的一应设备以及一些枪炮加工的精密机械,都订购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