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829节

兵临天下-第829节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爱怜地抚摸着儿子的脑瓜,笑道:“别说这些傻话了,扶爹爹去凤仪亭坐坐。”

    随着糜芳率交州水军投降了汉军,原本就不足的守军更加捉肘见襟了,城中士兵只剩下六千人,全部都是民团士兵,而且装备不足,一半的人都没有兵甲,只能拿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武器,木棒、锄头、柴刀、菜刀等等,也没有盔甲,只能穿着短衣布鞋。

    更要命是番禹城从未考虑过会被围城,没有一点防御准备,没有大型防御武器,投石机、石炮等武器统统看不见,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守城大将,只有刘封率领五千人困守城池。

    不过番禹城还算一座坚城,城池高大坚固,护城河和东江相连,水深两丈,宽达三十余丈,对于一般进攻的军队而言,这么宽阔的护城河确实是一大难题。

    可惜成也萧何败萧何,宽达三十余丈的护城河却给了汉军战船最大的便利,数百艘汉军战船从东江驶入护城河,围着城池耀武扬威,尤其十几艘三千石楼船比城墙还高,战船上的士兵居高临下向城头放箭,吓得守军纷纷逃避,

    刘封站在城楼中,望着巨大的汉军战船,他心中一样充满了绝望,他根本守不住番禹城,谁也守不住。

    。。。。。。。。。

第二卷江夏 第1062章 交州投降

    “将军!”校尉陈瑶快步跑了过来,低声对刘封道:“北城那边不妙,有人要开城投降,被制止住了但已经有士兵开始逃亡了。”

    刘封心中一沉,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民团士兵根本就没有见过战战争,军心也不稳,一旦危险到来,都不愿再卖命,一旦形成势潮,军队就将不战而溃了。

    这时,陈瑶看了一眼远处体型庞大的战船,又道:“将军,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根本守不住番禹城,现在汉军还没有进攻,军队就乱了,一旦汉军进攻,可轻而易举突破防御,你也应该知道。”

    陈瑶是陈到之弟,虽然没有兄长那样名气和武艺,但也算是交州军中的一员大将,他的意见刘封不会不重视,刘封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守不住城池,可让我怎么办?糜芳投降了,难道让我也投降吗?”

    陈瑶低声道:“我的意思是说,将军劝一劝主公,请他投降吧!”

    刘封脸色一变,连连摆手,“我不去,这种事我不能说,我说了要被他砍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刘封顿时怒道:“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将军,汉军射上来一封信。”

    “信在哪里,速速拿来我看!”

    不多时,一名士兵将一封信呈给刘封,刘封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汉王璟致左将军刘皇叔阁下’,刘封顿时惊得跳了起来,大骂士兵道:“这么重要的信,为何现在才拿来?”

    陈瑶连忙劝道:“士兵也不识字,将军快去呈给皇叔吧!”

    刘封心急如火焚,奔下城墙,翻身上马向越王宫奔去,越王宫大堂内,王累、黄权、陈震、李恢、马谡等等一斑文官正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此时他们吵成一团,纷纷责怪王累的不当建议。

    “城中军队本来就不足,你还建议水军出击,现在糜芳投降,城内精锐丧失殆尽,破城在即,王侍中,这是你的责任!”

    王累大声分辨道:“敌军几万人杀来,多三千人就能保住番禹城?简直是笑话,糜芳投降是他本人畏死,与我何干?”

    刘封轻轻摇头,事到如今了,还纷纷找责任,有什么意思啊!他从旁边小门进了后宫,在内堂台阶下对一名侍卫道:“请禀报主公,就说我有紧急情况要禀报。”

    “请将军稍候!”

    侍卫进去了禀报了,片刻出来道:“皇叔请将军进去。”

    刘封快步走进内堂,只见父亲刘备独自一人坐在桌上,望着屋顶外面发呆,刘封连忙上前跪下:“孩儿刘封拜见父亲!”

    “封儿,有什么紧急情况?”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虽然以父子相称,但刘备并不看重他,甚至在刘备眼中,他还不如张苞、关兴,只是碍于面子,刘备才勉强用他守城,根本原因是当年刘封没有守住巫城,导致刘备入蜀计划失败,使刘备至今对他耿耿于怀。

    刘封也深知这一点,所以陈瑶劝他去说服父亲投降,他却怎么也不敢去,刘封取出刘璟的亲笔信,呈给刘备,“父亲,这是城外射来的一封信,是汉王刘璟给父亲的亲笔信。”

    刘备精神一振,连忙接过信,有点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只见信首写着,‘一别多年,叔父身体可好?侄儿久盼与叔父再叙往事,却苦无机缘,上月侄儿听司马仲达谈及叔父,叔父始终难以适应南越炎热,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侄儿心下不安,特为叔父置办美宅,请叔父来长安养病,以度暮年’

    刘璟写得很客气,就像远方侄儿写给叔父的家信,语气也很诚恳,丝毫没有嘲讽之意,在信中又盛赞到刘备仁慈爱民,‘今天下思定,九鼎重归大汉在即,叔父为大汉皇叔,当以交州民生为念,怀仁慈之心,揽交州于汉室,侄儿当以皇叔之礼相敬,以国公之爵厚待,让太尉之职,愿叔父以交州民生为念,早归汉室,侄儿扫榻以待”

    这是一封委婉的劝降信,信中虽然没有半点威胁的语气,但说得也很清楚,一旦开战,将是生灵涂炭,交州民众陷入水火。

    刘备半晌才叹息一声,又问刘封道:“封儿可能守住番禹?”

    刘封垂泪道:“孩儿率五千民团弱旅,抵御虎狼之军,若不能保全城池,孩儿愿战死沙场,报父亲养育之恩。”

    “不要说这种话,我只问你,城池能守多久?”

    “回禀父亲,军心已经动摇,北城守军企图开城投降,只要汉军攻城,城池将立刻沦陷,一刻也守不住。”

    刘备站起身,负手缓缓向外堂走去,外堂上,众人依旧在争论对策,这时他们见主公出来,纷纷让开一条道,不再争论。

    刘备坐下,垂泪对众人道:“各位原本对刘备报以希望,愿和刘备共谋前程,怎奈刘备朽木不可再雕,让大家失望了。”

    众人面面相觑,黄权急道:“主公何出此言?”

    刘备摆摆手,“如今大军压境,番禹已不保,我准备投降汉军,以汉王的宽仁,必然会厚待各位,我也祝大家前程似锦,备这里先向大家赔罪了。”

    刘备跪下向众人深深行一拜礼,吓得众人纷纷跪下回礼,王累垂泪道:“关将军应该知道已知道了番禹危急,军师或许已赶到城外,主公为何不再坚持两天?”

    就在这时,陈瑶奔进来大喊道:“皇叔,大事不好,北城守军已开城投降!”

    众人都被惊呆了,黄权又问道:“汉军可进城了?”

    “汉军只是控制了城门,但军队并没有进城。”

    刘备明白汉军的意思,这是在等自己的答复,说起来刘璟也算仁至义尽了,他长长叹息一声,“不用再说什么了,传我的命令,全军投降!”

    城门已破,就意味着番禹城沦陷了,北城外,宽大浮桥已经搭建完成,一队队交州军士兵放下武器,走出城门,被汉军士兵领到北城外集结,五千士兵很快便全部出城,整个番禹城再无一兵一卒守卫。

    甘宁和陆逊率领五千披甲汉军站在浮桥上,耐心地等待着刘备最后的投降,陆逊考虑到关羽和张飞都率军在外,汉王又有命令,尽量保存交州青壮人口,所以最好的结局就是刘备投降。

    只要刘备肯投降,那么无论关羽还是张飞,或者是诸葛亮都自然不会再抵抗,也会跟随刘备投降,交州也就平安收复了。

    这时,十几名文官走了出来,为首是治中陈震,他怀中抱着交州牧金印,上前跪下道:“皇叔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出降,特请陈震上交交州之印,从现在起,交州归属汉国。”

    说完,陈震高高将金印举过头顶,陆逊知道刘备放不下这个面子,他连忙接过金印,又将陈震扶起,笑道:“交州和汉国都是大汉之域,如今重聚,这是好事,汉王有令,他与皇叔有叔侄之谊,要我们厚待皇叔,请陈公回禀皇叔,他尽可安心养病,汉军绝不扰民。”

    说完,他又取过一枚金印,交给陈震道:“这是汉国太尉之印,请陈公转给皇叔。”

    陈震暗赞刘璟考虑得周到,给足了皇叔面子,这样一来,关羽、张飞之军也就迎刃而解了,他接过金印,返回了番禹城,陆逊给甘宁使个眼色,甘宁随即令道:“军队进城!”

    浩浩荡荡汉军列队走进了番禹城,番禹城至此沦陷,割据交州的刘备势力也随之灭亡

    刘备投降了汉军,他同时也接受了刘璟给他的封职,出任汉国太尉,和贾诩的太傅之职并列,刘备随即修书三封,命人分别送给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在信中他表明自己已接受刘璟为汉室之主,不再与之争夺天下,他希望交州不要再遭受涂炭,恳请他们放下武器,跟随自己为大汉的复兴尽绵薄之力。

    对于关羽和张飞而言,他们一生追随刘备,他们没有另外的选择,只是情绪表现不同,当刘备宣布投降汉军传到广信时,关羽黯然伤神,下令军队解散,愿意投降汉军者,一概不阻拦,他只带着关平和周仓两人返回了番禹,依然跟随在刘备身边。

    而张飞却放声痛哭,情绪激动,一度要拔剑自刎,多亏张苞和关兴两人抱住了他的胳膊,在一番痛哭后,张飞命令麾下军队向汉军投降,他也带着张苞和关兴返回了番禹城,准备跟随兄长前往长安。

    而诸葛亮是在返回南海郡途中得到了番禹失陷、刘备投降汉军的消息,他并不惊讶,只是深为怅然,他本来已经想到汉军会从海上过来,但他也犹豫不决,没有力劝刘备,最终他的担心成真,汉军从海上杀至,一举攻破了防御薄弱的番禹城,使交州的防御功亏一篑。

    诸葛亮心事重重地返回番禹,在即将进入南海郡的高要县驿馆,诸葛亮彻夜难眠,从建安十三年他效忠刘备,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他曾一心要将刘备扶上皇位,重振汉室,可十年辛劳,他最终却失败了,他效忠的主公投降了汉国,那他诸葛亮又该何去何从?

    诸葛亮一夜未眠,在天快亮时,他的一名随从在门外禀报道:“启禀军师,外面有人求见!”

第二卷江夏 第1063章诸葛亮的选择

    诸葛亮披了一件衣服,来到了外堂,只见外堂坐着一人,约四十余岁,相貌清朗,穿一身青衣布袍,头戴平巾,诸葛亮见此人很眼熟,却一时想不起他是谁,笑了笑问道:“恕我眼拙,忘了先生是谁?”

    中年男子躬身施礼,“在下零陵廖立,诸葛公忘记我了吗?”

    诸葛亮顿时想起来了,此人是汉军军师从事廖立,当年刘备占据荆南时,诸葛亮便听说过此人才智过人,特地去拜访他,希望他能为刘备效力,但廖立却不肯答应,最后诸葛亮将他推荐给了刘璟,使廖立得到了发挥才智的机会。

    “原来是廖公渊,多年不见,我都忘记了,惭愧!惭愧!”

    诸葛亮口中客气,心中却有了几分警惕,他知道廖立是汉军高官,他来找自己,必然是有事而来,诸葛亮请他坐下,又命随从上茶。

    廖立坐下便欠身道:“这次汉军南下,不愿伤害交州民众,也尽量不破坏交州各地春耕”

    不等他说完,诸葛亮便摆摆手,“现在胜负已定,交州已归汉国,再说这些已没有什么意思了,我想廖军师也不会为这个来找我。”

    诸葛亮目光淡然地望着廖立,意思却很明白,有什么事就请直说,不用绕弯子。

    廖立笑了笑,“先生果然坦诚,我其实奉汉王殿下之令,邀请先生去长安任职,汉王殿下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有得到先生辅佐。”

    诸葛亮淡淡一笑道:“汉王做得很好,已占据大半江山,将士效命,人民安居乐业,他当年若得孔明,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觉得汉王殿下应该是庆幸才对,为何却是遗憾?”

    “诸葛先生过谦了,汉王确实是敬先生大才,目前政事堂七相尚缺一人,正是为先生准备,望先生能捐弃前嫌,共同为大汉复兴而努力。”

    诸葛亮沉思片刻,脸上的嘲讽之意也消失了,他也十分诚恳的对廖立道:“汉王的心胸令人敬佩,请公渊替我转告汉王殿下,孔明感谢他的诚意,但孔明辅佐皇叔失败,已心灰意冷,无意仕途,准备回隆中老家务农,不再过问政事。”

    廖立愕然,“先生尚不到四十,正是青春妙龄,为何如此颓废?”

    “人各有志,公渊不必再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