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40节

农业中华-第40节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中陈继祖,张扬,张安,张霖越都有可能调走。再就是学堂没有培养出会计人才。对于税收账目这些事只有顾明培养出的两个徒弟,现在掌管着钱粮。而且他们也应付不了复杂的税收和日后繁重的账目,印花税除了袁定国听说过,知道是什么东西,其他人都不懂啊。可是袁定国的新民商行已经忙的脚不点地了,连会议都没能开。

    所以王自立是皱着眉头带着人回去了。

    顾明在整个会议中,都没怎么说话。他是打定了决心把事情交给王自立。云龙镇的政务以及守备队才是张春和顾明的重点。张春肯定会侧重农学院,所以守备队是从军事学堂出生的顾明的事情。张天他们只能算战将,太过于堂堂正正。论谋略,没人能比得上阴谋诡计频出的顾明。

第十五章 清理丁户

    张家的人骑着马离开衙门时,很多人都在偷偷的探视。这是张家第一次露出令人恐惧的实力。

    顾明和袁芳都是很标准的文人,虽然在张春的影响下,没有放松锻炼,做事也干脆果断。但是还是保留了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息。因为两个人都要忙,没了孩子们照顾,两岁的顾玥就是一个小麻烦。

    尽管如此,不管是张春,还是顾明,都没有让小梅和小菊来照顾。

    院子里人对于杨妈妈三个人都很和气,杨妈妈年纪大了还好,小梅小菊闲暇时就是读书识字。食堂的所有收支,都要有清晰的账目,丽质一点点教,两个小丫头倒是学得很快,每天还要在内院跑步。丽质说一日三餐,不运动会发胖。两个小丫头就真的开始认真保持身材。

    不过原本杨家说过两个丫头是服侍张春的。可是现在,她们连正房的门都进不了,更不要说还有丽质这么强势的女主人。而且张春大多数时候都回新苑去住。两个丫头成了标准的衙门公务员,是为顾明和这一棒子士兵服务的。

    人事安排很快就出来了。张春看了看,只是把张霖越改到石女村,石女村受攻击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石女村要有支援能力和攻击能力,小凤坡的壮劳力中也要抽调一部分年纪小,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回来补充石女村的民兵。张霖越是个善于攻击,而不是善于防守的人,放在小凤坡可能会压制他的能力。

    陈继祖不同,陈继祖各方面都不突出,是最早调出护卫队的一个,但是好在组织能力强,工作细致,又协助张扬主持过纺织厂,养殖场和前李村的工作,将来小凤坡是要开煤矿的。所以放他在那里表面上看起来不如在南张街重要,但是小凤坡远离张家堡,只有他能够把局势稳定下来。顾明放手小凤坡以后,那里已经有不稳定的趋势了。

    采石村的情况和小凤坡类似,但是环境破坏严重,开垦难度大,全是在石头缝里中庄稼。张安是水稻组的组长,和村民打交道最多,善于沟通,负责过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和棉花种植工作,时间还不短,如果说有谁实际种植经验多的话,他是最厉害的一个。石女山相对安全,他去合适。

    本来南街村搬迁到沙洲上后,人口众多,种植面积大,除了水稻,还有藕田,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离农学堂近啊,南张街商业有新民商行代管着,所以张安虽然经验不足,小伙子还年轻,放在那里出了事,王自立他们补救也还来得及。

    其他的,河南人对于沙洲颇为眼红,要求搬到沙洲去。所以河南村和后李村就不存在了。那里相对封闭环境的水稻地,刚好给水稻组保留一些特殊的稻种。

    村民撤离后,那里成了农学院的研究基地。

    前李村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厂子。纺织厂,农场,养殖场。养殖场搬到了绿源山养殖场,除了绿源山养殖场以前的一百多员工以外,原来后李村和竹皮下村有家有室的人都搬到那里去了。这些人对绿源山养殖场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当然还有里面刘光利的机械厂镇着。

    前李村就只剩下了农场和纺织厂,农场的单身汉们是和纺织厂的女工卯上了,成为张家的工人能够拉近和女工们的差距,虽然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农场工人,嘿嘿,其实就是农民。

    棉油厂的设备经过精工组几年的改造,生产线已经比较完备,并且实现半机械化,之所以是半机械化,是因为电力不够,涡轮发电机成了最大的瓶颈。这也是精工组和化工组最近比较焦躁的原因。化工组分离出了棉酚,卫生所的棉酚对精子杀伤作用的实验报告寄到《科学世界》,刊登出来后引起了骚动,不过不知道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居然压制住了局势不说,还能让这样一篇重要论文无声无息。

    很快一些大型的棉油厂开始生产精制棉油,虽然没有张家棉油厂这么精致,但是也差不了多少。精制棉油简单,但是副产品才是制胜的法宝,化工组对于皂脚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说起来他们的梦想已经变成了如何制造威力更加大的弹药。

    精工组和窑口的师傅在紫林新厂址改造了窑口和炉子。最新的炉子体积很小,鼓风机的运用,使这个小炉子里能够烧出玻璃。这让烧了半辈子窑的老师傅干脆退居二线养老。窑口现在成了陶瓷和玻璃的天下,年轻人的天下,只是他们好像成天都在为化工组设计的奇奇怪怪的器具而头疼。

    电不是没有,北广河口的水车被精工组几经改造,水力驱动的发电机已经成熟。不过发出来的电,近在咫尺的精工组都没抢到,牵到实验楼去了。农学院的沼气发生站的发电机是蒸汽发电机,效果不是太好,但是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学院的热水是常年供应。张家堡时女权世界,精工组一帮小男子汉抢不过,几个老师傅躲在一旁看笑话。这事让精工组和医学堂农学堂的关系骤增,电是他们的第二梦想。要说有活力,精工组是最有活力的一帮人。其他组都是水磨功夫。

    二十多个聘书发下去,总算安心了一些。就等着这些人组织编写方案和计划了。

    民册的编写很顺利,各家都有专门的师爷负责这件事。实际户数比戊戌年最后一次循环民册少了三分之一,这还是算上了张家新增的户数。十年,十年都没有恢复过来。有趣的是,百民巷的户数没少,还多了几十户。三次匪患,土匪都没动百民巷。从副单的结果看,所有的大户人家的人口都增多了,包括张春自己。而自耕农,雇农和佃户损失惨重,十不存一。云龙镇的总人口从三万多人,减少到了一万四千多人。损失过半。

    这就是张春说的土地和人口兼并。如果不是详细数据,还不会变的如此触目惊心。顾明看了结果气得把副单扔得满屋子都是。还是张春一张张把副单捡回来。让人装订好,送到了农学院档案室。

    同样的结果在对于赋役图册上也非常明显,土地兼并已经到了极致。以前的鱼鳞图,现在变得极其稀疏。而且很多土地都写成了抛荒地,都是大户人家的。这也说得过去,小户人家的土地都是宝贝,谁舍得荒?

    去年申请减税的都是大户。辛宝久没有批。但是今年辛宝久写信来为几家说情。弄得那些大户人家好像成了受害者。

    好在这些人知道顾明和张春都不好惹,又把申请减税的状纸撤回去了。

    顾明按照赋役图册写了串票,一张张盖了张春的大印。这次来的都是新任家族,四十来岁的男人。老家主们约定好了一样地交权了。

    也许是新任家主上任三把火的缘故。银子很快运过来。田赋赋加上商税一共五千多两白银,张春算是最好的,只有不到三百两,李家家主一家就有一千多两。在册的土地是张春近四倍。李家整个家族占了全部税收的一半。名符其实的大家族。也难怪连清河吴家加上云龙镇几大家族联合起来就不是李家的对手。

    银子是精工组的人过来融成销银,几乎没有什么消耗。但是每两却收了一钱二的火耗。顾明开的是二钱的火耗,这还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减了四钱,就这样也多出了四百多两。而张村的俸禄一年是四十两,顾明是三十三两。

    但是实际上,顾明只给了辛宝久一钱的火耗。

    “这是常例,不敢收少太多。钱留下来,想办法把蒙学收回来,按照农学院的办法,让穷人家的孩子上学。”顾明解释道。

    张春黑着脸说:“应该按辛大人的办法收,要是我找到更好的补偿办法,非要再加点捐税不可。”

第十六章 舆

    丁户清理完毕,将税银和循册,修改过的赋役图册一起送到了县上。虽然比别的地方晚了近一个月,但是辛宝久还是进行了嘉奖。秋收后还有一次税赋的收缴工作,不过那时就简单多了。

    新的保甲由下面自己推荐。基本上都是几大家族的人,不过没有再出现老头子,全部是下一辈甚至百民巷还有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保长都是原来的甲长的子孙。张春没有太干涉这些家族做的手脚。事实上,清政府的官员任命知只到了县一级,乡镇都是这些保甲在管理。只不过云龙镇比较特殊而已,才有一个钱粮柜。现在虽然钱粮柜撤销,但是张春这个主薄还在,并且直接掌握着守备队,权利比辛宝久当时还要强一些。

    新的保甲签了保状,保甲的名单在衙门外的布告栏张榜公布。

    顾明把这些保甲召集来,说是训话,实际上是讲课。顾明当了黑脸,对于街道卫生、商贩的管理、联户联保一顿批评。如何管理,是丽质进行讲解。如何组织民户进行卫生清扫,垃圾统一收存,商贩集中在西街,不能导到处流窜,以防止土匪的探子等等。讲得很细。

    主薄大人让夫人来训导,也是新鲜事,不过似乎讲得头头是道。

    街上的垃圾集中在保长那里,但是不允许向云龙河倾倒。张春就宣布自己的决定,云龙河与南河交界的河滩上,建一个垃圾场,张家出钱,招收十个工人。云龙镇的垃圾统一到垃圾场进行处理。这里约定俗成是吴家的地盘,但是实际上,河滩是荒地,理论上谁都有开荒的权利。只是一般人吴家可以派人阻拦。但是张家来做这件事,吴家一方面不敢,另一方面也要给张春几分面子。

    张春宣布街面上污水横流,需要开挖下水道。整条街道都是西高东低,所以污水也会集中到垃圾处理场,那里将修建污水处理池。为了方便修建下水道,守备队的舆图队将到镇上进行测绘,测绘将涵盖整个云龙镇,除了为修建下水道,还有军事用途,希望各家各户不要阻拦,否则军法从事。下水道的修建等守备队的舆图出来,再由顾明和商户决定人工和工钱各家怎么出。

    这种课程在衙门的大堂里又开了几次,都是教一些具体事务如何操作的问题。

    钱粮柜衙门以前就不负责审理案子。很多事件要么在保甲范围内自己解决。这也是大家族权利非常大的原因之一。要么直接到县里告状,由县令开堂审理。

    钱粮柜的衙门没有开堂审案的权利和义务,不过还是修了大堂这么一个东西,以前只是形式从来没用过。张春在大堂里给自己留了一个房间办公,剩下的地方改建成了一个会堂,相当于一个大教室。不过和学堂不同,这里座椅都摆的很开,因为这些保甲就是开会,也有很多会带丫鬟和仆人来。

    张春的办公室在顾明的院子一侧,有一个小走廊和顾明的院子相通。里面显然是以前辛宝久办公休息的地方。有一个床,书架,办公用的几案,会可用的茶几等等。辛宝久没有带走,很完整地保留着。不过张春让人把木床拆掉了,准备在大堂和顾明的办公室会客厅修建暖炕等暖气系统。

    云龙镇的冬天气温不是很低,但是普遍都没有取暖设施,空气潮湿,屋里屋外一个温度,甚至屋里比外面还要冷。富贵人家,多半也只是手里抱着一个暖炉而已。

    暖气系统是在农学堂的教学楼和实验楼建设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些人口集中的办公地,有修建暖气系统的必要。

    精工组做出了能够密封的铁皮管,其实就是用铜焊接。火炉里热气通过铁皮管散发。效果不错。

    张春提出来用压力锅炉的热水供应暖气,但是成本太高,不是现在能用得起的。

    农学堂所有的锅炉用的都是木炭,窑口自己烧的。不过很奇怪的都小了点。张春暗笑,这是为烧煤炭准备的。烧木炭肯定小了点。

    铁皮管已经由精工组的人在安装,暖炕已经修好了。只是没通暖气而已。现在还是六月,通暖气还早。

    办公室隔成了两半,一般只有一个暖炕,一张办公桌椅,一排书架和一排文件柜。

    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