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8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的覆灭,对于他来说,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虽然他和李自成从未谋面,甚至于没有什么直接的利害冲突,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他和李自成之间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更不可能成为朋友。
李自成的存在,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乃是一个毒瘤,必须要切除掉,才能还中原一个太平,所以只要李自成一日不死,那么他就一天放不下这块石头。
第一百零五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历史另一个时空的后世,某朝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对于李自成多是一些正面的宣传,但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他就是一个贼人,而且是一个巨寇,他所带给这个时代的虽然有正面的影响,但是更多的却是杀戮和破坏。
曾几何时,于孝天小时候读到有关李自成的书的时候,还曾经对李自成十分佩服甚至可以说是敬仰,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知识面的增加之后,渐渐的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却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特别是当他来到这个时代,了解了这个时代的背…景之后,更是对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很多流民军首领,都重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些人虽然很多人都是苦命(张献忠不算)出身,但是当他们走上了揭竿造反这条路之后,却因为站得角度不同和狭隘的视野,使得他们最初还能为百姓着想,渐渐的开始走上了一条残暴不仁的道路,他们的存在对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已经完全起到了负面的影响,而渐渐的失去了正义性。
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抑或是权力地位,重新回归到了封建君主的思维模式上面,再也没有为所谓的民族着想,甚至于在历史上李自成攻入京师之后,已经完全背弃了他当初造反的初衷。
而张献忠历史上后来入川,建立了一个大西国,更是变成了一个杀人狂,可以说是残暴到了极点,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上,各个都犯下了滔天罪行。
现如今大明已经落在了他于孝天的手中,他的理想即将实现,那么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辈来说,他们也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该被扫入到垃圾堆了。
可以说于孝天现在能走到眼下的这一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可谓是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年来时时刻刻的给大明添乱,那么他于孝天也没有机会,能安安稳稳的在福建一隅,悄然无息的扩张着他的实力,直至他羽翼渐丰,挥师北上突如其来的将大明京师攻克,成功的窃取了大明的江山。
他很清楚现在他的身份,在大明很多明白人眼中,他应该是一个绝对负面和叛逆的角色,他身为大明臣子,却对大明不忠,拥兵自重窃据了大明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整个一个翻版曹操曹文德,而崇祯则是汉献帝。
但是这又如何?于孝天并不在乎这个名声,他要的是结果,他突然北上控制京师,软禁崇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就掐住了大明的脑袋,这使得大明上下立即失去了头脑,地方官府以及官员们群龙无首之下,不知道该采取何种行动来面对这样的局面。
这样做,使得他夺取天下,省掉了太多太多的麻烦,减少了太多太多的杀戮,如果不是使出这个奇招的话,虽然他有信心能靠着他的武力,一步步的打下天下,夺取政权,但是这个过程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明虽然官场**,效率极差,朝廷官员无能,但是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崇祯这个老大坐镇调度,大明还是有很强的反扑的力量,到时候就算是他打下了天下,恐怕这个天下也会被摧毁小半,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百姓,要死于战祸之中。
一个国家的重建,会消耗掉太多太多的时间和金钱,这都不符合他的诉求,他要的是中国尽快的恢复平静,然后使得他有力量把目光投向大海,投向更远处的那些尚未开发的土地,而不是把他的一生都浪费在重建这个国家上面,维持这个国家稳定的事情上。
一个人满打满算不过只能活几十年,他现在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了,老天给他剩下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了,如果一旦错过的话,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就错过了这个时代,以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以及文化积淀,中国人并不善于扩张,一旦他不在的时候,一切可能都停滞下来,那么中国人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个难得的机遇。
这才是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北上控制朝廷,甚至于暂时不登基称帝,把崇祯供起来,继续保留着大明的壳子的原因,至于是功是过,就任由百年之后的后世之人来评述好了。
而李自成的败亡,则代表了流民军时代的基本终结,仅剩下的在英霍山一带活动的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等流民军,在失去了所有同行之后,覆亡也是顷刻之间,只需要集结起湖广、河南、南直隶以及山东等地的精兵,将英霍山一带彻底包围起来,给他们来个坚壁清野,那么他们根本就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
所以大明内乱,至此已经基本上画上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虽然很多地方还有小股的乱民尚未最后讨平,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小打小闹罢了,根本不足以再闹出多大的幺蛾子。
随着于孝天控制了朝政之后,整个海狼集团都彻底忙碌了起来,海军和商船队全部都行动了起来,源源不断的将于孝天前些年不遗余力储备下来的大批粮食,源源不断的开始被运往北方。
于孝天真可谓是有先见之明,提前储备下了这么多粮食,否则的话就算是他掌控了朝政,但是想要平定北方乱局,没有粮食来打底也根本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崇祯之所以这么多年拿流民军没有办法,并不是官军真的就打不过流民军,官军之中并不乏一些猛将也不乏像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这样的能吏,但是一个根本问题还是缺粮。
历史上不管是杨鹤还是熊文灿,都曾经招降过不少流民军,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流民军降而复叛,害得历史上的杨鹤和熊文灿都因此掉了脑袋。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朝廷拿不出钱粮,来安置这些投降的流民军,就算是勉强筹措一些,但是一旦吃光用完之后,投降的这些流民军又没有吃的,只能选择继续作乱下去。
但是于孝天和崇祯不同,他提前把这些问题看得很清楚,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祭出了几个大招,一是严惩囤货居奇哄抬粮价的奸商,平抑北方的粮食价格;二是大力推行新政,给老百姓减负,取消了以往大明不断的加派,让百姓可以回到他们的土地上耕作,而不必再担心入不敷出的问题。
三是他改组都察院和锦衣卫,全力以赴的对官场进行清理,大力抓杀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从根本上整治官场风气,以强力手段刹住了大明官场贪鄙之风,在较短时间之内便使得官场开始呈现出了一片清明的景象,老百姓根本上可以少受很多不必要的勒逼。
通过这几个手段,他对很多奸商以及地方劣绅还有地方的豪强以及权贵勋戚狠下死手,从他们手中硬是扣出了大量的钱粮,使得他有经济能力来投入到赈济灾民的事情上去。
这几条推行下去之后,可以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快便大获民心,让不少原来已经失去希望,走上揭竿造反之路的流民,看到了希望,选择返回了他们的故乡,重新开始耕作土地。
但是这几条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最关键的是想要让这些流民们回到他们的土地上,就要先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哪怕吃不饱,仅仅是能够活命就行,可是北方连年战乱,加上天灾**,整个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都已经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大批农田撂荒,就算是老百姓愿意回去种地,可是在一茬新粮收获之前,吃饭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
就算是于孝天恨着心通过抄家的办法,从一部分为富不仁的大户手中抠出了一些粮食,但是也是杯水车薪远不足应付这么多需求。
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在福建台湾以及山东、济州岛等地囤积粮食,像个饿死鬼一般的到处求…购粮食,然后像老鼠一般的储藏起来的原因。
现在他提前做的这些准备,终于用上了,成百上千条大型船只,载满了各种粮食,源源不断的从海路运往北方,先是在山东卸货,第一时间稳定住了山东和北直隶的局势。
接着在他控制了长江沿岸之后,大批海船入长江,在长江强征到了大批船只,将粮食走长江航道,逆流而上运往中原腹地,很快就让南直隶和湖广以及河南等地得到了大量的粮食补充。
这么一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就让那些饥民们获得了最基本的食物供给,虽然于孝天做不到让所有饥民们都吃得饱吃得好,甚至于只能做到让一部分人每天获得极少量的粮食,可是这毕竟还是让饥民们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他们再自行想办法弄一些野菜之类的东西补充一点,起码活下去问题不是很大了。
第一百零六章 轮到皇亲国戚了
而老百姓对于朝廷突然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是惩治贪官污吏,又是抄杀那些土豪劣绅,又是减租减负,取消各种加派,本身就已经是对朝廷感激不尽了,现在又看到朝廷想尽办法,从外地调入大量的粮食,给灾民难民饥民们发放赈济,虽然不多,但是却已经让他们各个都感恩戴德了。
民间有人刻意的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朝廷举措大肆宣扬,说这都是当今朝廷的于监国于大帅一力所为,这老百姓一听对于孝天更是感激的无以复加,很多人在家里面,都供奉了于孝天的画像,搞不来画像就写个名字,把于孝天当成活神仙供奉了起来。
老百姓其实很容易满足,只要谁对他们稍稍好那么一点,他们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只要能有口饭吃,饿不死,就很少有人去揭竿造反,干那种掉脑袋的事情。
所以短短不到两年的工夫,整个北方的乱局便得到了根本的扭转,一股股流民军纷纷被官军剿灭,大批流民开始回转他们的故乡,重新回到了他们丢弃的土地上。
而各地官府这段时间抄没了不少贪官污吏以及奸商劣绅地方豪强的土地,使之变成了无主官田,于孝天也下旨让各地官府,把这些无主官田暂时以较低的地租佃给一些失地的百姓,或者是佃给那些被裁撤的兵卒们租种,使之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
只要有土地,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就有希望,他们就愿意被固定在土地上,辛勤的劳作。
特别是经过于孝天改动过的进化版摊丁入亩的制度的推行,使得许多地主失去了继续兼并土地的动力,就算是他们兼并了更多的土地,不但不能像以前那样,获取到更大的利益,相反还会因为他们的土地数量多,而要缴纳的税赋也水涨船高。
于孝天对于土地税赋的收取,提出了逐级递增的方法,拥有土地数量越少,所需缴纳的粮赋比例就越低,相反谁要是拥有土地数量越多,那么每亩地缴纳的税赋比例就越高,一些像通过几代人兼并下来大量土地的地主们,这一下可就倒了霉了。
有些大地主虽然够不上被于孝天抄家灭门,可以继续当他们的大财主,可是他们却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于有些人家拥有上千亩土地,这些人每年要缴纳的粮赋,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可就坑苦了他们。
原来谁地多谁牛叉,可是现在是谁地多谁倒霉,谁要交的田赋就更多,比例更高,而这些大地主们本身土地太多,不可能都自己耕作,那么唯有佃给无地的农民来种,农民交了佃租之后,要留下足够他们生活的粮食,所以佃租不能太高,否则的话就找不来佃户租种。
可是佃户缴纳的佃租,按照新的税赋制度算下来,却还不够给朝廷官府缴纳的,这么一来土地越多,赔钱就越多,谁还有兴趣继续兼并土地。
这样的制度当然地主们不会答应了,各地地主们也为此搅闹了一番,联名上书朝廷叫苦不迭,甚至于为此还闹出了一些地方的地主,纠集武力试图对抗官府的情况。
对此于孝天稍微调整了一下,略微降低了一些这些拥有土地多的地主们的负担,但是也是经过仔细测算过的,即便是降低之后,这些地主们也仅多就是能靠着佃租维持而已,想要通过佃租继续大发横财,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这么一来,就从根本上暂时遏制住了土地兼并的势头,拥有土地多,给地主们并带不来多少好处,谁还愿意去兼并土地呀!
当然像一些世世代代通过精打细算,并且省吃俭用才赚取下一些田产的小地主,于孝天的政策还是给予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