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205节

大汉列侯-第205节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侯,你曾经对我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觉得我们就是温水里泡着的那只青蛙,水沸腾起来就是我们的死期。”

    “不是我们一惊一乍的。先帝的前车之鉴摆在面前,若不是先帝突发重症病入膏肓。再加上平阳侯舌灿如花说服先帝,我们这帮列侯的苦日子还不知道要过多少年,当今天子文治武功远超先帝,唯一可以制约天子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去了林光宫不问世事,天子若想对列侯动手简直易如反掌,撤掉中尉、卫尉只用一道诏命可以轻松解决,届时我们就是无牙的老虎,坐以待毙!”

    年长的列侯多半不发一言,不过他们的神情都表露无遗。防微杜渐先下手为强是必不可少的。

    曹时脸色一沉:“杀不能解决问题,你杀了田汀鸵备嗳耍钡阶詈蠡实凵辈簧保康苯裉熳油绺咂衲芏睿颐且龃竽娌坏赖某甲勇穑课颐怯泻蚊婺咳ゼ凶媪凶冢俊�

    “暗杀!先帝有十几个儿子。”

    “不可以!”

    “生下皇子再杀。”

    “瞒得过谁?”

    “控制傀儡之。”

    曹时摇摇头:“都不妥,瞒不过有心人,我们是列侯,不是赵高,小心众叛亲离。”

    列侯们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年过八十的老人忽然哈哈大笑:“平阳侯是个好小子!你要是答应那些混账小子的行动,老夫出了门就直奔未央宫告发你们的密谋。你能守住底线很不错,老夫没看错人!”

    陈何肺都要炸了,蹭的一下蹦起来:“高梁侯郦疥!你以为我们不敢杀人!”

    “竖子!老夫跟着太祖打天下的时候,你爹还没出生呢!”

    “哼!生死存亡的时刻。你这老朽还在摆资历,愚不可及也!”

    顿时间两边吵起来,很多列侯保持沉默不语。意见不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还真没几个人敢去告发。并不是担心被列侯集团报复,而是唇亡齿寒。

    砰!

    曹时一掌拍碎了案几:“都给我立刻住口!列侯没有列侯的样子。成何体统,全部坐下!”

    不论老少,列侯们乖乖的坐回去,曹时是极少发怒的,骤然一发怒连老列侯都要胆寒,尤其是他那双杀气腾腾的眸子里没有半点感**彩,就像被毒蛇锁定住似得。

    “我知道你们的担心和愤怒,刘家皇帝刻薄寡恩是一天两天吗?我们的特权一丁一点被削除,除了某些列侯作死触犯刑律被杀,无子绝嗣除国以外,每年都有因为各种理由被免爵除国的列侯,他们的冤屈我们到何处申诉?等着皇帝哪天良心发现再复封,还不如等待天上掉黄金白银,慢慢等下去早晚有一天列侯会灭亡,诸侯王会灭亡,大汉帝国要毁在**独裁的皇帝手里,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明白了,所以我写了《亡秦论》教导太子,可是有用吗?没用!”

    曹时脸色黑的像一块石炭,双拳握紧关节噼噼啪啪作响,可想而知他心中的愤怒有多么深。

    “我比你们任何人都清楚列侯的危机,我努力的想去压制皇权的膨胀,然而这一切注定都是徒劳无功的,就好比太祖高皇帝当年强行提拔萧何,坚决要把他封为功第一,我家太公功第二,给萧何8000户,事后又补偿2000户,萧何的妻子也是列侯,萧家亲族十几个有食邑,当时只有萧家有这份恩宠,完全不守规则毫无顾忌的恩宠一个大臣,我们列侯有什么办法?毫无办法!

    再比如燕王卢绾何德何能为诸侯王,不就是仗着太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玩伴,就这么个功劳微小地位卑微的废物当了燕王,又谋反了!我们说什么?太祖高皇帝何等英明神武,就如他这般伟大的皇帝尚且无法遏制皇权膨胀,你们能指望刘家皇帝都有那份意志扼止皇权膨胀吗?你们会明白春秋时代,晋国国君两次被刺杀的缘故了吧!”

    列侯们悚然一惊,读过史书的恍然大悟,原来两任晋君是因为君权膨胀到卿大夫们无法忍受,于是出手杀死晋国国君另立新君。

    以前读过也没有太在意,事到临头每个列侯都体会到皇权膨胀的可怕时,真的担心了。

    “平阳侯,你的意思也是……”

    “不!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再做春秋时代的尝试,君不见项羽杀义帝而引天下怒,方有垓下之败自刎乌江,四十一年前的大错铸就了41年来列侯的重重苦难,再来一次早晚要让列侯灭族,我们不能做愚蠢偏执的人,要为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福寿绵长着想。”

    “那你的意思是?”

    “打出去,向南、向西打出去,赵佗、卫满做过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再做一次,你们还记得周亚夫冤死,长安城里流传那首童谣吗?”

    庄青翟吟唱到:“好男儿、求封王。”

    “你是说要……”

    曹时摇头:“不封王也可以,恢复五十年前的制度,诸侯王、列侯各掌兵权、治权不过分把?”

    “一点也不过分。”陈何兴奋的手舞足蹈。(未完待续。。)

    ps:  南征写的太粗糙了,主要是转方向订阅倒退受到打击……不提了,说多了都是眼泪。

    瞄了眼月票马上150票,今天的3更改成两更,这章是6400字的大章,分量很足,感谢大家。



第234章 天子的忧虑

    刘彻翻开经卷,入眼是一行行蝇头古隶,董仲舒的字体很好看,小篆的古拙中兼具出尘脱俗之风。

    “臣主修《公羊春秋》辅修周礼,曾与韩太傅坐而论道,苦心搜罗多年整理编撰成书,此文是开篇正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董仲舒手捧经卷讲经说法,自从来到长安城大开眼界,两年来一改常言天人感应阴阳之道的论述习惯,主讲儒家的仁礼正道,须臾不离礼仪正论。

    郎中令石建埋首案间奋笔疾书,詹事石庆亲自为兄长磨墨,二人神情紧张生怕一不留神漏过某句话。

    刘彻听得“中庸”二字眉开眼笑,皇帝最喜欢中庸二字,源于中庸守制乖顺服从,万石君石奋就是个“中庸”柔顺之臣,汉文帝喜欢万石君,汉景帝也喜欢万石君,若不是万石君年纪太大,天子一定要把他请来做丞相。

    石家一门都是好臣子,听话懂事谨小慎微,从不做惹是生非的挑事者,于公于私处处为天子着想,皇帝眼中群臣之楷模,文武百官之表率。

    只可惜,天子标榜万石君的丰功伟绩,得不到文武百官的热情回应,百官公卿既是天子臣子,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没人愿意平白无故做个天子的忠犬。

    刘彻在不同场合夸奖石建聪明能干,就像抛媚眼给瞎子看似得,没有大臣跳出来热情奉承。更不会说一些皇帝期待的言辞,比如我要做第二个石家。

    董仲舒转性子有他的道理。金马门待诏大半年,屡次去未央宫觐见天子。老生常谈天人感应灾异诸说,每次都会说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说的越多,天子召见的次数越少,最近几个月连召见都没有一次。远不如至交好友公孙弘得势。

    董仲舒敏锐的发觉皇帝很讨厌天人感应,至少并不喜欢过分强调天人感应灾异之论,他所提及的天人三策有一半非常符合皇帝的心思。

    虽然天人感应并不讨喜,但君权神授却很得皇帝喜爱。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被当即否决,不过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深得皇帝重视。

    太学早已完工,人才拔擢的改制也在进行,反对任子訾选暂时没有效果。

    天人三策错了一半。董仲舒的自信心也备受打击,若不是皇帝颇有顾虑留着他在身边,董仲舒应该被远远的打发到藩国当个中级官僚混日子。

    经历武安侯府扫地出门的打击,又在魏其侯府潜心研修两年之久。董仲舒个人政治素养有了很大提高,起码懂得抓住时机投其所好。

    当今天下,圣天子主政是位大有为之君。皇帝有为必然要求臣子无为,君强不能撞上臣强。秦始皇不需要管仲,二者必然有其中一个要做出退让。

    董仲舒讲的是《礼经》里的中庸之章。此时十三经中的《仪礼》、《礼记》尚未问世,残存的《礼经》是孔子时代的散碎篇章,中庸也只残存几段文字,余下的内容就在于主讲人的自由发挥。

    刘彻听的津津有味,几年前他是没心情听儒家仁礼之说的,那时候他还是个太子,年轻气盛看不惯因循守旧的制度体系,皇帝当过三年才发觉儒家的确有可取之处,难怪连曹时本人也对儒家颇为重视,仁礼之说对于主掌国家提高朝廷稳定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更美妙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尊王攘夷的思想,即便有《亡秦论》做底也遏制不住皇帝的集权野心。

    野心并不是有意识的行动,而是体现在每件政务的处置,天子越发觉得现有制度处理政务效率太低了,幸好他还省得制度变革会带来巨大冲击,警醒自己不要随意改动,只是个人倾向难免要产生一定的偏差,天子的心变了。

    一时三刻的讲课逐渐到了尾声,董仲舒退下,宣室殿恢复宁静。

    “陛下,列侯聚集在平阳侯府开了个闭门会议。”

    刘彻面色不变:“探知到他们开会讨论的主要内容否?”

    “尚未探知得到,列侯们守口如瓶,只不过据内线观察列侯们神情愉快,不似担忧愤怒的样子。”

    “那就不用管他们,一群列侯也翻不了天。”

    “喏。”

    人都退下去,刘彻闷哼道:“好个田汀鼓芤趿宋乙皇郑泻钣腚尴嗷ゲ乱桑说煤眯幕!�

    刘彻不会承认自己的心思起变化,必定是田汀账赶麓蟠恚菔被估氩豢泻蠲堑娜χС郑坏┮⒕缌业恼味矗掌蕉ǖ娜胶鸵估晒挂鸱锤矗ぐ渤怯忠纹鹦确缪辍�

    曹时沉默的应对让他很不安心,只是口头上表示谢天子隆恩,庄助没有能看出更多细节,羽林骑是曹时一手训练的精锐,一万五千人全部出自军功爵体系,死了一千多人迅速被补充,还有八千重骑兵练的有模有样,十七八岁的壮小伙可以披着重甲骑着战马在城南来回驰骋,过个两三年差不多可以成型。

    这个节骨眼上和列侯闹掰最不划算,即使要收拾列侯也不应该在这几年动手,刘彻心中早有定计,七八成的功勋列侯很多余,只留下两三成有用的列侯即可,哪些人是有用的,哪些人是没用的都看的一清二楚,清理掉冗杂的列侯还可以收回许多富裕的郡县,对朝廷税收有极大的促进。

    刘彻想的很多,两年的时间足够他尽情思考君臣关系,他觉得朝中的一切大臣都不是难题,诸侯王不在是难题,列侯更不是难题,唯有平阳侯曹时算个大麻烦。

    有才华,有能耐,有威望还有亲密的关系,处理两者的关系攸关朝廷信望,一旦处理不好就要引来政治动荡,冲击力不亚于周亚夫冤死廷尉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列侯们会不会铤而走险进行血腥的报复,诸侯王是否安心保持对朝廷的恭顺,南方的平定,北方的强邻都是一个个麻烦。

    刘彻的想法是不动基本关系,平阳侯曹时依就是左膀右臂,但双方的关系要做调整,以前是老师与学生,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将来要变成皇帝与大臣。

    长安城陷入诡异的安静,坊间议论的风声非常奇怪。

    淮南侯刘安起个大早拎着鸟笼出门遛弯,穿越里门走过街巷到了西市的早点铺。

    “哎哟!君侯来的早,今天有上好的虾饺来点尝尝鲜?”

    “豆腐皮包的?”

    “您是行家里手,正是豆腐皮包的,今早从北门运来的河鲜,一个时辰前还是活蹦乱跳的河虾,鸡汤做的汤底,配上小葱和调味料,保准让您喜欢。”

    刘安放下鸟笼逗着笼子里的鹩哥,这鸟儿是他女儿刘陵从夜郎国弄来的珍品,北方是见不到黄脸黑毛的鹩哥。

    “吱吱嘎嘎,淮南侯驾到!”鹩哥张开翅膀叫道。

    早起的食客投来好奇的目光,有好事者说道:“我听说南方有种鸟叫八哥能说人言,莫非此鸟就是八哥。”

    “此鸟名曰鹩哥,产自西南夷的荒莽丛林。”刘安得意的介绍起鹩哥,听说此鸟原产自摩揭陀附近,西南夷有少量分布,食客们眼睛睁的好大,生怕错过传说中的鸟儿。

    摩揭陀在长安城很有名,上到朝廷公卿,下到贩夫走卒都知道摩揭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