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盛唐神话 >

第220节

盛唐神话-第220节

小说: 盛唐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很快坐上了萧去病专门为何可儿打造的可防弩箭的四轮马车,挤开密集的人群开始往外赶。

    这个时候马车外面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到了极点,时间正值上午十点半左右,阳光一照,满船的黄金珠宝反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所有的人发出一声声惊叹。

    “我的天,这得多少金子啊!快看看,这块最亮的白色宝石竟然比拳头还大!”

    “天啦,一丈高的红珊瑚,这也太稀罕了!”

    “听说船舱里面全是香料啊,这得卖多少钱啊!”

    “兰陵王真是了不起,要不是他知道南海那些土人那里全是宝贝……”

    “兰陵王真是大唐的福星啊……”

    这九个月来以来,整个都畿道,特别是洛阳附近,都进入了飞速的发展,各项事业都进展得极其顺利。这个时候,整个都畿道被四海商社雇佣的人数已经快超过十万,而因此受益的人口则超过百万。

    整个都畿道地区经济都是一片繁荣,老百姓生活富足,相比很多地方的流民遍地,路有冻死骨的景象,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中国人最知道感恩,萧去病带着舰队远征南海,满载战利品凯旋,自然是万民称颂,荣耀万丈,不过此刻对萧去病来说,马车外面再如何风光荣耀,也比不上和妻子在一起互诉衷肠来的重要。

    萧去病把何可儿轻轻靠在自己的怀里,伸手放在他已经突起得很厉害的肚子上,笑着道:“还真怀上了啊,我不在的这些天,你吃了很多苦吧?”

    何可儿将头靠在萧去病的肩膀上,闻着萧去病身上好闻的味道,幸福道:“可儿在家什么都没做,哪有什么苦,就最开始两个月,总想呕,后来就没事了,现在小家伙已经在肚子里长成了,每日都要会踢我呢,你要不要听听?”

    “是吗?”萧去病立刻来了兴致,像个小孩一样将耳朵贴在她的肚子上,果然听到两个心跳,一想到一年多以前才认识的何可儿,现在就有个小生命在她肚子里孕育,就觉得很神奇,很奇妙。

    然后转念又想到在另一个时空的后世,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孩应该才刚刚读大学吧,而在这边却已经算是晚婚的了。不过这么早怀孩子,自己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好在看何可儿的身材并不算太发福,想来的她还是听了自己的嘱咐的,没敢吃太多补得太厉害,应该能够顺产吧。

    “跟我说说你跟儿子的事,你每天都是怎么过的?”

    “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儿子?女儿你不喜欢吗?”

    “喜欢,怎么会不喜欢。”萧去病笑着用额头在她额头上碰了碰,然后开始听何可儿说起各种趣事和每天的生活。

    “给我讲讲南海发生的事吧。”何可儿讲完了,然后就轮到萧去病讲了。

    “这可说来话长了,首先就从捕鲸讲起吧,你知道的,我几乎是无所不知的,可是那群家伙见到鲸鱼竟然吓住了……”

    两人小声地说着话,温暖而静谧,马车已经走出了洛阳城,一路上的百姓认识这是何可儿的专车,纷纷笑着打招呼问好,车夫兴致勃勃地点头致意,一片和谐景象。

    几百之外的河东之地,已经重新被李隆基任命为范阳、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正骑马走在入朝面圣的路上,这次他不敢再走洛阳这条好走的大路,只能取道河东,萧去病带着两百多船金银珠宝和香料大胜而回的消息他也已经知道,此刻心里既是痛恨,又微微有些害怕,与此同时又有些微微祈盼。(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 解除海禁

    萧去病只在家里呆了二十天,细心陪伴照顾何可儿,便在二十一天傍晚出发,夕发朝至到达长安,在兴庆宫见到了李隆基和杨贵妃。

    这一年来,李隆基简直过的快活极了,身体年轻了,有活力了,但他的心态却没有回到年轻时候那种励精图治上去,而是越加变本加厉,有恃无恐地奢侈享乐,醉生梦死!

    政事上他已经完全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人,长安城的一般大臣,除了在萧去病大婚那天见过李隆基一面,这十个月来,见过皇帝的人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政事上,由于萧去病出现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同罗酋长阿布思李献忠在这一年并没有被安禄山逼迫而叛唐,李林甫也因此没被这个牵连,但同样因为王鉷的事情被李隆基疏远,加之李隆基本就有心培养杨国忠接替李林甫主持国事。

    所以现在的政局就是,李林甫虽然还身居右相,但朝中大局却基本由杨国忠主持,李林甫在杨国忠不断的打击下只能暂时维持个架子不倒,内囊却已经空了,李林甫也因此心中忧懑,疾病缠身。

    但这个权利的奴隶,却依然坚持每日办公,只要她能管的,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眼看身体越来越差,只怕活不了几个月了。

    而杨国忠,则完全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轻佻狂妄,对所有的属下都颐指气使。他每日就在家里办公,将几名六部尚书、侍郎指使得团团转,杨国忠得意洋洋地对虢国夫人笑称:“你看我这两个紫衣小吏如何?”

    “臣萧去病恭祝无皇陛下万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

    兴庆宫南熏殿,萧去病恭顺地给李隆基躬身行礼,李隆基也很高兴,这萧去病太会赚钱了,不算这次南海之行,一年之内,四海商社已经为他赚了四百八十多万缗的钱财了,如果算上这一次则有近五千万缗。这可是以前大唐一年三个月的财政收入啊。

    现在身体年轻了,有时间有精力又有钱,那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叫李隆基怎么能不欣喜若狂?

    “辅臣为国开拓万里海疆,辛苦了你了,不必多礼,快过来坐。”

    萧去病于是乖乖地走了过去,又向杨贵妃行过礼,这才坐下。

    “辅臣啊。你身上怎么这么香啊?”杨贵妃吸了吸鼻子,眼睛盯着萧去病手上捧着的盒子。笑着问道。

    萧去病打开盒子,微笑道:“这是两串奇楠香念珠,送给陛下和阿姐掐捻把玩,可四时氤氲怡人,气定神清,满室香气萦绕,延年益寿。

    这是两个龙涎香的香囊,送给陛下和阿姐佩戴。这是两瓶四海商社新出产的香水,名曰寄情水,这两瓶是我让我调香师为陛下和阿姐调制的,世上独此两瓶,这瓶蓝色的是陛下的,这瓶粉色的是阿姐的。

    这是一串天然水晶项链,阿姐夏天的时候可以佩戴,十分清凉;这是一个小玩意,名叫八音盒,只要旋转这里,就会有音乐传出来。”

    萧去病拧紧了发条,水晶般纯净的《卡农》轻音乐流淌出来,作为大唐顶级音乐家,李隆基一下就听得入迷了,由于技术的原因,播放到九十秒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李隆基却显然没回过神来,意犹未尽。

    他一下抢过八音盒照着萧去病的样子拧紧了发条,音乐再次想起,李隆基再次被迷住了,一连听了三遍,他才忍不住赞叹道:“这世上竟有如此纯净,引人入胜的音乐!辅臣啊,你真是有太多的奇思妙想啊。”

    萧去病笑道:“去病何敢居功,这还是可儿,李龟年,董大还有洛阳工程局能工巧匠半年多的功劳。”

    在萧去病去南海之前,就想过造出八音盒给何可儿做礼物,同时也可以放在四海超市出售赚钱。

    其实八音盒的原理超级简单,就是发条带动滚筒旋转,滚筒上的焊点拨动芯片细条边缘,震动发出声音,一周转下来,形成乐章,小时候在医院住院时,闲极无聊的时候萧去病就动手拆过一个八音盒。

    技术难点在于发条钢片和芯片细条钢片的生产,直到半年多以后工程局的冶金师傅才生产出这两种符合要求的钢材,再加上几个音乐家的不断调试,这才有了第一台八音盒。

    “哈哈,难怪李龟年前两个月一直神神秘秘留在洛阳不肯回来,原来是在做这个啊!哈哈,你们俱都有赏。”李隆基兴致非常高,这个四海商社名下的工程局总是能给给他带来无数的惊喜。

    四个月前,他们研究出了平板的玻璃,于是四海商社的技术员工就到大明宫和兴庆宫,将很多窗户换成了玻璃窗,另外还修建了两座四面敞亮的水晶宫。

    紧接着,又有光可鉴人的玻璃镜子研发出来;再后来又给四轮马车装上了弹簧避震器,那真是又快又稳;再后来他们又发明了可以在大风和雨天里使用的玻璃灯;到现在又研究了出了八音盒。

    除了这些大的技术进步,其他好新鲜的好东西也一直没有断过,清明的时候,之前那种简单又好喝的绿茶有了,然后三个月之后又研发出一种红茶;

    然后再是活字印刷工坊、线装书、报纸的出现;还有鲸鱼肉罐头,烤鲸鱼肉干,无烟蜡烛,奶糖,香水,和一种味道极其鲜美的名叫十三香的调味料。

    总之四海商社靠着领先的技术和这些新鲜的好东西,生意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为自己赚的钱也就越来越多。

    虽然萧去病说这些大多是工程局能工巧匠的功劳,但李隆基很清楚,若是没有萧去病给他们指明方向,这些东西也不会出来。

    李隆基高兴道:“尤其是辅臣你,这次为大唐开拓万里海疆,带回这么金银珍宝,你想要什么赏赐,但说无妨。”

    “这些事情,是臣的志向,也是臣的本分,哪里还敢居功?陛下许臣带着舰队出海,遂平生之志,已经让臣感激涕零,哪里还敢要什么赏赐。

    萧去病恭谨道:“不过臣倒是有事启奏,恳请陛下能够同意。”

    “什么事,说吧。”

    “陛下也看到了,臣这次从南海带回这么多金银珍宝和香料,一路上众人都看到了,已经在全大唐造成轰动。

    现在人心思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南海到处是宝贝,都想到南海去发财。臣在广州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拦住臣,想让臣带他们前往南海,更有甚者还准备偷偷前往。

    臣想请陛下准许,适当地开放人口流动和出国出海的限制。”

    一说政事李隆基就没多少心思,不过这事确实没办法回避,李隆基想了想,面露为难之色。

    萧去病又连忙补充道:“若是南海唐人的军队和人口少了,只怕过不了多久,等那些当地土人明白过来,臣留在南海的那点人就镇守不住了。

    而且如果去南海的唐人多了,臣包管我们大唐每年的收益还会增加几成。”

    李隆基想不通了,这么多人去了南海,收不到他们租庸调了,而且他们必定会抢走四海商社的收益,两样对收入都有损失,如何还会增加收入?

    “这怎么讲?”

    “陛下你想啊,现在大唐内地由于人口太多,加上土地的兼并,造成了大量的流民,这些六名本来就很难再收到他们的租庸调,让唐人流向南海,正好可以缓解大唐内地的土地压力。

    再一个,这些人在南海发财,必然需要军队的保护,我们就可以收他们的税,他们的发的财越多,我们收的税就越多。

    而且我们中国人最重乡情,这些人在南海发了财,最后还不是要回到大唐本土来,财富也就跟着一起带来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收他们的租庸调,然后的钱,只要用出去了,我们就又能多收税了。”

    李隆基点点头,这个以前萧去病跟他讲过,好比一个人花了一万贯在酒楼,酒楼收益高了,交的税也就多了,国家也就受益了,所以经济越发达,商税占国家税收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多,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大部分税收都是农民的租庸调。

    “可是他们去南海,不会影响到四海商社的生意吗?”

    “怎么会,南海这么大,金银宝贝这么多,四海商社一家是做不来的,再说他们又怎么竞争得过四海商社,而且我们可以规定某些生意只准四海商社经营嘛。所以非但不会有影响,还会有助益。”

    李隆基听着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他也没什么心思往深处去想,就说道:“这事朕准了,你去找李相和杨相商量吧。”

    萧去病大喜,连忙又启奏下一件事情:“陛下,我们四海商社在日本国发现一座大银山和两座金山。依照四海商社和他们签订的协议,我们是有建租界和独家开采权的。臣请求陛下同意四海商社现在就派人进驻,并且在三个地方驻军。”

    “朕都准了,你去和他们两个商议吧。”李隆基微有些不耐烦,我连忙转换话题道:“快给朕说说,你这个八音盒曲子是谁做的,叫的什么名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 建设和战争(上)

    萧去病在长安呆了两天,先是去找了李林甫和杨国忠商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