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盛唐神话 >

第175节

盛唐神话-第175节

小说: 盛唐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之前执掌过金吾卫一段时间,这些将士全都认得萧去病,很快验过身份,金吾卫和飞龙禁军的士兵齐齐立正行礼。

    萧去病一行人便在周围那些品阶低一些的大唐官员和各国使节的侧目注视下走进丹凤门长长的门洞。萧去病听到有一些不认识自己的,纷纷交头接耳打听,然后立刻被其他人嘲笑。

    “这你都不知道?大唐战神,人屠,最年轻的开国公。”

    “听说还是仙家弟子,大唐皇帝最宠爱的贵妃的义弟,贵不可言!”

    “大丈夫当如是也!”萧去病听出来了,这是那个小日本鬼子猿飞晋三的说的话。

    嗯,有志气,我等着你哦。

    走过丹凤门,是一个纵深四百多步的大广场,这次元日大朝会,人数可能上两万,更多的人没有机会进入含元殿,到时候便列站于这个广场。

    好在自己一行人都是有爵位的,就连最低的李天锡也是个县子,正五品上。萧去病抬头看了一眼高耸入云的含元殿和两旁气势磅礴的如巨鸟翅膀一样的翔鸾阁,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唐人的大气。

    含元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从古至今最为高大宏伟的宫殿,坐落在三层大台上,光是殿基就高出下面的丹凤门广场整整五十尺(十五米),含元殿居高临下,张开两翼,给人的感觉就是殿堂的巨大,个人的渺小。

    依次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帝国的神圣庄严,含元殿的神圣尊贵。即便是来自后世,见惯了摩天大楼的萧去病,行走在又宽又长的龙尾道上,也在心里萌发出一股庄严和崇敬之心。

    萧去病正发思古之幽情呢,刚走上龙尾道,迎面却被人给拦住了,顿时就欲大怒,就算老子被削去兵权,还是堂堂一品国公。

    可抬头抬头一看,却是王承恩这个中使内供奉。

    “王中使,新年快乐,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几日不见,你可是越来越精神了?”萧去病笑着打趣道。

    九个多月前第一次见到王承恩的时候,他还是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经过九个月的万里征战,长途跋涉,他倒变得精壮了不少。

    王承恩一把抓住萧去病的胳膊,将他拉到一旁的翔鸾阁边上,一脸急色地道:“我的梁国公诶,这个时候了,你还能笑得出来?你知不知道,宫里弹劾攻击的本章,已经堆积得快有一人多高了!”

    “我知道啊。”

    看到萧去病一脸微笑,毫不在意的样子,王承恩急得直跳脚。

    他对萧去病和安西军充满了好感,这次他随安西军出征河中,总共得了五十多缗的好处,而且因此立功不小。

    不但在大明宫内的职位提升不少,还被封了一个武散官,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赐了一百户的食邑,这可是能传诸子孙的富贵家业!

    王承恩虽然从小净身,并无子嗣,但却有一个哥哥,过继了一个侄子给他做义子,也算是有后了。

    而这一切,王承恩认为都多亏了安西军和萧去病,特别是萧去病,若不是他冒死前来报信,说不定在怛逻斯城下,自己就会死于葛逻禄叛军和大食军的内外夹击之下。

    “那你就一点不着急?”王承恩焦急道:“高将军让我给你提个醒,这么多人弹劾你,积毁销骨,就算是陛下也很难保住你,只怕等新年假期一过,就会下旨处置你!”

    看到王承恩焦急的样子,萧去病心里也有些感动,放下了笑脸,道;“你可知都弹劾些什么内容?”

    李隆基耽于享乐之后,大多数上奏文表,都先送呈高力士,他看过一遍后,拣重要的再进奉御前,小事便由高力士自行裁决。

    这是碰上高力士是个好宦官,如果换成李辅国或者魏忠贤,大唐早就暗无天日了。

    “有弹劾你监守自盗,贪墨大唐金银币的;有弹劾你私自截留战利品的;

    还有弹劾四海商社不合律法的,说你这是自甘堕落,败坏官员形象,要求把你下狱论罪……”

    萧去病又笑了:“这谁啊,这不是找抽么,四海商社可是为国库赚钱,也是陛下批准的,这条要给差评啊。”

    王承恩不懂差评什么意思,继续道:“还有人攻击你太过有钱,要查四海商社和用来练兵之王鉷家产的账目。”

    萧去病眉头微皱了起来,如果李隆基真同意了,这个时候查账可不是好事,交给他们来做,没事也能找事,小事也能变成大事,倒是个大麻烦!

    即便自己有贵妃罩着事情不大,,高适,杜甫,王昌龄等人却不死也要脱层皮,这倒要小心应对了。

    “还有人弹劾你独断专权,要求四海商社交由户部和太府经营,还说得来的利润只用一成练兵就好了……”王承恩终于说到了最关键点。

    萧去病的眉头瞬间皱了一个川字,这是要将自己彻底撸个干净,变成一个闲人啊。

    说实话,一开始萧去病是想做一名幸臣和弄臣的,这才费劲心思讨好李隆基和杨贵妃。

    四海商社不用他李隆基和大唐国库出一个开元通宝,我自己找门路融资,我操持一切将架子搭起来了,我出的点子,出的技术,费心尽力忙里忙外。

    到最后却要交出六成的纯利润(三成专款专用练兵养兵,两成孝敬李隆基,一成打点杨家和其他权贵),为的就是向王鉷学习,想用金钱邀宠,获得李隆基的宠信和支持,自己因此也能有一番作为。

    没想到到最后却是这么个结果,眼看四海商社马上就能进入正轨,上元节过后,第一支商队就能启程出发,四处赚钱,现在却有人要来摘桃子!

    自己为他李隆基做了这么多,到头来换不来一点支持,反倒是安禄山那样做不成一件事,没一点本事,只会装傻充愣的备受信任和宠信!

    萧去病嘴角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道:“后面这条,是谁的人?”

    王承恩看了一眼四周,见李晟马燧他们守在四周,这才道:“都是御史台和户部的小官,大多数是杨大夫,其他是东平王的人。”

    萧去病立刻了然,联想到李倓带回的信息,和腊月二十八早朝那天,自己派去虢国夫人府送蛋糕的被打了回来,怎么会想不明白安禄山,虢国夫人,杨国忠三个已经联合起来。

    “多谢王中使和高翁了,日后必有重报。”萧去病朝王承恩抱了下拳,王承恩见消息带到,也不多做停留,赶紧回去伺候李隆基去了。

    ps:还有一章(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会(二)

    随着八名小宦官齐声高唱上朝,天宝十一年元日的大朝会终于开始了,近两千人一下涌入了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大的含元殿,在小宦官和礼部官员的指引下各种站好位置。

    萧去病和薛西斯比较好,站在含元殿最里面,李晟顾小俊他们则在后面,马燧还站到殿外。

    所有人站定之后,身穿明黄色衮冕踱着方步步入含元殿,在御座上坐下之后,群臣和各国使节在宰相李林甫的带领下,三呼万岁,顶礼跪拜。

    李隆基端坐御座,看着大殿里整齐跪拜的两千官员和使节,以及殿外和广场上乌泱泱跪伏在地的一万多人,听着近两万人同时齐呼“恭祝陛下万寿无疆”,只觉得整个天下都拜伏在他的脚下,一种无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就油然而生!

    今年大朝会的人数比往年多了好几千人,葱岭以西三十六国联袂来朝,河中大胜之后,震慑群胡,以前要东要西的回纥这次也不敢再吭声了;

    更加让李隆基喜悦的还是,在几天之前,吐蕃的使者终于到了,确认了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的死讯,通报吐蕃新任赞普赤松德赞的即位,并请求吐蕃赞普和大唐皇帝继续维持甥舅关系。

    呵呵,怎么可能嘛,你们吐蕃就快要被我大唐消灭了,朕这个快七十岁的人怎么可能跟一个十岁不到小童做甥舅?李隆基决定拿出强硬姿态,在大朝会上当庭拒绝,然后下令高仙芝和哥舒翰分两路进兵。五年之内。彻底消灭吐蕃这个心头大患!

    李隆基志得意满宣称免礼。大家各自归位,大唐宰相李林甫再次站了出来,从怀中掏出一封贺表,大声宣读。

    伟大荣耀的大唐,在去年的一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口在增长,税赋在增长;因为大唐皇帝陛下的英明和伟大。整个大唐风调雨顺,老百姓丰衣足食,感恩戴德。

    说完民生,李林甫紧接着话锋一转,说起去年的三大战。四月,剑南节度使讨伐南诏,虽未尽全功,但还是打得南诏跪地求饶,这才放过他们一马;八月,东平郡王征讨契丹。虽然小有挫败,最后还是反败为胜。打得契丹和奚远遁几百里。

    然后就是大书特书的河中之战和木鹿之战,两万安西军和一万四千葛逻禄,宁远**加一起几乎全歼(包括临阵起义,投降,俘虏)大食军二十多万,赶跑了凶恶的大食人,拓土四千余里,缴获了价值近六千多缗的战利品。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大唐皇帝洪福齐天,恩泽庇佑。这两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打出了大唐的气势。过去的一年,是辉煌的一年,荣耀的一年,整个世界都容笼罩在大唐皇帝的恩威之下,在皇帝陛下的恩泽普照下,整个大唐一定会蒸蒸日上,光耀千古云云。

    也不知道是哪个翰林进士写的,一篇骈文贺表写的华丽无比,李林甫也宣读得声情并茂,但其实萧去病几乎没怎么听懂,就依稀听到说南诏和东北都是大胜,嘴角便带着一丝嘲讽,大胜?全军覆没也敢说大胜?

    宰相的贺表读完,之后是由副宰相陈希烈各挑选一封地方高官和附属国藩属国贺表宣读,之后就是重头戏了,秉着先外再内的原则,由各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羁縻州,各州官员,长安官员给大唐皇帝献上朝贡的礼物。

    往年到了这个环节,都是喜爱玩乐和新奇的李隆基兴致最高的时候,但今年安西军差不多将整个河中和呼罗珊的金银和宝物都搬回了长安,这时候在看这些朝贡国和藩属国进贡的礼物,李隆基却打不起一点精神来。

    若论金银器皿,珠宝玉石,怎比得上半个多月前,在丹凤门广场上堆积如山的那批;若论新奇,又哪里比得上萧去病献上的八景琉璃灯?

    萧去病也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些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贡品礼物,那个什么室利佛逝的使者拿几片好看的羽毛就说是凤凰毛,李隆基竟然也相信?还有那个什么苏禄国的使者,拿一段乌漆墨黑的木头,也来当宝贝?

    还有许多小得不能再小,从来没听过名字的国家也来给李隆基献礼,交流起来还特别费劲,要通过四五重翻译才能听得懂。

    萧去病听旁边大唐官员低声议论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南亚各岛屿的一些小部落,坐着大食人去广州的商船每年来一次,得到大量赏赐之后,再欢天喜地回去。

    萧去病忍不住在心里想,自己已经和萧华谈妥了全面合作的事宜,有兰陵萧氏的造船实力和技术,还有阿里依的互通有无的指点,等老子造出船来,就沿着海岸线一路打过去,只怕明年,后年,这些所谓的来朝贺的“国家”就会少几十个。

    大唐还真好骗啊,一个几百人,上千人的部落,随便取个名字,拿点垃圾就能从大唐骗去大量赏赐,丝绸,瓷器,作物种子,劳动工具,生活用具等。

    萧去病这样想着,就听到一个熟悉而又兴奋的声音,大声说道:“回纥汗国献上水晶杯一对,金碗一对,金瓶一对……恭祝天可汗陛下圣寿延长,万寿无疆!”

    水晶杯?

    萧去病扭头望了过去,只见回纥王子移地健手里捧这两个长条形的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一脸得意地环视了一下整座大殿。

    移地健对自己的贡品充满了自信,其他金碗,金瓶,骏马等倒也平常,但这一对无色透明的水晶杯,却是他的父汗花了大价钱,并许出一片好大的草场才从一会昭武九国酋长那里得来的传家宝,绿色的玻璃杯常有,可这样精细且无色的水晶杯却世所罕有!

    果然,除了大唐皇帝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之外,大殿之内其他人看到的时候,眼睛都有些看直了,移地健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人都长长的抽了一口气。

    萧去病也注意到群臣和各国使节像看无价之宝似的看着这一对厚薄并不均匀,还有很多气泡的玻璃杯,心里笑道,移地健呀移地健,你这不是倒霉催的么,好死不死,你要送什么玻璃杯做贡品。

    这样也好,有对比才有震撼,等我的十只带手柄的玻璃杯和两尺长,一尺高的玻璃龙苍龙拿出来,还不亮瞎你们的狗眼?(未完待续。)

    ps:  ps: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