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之天龙八部-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要务。
而此剑正是本王出京之时,圣上御赐的尚方宝剑,着本王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刘大人,还觉得你的威胁对本王有用?”
一听这话,刘光迁就觉得手脚冰凉,很快哽着脖子道:“太宗皇帝离世曾有祖训,不得诛杀文人,就算王爷有尚方宝剑,也不能枉顾太宗皇帝的遗训吧?”
听到刘光迁冒出这样一句话,赵孝锡气极而笑的道:“看来刘大人,不愧为饱读诗书的文人,能本朝太宗皇帝留下遗训的事情也知道。可刘大人觉得,你所犯之罪,也能在被赦免死罪之例吗?若本王所记不得,太宗皇帝当年所留遗训,是说不能以言诛杀文人。
若刘大人正以为,犯下此等大罪,还能逃过一劫。那这天下只要是个文人,都可揭旗造反,事败之后来上一句‘我是文人’就能逃过死罪吗?荒谬至极,这话竟然从你堂堂一个知州嘴中说出来,本王都不知道,这读的圣贤书都读到那里去了。”
刚才还欣喜有这么条规矩的文官们,倾刻间又一片灰败之色。他们都非常清楚,江南官商勾结私吞朝廷税赋的事情,到底牵涉有多深。而眼前这位知州大人,这些年又私吞了多少财富,这样的罪若是也能逃过斩立决,那还真是奇事一桩。
见到刘光迁还不甘心的道:“就算王爷想依律法办下官,也需经过三司分审之后,由圣上亲自下旨方可行刑。下官乃朝廷一方大吏,岂能任由王爷私下行刑呢?王爷就不怕,事情传到朝廷之上,让朝廷的诸位大臣心寒吗?”
对于这话赵孝锡轻笑道:“说到底,看来刘大人还是知道自己所犯的罪有多大。你是不是觉得,把你押解进京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你逃过此劫。最后再来个发配流放,让你继续享受着安养天年的美梦。告诉你,落到本王手里,你就休想逃过此劫。
不过,刘大人大可放心,我会让你留着一口气上京的。让你亲眼看到,你是如何被圣上判令斩立决。至于你觉得,那些得了你好处的朝官会站出来替你说话。本王告诉你,谁敢替你出头,本王就叫他人头落地。”
如此斩钉截铁的话丢下,彻底令刘光迁失去了最后一丝侥幸心理。等到赵孝锡命禁军,将其严加看管,同时提审这位知州的心腹,查抄其多年所积存的脏款。
而面对同样惊恐失色的其余官员,赵孝锡只说了一句‘主动交待所犯罪行,交出所贪脏款,可酌情向圣上赦免死罪’。这些平日忠诚刘光迁的官员,立刻将江南窝案的罪名,全部推加于这位上司头上。
甚至不少官员,还口口声声说被其胁迫才犯下大错,看的赵孝锡又是倍觉恶心。命令禁军,直接将其带到下面,分开让其供写罪证,视其交待的情节再酌情处理。
第七十二章 事关江山的税赋
帮派文化历朝历代皆有,如今的大宋朝同样存在,这些大多由贫苦百姓抱团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只是相比底层的帮派成员,真正能享受到组建帮派利益的,永远是站在顶峰的那些人。他们借着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名头,实则挟众自威获得利益跟地位。
做为两浙商贸最为繁华的城市,杭城之中同样存在两个很有名的帮派,它就是依托船工跟码头苦力聚集在一起的漕帮,名气也仅限于江南诸地,没有后世那般名气响亮。但漕帮弟子成千上万,则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人里面,有为了获得工作跟利益分配加入的安份百姓,也有充当争抢地盘跟工作的亡命之徒。在刘光迁的有意庇护之下,这个人数众多的漕帮几乎垄断了两浙各大码头的行船搬运工作,也更令其在普通民众的心目当中声名高涨。
相比漕帮的人数众多却没多少凝聚力,在杭城之中还存在一个。跟漕帮有着密切关联的盐帮,资历则更为古老,实力组织也更为庞大雄厚。可以说,历朝历代做这官府禁止私人销售的食盐,很大一部分都由这些人所掌控。
他们除了势力盘根错节之外,还有着官府不容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掌握着诸多的制盐工。若是官府有威逼到他们利益极限时,这些人就会做出减产或提高盐价的手段,扰乱国家正常的盐售秩序,以此逼迫官府对他们进行让步。
这个由盐商把持的帮派,人数若加上沿海各地他们所控制的盐工,那漕帮根本不够看。除此之外,他们几乎都拥有万贯家财,在官府中的耳目同样众多。若看到时机不对之时,这些人又会迅速的收起触角,等待着崛起复兴的机会。
有资金有人脉还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要想彻底铲除只怕不是易事。而且为了不让食盐这种官府特售的东西出现问题,官府大多都不会过于压迫这些人,以此达成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也造成了江南盐帮尾大不除恶性难改的情况,出现贪腐案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
若说担心驻军江南各州府的官兵做乱,赵孝锡则更担心这些盐商,搞出影响盐市导致民变的事情来。好在拥有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知识,赵孝锡在接手这件案子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事情的发生。此次盐帮老实认罪倒好,如若不然则一举瓦解掉他们的根基。
在拿下杭城这些两浙大佬之后,赵孝锡立马发出监查令,派给集结待命的禁军骑兵。由他们分成若干个小队,将这些监查令发送到各府衙门。让这些牵涉其中的官员,全部到杭城认罪伏法。如若不遵从这个监查令,等待他们的就是抄家灭门之祸。
尽管赵孝锡很想将这些贪污官员一锅端,给端掉了张三换上个李四,要不了多久又会出现这种事情。这官场贪腐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清理干净。
现在的赵孝锡所做的,就是敲山震虎,将刘光迁这位知州拿下,其它知府级别的官员,则根据他们的认罪情况,再交由朝廷做出相处的判处。给江南官场来个集体大换血,保留一个能乱中有稳的局面。
要是一下子逼的太急,真闹出民变来,那事情就真的不好处理。现在逮住大耗子,这些小耗子则根据表现,再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让他们有狗急跳墙的可能。而相比给文官一个自赎其罪的机会,对各府的厢军则没有这么温和。
这些禁军骑兵带着他这位监查使的文书,直接进入那些军营,对参与贪腐案的将领直接实施逮捕。敢反抗的,除非他们不怕诛九族的后果。更何况,有禁军骑兵去宣示命令,某种程度就是告诫那些没问题的官兵,跟着这些有罪的武官走,后果是很严重的。
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靠金钱构筑起来的所谓官场联盟,在以生命为代价的压力下,每个人都会做出最明智的决定。正因为这些文官了解大宋律法,也了解朝廷不轻杀文人的规矩。在面对认罪伏法尚有一线生机,跟不认罪抗拒禁军的逮捕形同造反诛九族相比。这些读圣子书的文官,都会明智的选择后者,不敢轻易去挑战皇权之威信。
在赵孝锡紧锣密鼓的收缴江南官场贪腐证据,派人通过水陆以快速度递交到那位龙椅上的皇帝赵煦时。收到第一封有关苏州官场的奏折时,赵煦看到两位官场权利最大的官吏都牵涉其中,剩下小半官史都未曾幸免,就清楚这个苏州官场几乎烂到根子里。
更令赵煦这位慢慢掌权,开始意识到钱对管理一个国家重要性的皇帝气愤的是。单单一个苏州府,这些少侵吞的朝廷税赋,就达到百万贯之多。这还只是两浙路一个税赋相对丰裕的州府,那整个两浙路这些年侵吞了多少税赋,想想都令赵煦恨得咬牙切齿。
当臣子的锦衣玉食家财万贯,当皇帝的缩衣节食囊中羞涩,这是那个皇帝能够容忍的呢?尽管赵煦清楚,江南官场**在神宗时期就存在,但也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看来这些江南官场的大员,真觉得他年轻好欺负不成?
想到赵孝锡在奏折后面所说的情况,赵煦也清楚这种事情急不来。若是这种牵连甚广的窝案处理不好,会让江南这个税赋之地,变得一片混乱。因此,他必须忍住心头的怒火,开始盘算找奏折上,这些平时总鼓吹江南吏治清平的朝廷重臣麻烦。
只是看到上面几个牵涉到江南案的朝廷重臣,要想拿下他们只怕还需要那位皇祖母开口。近来已经感受到,这位皇祖母正在放权于他的赵煦,决定这种大事还是请教一下这位皇祖母,看看对方能给出什么建议。
到时就算要贬谪这些高太后提拔的官员,相信为了赵家江山,这位皇祖母会理解他痛下狠心的决定。也不至于到时事发,让这位皇祖母觉得他有意隐瞒于她。这点赵煦已然明白,有些事情祖孙俩关起门来商量,那就是自家事。拿到朝廷上商量,那就是军国大事。
因为赵孝锡的有意帮衬,这对祖孙已然关系密切了许多,得知这位皇孙有要事相商。高太后很快将其领到了寝宫,蔽退身边的宫女太监之后,很快就接过赵煦递来的密折。看到上面由赵孝锡亲自书写的江南窝案,这位同样睿智的太皇太后,自然也明白其中的严重性。
神宗在世时就说过,江南税赋事关大宋国运根基。现在这些朝廷官员,大肆侵吞朝廷的税赋,不是变相挖大宋的根基吗?
‘官家,这件你打算怎么办?此事虽事关国运根基,却也需慎重对待。猛火下重药固然见效快,可也会留下后患。你觉得云儿,能处理好这件事情?’
对于这位皇祖母的稳定,赵煦很快道:“云郡王看似鲁莽,但却粗中有细,从他现在布局调查的情况看,孙儿觉得应该让他试一下。再不济,两浙知州刘光迁必须严办。不然,朝廷在江南的税赋,只会日益减少影响国之根基。”
听到赵煦这番回答,高太后沉思片刻道:“既然官家已有打算,那就放手去做,对这些坏我赵家江山的贪官污吏,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严办。只是官家要记住,猛火煎时还需温火通。一位合格的君主既要让臣子心存敬畏,也要令臣子心存感激。这个度,官家还要好好把握。”
已经知道这位皇祖母,历经三朝皇帝,她的为君理念同样不容小视。赵煦若有所获的点头后,很快就退出了这位太皇太后的寝宫。开始以为君者的心态,都思考到底如何,尽可能在提高江南税赋的情况下,又不会引起江南动荡不安。
想清楚这些的赵煦打算再看看,这份密折隐忍一下,他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让他对江南的局势做出判断,他也对这位堂兄充满期待。希望这个别人都不敢捅的马蜂窝,这位堂兄也给他捅下来,让这个马蜂窝变得不扎人,反倒能替朝廷提供‘蜂蜜’来源。
而随着两浙路刘光迁被看押,转运使同样被关押候审,整个两浙路官场。随着一支支禁军骑兵,带来监查令跟最后通牒。两浙路治下的各州府官员,也变得惶惶不可终日。至于所谓的销毁证据,想必已经来不及了。
那位钦差敢做出这个安排,已然掌握了他们侵吞朝廷税赋,跟盐商勾结贩卖私盐的证据。现在就人家就等着看他们,是主动上门请罪保住这条小命,还是要等到刀兵上门秋后问斩呢?这结局全然不同的一道选择题,真心让两浙路的官员们彻底头疼了起来。
同样跟这些官员心急如焚的,还有不断收到消息,苏州城的盐商已然被官府抓进来的一众江南盐商们。他们现在也在担心,这把火到底会烧多猛,他们又有多少人将被牵连进去,这才是他们所担心的事情!
第七十三章 斩杀亡命徒(加更求票)
杭城中有个令不少百姓望而怯步却心生向往的地方,那里正是杭城盐帮联络的茶馆。平时出入茶馆的商人,大多都是盐帮成员以及官员,还有那些从宋朝各地,前来这里购买食盐的商人跟官宦子弟。每天在这里,都可谓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这个不象茶馆的大宅院,门口每天都有一帮盐商聘请的打手巡逻,没有盐商内部的人引荐,普通人根本别想踏足其中。就连杭城中的官员,想进入这里也需要有点品级。寻常普通小吏,同样休想踏入其中一步,这也让其成为杭城最安全的谈私盐买卖据点。
相比往日走进这家宅院中的商人,一个个都红光满面兴高采烈,今天这个挂着五味茶馆的大宅院,却显得气氛有些压抑。一早得到通知赶来的盐商们,此刻表情都显得有些凝重,似乎也为昨晚杭城知州跟转运使,以及跟他们有牵连官员被抓的事情而显得忧心忡忡。
此刻组织盐商参加此次紧急会议的,正是这一届的盐商会长吕五味,一个三代从事盐货买卖的盐商巨鳄。面对这种朝廷再次把刀剑指向江南盐税的情况,他接管家族制贩盐事业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