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猛士回明 >

第284节

猛士回明-第284节

小说: 猛士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百元,一分都不能少。”书吏说道。

    “这么多?我能看看你的账本吗?大家交多少我也交多少。”罗剑刚才扫了一眼账本,看记录的数字并非都是二百。

    二百中华元兑换成现银都有二十两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一路上往来的商贩不少,照这样收下去。别说修生祠,就是修个大雄宝殿都够了。

    路上已经停了不少马车,不少人都下车跑到桌子前看着,听说要交二百元,有些人甚至回到马车上,掉头就朝回走。

    “我们要是不交呢?”罗剑冷冷地说道。

    “不交?那你们赶快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不要拦在路上!”书吏听说罗剑不交钱,脸色一变,声音开始严厉起来,几个官差也朝这边走了过来。

    罗剑在开始出来之前就想好了,这次主要是调研。一般不管闲事,哪知道这刚下火车换了马车才一天就遇到这种事,心里有些火大。

    “你们给大都督他们修生祠他们知道吗?据我所知,天启年间大伙都忙着给魏忠贤修生祠呢,你们这是要把大都督比做魏忠贤?”黄宗羲见场面僵住了,走过来说道。

    “大胆!你竟敢将天使大都督同魏逆相提并论,这要是再往前几年,就凭你说的这话你就得蹲大牢!”听到黄宗羲这样说,书吏一下站了起来,指着黄宗羲叱道。

    “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我们老爷说了,大都督和几位天使救万民于水火,实乃再世菩萨,修个生祠怎么了?就你们几个在这儿叽叽歪歪,要是老爷知道了,肯定饶不了你们!”一个看起来象是官差头目的走过来说道。

    “你们老爷?”罗剑问道,南京政府已经下文明确规定官员不准自称老爷,也不准下属称其老爷,这里离南京这么近,竟然还在称老爷。

    后面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什么给大都督修生祠,这个县太爷想提升呢,想不到办法拍马屁,这才想出这个办法来。”声音虽小,但罗剑的耳朵很好,听得一清二楚。

    “要说给大都督修一个生祠我等倒也没意见,可这县太爷竟要在这条官道上修十八个,这是做给谁看啊?”

    “还是交了吧,唉,这趟生意本来就没啥赚头,这一来就更不行了。”

    书吏正要冲罗剑发火,一个官差跑过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书吏颠颠地开始朝拒马的另一边跑去,那儿刚刚过来一辆马车,现在正停在路边。

    “老爷,你亲自来了?”书吏过去掀开马车的车帘,点头哈腰地说道。

    “钱收得怎么样了?怎么这么多人围在这儿啊?”一个拖着老长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

    “回禀老爷,前面收得还挺顺利,刚才来了几人却不肯交,这才把路都给堵上来。”书吏赶紧说道。

    书吏走得匆忙,桌上的账本还摆在那儿。一应官差也围着马车去了,罗剑走过去直接在桌前坐下来,翻开账本就看了起来。

    这一看让罗剑吃了一惊,看来这儿收的钱还真不少,罗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二万多中华元是有的。

    要知道现在的中华元还十分坚挺。与白银的兑换还跟刚刚发行时一样,这二万中华元基本相当于二千两白银了,罗剑翻看了一下日期,这才收了三天就这么多。

    罗剑刚刚站起来就看到书吏一手掀开马车的门帘,一手扶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下了马车,来人下了马车就径直朝桌子走来,黄宗羲走到罗剑耳边轻声说道,“这人叫冯保田,是我的一个同乡。原是弘光朝的县官,后来成立南京政府,他改成了常熟县的县长,我倒认识他。”

    “你去跟他交涉一下,让他先把这个收费点撤了,所收之钱尽快退还,其他的事以后再说。”罗剑轻声交待道,说完朝后退了几步。

    书吏扶着常熟县长已经走了过来。“老爷,刚才就是这几人拒不交钱。”书吏在来人耳边说道。

    长得有些富态的县长慢吞吞地用眼光扫视了一下拥挤朝前的人们。不过当他看到站在前排的黄宗羲之后,胖胖的身子却一下变得灵活了起来,几步走到黄宗羲面前,抱拳躬身施了一礼,“哎呀,不知太冲兄大驾光临鄙县。有失远迎,实在是失礼之至啊!”

    “冯兄,我也只是路过常熟,你也不必在意,不过冯兄。你这做法估计大都督要是知道了,肯定会生气的。”黄宗羲抱了抱拳说道。

    “太冲兄,大都督和几位天使救百姓于水火,本县自冯某以降对大都督和几位天使的恩德铭感于内,无以表达我等景仰之心情,故此欲立碑建祠,以表达我县百姓对大都督和几位天使感恩之心。”冯县长十分虔诚地对黄宗羲说道。

    “冯兄,以黄某以前跟大都督和几位天使的接触来看,他们似乎并不看重这些,他们看重的是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好了,若冯兄能将对大都督和几位天使的景仰之情变为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冯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

    黄宗羲这话算是提醒这位冯县长,罗剑看着这位胖胖的县长,不知他对黄宗羲的话作何反应。

    “冯兄倒是好福气,能够时常聆听大都督教诲,太冲贤弟不若到常熟县盘桓几日,反正你们到上海县也要经过常熟,愚兄正好可向贤弟请教。这立生祠之事不光我常熟县,其他各县也在筹划之中,只不过我常熟动作快了一些、动静弄得大了一些罢了。”

    冯县长的话让罗剑吃了一惊,看来立生祠之事不光发生在常熟县,其他县看来也有,若是让此事成了风,劳命伤财不说,造成的恶劣影响恐怕短时间都难以挽回。

    罗剑有些后悔当初在扬州城下假借“天使”之名了,但自己几人和猛士车是突兀地出现在扬州城下,若不这样说,自己几人的来历也当时却也无法向史可法等人解释清楚。

    “冯兄,此事万万不可,若是你能听我一言,赶紧撤了这个卡子,将所收之钱退还百姓,否则休怪我黄宗羲不讲同乡之谊,我必在《中华日报》上披露此事,到时南京政府查下来,休怪我今日没有提醒过你。”

    黄宗羲见冯县长仍在坚持,又见罗剑在旁边脸色已经沉了下来,且路上堵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有些急了,也是沉下脸对冯县长说道。

    “这…今日且听贤弟之言,尔等赶紧撤了,所收这钱想法退还。”冯县长见黄宗羲脸色已经不对,这才意识不到妙,赶紧冲身边弯着腰的书吏说道。

    关卡一撤,官道顿时畅通起来,官道本就宽阔,这一放开,车辆行人纷纷去了,只剩下罗剑几人的马车和冯县长的马车还在。

    “太冲贤弟,愚兄已经听了你的话,撤了这个关卡,贤弟且随我到常熟,也让愚兄一尽地主之谊。”冯县长见行人大都已经离去,这才上前躬身朝黄宗羲说道。

    黄宗羲装作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罗剑,见罗剑微微点头,这才朝冯县长应了下来。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吏治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大都督,据我了解,这个冯保田能力倒还错,除了平日里架子有些大,在常熟的官声倒还不错。”黄宗羲上了马车之后,这才对罗剑说道。

    “呵呵,太冲兄,不瞒你说,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官员在百姓们面前摆着个臭架子,看起来是摆谱,其实从本质上说是没有认识到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这才把自己当成百姓的父母官,把百姓当成自己的子民。这些官员在下属和百姓面前往往是趾高气扬,而在上级面前往往又是卑躬屈膝,一幅奴才相。”

    罗剑这话说得有些气愤,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奈。自己的那个时空里其实这样的官员也是不计其数,有一次罗剑休假回家坐公交车去办事,走到半路公交车被交警拦下来停在路边,罗剑看到几辆警车后面跟着两辆小车呼啸而过,以为是中央的哪位领导下来了,却听旁边的人说,那是本市刚刚上任的书记到下面区县检查工作。

    罗剑不知道那位书记这么大的阵势到自己的辖区去检查工作有什么必要,也不知道这么大的阵势下去能够看到哪些真实的东西,但罗剑知道这位书记大人肯定不是一个好官,后来这位书记大人很快就进去了证实了罗剑的猜测。

    “大都督,这些官员都是上面任命的,上面任命官员哪里都能去听下面百姓们的意见啊。这是造成官员们都是只唯上、不唯下的根本缘由啊。”听了罗剑的话。黄宗羲也是感叹着说道。

    黄宗羲的话让罗剑陷入了沉思之中。民主选举在这个时代显然不现实,且不说民主意识在这个时代才刚刚有了一丝萌芽,就是老百姓们也是99%的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西方的民主制度用在这个时代里根本不适合。

    现在为人刚正的路振飞在掌握着组织部,对省以上的官员任免基本能够做到深入细致地考察,再往下就有些难了,国家这么大,路振飞就是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

    罗剑知道一个国家的吏治关系到国家建设的根本。现在江山基本上打下来了,如何治理好国家,仅靠罗剑和史可法等内阁几个人是没有办法的,大量的工作还得依靠基层这些官员来做。

    罗剑想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张居正考成法,罗剑曾经仔细研究过,其实考成法中的很多措施都是非常不错,其关键在于用实绩实效来考察一个官员。

    张居正的考成法在张居正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取得的成效也极为明显,如果不是张居正过早去世,明朝的中兴并非一句空话。

    现在南京政府在对官员的管理上比较看重个人的廉洁。比如财产公开公示的措施就为冲着这点来的,但从实绩上考核官员现在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制度性的东西。

    看来现在只能把张居正的考成法加以修改完善。如果能够形成一套长期行之有效的制度,起码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能够保证国家正常发展。

    “考成法…”罗剑一边想着,一边念叨着。

    “大都督可是想到了张阁老的考成法?”黄宗羲见罗剑念念有词,在旁边问道。

    “是啊,咱们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对官员的考核都有其一套办法,但很多到最后都是流于形式,但张阁老的考成法却是这些考核办法中最为出色的。”罗剑感慨地说道。

    “大都督,我倒是觉得这些考核官员的办法都是自上而下的,咱们能不能考虑自下而上呢?”黄宗羲说道。

    黄宗羲的说法让罗剑有些惊讶,不过倒也不奇怪,作为另一个时空里的思想家,如果黄宗羲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那反倒不正常了,何况他在《中华日报》当总编,接触思想性的东西是最多的。

    自下而上的办法在罗剑的那个时空里也有,象群众推荐、群众监督、民主测评、公开公示等等,但罗剑认为这些办法大多都是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并不好。

    但在这个时代里,这些办法也许在实行之初会取得一些效果,但以后基本也会流于形式,罗剑认为这是必然结果。

    黄宗羲虽然接触南京政府很多,但他本人并不是政府官员,对官场上一些东西的理解也并非是深层次的,虽是提了一些建议,但罗剑认为并不太实用。

    比如黄宗羲建议在考察一县之主官时,多深入民间听其官声,如果达到一定比例的百姓认为其不称职,则应当干脆利索地将其罢黜。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不说官员作为本地的地头蛇,对本地民情舆情的掌握比上级派来的更为了解,也不说他们会采取哪些小动作,只说依现在百姓的整体素质,即使了解到的情况也将会是非常片面和不真实的。

    这儿离常熟县城并不太远,一路说说谈谈很快就到了。

    “太冲兄,你去赴宴吧,我就在常熟城里转转,明天一早咱们就赶往上海。”下车之前罗剑对黄宗羲说道。

    “掌柜的,这样不好吧?”黄宗羲有些犹豫地说道。

    “就这么定了,你知道我不喜欢那种场合,街上饭馆这么多,你还担心我饿着了?”罗剑笑着说道。

    出来前柳兰拿了几万块钱交给了锁柱,让他在路上把罗剑照顾好点,靠政府的那点出差补助估计只能顿顿吃面条。

    常熟虽说只是一个不大的县城,但县城里却非常热闹,尽管快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