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812节

大明政客-第812节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泰的神色稍有缓和,但很难看出来。

“本官可不是计较你的身份,看来你是多心了。”

“大人就是计较,在下也不在乎的,临行之前,德王殿下已经吩咐过了,若是大人以身份来取人,有着另眼相看的举措,那今日的商谈就没有必要了,若是心存一丝的怨气,倒是很正常的,德王殿下之所以派出在下与大人联系,也是考虑到大人的安全,若是杨大人和范大人到这南京城来,恐怕刚刚进入南京城,大人就要跟着遭殃了,在下以为,大人若是不能够体会到德王殿下的苦心,那是不应该的。”

孙泰的脸色终于有所变化了,柳敬亭的话语,有理有据,令他无法反驳,而且人家苏天成也的确是为他考虑的,这些细节是能够感动人的,也是最好的谈判手段。

孙泰当然不会忘记今日前来的最主要的目的,投靠苏天成的选择,他不是没有想过,不过内心还是有着很多犹豫的,毕竟背叛朝廷了,这样的名声是非常不好的。

接下来孙泰没有直接说到有关投靠苏天成的事宜,而是询问了柳敬亭的一些个人经历,包括在南京的时候那些遭遇,要知道那个时候,苏天成还是江宁县的知县。

柳敬亭也不着急,一一说明了自身的诸多经历,在这个过程之中,柳敬亭重点突出了苏天成识人用人的优点,特别是用人不疑的大度,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作所为,令苏天成一步步取得了成功,至于说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的措施,柳敬亭也专门做出来了介绍,特别是浙江的变化,不到一年的时间,浙江秋收之后,老百姓基本上不用饿肚子了,这就是巨大的功劳,也完全证明了苏天成推行的措施是正确的。

孙泰越听越是惊起,到后来,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需要保持什么样的态度,两人之间的交谈,倒像是读书人之间的交流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2)

孙泰情绪的改变,柳敬亭是看在眼里的,本来他是不该主动提出来归顺的事宜,这样的事情不能够着急,需要看孙泰究竟是什么态度,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柳敬亭认为机会很好,就开始主动提到归顺的事情了。

提到归顺的事宜,孙泰的神情马上开始出现变化了,和刚开始进入雅间的态度差不多,手里的酒杯也放下了。

“柳兄,这件事情,暂时不说的好,本官受朝廷如此大的恩惠,驻守南直隶和浙江,先前已经丢失了浙江,朝廷没有怪罪,本官就应该竭尽全力,做好分内的事宜,至于说苏大人的意思,本官心领了,来日在战场上相见,便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

孙泰说的很是坚决,可惜柳敬亭不会相信这些表面上的话语,这人都是如此,若是对某件事情没有丝毫的兴趣,压根就不会开头的,既然约定了见面的地点,还来到了酒楼,就说明内心是有想法的。

“孙大人不必说的如此坚决,在下倒是有些事情,需要解释一下,孙大人可知德王殿下为什么会暂停进攻吗,要说拿下南京城,也不是很困难的事宜,殿下若是率领大军,包围了南京城,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就能够攻下来,当年后金鞑子占据了大凌河城、宣州、复州和盖州等地,朝廷里面的那么多大人都以为,这些地方是坚不可摧的,可殿下率领大军,很快就拿下来了,再说江宁营这么多年的征伐,哪一次是铩羽而归的,远的不说。就说广德州和宁国府等地的进攻,殿下精心部署,一句剿灭了十数万的明军,这等的战果,是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

孙泰看着柳敬亭,没有开口说话。这些事情,他都认真仔细的考虑过,按照目前的局势来说,想着依靠十数万的军士,完全守住南京城,可能性不是很大的,特别是朱由菘和秦三德的事情之后,官吏和军士都遭受到很大的影响,心气远比不上以前了。

“殿下之所以不马上展开进攻。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其一是南京城乃是繁华之地,兵锋过处,生灵涂炭,征伐总是百姓吃亏的,破坏总是巨大的,殿下不愿意百姓遭遇太大的损失,也不愿意南京城的繁华毁于一旦。故而暂缓进攻,可暂缓进攻不代表不进攻。”

“其二是从辽东的局势考虑的。一旦南京城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惨烈的厮杀展开了,朝廷必定会派出大量的援兵,期望能够守住南京,南方几乎没有兵力可以增援了,那么朝廷的目光。就会对准辽东和大同、宁夏等地,这些地方都是边关,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虎视眈眈,一旦这些地方的兵力抽调了,导致了边关的兵力空虚。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趁势进攻,必将造成更加惨重的损失,殿下可不会不顾全大局,后金鞑子的一举一动,殿下都是了若指掌,如今的后金鞑子,不仅没有遵守臣服的约定,反而在大规模的招募军士和囤积粮草,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殿下曾经多次征伐后金鞑子,对后金鞑子的野心与残暴,是深恶痛绝的,殿下致力于边关的稳定,所作所为也是世人皆知的,况且殿下立志,一定要彻底剿灭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恢复我大汉的威风。”

“其三是从孙大人的处境考虑的,朱由菘的遭遇,德王殿下是非常清楚的,京城里面,宦官当道,正直的文武大臣几乎没有说话的余地,如此的乌烟瘴气,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就说孙大人目前的处境,若是丢失了南京,还能够有机会回到京城去吗,孙大人从京城到南直隶的时间不长,朝廷之中的事情是很清楚的,在下也不想多费口舌,就说这南京城内发生的诸多事情,孙大人若是没有丝毫的感悟,在下就不能够理解了。”

“内阁的钱大人和太监曹化淳来到了南京,本来是寿命于危难之际,应该要兢兢业业,依靠孙大人和南直隶的诸多官吏,强化南京城的防御,可钱大人做的事情,就连德王殿下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居然想着鼓动士子和学子来抵抗我江宁营大军,殊不知那些士子和学子,嘴皮子是不错的,真正上了战场,怕是和老弱妇孺差不多了。”

“钱大人和曹化淳没有想着依靠孙大人,热衷于自身的认识,用此等可笑的安排来部署南京城的防御事宜,岂能护卫南京城,到时候南京城失守了,这其中的责任,谁来承担,在下就不想多说了,相信孙大人是明白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德王殿下勤政爱民,英明睿智,定能够恢复我大明王朝的雄风,令我大明王朝富足强盛,孙大人亦是读书人,其中的道理是明白的,德王殿下爱才,不愿意看见孙大人失足于水火之中,期盼孙大人能够为南京城的百姓考虑,为十数万将士的性命考虑,故而派遣在下,专程来见孙大人,这其中的苦心,还期盼孙大人能够领悟。”

……

柳敬亭在陈述理由的过程之中,孙泰如坐针毡,内心涌现出来诸多的不安,柳敬亭能够随口道来这些话语,是需要大量的情报来支撑的,看样子苏天成对南京的局势了如指掌,若是下定决心进攻南京城,恐怕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来,孙泰甚至估计,等不到朝廷的援兵到来,恐怕苏天成已经拿下南京城了。

苏天成从大局着眼,在进攻南直隶的同时,看到了京城的局势,看到了辽东和大同存在的危险,更是考虑到了老百姓的苦难,这就是睿智君王的气度,若是没有君临天下的气概,是绝不会想到那么多问题的。

按说后金鞑子、蒙古鞑子从辽东和大同方向发动进攻,对于苏天成统一天下,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可苏天成不是这样想的,从柳敬亭的话语里面,孙泰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情绪,那就是苏天成很在乎百姓的利益,很在乎国家的利益,将反对朝廷看做是内部的事物,就好比是家人争执一样,绝不能够让外人趁机插手的。

孙泰不知道该如何的表态,其实他和马士英的那次商议,着重说到了归顺苏天成的事宜,两人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特别是马士英,态度较为坚决,认为朝廷里面乱成一锅粥,新任的大帅和监军,根本不关心南京和凤阳府的防御事宜,南京和凤阳府的丢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等的情况下,归顺苏天成,也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孙泰可不想很快的表态,不管是出于自身的考虑,还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若是过早的表态了,岂不是让天下读书人看扁了。

一直到离开四海酒楼,孙泰都没有说什么话语,没有拒绝柳敬亭,也没有答应。

回到官邸之后,孙泰开始感觉到压力了,他曾经和马士英分析,按说朱由菘和秦三德被押解到京城去的时候,正是人心不稳的时候,苏天成若是这个时候发动进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南京城和凤阳府,可苏天成为什么没有这样做,难道是本身出现了什么困难,还是有其他的苦衷。

今日见到柳敬亭,这里面的原因总算是明白了,原来苏天成是给予他孙泰机会,不愿意南京城陷入到炮火之中,不愿意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愿意被控制的南京城,成为了人间的地狱,这等的苦心,他和马士英真的是没有想到的。

孙泰很快想到了马士英,不知道苏天成将如何的对待马士英,要说攻打凤阳府,容易很多,凤阳府城因为是龙兴之地,为了避免王气被阻挡住了,所以府城是没有城墙的,江宁营若是进攻凤阳府城,能够很轻易地拿下,故而马士英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马士英麾下只有三万军士,之后朱由菘考虑到凤阳府的特殊情况,分拨了两万军士,总数也就是五万人,可这五万军士,在强大的江宁营面前,能够支撑多长的时间。

孙泰可以肯定,若是马士英遇到这样的情况,苏天成若是派人来劝降,马士英会毫不犹豫的表态的,绝不会有他这等的犹豫。

当然,孙泰也需要注意钱谦益和曹化淳等人的动静,还有黄廷平、易礼高和邹平章 等人,特别是黄廷平等人,只不过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似乎是京城来的御史,似乎是钱谦益的学生,就完全可以代表钱谦益了。

孙泰更加需要注意的是遍布南京城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因为朱由菘的事情,因为浙江和福建巡抚的归顺,更是因为杨嗣昌、范景文和卢象升等人的归顺,朝廷特意加强了对南直隶官吏的监督,预防出现同类的情况。孙泰很清楚,若是被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发现蛛丝马迹了,那就真正的是大祸临头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定局

就在孙泰犹豫不决的时候,马士英再次来到了南京城。

按说马士英负责镇守凤阳府,没有钱谦益或者是曹化淳的命令,是不能够擅自离开凤阳府进入南京城的,不过马士英可顾不上那么多了。

阎应元和马士英的交谈,顺利很多,一方面因为苏天成当初的分析,认为马士英更加的容易归顺,历史上的马士英,曾经被列为奸臣,据说为人贪鄙,酷爱钱财,但气节还是不错,不愿意归顺大清,这样的人,苏天成认为,恰恰是有着自身冷静分析的人,能够识时务,归顺异族的事情是绝不会做的,那将影响到今后的声誉,而且马士英为人还是豪爽仗义的,这样的人,只要能够用对地方,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凤阳府的防御任务过重,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来统领防御事宜的钱谦益和曹化淳,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事情,这也令马士英看到了危机,担心步朱由菘的后尘。

苏天成的分析非常的准确,这也令阎应元与之交谈顺利很多,马士英当即表态,凤阳府的军士不会抵抗,而且一定保全凤阳府的稳定,只不过马士英也提出来了条件,那就是凤阳属于龙兴之地,诸多的陵墓是不能够遭遇损毁的,这一点阎应元满口表态了,说福王殿下是绝不会动这些陵墓的,相反还要好好的保存下来。

马士英得知苏天成派人和孙泰也有接触的时候,内心是震惊和敬佩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苏天成的睿智,也感觉到跟随苏天成的选择是正确的。出于这样的考虑,马士英毅然选择前往南京城,说服孙泰。两人一起投靠和归顺苏天成。

要知道这样进入南京城,肯定是存在一些危险的,遍布南京城的眼线,肯定是注意到这一切的,可马士英管不了那么多了,江宁营兵分两路。已经逼近了南京城和凤阳府,若是犹豫不决,丧失了大好时机,没有地方后悔了。

孙泰再次和马士英交谈,才知道苏天成同样派出了阎应元前去招降马士英,他的感觉和马士英是一样的,钦佩苏天成的判断,这一次两人没有什么犹豫,很快统一了认识。决心归降苏天成,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安排部署事宜了。

于是孙泰亲自选定了聚仙客栈,马士英、阎应元和柳敬亭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