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622节

大明政客-第622节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号,那就是大清国求贤若渴,对于投靠大清的汉人,是不会亏待的。

时间仅仅过去了六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明开始振作起来了,特别是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出现,令局势发生了彻底的逆转,孔有德已经被大明朝廷凌迟处死,而且也是被苏天成生擒的,如今代善被苏天成擒获了,居然提出来了交换条件。

皇太极相信,这个计谋,一定是苏天成提出来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侮辱了,而且包藏祸心,这是一个无法做出来决定的两难境地,不管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大清国都将受到极大的损伤。

答应大明朝的条件,所有投靠大清国的汉人,将噤若寒蝉,想着自身今后的结局,甚至可能出现汉军大规模叛逃的情况,想想驻守在黑山、义州和广宁的三万汉军,还有驻守在海州的一万汉军,这些基本都是耿仲明和孔有德的手下,就更不用说驻守在其他地方的汉军了,要是这些人都叛逃了,大清国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不答应大明朝的条件,满人贵族岂能善罢甘休,代善是什么身份,不要说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就算是再搭上一些汉人,都是可以交换的,代善是先皇的儿子,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是大清国顶尖的满人贵族了,在满人权贵的眼里,汉人算什么,本来就是奴才,用奴才的命来换主人的命,理所当然的。皇太极不好拒绝,他不可能得罪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毕竟大清的维持,还是要依靠这些满人权贵的。

皇太极的眼睛里面冒出来了怒火,他真的没有想到,苏天成竟然会提出来这样的计谋,这不是简单的交换,这是想着摧垮大清国的根基。

可皇太极无可奈何,苏天成取得了胜利,歼灭了正红旗,生擒了代善,人家就可以提出来这样的条件,人家手里有本钱啊。

感觉到身体基本康复的皇太极,禁不住有一阵的眩晕。

强行稳定下来之后,皇太极知道,这件事情,他必须要马上处理,要不然真的会掀起巨大的波澜,加重大清国的危机。

皇太极想到了范文程,还是要找到范文程商议,虽然范文程是汉人,但考虑事情周密,能够提出来最好的意见建议,而且也不会因为满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和区别,持有一些偏激的观点。

范文程急匆匆的来到了崇政殿,看见皇太极脸色苍白,吓坏了。

“皇上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看见范文程的惊恐,皇太极知道,自己的脸色一定是很难看的,不过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皇太极拿起了大明朝的来信,示意身边的侍卫递给范文程。

范文程接过了信函,一目十行的看起来了,不过一两分钟时间,就看完了。

“文程,朕召你来,就是想着和你商议,朕想不到啊,大明朝居然能够出这样的卑鄙计谋,若是在战场上厮杀,朕奉陪,但采用这样的手段,朕看不起,朕恨不得举大清国之兵,去进攻苏天成和江宁营。”

范文程冷静很多,作为汉人,他熟悉这样的计谋,攻心为上,采用这样的计谋,在正常不过了,皇太极只是怒火攻心,其实换位思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明朝本来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土木堡之役,大明的皇帝明英宗被瓦剌的也先擒获,曾经被押到北京城下,也先要求交换,其实就是想着攻破北京城。

早在皇太极要求范文程调查传闻的时候,范文程就仔细思考过了,他认为出现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稀奇,传闻不会是空穴来风,谁也不敢保证,在沈阳城内,就没有大明的奸细,一旦大明朝有了这样的决定,肯定是需要大肆宣扬的,让皇太极无法做出来决定。

所以说,范文程也想过有什么对策,只不过要想到好的对策,实在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交换还是不交换,都无法做出来决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做出交换决定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但做出来交换的决定,损害也是更大的。

大清国的满人不多,其实主要维持大清国运转的,还是诸多的汉人,这些汉人地位卑贱,但承担着诸多的建设任务,包括播种耕地,反观满人,根本就不会耕种土地,主要就是依靠着狩猎过日子,大清国成立之后,满人的地位不一般了,依靠着盘剥诸多的汉人过日子,若是皇太极做出来决定,彻底伤了汉人的心,大清国从此就多事了。

可皇太极不答应也是不行的,满八旗是大清国主要的战斗力,离开了满八旗的支持,皇太极一样是无法驾驭大清国的,代善在满八旗之中的地位是不一般的,若是皇太极不同意交换,有人在满八旗之中做文章,只怕大清国瞬间就要乱坐一团。

范文程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对苏天成的认识,这样的主意,大明朝廷里面的那些文武大臣,是不会提出来的,他们会估计到大明朝的颜面,不愿意做这些所谓下三滥的事情,可苏天成就不同了,只要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都是大胆做出来决定的,看看苏天成在宣州指挥的战斗,就可以明白。

最好的办法,是转移矛盾,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矛盾是无法转移的。

最为致命的一点,代善若是回到了大清国,正红旗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来,否则在短时间之内,大清国的正红旗,将不复存在了。

看见皇太极的神情,范文程清楚,皇太极也在为这件事情暴怒和发愁了。

范文程很是谨慎,他清楚,皇太极之所以首先找到他,就是想有着一个明确的意见,若是和济尔哈朗等人商议这件事情,那就不用征求什么意见了,结局肯定是同意交换。

两权相害取其轻,范文程已经有了主意,到了这一步,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九百零七章 皇太极的誓言(2)

皇太极看了范文程好一会。

“文程,朕想着听听你的意见,朕有一个想法,这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暂时压下去,不要提及了,大明朝的这封信,是从安宁堡过来的,朕可以不认账。”

“皇上,奴才以为,万万不能够如此,既然大明朝做好了准备,那就一定还会想其他的办法的,通过辽东,也可以扩散消息,到时候,皇上就不好解释了。”

皇太极的脸色很是难看,隐瞒消息,其实是一种躲避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肯定不是长久之计的,但大明朝的这封信,目的就是想着摧毁大清国的根基啊。

“文程,朕也知道这样做不行,可朕没有办法取舍啊,代善是朕的二哥,朕何尝不想赎回二哥,但用耿仲明和尚可喜交换,这岂不是要毁掉我大清的根基,一旦我大清国的汉人都心生异志,国家如何维持啊,满人能够做什么,朕还是清楚的。”

皇太极说出来这些话,范文程是相信的,这么多年了,范文程很清楚,皇太极的看法和观点,早就和那些满人权贵不同了,做任何的事情,想到的都是大清国的未来,想到的都是大清国的强盛,哪怕是为此抑制满人权贵的权势,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不简单,要不是皇太极采取怀柔的政策,善待汉人,团结所有的民族。大清国不可能有目前的局面。当然皇太极的改变,也需要时间,不可能短时间达到目标,不管怎么说,大清国地处偏远,绝大部分的汉人。还是不会主动投靠大清国的。

范文程没有马上说话,他知道,皇太极还没有说完。

果然,皇太极很快开口了。

“文程,朕无法做出选择啊,若是交换,我大清国那么多的汉人,会怎么看,特别是近十万的汉军。会不会逃离,甚至是造反,因为一个满人,朕无法做出来这样的决定,朕也不能够做出来这样的决定。”

范文程暗暗叹息,皇太极话语的意思,其实就是考虑答应交换了,也就是在为交换找到最好的出路。怎么样的交换,才不至于引发大清国的动荡。至少将这种动荡,压低到最低的限度,在皇太极的内心,代善的地位毕竟要重要一些的。

皇太极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正常的,范文程不会觉得奇怪。家人和外人,无论怎么都是有区别,哪怕是在皇帝的眼里。

“文程,朕想着听听,你是什么意见。朕想着听你真实的想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

到了这个时候,范文程要开口了,而且要说的尽量的详细,这样才能够帮助皇太极做出来决定。

“皇上,奴才已经想过这件事情了,奴才的建议,是同意交换。”

皇太极点点头,范文程说出来这样的意见,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管是谁,恐怕都会说出来这样的意见,毕竟是在大清国,谁若是敢于说出来不交换的意见,恐怕会被那些满人权贵撕得粉碎的。

“奴才清楚,这是大明朝的计谋,说的直接一些,就是苏天成的计谋,大明朝廷里面那些迂腐的文武大臣,是不会提出来这样的计谋的,奴才也感觉到了苏天成的可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一次苏天成戳到了我大清国的痛处。”

“同意交换与不同意交换,两个意见之间,同意交换引来的矛盾要小一些,也暂时能够想到办法应付,若是不同意交换,恐怕很快就要出现麻烦了。”

“皇上想到了众多汉人与汉军的不服,奴才是汉人,若是猛然听见皇上做出来这样的决定,也是不舒服的,就更不用说诸多的汉人和汉军了,可汉人和汉军可以稳住,皇上今后采取诸多的措施,就能够稳住他们,特别是汉军,这些汉军,就算是想着回到大明朝去,可能性也是不大的,大明的江宁营如此的骁勇,不会特别重视这些汉军的。”

“皇上若是不答应交换,恐怕诸多的王公大臣,马上就要闹起来了,这是最危险的,满八旗乃是我大清国的依靠,不能够有丝毫的动荡,奴才觉得,礼亲王若是能够回到大清国,正红旗也可以再次的组建起来了。”

皇太极慢慢的站起来了,看着范文程。

“文程,你的这番分析,很有道理啊,可朕没有想好,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够稳住众多汉军的心思,能够稳住汉人的心。”

范文程没有犹豫,马上开口了。

“奴才以为,皇上不要有这等刻意的想法,皇上曾经做了很多,笼络汉人,提升汉人的地位,压制满人的权势,皇上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清国的未来,如此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奴才相信,大清国的汉人与汉军,是清楚皇上的心思的。”

“奴才斗胆了,皇上若是想着稳住汉人和汉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主中原,推翻大明朝,只有达到了那样的目的,才有可能完全降服汉人的。”

皇太极很快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了。

“文程,你的意思,朕还是要采用高压的手段,来统领汉人和汉军吗。”

“奴才不完全是这个意思,皇上可以采取两面出击的策略,一方面稳住汉人和汉军的心,一方面感化耿仲明和尚可喜,让他们自愿出面去交换,皇上不必马上做出来决断,不表态,奴才愿意在后面做工作,让耿仲明和尚可喜主动提出来,自愿去交换。”

皇太极怔了一下,这样的办法,他还真的没有想到。

“奴才还想到了,皇上尽可以不同意耿仲明与尚可喜的请求,也就是从大清国的稳定出发,奴才相信,只要皇上能够把握好,这是一次凝聚人心的机会,显示皇上求贤若渴的胸襟。”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了。

“文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理吧,有了结果,尽快禀报朕,朕可以暂时压上几日的时间,等候你的消息。”

“奴才一定会拼劲全力的,不辜负皇上的期盼。”

看着范文程走出崇政殿,皇太极脸上的神情有些意味深长,范文程的确是人才,眼看着无法解决的事情,在范文程的筹划之下,想到了不错的办法,而且采用这种办法,可以付出很小的代价,至于说范文程在后面会做一些什么工作,皇太极也是明白的,但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也默许范文程去操作了。

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进入到范文程府邸的时候,是战战兢兢的,沈阳出现的传闻,他们当然知道了,想不到大明朝准备用他们来交换礼亲王代善,要是这样的事情是真的,他们的命运就悲惨了。

自古以来叛徒的结局就不可能很好的,当初投降后金,耿仲明和尚可喜就很清楚这一点,在大明朝看来,后金鞑子乃是异族,汉人去投靠异族,等于是出卖了祖宗,等于是自绝于家族,不要说什么魂归故里,就算是死后,都不能够入宗祠的。

耿仲明和尚可喜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万一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宁愿自杀身亡,也不愿意被大明朝擒获了,孔有德被大明朝擒获,结果是凌迟处死,就是死也要遭受万般罪。

范文程请他们到府邸,两人自然是很快过来的,目前的大清国,范文程俨然就是汉人之中的领袖了,能够在皇太极的面前说到话,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