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

第633节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633节

小说: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心理上罢了,而得到了土地的农人,在生员和报纸地熏陶之下,再加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便开始对郝家感恩戴德起来。大抵来说,称颂的多,而痛骂的少,商贾们已经蜂拥而入。也购置了一些土地开设工坊,地价低廉,对于生产是极为有利的。毕竟眼下在成都府搭建一个工坊需要两千两银子,而同等规模的工坊若是在谅山。只怕没有七八千两拿不下来,绝大多数都与那居高不下的地价有关。春耕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农人都有了自己的地,因而积极性要高了许多,再加上这工坊产的农具大规模应用,效率大增,去年冬天所修建的沟渠,如今也派上了用场,今年只要风调雨顺,不但粮食不会减产,甚至有大丰收的可能。

    通往四川的铁路也正在修建,不过这里多山,修建起来,难度颇大,没有几年工夫,是不可能贯通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也不可能立见成效。

    倒是谅山那儿,对于成都府的圣法推行极为关注,报纸每日都有圣法的消息,在出现成效之后,几乎得到了一面倒的支持,许多报纸盛赞,此举利在千秋,实乃旷古未有之仁政。

    这些报纸的背后绝大多数都是大商贾,他们的赞誉,一方面是出于对郝家的盲目支持,另外一方面,却是成都府在改革对于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尽善尽美,对这些大商贾们来说,地主们的特权可谓根深蒂固,许多人此前对吞并四川等地之后,怀有疑虑,认为尤其是四川等地乃天府之国,士绅极多,郝家若是对他们予以收拢,那么极有可能会妨碍到商贾们的利益,况且他们需要消化四川等地的果实,将生意扩展开去,而士绅们乃是地头蛇,所谓强龙不过江,势必会遭遇士绅们的抱团歧视,如今这层担忧也已消失殆尽了。

    关于这一点,郝风楼倒是感触颇深,后世西洋诸国,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语言、习俗、制度方面,都与天竺国最为亲近,从情感上,他们更愿意与天竺成为伙伴,可是大量财团投资进去,往往几十亿的重金砸入,可是用不了几年,却绝大多数都灰溜溜的出去,赔了夫人又折兵,虽然天竺中央政府予以极大的支持,可是一到地方,便是无数的牛鬼蛇神,一旦他们的胃口不能满足,便有无数的手段让你关门大吉,以至于天竺固有雄心壮志,结果却总是被现实消磨得一干二净,徒呼奈何。

    报纸的称赞,谅山诸多商贾对成都府抱有了极高的期望,因而许多人蜂拥而至,如此一来,在谅山幕僚群内部,关于推广成都府经验的讨论也已经进行,一批批的生员开始抵达,开始学习这种新的模式,许多组织而来的参访团队亦是盘踞于此,高谈阔论,这里显然又成了一处希望之地,王府那儿已经开始极力支持推广圣法了。

    而这一切对于郝风楼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一直以来,大家对郝风楼的印象,绝大多数来自于军功,而此次圣法改制的成功,某种程度让许多人对这位‘王世子’殿下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偌大的封土,早已不再只是谅山弹丸之地,一切的一切,从成都府开始,蔓延了更多的希望。

    推广圣法比预期要顺利得多,有了成都的前车之鉴,再加上陈学对其的肯定,因而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各种对士绅的丑化和抨击已经酝酿,而各地的农户,但凡能接触到外头世界的,也急盼能够拥有土地,各省各府的士绅,亦是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不待圣法推行开,这些人已经开始及早四处兜售自己的土地了。

    一个旧的世界,已经开始土崩瓦解。

    …………………………………………………………………………………………………………………………………………………………………………………………………………………………………………………………………………………………………………………………………………

    文宣三年。

    周王世子朱有炖已经登基,改元文宣,在太后和大臣的拥戴之下,这位天子的事迹乏善可陈,却是颇受拥戴。

    朝廷国事维艰,乱子却是一个接了一个。

    早在两三年前,自广东和四川等地逃来的士绅,便引起了朝野的轩然大波,郝家父子如此对待士大夫,凶残毕露,可谓是令人发指。

    反倒在谅山,却是一片祥和。

    少年讲武堂并不在谅山城中,而是在远郊,这里有占地数千亩,招纳的学员有四千余人。

    他们的操练科目,并不比真正的营队要少,清早起来,旋即便是晨操,吃饭,上午则是队列操练,正午用过饭后,会有一个时辰的小憩,下午则是作战训练,只有傍晚的时候,则是文化知识,其中测绘、通信、火炮养护、校准、营地建设等等知识也会有,前期主要是四书五经和算数,学习两年之后,则是各种专业的带兵知识。

    聘请的教官,尽都是军中退下来的,讲武堂的校长一向是由郝政担任,而真正主持校务的,则是副校长,此后有总教官、督导、教官、助手教官、博士等等。

    这里的孩子,每日操练,个个都如小牛犊子一般,他们的出身都是不错,至不济,都是烈士家属,此外都是武官们的子弟,就在一年前,郝勤民也进来了。

    这位王世子起初的时候,还颇为调皮,颇有点纨绔气质,毕竟老爹去了成都,此前又是东征西战,每日都被家里一群女眷们围着,有郝老夫人的疼爱宠溺,整个人骄傲的像只小公鸡一样,不过很快,他就吃了苦头,在这里,他孤立无援,教官们早已得了吩咐,对他并无优待,这位世子殿下可就倒霉了,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流了不少眼泪。

    只是可惜,这些眼泪,流了也是没用。

    不能完成操练,迎接他的便是教官的吼叫和同学的奚落。

    身份出身固然要紧,可是对于一些半大的孩子来说,在学堂里,他们被灌输的极强的荣誉观念,并不瞧得起你这爱哭鼻子的家伙。

    郝勤民在从天堂跌到地狱之后,终于还是老实了,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若是不放下娇气,这日子便没法过了。

    调整了心态,虎父无犬子,虽然郝勤民在学堂的表现并不出彩,倒也还说的过去。

    …………………………………………………………………………………………………………………………………………………………

    第一章,睡觉睡糊涂了,早上起来,打雷闪电,停电,所以睡了个回笼觉,结果一点多才起来,望见谅。(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六章:传统

    一大清早,郝勤民所在的第四期小队便开始操练了,他们是新学员,因而操练极为刻苦,半年多的时间还算习惯,郝勤民渐渐的,也和大家打成一片,没有了架子,在队列之中,他显得很不起眼,不过这个家伙比从前要明显的健壮了许多,就好像一个小牛犊子,浑身带着朝气。

    其实最难熬的就是晨操,刚刚起来,快速洗簌之后便是在号声中全副武装的集结,脚下笨重的靴子在队列行进中用不了多久便会汗淋淋的,裹脚布就好像湿了一样,磨得脚上生一层层的老茧。

    在这里,大家渐渐的忘了他的世子身份,因为在讲武堂,每一个学员所有的个性都被磨了个一干二净,尤其是在操练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模一样。

    郝勤民的性子显得坚韧了许多,他挺直着腰板,踩着厚重的牛皮靴子,全副武装,在队列中一步步行进,教官手持着棍棒,朝着他们大吼,有时为了保持一个动作,浑身酸麻得像是触电一样,可是他身躯虽在颤抖,却咬着牙,一声不吭。

    倒是这时候,一个讲武堂中的教官快步而来,在校场不远处大吼:“郝勤民,出列。”

    郝勤民微微一愣,大是松口气,走出来。

    “立即换一身衣衫,准你告假一日,回家探亲。”

    “探……告假…”

    “要叫大人。”

    “是,大人!”

    “立即出发,马车已经在等了。你的父亲回来了。”

    父亲……

    郝勤民这才有了模糊的印象。

    事实上,郝勤民对这个爹的印象并不深刻。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与郝风楼的相处时间并不多。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对于郝风楼的了解,无非来自于各种报纸和各种津津乐道的坊间流言,或是学堂教官的训示,定南王百战百胜,定南王公私分明,定南王所到之处,定南王殿下……

    不得不说,有这么一个爹。给了郝勤民许多的风头,他心里也曾有过暗爽和骄傲,可与此同时,父亲对于他来说是遥远的,父亲属于谅山,属于谅山军,属于许多军民百姓,若说郝勤民和郝风楼之间的联系,只怕绝大多数。无非只剩下了血缘。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既为之骄傲,又颇有些将其视为楷模,可是同时。又带着几分幽怨和疏离,不过郝勤民依旧很兴奋,他终于想起自己和寻常人的不同。因为他看到教官说到自己父亲的时候,那眼眸中的敬畏。郝勤民连忙行了个军礼,高声道:“遵命。”

    ………………………………………………………………………………………………………………………………………………………………………………………………………………………………………………………………

    郝勤民回到了家。

    而今日的王府显得格外的热闹。到了正殿,便看到一大家子人聚在了一起,被众星捧月的,正是郝风楼。

    郝风楼在成都府数年,几乎主持了整个圣法的推行,从四川到广东,圣法的风暴已经席卷。

    除此之外,各省的主要铁路干道也基本已经贯通,三四年的时间里,郝家发售了六亿纹银的债券,发动了数十万劳工建设,如今终于可以看到回报,郝风楼这一趟就是从成都府坐着蒸汽车回来的,那摇摇晃晃犹如老牛一般蠕动的蒸汽车,坐了三天三夜才抵达目的地,郝风楼整个人的骨头几乎要散架,不过他依旧兴致勃勃,各处铁路的贯通,便意味着郝家对于各省的控制力已经通过圣法推行,通过铁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这些暂时不是郝风楼考量的,难得回家,理应轻松一下了。

    看到了郝勤民,郝风楼笑了,朝他招招手,郝勤民犹豫了一下才上前,最后身子挺了挺,行了个礼:“卑下见过殿下。”

    满屋子顿时哄堂大笑,郝母显然对此事还有些芥蒂,不由埋怨道:“瞧瞧,这讲武堂把孩子教成了什么样子,爹不像爹,做儿子的不像做儿子的,来,勤民,到我这儿来。”

    郝勤民却是伫立着不动,等候郝风楼的命令。

    这个举动让郝母更是有几分火气,禁不住道:“你瞧瞧,哎……这哪里像一家子人。”

    郝风楼却是笑道:“母亲,这样虽有不妥之处,可是却是为了郝家的未来打算,与其孩子成这个样子,总比每日飞鹰逗狗强,勤民未来是要继承家业的,若是不晓得规矩,如何能服众?好小子,倒是有点儿模样了,这样很好,现在进行的是什么操练?”

    郝勤民正色道:“白日步操,夜里是算数。”

    郝风楼颌首点头,道:“步操是最紧要的,是不是精兵,从步操就能看得出来,朝廷那儿也练新军,可是步操就不行,为何?其一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武官不把这当一回事,只想着敷衍,上头不约束,下头也就浑不在意,没了步操就不能协同,士卒就不晓得忍耐,熬不了苦,一旦临阵,便能看出他们的孱弱,所以在朝廷的官军里,个人勇武方面的精兵也不是没有,可是真正作战,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各部之间各行其是,各队之间也不能紧密配合,寻常小卒呢,亦是不能协调统一,最后往往一排枪过去便找不着北了。所以以为父的经验,带兵的人不看他下头的人铳法准不准,也未必就看他下头的人是不是勇悍,父王只看一条,就是步操,这些,你记着,以后会有用,将来带了兵,打了仗,就晓得了。”

    郝母禁不住道:“还要带兵打仗?”

    郝风楼这时候反而态度坚决了:“若是将来不带兵打仗,那他就不配姓郝,也承不了祖业,孩儿让他入讲武学堂做什么?母亲,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些事就不必担心了。”

    …………………………………………………………………………………………

    第二章到,月中了,月票惨淡,求点月票!(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七章:逆水行舟

    郝母生了一阵闷气,终究还是被儿子回家的喜悦所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