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

第259节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259节

小说: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眼前的处境,朱棣可谓是深痛恶绝,而对交趾所发生的事,朱棣亦是忧心不已。

    交趾的事怎么瞒得过他?以他的眼光当然明白交趾现在遇到了一个死结。一方面,他不能大动干戈,再不可能发动一场南征。可问题在于,单凭交趾和广西的卫兵,这叛贼是越剿越多。可见那些个流官已在交趾人心丧尽,眼下进剿宛如抱薪救火,越剿,交趾越是混乱,越是混乱,就有越多人流离失所,会有越来越多的乱兵劫掠。导致人心丧失得更快,使许多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从良善百姓变成叛贼。

    这样下去。这交趾于朱棣来说实在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剿不掉叛贼,任由这样糜烂下去。难道就此放弃?朱棣当然不肯放弃。登基这么多久,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个,他不是建文,建文是正统,名正言顺,而他名为靖难,却是自知自己得位不正,正需要脸上贴金。彰显文治武功,才能显示这是天意如此。维持自己的皇权稳固,否则一旦招致人的怀疑,沦为了笑柄,可就不妙。

    眼下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剿贼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如何安抚和招讨,安抚是一方面,招讨也是一方面,一味的任用一种法子,都不足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猛地……朱棣似乎想起了一份奏书。

    这份奏书还是半年之前,郝风楼进上的,此前郝风楼和一些大臣争论交趾的问题,最后朱棣打算推郡县,郝风楼倒是没有继续争辩,只是上了一道陈情,说什么陛下推行郡县本没有错,只是交趾亦有特殊之处,流官自有流官的弊端,一旦流官为祸则交趾必乱。何不如效仿云南,一面设置流官,另一面分封土司,先稳固人心,再徐徐图之。

    若是从前,朱棣对此不以为然,而现如今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当时郝风楼的论点很简单,无非是安南人虽是汉服汉语,可问题在于士绅豪族们终究及不上中原的士人,若是使他们参与科举,即便是安南大儒也难以考中,安南还在的时候,他们尚可以做官,可是并入了大明,数十上百个子弟竟连个举人、秀才都未必捞得到,没有功名还谈什么士绅,不是士绅,流官必定对其满不在乎,如此一来,双方的矛盾必定加剧,假若连这些人都对朝廷心怀愤恨,若是暗中煽风点火,交趾必乱。

    郝风楼的预言……实现了……

    朱棣不由苦笑,当时自己显然自信过了头,当时还觉得郝风楼是胡说八道,现在细细思来竟是十分有道理,历朝历代,做皇帝的总是喊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事实也是如此,士绅们根据培养子弟,得到大小不一的功名,而这些功名又成为了特权,有了这个特权,上任的官员到任之后自然不会轻易得罪这些‘士人’,毕竟这些人影响着士林清议,甚至在本地乃至于朝廷,都有如蜘蛛网一般的关系,因此上任的官员要体现‘爱民如子’,就不免要对这些士人极尽优渥。而士绅们呢,在得到地方父母官的‘照顾’之后,再协助官府办差,如催粮、捕盗、办学、修桥铺路之类的事,双方的权利是互补的,地方官代表的是朝廷,而士绅代表的是本地的影响,在地方上,双方通力合作,一起治理百姓。

    可是在安南,显然这个基础就彻底的打散了,由于交趾没有士,自然也就没有绅,那么在地方官员眼里,这些人不过是一群巨贾和豪强罢了,你没有影响力,不能威胁到人家,不能影响到他的仕途,人家不整你整谁,于是流官贪婪无度,大权在握,根本罔顾‘民情’,而那些交趾豪族,地位在交趾建省之后本就急转直下,又受地方官盘剥,不免心怀怨恨,在这种情况之下,稍微有点火星,有一群百姓造反,原本那些协同官府一起弹压民变的士绅们,摇身一变,竟都成了反贼。

    一丁点的百姓造反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是假若在这民变背后却交织了许多地方豪族,事情可就严重了。

    朱棣忍不住唤道:“郑和,你来。”

    郑和连忙来了,小心翼翼地道:“奴婢在。”

    朱棣慢悠悠地道:“朕有意让你下西洋,让你及早做好准备,这话,你还记得么?”

    郑和道:“奴婢不敢忘。”

    朱棣抿嘴一笑,道:“可是现在,朕就要让你做准备了,海防船厂便在制造下西洋的大船,朕打算命你去一趟。”

    “啊……”绕是郑和再如何沉稳,听了这话也是大吃一惊。

    朱棣正色道:“你去瞧瞧船吧,朕敕你海防船厂督造,即刻去交趾一趟,见了你那师兄……”朱棣眯起眼,交代道:“得给朕传几句话。其一,郝家世镇交趾,一切都可便宜行事,但凡能使交趾稳固,无论任何手段都不必有忌讳,招讨之事也由着他去,告诉他,半年多前的奏书,朕已经再看过一遍,觉得颇有道理。”

    郑和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恭顺的道:“奴婢明白了。”

    朱棣笑吟吟地道:“既然明白,那么明日就动身,造船的事耽搁不得啊。”

    郑和心里想,造船的事有自己和没自己都是一样,怎么可能耽误不得?难道自己去了,这造船的速度就能加快?多半陛下所挂念的还是交趾,郑和深知朱棣的心思,也不好说破,只是颌首点头,告退去了。

    郑和不是第一次出宫,事实上,他也算是见识过世面的人,当年靖难,他也是东奔西走,出过不少的力。

    既然心知陛下急迫,郑和也不敢怠慢,吩咐人给自己收拾了行装,挑选了十几个随行的‘天差’,次日一大清早便向朱棣请辞。

    朱棣朝他微笑,不过郑和看陛下眼中布满血丝的样子,显是昨夜一宿未睡,于是忍不住道:“陛下要好生照顾身子,奴婢此去只怕没有数月功夫是回不来了。”

    朱棣却是笑了笑道:“去吧,朕这里有一份书信,记着,这不是圣旨,只是书信,你转送给郝风楼,让他看看。”

    朱棣拿起来的,居然一沓厚厚的文书,看上去,只怕洋洋洒洒有万言之多,郑和这才明白天子为何一宿未睡了,敢情弄了一晚上就是为了写这么一通书信。

    不过单单从这一点看,便可见朱棣对这封书信的重视,郑和接了,小心收好,道:“奴婢告辞。”

    ………………………………………………………………………………………………………………………………………………………………

    目送走郑和,朱棣孑身一人站在这空旷的殿中。双目散发着幽光,他的目光又忍不住去看殿中的梁柱,他依稀记得,有一次郝风楼不知犯了什么错被自己唤来,当着他的面告诉郝风楼,自己并非要他做一个善人,而是要做大明的梁柱,是了,似乎是关乎龙江船厂的事。

    想到一些往事,朱棣不由哂笑。

    可是当他再看这梁柱的时候,便忍不住喃喃自语道:“交趾大厦将倾,一根独木能撑得住么?撑住了那是万幸,撑不住又当如何?”

    一股重重的阴霾压在了朱棣的心头,他的嘴唇不由颤动了一下,眼眸旋即变得刚硬起来,对方才的担忧一笑置之,天塌不下来,即便是天塌下来,还有朕留在那里的那根柱子,即便柱子不成,朕大不了不要这张脸皮,无妨再做一次交趾的定海神针罢了。

    ………………………………………………………………………………………………………………………………………………………………

    第一章道,同学们,期待已久,事情很快要发生了,大家先别急哈!(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荣华富贵

    一份份旨意飞马送往交趾,而郝家这边立即迎来了喜讯。

    听到了特许的旨意之后,郝政倒还算平静,在他看来,这只是宫里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然是天子不愿追究逃户的事。

    可是在郝风楼看来,却是大大的不同,他当然清楚郝家这是当真要发达了。

    谅山能有今天,无非在于钻了‘国策’的空子而已,不过钻空子终究还是违法,今日朝廷不关注不代表明日朝廷不关注。这里倒是有点像是后世的某个城市,原本只是个小渔港,却因为四处战乱,从而大量吸引了富人和难民,偌大国家的财富,为了躲避风险,纷纷涌入这巴掌大的城市。眼下安南战乱,大明禁锢商贾,这才有了谅山飞速的繁荣。

    有了这个特许,郝风楼几乎可以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而事实上,特许发出来,谅山便立即发文各府各县,命人四处张贴文榜,无非是告诫沿途官府,不得拦截前来谅山的商贾,为保证商道,郝家这边会密使人四处探访,凡有刁难商贾、抽取关卡税赋的,少不得要弹劾检举之类。

    神武卫飞速的运转起来,到处在布置眼线,很快,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传到了谅山。

    南宁雁江关,有商贾途径此地,因为是前往谅山,所以并没有办路引,可是到了关卡却被官兵拦截,斥其为匪,图谋不轨。不但将货扣了,还将人拿住。

    这消息次日清早便到了谅山,而用不了多久。郝家就有了动作。

    一份份措辞强硬的公文送抵广西布政使司和位于南宁的都指挥使司,郝政几乎是用斥责的口吻讲述了这件事的经过,甚至连被关押的商贾姓名,拦截他的几个兵丁,乃至于当日当值的守备官,都是一个不落,说得清清楚楚。

    广西都指挥使曾燕此刻拿着这份烫手的公文。不禁苦笑。

    各路关卡确实是他管的,广西十三卫的卫所官兵也统统归他节制,朝廷养兵的态度是。给大家分发了土地,其余的就任你们自生自灭。

    可是广西这地方和其他地方不同,这里土地贫瘠,虽然各卫也有土地。可终究还是困苦。因此各路的关卡就成了大家打牙祭的对象,这种事,他这都指挥使懒得理会,更何况各卫从那里得了油水,少不得还要奉上一些,因此曾燕对此一向是纵容态度的。

    可是现在,圣旨下来,这边有了点风吹草动。郝家立即跺脚,曾燕气得吐血。叫了个佐官来痛斥道:“这消息是谁走漏的?为何人家连守备、动手的官兵都一清二楚?现在倒好,人家要索要人了,哼……老夫早就说了,要节制,要节制,不要授人以柄,现在怎么说?”

    这佐官苦笑道:“刘守备那边也是没法子,这么多兄弟……”

    曾燕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便将这公文丢到了一边,淡淡的道:“这件事少不得要和郝家那边扯皮,罢,多说也是无益。”

    其实他倒是并不是很担心,无非就是打嘴仗而已,自己承郝家一点面子,说几句好话也就是了,不过是个商贾,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接下来,曾燕便知道事情没有这样的简单了。

    因为接下来,广西布政使司来过问了,桂林来的公文措辞也很是强硬,颇有几分兴师问罪的意思。

    反正这事儿和广西布政使司没什么牵连,三司本就相互制约,布政使巴不得拿点把柄来展现一下自己的权威。

    曾燕自然只是冷哼以对,在他看来,无非是布政使司向要刷一下存在感而已。

    可是当分巡御使上了弹劾的时候,曾燕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郝家、布政使司、御使,这三个不相干的东西居然凑在了一起,更苦逼的是,当一个人出现在了都指挥使衙门时,曾燕彻底的吓尿了。

    打头的是亲军,都是一身的麒麟服,吓得门外的亲兵大气不敢出,任谁都知道,人家一个随扈都他娘的和衙里的堂官一个品级,换谁都哆嗦啊,尤其是广西这种地方,平时也不见什么大人物来,而紧接着出现的那个太监,更像是传说中的人物。

    郑和病了,略染了几分风寒,虽是在这种炎热的天气,却还披着一件大红的披风,从轿子里钻出来,咳嗽了几声,抬眸一抬,却并不进衙。

    里头的人已经通报了,曾燕不知对方什么来路,却还是乖乖的出来迎接。

    一见到郑和,曾燕立即知道此人是谁了。

    曾燕其实也是靖难出身,否则不可能委托重任,郑公公是什么人,他怎会不知?这可是陛下身前的大红人,和诸多靖难勋臣交情匪浅的人物。

    曾燕忙挤出笑,正待说几句客套话。郑和却是森然一笑道:“曾大人,如今做了这都指挥使,好大的威风?”

    曾燕忙道:“哪里,哪里,不知公公远来……”

    郑和却是摆摆手,又是咳嗽,接着才道:“少来这些,咱家来是问一桩事的,问完了就走,你是北平人是不是?陛下委你来这里,自是信重你,既然信重你,你为何抗旨不尊?你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