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75节

食王传-第175节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想到慎家对王况是无比的信赖,王况让他们搞个几亩地深耕密作,他们竟然是把慎家所有的田地全这么搞了,而且拍了胸跟佃农们保证,若是没有收成,或者说是收成比不上往年,就按了桂花的先例,这些佃农们的地租不光全免了,慎家还会倒贴钱粮给他们,既然东家这么说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听东家的罢。

不光是如此,慎家今年的田埂上全种满了米仁,其他家的是没跟着深耕密作,但一看这田埂上种米仁,就都说,咦,这法子好,不占田地,还能有米仁收成,米仁虽然难臼难粜,但好歹也是个收成不是?而且种田埂上,还是额外的收成,照顾田里时候,顺便着也就照顾了,多费不了多少气力。

也就是在开春,建州衙门给各县都出了公文,说是但凡是无主的山石地,不适宜开荒种粮的,若是有人开了去种番薯,头三年免交一切的赋税,到了第四年上,若是还想种,那就交些钱到县里去,把那块地归到自家名下,赋税按良田的三分之一征收。

但是,公文同时严格规定了,若是长有碗口以上粗的树木的山石地,已经成林的,不许开荒,树木必须保留,若有人违反了,出首举报者可获重奖。

同时,还规定了,以后上山砍柴,都要尽量只砍枝桠,不能把整棵树给砍倒,如要是砍了整棵树的,每砍一棵,必须补种成活三棵该类的树苗,以后各县要派人定期抽查,将此项作为各亭长的课考内容之一,荒山越多之地的亭长,课考评级越低,密林越多的亭,其亭长的课考评级就越高。

事实上,王况也知道,这个政令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做,总比不做强。因此上,他是强烈要求黄良加上去的,黄良倒也光棍,在公文上文不文,白不白的添了不伦不类的一句,这是王况要求的。

好吧,既然是小东家要咱们这么做,咱们就照做了就是,小东家既然这么说,就必定有其道理存在,再说了,无主又没长成林的石山地本来就不少,一户人家,劳动力就那么多,你开得再多的地,那也要忙得过来啊;就算是不让砍整棵树,可细想下,小东家这是为咱想呢,树留着,来年还会再长枝叶,砍一棵补三棵,这树不就越来越多了么?那以后再砍柴不就不用跑大老远的去了么?得,也别砍一棵补三棵了,以后只要上山,季节对的话,咱瞅着有空地,就种上就是,反正上山是空手的么,多背几棵树苗又累不死人。

王况是没想到自己的号召力影响,一直到了几年后,建安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王况才知道原来不管是猎户还是村民,只要在春夏季上了山,绝对不空手去的,都要背那么几棵树苗去,或者说撅把锄头,上山将一些长的位置不好的小树苗给移到好长的地方去,这是后话了。

今年王况也没打算再推出什么新东西,不管推出什么,总得要给百姓们消化吸收的时间,让他们适应过来,一样一样来,急不得。

但是曲辕犁倒是有了进展,王况只说了句把辕改成弯的试试,就有把式改了几次,改了出来,样式和后世的曲辕犁不大像,效果也没王况想象的那么好,但总归是出来了,而且效率是有提高,这个就让工匠们自己去摸索了,曲辕犁的推广是必须伴随着耕牛的普及的,因为受力方向不同,直辕犁适合人拉,但曲辕犁则必须是由耕牛来拉,若是还用人力,效果反而比直辕犁差不少。

现在整个建州还是缺耕牛,即便是州上县里连续的两年派人到外地购买,但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你建州要,其他地方也是要的。

既然如此,那么好吧,那就自己繁殖,因此上,县里州上又出了个政令,凡是有母牛的,若是能产崽且成活的,你每卖一头,县上给你补贴一点,让你卖牛也有钱赚。当然了,买牛的也会给你补贴,你买了一头牛犊给你补贴多少,买一头能生产的母牛给你多少,买壮牛补贴多少,这都有数。

因此,今年有不少人家家里有母牛的,就开始精心照料了起来,要是按公文上说的,这只要卖了两头牛犊,一头牛的钱可就赚回来了,诱惑力还是蛮大的。

五月初,派去和魏小五接头的家人带回来了消息,说是调查了长安周边的州县,发现于祁中去过不少地方,都是有建安小食铺的,而那些小食铺有许多在之后都发生了中毒事件。

同时,跟着回来的孙二和李大胆也带回了消息,说是长安东市那家建安小食掌柜也认出了于祁中,指认给了苗五看,说就是在小东家第一次去那家建安小食铺的时候,正是当日嗤笑小东家是土包子,而被掌柜的拒绝卖烧饼给他的那位书生。

只凭这两点,王况就确定,幕后之人就是于祁中几乎没跑了。

没有证据,是的,没有证据,没有抓到投毒之人,因为随着后面各建安小食都采用了王况提出的办法,就只在开始的时候偶尔有食客中毒,但是,因为伙计当着客人的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吃了都没事,食客吃了有事,所以,其他的食客也是不笨,马上就明白了过来,这是有人投毒了,而且倒下的几乎都是中途有什么事情离开了一下的人。

因此,随着流言四起,说是什么有邪魔歪道之人想要谋财害命,或着说是想取人魂魄修炼等等的谣言起来,各地的官府已经开始介入调查,所以,后面就几乎再也没什么中毒事件发生,或许,投毒人怕了,收手了。

当然,要是王况能狠狠心,放任着投毒人的作为,总会是能抓到投毒人的,但那是以牺牲食客为代价,这个王况可做不出来,说什么为了什么什么,小部分的牺牲是必须的,这都是TMD扯蛋,都是草菅人命,要牺牲,怎么不牺牲你自己?既然要高尚,那就从你自己做起啊?!

没有证据,哥照样办你!

是的,王况准备行动了,他不是司法机关,他才不讲什么证据,只要判断是对的,该出手就出手,难道还要等到他再出妖蛾子,非要闹出什么人命来了才出手?王况没这么仁慈。

当然,还是要借了李老二这把刀,这刀好用啊,锋利无比啊,几乎横扫天下都不带有什么阻力的,这么好的刀不用白不用。

七月开始,各地开始流传一个传言,说是某个朝中大臣家的小郎,因为前两年去建安小食买烧饼被拒,因此对建安小食怀恨在心,连带着对建安乃至建州人也怀恨起来,谋划了投毒事件,并绘声绘色的说某月某日,该小郎到过何地,会见了某个痞子无赖,然后,这个地方的建安小食就出事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世民的小算盘

谣言的传播速度是非常的快的,更何况这个是有关于前段时间闹得有些地方人心惶惶的中毒事件呢?有人关心,那么就有人传播。

没人知道这消息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传起,由谁传出来的,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只知道约摸是从东都洛阳一带开始流传开来,渐渐的向四周扩散,没几天工夫,就经由了贩夫行商及游学之人的口传到了关中地区。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仿佛片息之间就传遍了整个中原及关中地区。

而建安,乃至整个江南两道,这样的流言却是很少,并不是没人听到,只不过江南两道除了江淮一带交通便利外,其他地方交通都不发达,往来所需时日不短,所以也就没来得及传过去,但这,恰恰的把流言是从建安来的所有猜测全掐灭在了人们的口舌之前。

时间回到六月的一个晚上,月黑风高,东都洛阳的一个破败的,刚走水不久的残垣断壁下,两个乞儿正靠着残破的半截墙,忍受着肚里馋虫传来的抗议,闭着眼,却是怎么也睡不着。

突然,一个年龄小些的乞儿掀了掀鼻子,眼睛猛的睁得老大:眼前不知道什么时候点上了一支烛火,烛火前摆着满满两碗白米饭,饭上面还铺了满满的,有肉,有蛋有菜。他低声欢呼一下,把另一个年龄大些的乞儿惊动了,看到面前的景象,他反手将小乞儿搂在怀里,警惕的盯着对面。

一个全身黑衣,脸上也是用烟锅灰抹黑了的汉子,正蹲在不远处,沙哑着声:“吃罢。”

自己一个小乞儿,无财无物,值钱的,只有一条命罢了,若是能做个饿死鬼,那就拿去就是。大不了,若要是让某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某就自绝于此,将此命抵了就是了。两个乞儿对视一眼,心中不约而同的有了这个想法,也不再说话,端起碗就吃。

在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的当间,黑衣人慢斯条理的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小郎,也是乞儿出生,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曾经几乎都要饿死病死了,但老天怜见,让他从鬼门关里逃了回来,那小郎也是发奋,只在一年间,就成了一个客栈的小东家,然后进京又医治了皇后的病症,如今也得了官,正在家乡,带着乡亲们努力的做事,要把乡亲们带往康庄大道(这个成语提早出现)上去,而且效果也已经很明显了,如今那个小郎家乡人的生活比起前两年来,好了不知道有多少。

“郎君说的便是建安宣德郎罢?”年龄稍长些的乞儿此时已经吃了半碗,而且吃的几乎是米饭,菜并没怎么动,此时,年龄小些的反而是已经吃完了,年长的乞儿将自己碗中所剩的全拨到年龄稍小的乞儿碗里后,抬头问道。

而这时候,小乞儿又将碗中的饭菜全拨回了大乞儿的碗中,并用一双手紧紧的将自己的空碗扣在地上,但是从他那在微弱的烛火中上下滚动着的喉头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小乞儿并没吃饱。

见到这一幕,黑衣人暗中点了点头:“正是。”

王况从个乞儿发迹到如今当了宣德郎的事情,如今几乎整个中原的乞儿都知道,或许是因为命运曾经相同的原因,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王况的故事流传范围在乞儿和破落户里是最广的,在乞儿圈里,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几乎每个行乞过不短时间的都知道,都是耳熟能详,甚至于,他们中不少人还能很详细的记得,某年某月,王况做了什么等等,详尽得连王况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这个细节都不落下。

黑衣人便是黄大,这两个乞儿所在,就是魏小五的人提供的,他们赶车走南闯北,除了客人外,打交道最多的便是搭便车的乞儿,只要客人不反对,他们也都愿意捎上一程,对他们中一些人哪些忠厚老实,那些血气方刚都有了解。

黄大正是恰好要来洛阳查看一下当年陷害他的那个珠宝掌柜的下场是否真如长孙煜所说的,得到了处置。有听到过路上不少乞儿在谈论着王况的事情,灵机一动,就让魏小五的人给他提供几个可靠的人选。

是的,王况并没交代黄大做这些,王况本来还是想再过段时间,等到中毒事件慢慢的被人淡忘了之后,沿用对付骆武的办法来对付于祁中。反正李老二不傻,事后肯定能猜到自己又将他拿了当刀用了一回,既然他能猜到,干脆也不瞒李老二,直接暗示给他:这于祁中将况得罪惨了,况就是要办他。

瞒着李老二被他发觉的罪过要远大于直接暗示给他的罪过,要是李老二不愿意办,王况也不排除直接将于家父子在生死簿上勾上一笔,自己当一回判官。

以李老二的智慧,只需要将各地中毒事件及于祁中的活动一一串连起来,也是能猜到于祁中到底干了些什么的,李老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样嫉恨的小人,要不然他当年也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说白了,其中固然有他想上位的心,但何尝又不是被建成太子的嫉恨他的功高之心给逼的?所以王况拿定了,李老而肯定会办于家,但要办于祁中,总得有个由头,自己只是给了李老二一个下刀的借口。

但是王况却是忘了这一点,他这是在诬陷别人谋逆,偶尔一次用来自保,李老二看在王况的功劳上,加上骆武也确实该死,自然不会追究,但要是常这么用,那也是犯了大忌。

王况终究是个凡人,又是受了后世的教育,对什么谋逆这类的东西并不怎么看重,在他心里,一国之君比起百姓来,并没什么不同。因为从来没有感受过皇权不可挑衅的底线,也是一路上基本都是顺风顺水的过来,所以也就没想到那么深了去。

反而是黄大这些当代人,骨子里早就深深烙上了皇权的威严,只要不被逼急了,他们是不愿也不敢去挑衅天子威严的。所以,在王况派了黄大来洛阳查证那个珠宝铺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这两个乞儿,黄大也观察了几天了,确实是如同魏小五的人说的,兄弟扶持,不离不弃,行乞之时也是彬彬有礼,这简直就是小东家兄弟俩当年的翻版。

“要某兄弟做什么?”年龄长些的乞儿无奈的看着弟弟紧扣在地上的碗,又问黄大。

“近段时日,各地建安小食铺的投毒事件,你应该知道了罢?”

“知道,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