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中世纪-第3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维京人开始纷纷议论起来,奇怪的是维京人虽然是一支崇尚武力和掠夺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尊重法律和传统的民族。阿若德的话合乎传统和法律。这在维京人的思想中引起了动摇。
“您说的对伯爵大人,既然巴努克把这座岛屿给了您,那么您就是我们合法的首领。更何况我们也接受可圣灵的教诲,不过我们请求您不要派我们去和自己的同胞作战,他们中有我们世代的朋友甚至亲戚。”
“告诉我你的名字。”阿若德对这名维京人的代表询问道。
“我是一名渔夫,名字叫塔伯,是艾曼纽之子。”渔夫塔伯对阿若德报上自己的名字。
“很好渔夫塔伯,作为西兰岛的合法统治者,我要求罗德家族、盖里家族和昆顿家族前来向我效忠这不过分吧?”阿若德对渔夫塔伯问道。
“当然,这是您的权利。”渔夫塔伯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道。
“那么如果是丹麦王巴努克统治着这座岛屿的时候,罗德家族、盖里家族和昆顿家族的人不向他效忠,那么后果是什么?”阿若德又问道。
“形同反叛。”渔夫塔伯皱着眉头回答道,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反驳的事实,而维京人以说谎为耻辱。
“我派出使者要求罗德家族、盖里家族和昆顿家族向我臣服效忠,如果他们向我效忠了,我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有自己的土地和信仰,在西兰岛上平静的生活。”阿若德对渔夫塔伯讲出自己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可以说十分的优厚和宽容,听的渔夫塔伯的眉头不由的都挑了挑。
“这是一个很公正的条件。”渔夫塔伯点头说道。
“因此,如果罗德家族、盖里家族和昆顿家族还是拒绝我的条件,那么你们认为我再宣布其为叛逆进行讨伐是公正的吧。”阿若德耐心的对维京人解释道,他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重申着自己的权利,就连地方官都觉得伯爵大人实在是对这些野蛮的维京人太仁慈了。
“如此,我愿意向伯爵大人效忠,不是因为您的权利,而是为您是一个公正的统治者。”渔夫塔伯认真的点点脑袋,他走到阿若德的面前,站在阿若德身边的持剑侍从上前一步企图阻挡,不过被阿若德挥手阻止。
“我向上帝和基督发誓愿意向您效忠,奉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渔夫塔伯跪在阿若德的面前向他发誓道。
“我,梅克伦堡和西兰岛的统治者,接受你的效忠,并且确保你和家人在我的庇护之下平静安详的生活。”阿若德将自己插入剑鞘中的剑,双手杵在地面上,大声的宣布接受效忠,有了表率作用一个又一个的维京人来到阿若德的面前,向阿若德发誓效忠,在空地的周围他们的亲人站在那里看着。
“我们已经向您效忠了,请问伯爵大人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当效忠仪式完成之后,渔夫塔伯向阿若德询问道。
“我的工匠们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支棍棒,从现在开始每一天你们都要在早晨和下午集中在空地上,进行使用棍棒的训练,当然在早晨和午后每人会得到一份食物。”阿若德对维京人做出了命令道。
“棍棒?”渔夫塔伯吃惊的看着阿若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就算是一群渔夫和农夫,不过在原本的维京人的社会中,每一个成年的维京男人都会使用战斧和圆盾。可是现在阿若德竟然要求他们使用棍棒,这种小孩子都会厌弃的武器让他们这些成年人使用简直不可思议。
“没错,是棍棒,既然你们为我效忠了,就算是使用稻草也要去做。”阿若德严厉的命令道,在誓言的约束下这群皈依的维京人只好悻悻而去,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誓言的重视是普遍的,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违背。
被削圆的光滑的棍棒分发在了每一个的维京人手中,他们赤着上身看着手中的棍棒觉得好笑,不过当阿若德一本正经的来到空地上的时候。手中竟然也拿着一根棍棒。这让他们不得不收起玩笑的笑容,看面前这个日耳曼贵族搞什么名堂。
“你们跟着我做,双手握紧棍棒,上举。下劈~~~。”阿若德拿着棍棒面对着维京人们。做出上举和下劈的动作。一丝不苟的动作行云流水般完成,看见领主都在做这个动作,维京人在渔夫塔伯的带领下也跟着作起来。
“呵。呵,哈~~~~。”顿时在往昔丹麦王的木头宫殿空地上,一群维京人举起棍棒在认真的练习起来,棍棒在他们强有力的臂膀挥舞下虎虎生风,倒是似模似样起来。
当维京人在阿若德的带领下挥汗如雨的练习完毕后,才发觉太阳已经渐渐的西沉,阿若德抓着棍棒朝着维京人一挥手,带领着他们走入丹麦王巴努克的宫殿中,虽然这些维京人常年可以仰望到这所宫殿,但是在这里面用餐还是第一次,只见大多数人都仰着头四处张望着,此时仆人们已经将蜡烛点上,还有为了避寒而燃起的粗犷的高脚火炬熊熊燃烧,几条长长的木桌上摆放着各种新鲜的水果和面包,梅克伦堡的蜂蜜酒也被放在了一个大桶中,需要的人可以直接的用杯子在里面舀。
“哦,多么盛大的宴会,无比感谢您伯爵大人,这简直,简直太丰盛了。”一辈子几乎都没有见过一餐这么多食物的渔夫塔伯,拼命的咽着口水,带着感激的神色说道,他身后的其他维京人更是不堪,一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拿起食物往自己的嘴里塞,在苦寒之的北欧食物是极为珍贵的东西,而阿若德的梅克伦堡在经历了几番精耕细作,以及商人往来的交流后,物资可比北欧要丰富的多,仅仅他随船所携带的食物足够一百人拼命吃两个礼拜日的了。
“别客气,填饱你们的肚子是我作为领主的职责,在我的领地中不会让任何一位为我工作的人饿肚子的。”阿若德慷慨的举起酒杯说道。
“哈哈,说的好伯爵大人。”维京人兴奋的举起酒杯,大声的嚷嚷起来,顿时对阿若德这位领主好感大增。
“伯爵大人,我有一言不知道可否对您说说。”酒足饭饱后,满足的渔夫塔伯没有忘记往自己的口袋中揣着几个苹果,他想回家的时候给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同时没有忘记向已经微微有些醉熏的阿若德建议道。
“哦,是什么?”阿若德扶着自己的脑袋,好奇的问道。
“伯爵大人,在罗德家族、盖里家族和昆顿家族中,不乏有武力强劲的战士,同时他们都是习惯使用战斧的维京武士,而您让我们使用棍棒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是对付不了他们的,您知道短柄战斧的威力吗?”渔夫塔伯就算是喝的脚步蹒跚,可是他也不会糊涂的认为凭借棍棒能够抵挡维京武士的战斧。
“看来您很熟悉三个家族呀,告诉我们他们中那个家族武力最盛?”阿若德问道。
“这当然是昆顿家族了,昆顿家族本来就是海盗出生,他们的族人习惯使用短柄战斧,如果再配上圆盾更是锐不可当。”渔夫塔伯忧心忡忡的说道。
“噢,原来是这样,那么他们大概有多少人?”阿若德接着询问道。
“这,原本昆顿家族便生活在西北角,他们的族人大概有一百多号,能够作战的战士便有四十多名,各个是年轻力壮,常年出海作战的战士。”渔夫塔伯对阿若德解释道。
“那么你觉得其他的两个家族会一起联手反抗我吗?”阿若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了解情况的带路党,当然是不榨干他的情报决不罢休,连忙端起酒杯挤过去坐在塔伯的身边,接着询问道。
“我认为啊,不会。”渔夫塔伯看见尊贵的阿若德竟然同自己坐在一起,又被酒精刺激的晕晕乎乎的,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抹了抹酒流到的胡须上,摇着脑袋说道。
“哦,为什么?”阿若德碰了一下塔伯的酒杯,接着问道。
“罗德家族和盖里家族是耕种为生的家族,他们的关系倒是还密切,不过昆顿家族就是一群强盗,蛮横不讲理的很,就是在丹麦王巴努克的时代,昆顿家族的族人也常常去偷其他两家族的羊和农作物,双方的矛盾大的很,巴努克陛下都为他们调解过许多次。”渔夫塔伯对阿若德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阿若德的嘴角露出了微笑,只要三个家族没有联合在一起事情就好办多了,下面就看奥斯维德和小肖恩出使回来后的情况了。
朴刀
这里的“朴刀”只是个刀头,安把之处有螺口,杆棒的一端有螺丝,而且是“三个丫儿”,安装好了,十分结实。《水浒传》中许多地方写到朴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很长,平时不用,便象长枪一样靠在墙根或枪架上。“杆棒”《辞源》解作用作武器的粗木棒。《汉语大词典》解作用作兵器的木棒。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虽有记载,介绍极简单,言“长细而坚重者”为杆棒。它更简陋,据宋人记载:
建炎二年(1128)五月十三日京东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程昌弼言:“今州县之间军器乏少。乞令诸州县择本土坚韧之木,广置棍棒,其长等身,径可及握,不劳远求,指日可办。比弓弩,则无挽拽之能否;比刀剑,则无锻炼之工程。用之以御铁骑则出其右,盖铁骑非箭凿锋刃可害。”从之。(见《宋会要辑稿》185册)
这是在北宋刚刚灭亡时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州县兵器库中没有了储存,才不得已而用杆棒(文中称“棍棒”)。它“其长等身,径可及握”,取之极易。这种质地很粗糙的兵器,制作简单,原料价值也很低廉,所以平时只流行于民间,不为兵家所重视。从这些记载可见宋代朝廷对于兵器管制得特别严格的是那些精巧锋利和杀伤力较大的。而朴刀杆棒,一来比较粗陋。人们日常生活中又不可少;二来它们不是骑在马上作战的兵器,而是步行打斗用的,杀伤力小,《武经》所不载,因此对百姓拥有这些兵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时禁时放,缺少一贯之制。《宋史。兵志十一》记载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皇帝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先是,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杖罪轻。不能禁,转运使以为言,故著是令。
禁物
醉翁谈录
醉翁谈录
可见“博刀”(博刀即朴刀。博、朴二字音同,可通用)最初不在严禁之列。所以民间盗匪以之为武器。岭南盗匪太多。才被严禁,而其它地区未被包括在内。流浪江湖的游民腰间挎上一把朴刀,或者手执一条杆棒。就增加了安全感。熟悉江湖生活的“说话”人便把它编入话本之中,成为“说话”中的一类,并把与“江湖亡命”和绿林生活有关的作品皆归入此类。此类小说在当时的“说话”中具有一定的数量,因此朴刀、杆棒这两件兵器在早期的通俗文艺作品中是经常可以碰到的。可以确定是创作于十三世纪初的《董解元西厢记》开篇就唱道:“打拍不知个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好弱高低且按捺。话儿不提朴刀杆棒,长枪大马。”因为《西厢记》演唱的是“银字儿”一类哀艳缠绵的爱情故事(当时分类为“烟粉”),所以开篇点题,与“朴刀杆棒”“士马金鼓”类的武故事划清界限。我们从早期的通俗文艺作品之中也可以看出使用朴刀杆棒者多是盗匪游民,如宋人话本《错斩崔宁》中描写拦路抢劫的“静山大王”:头带干红凹面巾,身穿一领旧战袍。腰间红绢搭膊裹肚,脚下登一双乌皮皂靴。手执一把朴刀。《大宋宣和遗事》写到晁盖智取了梁师宝的十万贯金珠后逃走,晁父为官府所拿,管押解官:行至中途,遇着一个大汉,身材迭料,遍体雕青,手内使柄泼镔铁大刀,自称铁天王,把晁太公抢去。“泼镔铁大刀”就是镔铁大泼刀”“泼”同“朴”。铁天王就是晁盖,其身份是江湖侠盗。《警世通言》中的《万秀娘报仇山亭儿》就是南宋罗烨《醉翁谈录》所记属于“朴刀”类的《十条龙》(《宝文堂书目》著录名为《山亭儿》),当然,它经过了明人的加工。
朴刀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太平刀”。这是由于在清末年间,太平天国的士兵都使用朴刀而得名的。然而,当时的太平天**不只是使用着这些传统而古老的兵器,在火器装备方面,也胜于清朝正规军。
朴刀(朴音坡)也写成博刀、泼刀、或钹刀(繁体不可写作朴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一种长而宽的钢刀,可以装在木柄上成为比一般大刀还要长的长兵器,也可以卸下来单独作为一种短兵器。在小说《水浒传》中,宋代的“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1
朴刀全长约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长,大约占总长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数繁多。武术谚语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