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567节

执宰大明-第567节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赵慕宇先前猜测的那样,刘仁的那几本账册记载了陈天远采用以次充好、低进高卖等方式盘剥交趾地方上的那些布商,由于陈天远手里握着布料专营权同时又在九州商会权势很大,故而那些受盘剥的布商唯有忍气吞声,得过且过。

刘仁在账册里还夹了一封绝笔书,上面特别指出不仅九州商会的布商,其他的像米商、盐商等商人,已经全部加入了九州商会,这就使得交趾地界上的商人不得不屈服于向陈天远这种九州商会权贵人物的淫威下。

而刘仁正是因为得罪了陈天远,随之被陈天远设计,落得一个倾家荡产的地步,陈天远的做法很简单,先是找人向刘仁订购大批布料,然后撕毁与刘仁先前签订的供货合同,迫使刘仁不得不向那名订货的买主赔付了大量的赔偿金,进而破产。

之所以会有绝笔书,按照刘仁在绝笔书上的说法是李云天权势滔天,他担心自己进京告御状会有不测,故而留下此绝笔书为证。

绝笔书前半部分并没有什么值得赵慕宇惊讶的地方,无非就是痛诉九州商会在交趾商界横行霸道、仗势欺人,这些他早已经习以为常。

真正令赵慕宇感到惊愕的是绝笔书的后半部分,刘仁痛责李云天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这令他感到无比诧异以至于当堂“失态”。

按照刘仁的爆料,李云天由于掌控着交趾的军政大权,因此在交趾设立了种类繁多的税收,而且税率之高简直骇人听闻。

赵慕宇之所以被触动,是因为刘仁在绝笔书中列下了交趾商税的税率,税率高得令他倍感震惊。

交趾的税收与大明两京十三省不同,不仅农业税采用了“摊丁入亩”,而且商业税也没有采用实物税,而是折算成了银税,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税银。

其中,只有冶铁业的税率要低于两京十三省,其他的行当的税率皆要高于两京十三省,按照刘仁的解释冶铁业的税率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冶铁业几乎都被九州商会的陈家和郑家把持,因此李云天特意调低了税率以保障他们的利益。

依照洪武二十八年的定制,明太祖下令罢除各处官冶,允许私人自由采矿冶炼,按产量纳税三十分之二。

也就是说,冶炼出来的三十斤生铁中两斤交给官府当做税,其余的二十八斤生铁归冶炼者。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实行“一条鞭”税法以前,税收并不是用银两来交纳的,而是经营什么行当就拿什么行当的东西来交税,简称实物税,也叫物税。

这就使得各级官吏在收这种实物税时趁机挑肥拣瘦,从中牟利,是官吏们捞钱的一个重要手段。

李云天对交趾的税收进行了改革,将物税折算成银两来交纳,既简洁明了,同时也避免了税官仗着手里的权力鱼肉百姓。

按照大明两京十三省冶铁业三十取二的税收政策,换算成税率的话就是6。7%,而交趾的冶铁税率则为5%。

而且,交趾的冶炼业与两京三十省不同的是,向民间开放金、银等贵金属的冶炼,按照刘仁的说法那些能开采金、银的商贾莫不与李云天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李云天把税率定为了60%,但偷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隐瞒下来的金银都被那些商人给瓜分了,贪腐之严重简直触目惊心。

至于像布匹、粮食等常用物资,交趾的商税定为了李云天将常用物资的商业税收定为10%,而两京十三省的商税是三十税一,换算成税率就是3。3%。

换句话来说,交趾的商税是两京十三省的三倍。

至于盐和茶叶等国家专营物资,与金矿和银矿的情形一样,李云天也将其开放给了商人运贩,虽然李云天也将税率定为了60%,但这依旧是掩人耳目而已,偷税漏税现象依然严重

另外,丝绸虽然不是国家专营物资但由于其属于市场上紧俏的稀缺奢侈品,故而交趾的税率中单独将其征税,课税30%。

由于交趾地处偏远再加上荒芜贫瘠,因此朝堂之上很少有人关心交趾的事情,至于注意到交趾商业情况的官员就少之又少。

因此,纵然赵慕宇见多识广,当目光落在那一连串远超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税率上后还是大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交趾的税率竟然如此之高,而且还向商贾们开放了金矿、银矿和盐茶等国家专营物资的运营权,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说到底,古代由于通讯不发达,再加上商业被士大夫阶层所轻视,京城的官员们谁吃饱了撑的去关注交趾的商业,尤其像赵慕宇这样的高官权贵每天事务繁忙,更不可能去了解交趾的事情。

如果单从税率上说的话,李云天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这使得赵慕宇感到非常意外,他认为李云天并不是一个贪婪之徒,否则绝对不会在交趾和辽东战场生数次以身犯险,可怎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不过,赵慕宇又不得不相信刘仁在绝笔书上的所言,因为刘仁提供的税金印信不仅包括布料,而且还有米、盐和茶等等。

或许是为了确保那些米、盐和茶等税金印信主人的安全,刘仁将税金印信上表明主人身份的部分都给剪去,只留下征税的部分,上面有着详细的税率。

值得一提的是,交趾的税金印信与大明两京十三省不同,是特制的纸张,上面写有交税人的名称、数量、税率、金额以及时间等等,一式三联,总督府、地方税司和商贾们各自保留一联,以备查账。

而两京十三省的税金印信则比较简单,通常开个条子上面盖上印章就可成为交税的凭证,交税者则在税官提供的完税账册上的名字下方按手印,由此一来就给那些税官提供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镇国公,你看看这些印信是否由交趾的课税司所发。”赵慕宇翻看了一些刘仁留下的那些证据后,沉吟了一下让人把那些税金印信拿给了李云天,想让李云天来辨别真伪,毕竟大堂上除了李云天外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交趾的税金印信,根本无法知道真伪。

第772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赵大人,本公涉及此案恐怕不方便鉴别这些印信,赵大人还是另请高明吧。”李云天接过那些税金印信翻阅了一番,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不动声色地向赵慕宇说道。

在李云天看来,那个策划了刘仁一案的幕后主使者好像非常痛恨自己,否则的话也不会想方设法地诋毁自己。

可惜的是,有一件事情对方可能忘记了,那就是一个谎言要用千百个谎言来掩盖,也就会随之产生千百个破绽,进而给予对手可乘之机。

如今换作李云天的话,他绝对不会整出如此多的事端来,因为事情越简单的话破绽就越少,对手也就越难从中脱身,否则的话将会给对方提供很多可以利用的机会。

跟刘张氏的供词一样,这些印信也都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将成为李云天的杀手锏,届时给予刘张氏和董友才致命一击。

“来人,去税局请人来鉴别这些税金印信!”赵慕宇闻言觉得李云天言之有理,因此抽出一支令签高声向堂前的一名差役喝道。

自从两淮盐道贪墨案结束后,宣德帝在李云天的建议下再次分了户部的权,将两淮盐税和地方上的商税从户部分开,分别成立了两淮盐局和大明税局。

其中,大明税局是一个直属内阁的新衙门,不归地方衙门管辖,是一套全新的行政运营体系。

虽然大明税局划归在了内阁的名下,但满朝文武都清楚内阁的那些阁老并不善于商务,毕竟阁老们一直在京师任职没有担任过地方官,因此组建税局的事情自然而然要落在有着丰富地方治理经验的李云天身上。

李云天将偌大的交趾治理得井井有条,海外商贸所收的关税更是抵得上大明国库数年的税收,因此有着左春坊大学士头衔的李云天是组建税局的不二人选,因为他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个准内阁阁员。

在李云天看来,内阁要想在最快的时间里使得大明税局投入运营,那么必须要借助讲武堂在各地的司务处。

讲武堂现在已经在大明全国各地开设了司务处,司务处的人员几乎全部都由讲武堂六大学院毕业,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政务培训,其中就包括税收方面的事宜,是绝佳的税务人员。

因此,讲武堂在各地的司务处可以承担大明税局的职责,大明税局在地方上的分支机构可以依靠讲武堂各地的司务处来运作,这样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这也是李云天要在各地成立司务处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早就盘算好了以后要成立商局的事情。

有了讲武堂在各地司务处相助后,大明税局筹建无疑就顺利了许多,届时除了在京城设立大明税局总局衙门外,其在大明各地的分局直接挂牌在讲武堂在当地的司务处。

宣德帝当年在朝堂上要成立商局和税局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李云天的提醒下看出了大明收取和支出都由户部来掌管的弊端,因此这才借着两淮盐道的事情进行了改革,把税权从户部给分离了出来,以保证大明的税收。

值得一提的是,当宣德帝增加商税的消息传到江南后,江南的商贾们除了感到惊讶外并没有表现出抵触的情绪,要知道当年洪武皇帝可是曾经要取消商人这个职业,而且对商人是极力打压,与洪武皇帝比起来宣德帝的做法可谓要平和许多。

况且,宣德帝此番并不是简单地加税而已,史无前例地设立了税局以及商局,而主掌商局和税局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镇武侯,这对商贾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意味着他们以后终于有了可以倚仗的衙门,不用再被地方衙门的那些官吏敲诈勒索。

为了响应宣德帝的这一举措,江南的商贾甚至纷纷调低了货物的价格,使得江南的物价随之下跌了近一成,足见宣德帝此举甚得商贾的欢迎。

江南商贾们的反应使得京城的文武百官始料不及,也使得那些暗地里准备看笑话的人大失所望,原本在人们看来宣德帝加税的话必将导致物价上涨,可江南的物价不涨反跌,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江南商界历来就是大明商界的晴雨表,既然江南的物价跌了那么大明各地的物价也随之出现了不动程度的跌幅,国家政策对商业的宏观调控此时已经初显端倪。

虽说宣德帝下了组建大明税局的谕令,可时至今日大明税局的体系依然没有进行运作,按照李云天的计划本来宣德九年各地的税局就可以开始启用,但是后来鞑靼和瓦剌人的南侵打乱了他的计划,全国上下都在忙着北方的战事,大明税局各地方分局的组建自然也就被搁置。

直到宣德九年年中,李云天这才重启了被中断近两年的大明税局地方分局的组建事宜,大明税局总局衙门在宣德九年七月份的时候就竣工,并且挂牌成立,现在就等着地方上的税局组建完成就能投入运营。

其实,大明税局地方分局的组建并不顺利,在户部的刻意放纵下,受到了地方衙门极大的阻力,地方衙门可不想将如此好捞油水的法子拱手于人,这使得李云天非常头疼可又无可奈何,只能循序渐进地来。

有一个成语说的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大明税局的组建被耽搁了下来,但是却无形中帮了李云天一个大忙,使得李云天能顺利从刘仁一案中脱身而出。

虽然大明税局还没有投入运行,但赵慕宇知道李云天从交趾调来了一批税官来充实税局总局衙门,那些税官在十月份的时候已经抵达了京城,肯定可以鉴明那些印信的真伪。

“大老爷,小人听闻税局都是镇国公的人,不知此事是否属实?”不等堂下的那名差役捡起赵慕宇抛在地上的令签,董友才忽然开口,一脸紧张地望向赵慕宇。

赵慕宇闻言眉头顿时微微一皱,他万万没有想到董友才竟然敢在这个时候说出这番话来,虽然看起来好像董友才只是在提问而已,但实际上却是提醒赵慕宇要让税局的税官回避此案,以免他们做伪证。

“赵大人,此人言之有理,为了公正起见税局的人最好避嫌。”李云天见赵慕宇竟然给自己暗中下绊子,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冷笑,不动声色地向赵慕宇说道,“交趾税收印信在户部留有存底,而且户部去年曾经派人到交趾核查税务,现在业已返回,可以辨别这些印信的真伪。”

由于大明税局还没有运行故而商税还是由户部进行负责,按照规定,交趾税收印信的制式在户部留有存档,以备将来户部与地方衙门进行核查。

董友才闻言顿时不再言语,在京城的各大衙门中李云天与户部的关系最为微妙,由于李云天数次“招惹”户部并且两次分了户部的权力,先后成立了农部和大明商局,故而户部与李云天的关系可谓是最差的,只不过近些年来有所缓和而已。

故而,如果户部来人的话董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