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明-第3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屯港,百余名云屯市舶司的官吏分成三组登上了满载而归的郑和宝船,清点上面的装载的金银珠宝、琥珀水晶、白珠青玉、苏木胡椒以及土产、海货等从南洋诸国交易而来的物品。
按照规定,李云天要对海外交易运来的物品征收百分百的关税,也就是说商人们要把运到云屯港的一半货物当做税金上缴,既包括金银珠宝也包括土产海货。
除了关税外,商人们还要承担此次护航水师的花费,折算一下的话,其价值约占货物总量的一成,这部分的费用称为军税。
也就是说,海外贸易所运回来的那些货物中只有四成归商人们所有,五成是关税,剩下的一成是水师的军税,如此一来李云天就将水师给养了起来。
看起来那些商人好像吃了大亏,但仔细一算其实他们依旧有着巨额利润。
通常来说,由于古代货品流通艰难,这就使得海外贸易的商品“物以稀为贵”,因此海外贸易的利润通常都在数倍、十数倍甚是数十倍,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
即便只有四成的货物归那些商人,那些商人也同样会赚一个盆满钵满,足以捞回他们所出本钱三倍以上的纯利润,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再者说了,如果没有官府的组织以及水师的护航,商人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次海外贸易,因此大家岂会对关税和水师开销有怨言?
云屯市舶司的官吏是大明四个市舶司中最多的,有一百多人,这里的官吏指的是在云屯市舶司编制内的人员,既有官员也有吏员,并不包括那些打杂的、跑腿的。
在李云天的规划中,云屯市舶司被他当做海关的试点,磨砺里面的那些吏员,以在将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海关体系,用以应对未来大明的海外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将云屯市舶司的百余名官吏分为三组,分别对船上货物查验一遍,然后核对三组人员的查验结果,以免发生漏报和瞒报的现象。
其实,按理来说船上的货物都要在云屯市舶司卸载后清查,可是云屯市舶司没有能装载如此多货物的仓库,同时那些货物搬上搬下也非常麻烦,故而李云天就让云屯市舶司的人登船查验。
当云屯市舶司的官吏查验完货物数量后将开出三份货品清单,一份是上缴关税的货物,一份是上缴军税的货物,最后一份就是属于商人的货物,那些商人凭借货品清单提取货物。
为了确保货品清单的真实性,每张货品清单一式三份,一份交由云屯市舶司保管,用作留底;一份发给码头货场查验货物的官吏对账,账目对清后放行;另外一份由商人自己保管,提货的时候上交。
可以说,李云天已经制订了一套货品出关和入关的系统体系,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极力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由于交趾的市场无法消化掉海外贸易的货物,因此在云屯市舶司查验完货物后船队就会北上,依次在广州市舶司、福州市舶司、宁波市舶司和天津港停靠,在这四个港口各自卸下一部分货物进行出售。
总体比例是,广州市舶司卸载一成五的货物,福州市舶司卸载一成五的货物,宁波市舶司卸载五成的货物,天津港卸载两成的货物。
由此一来可以就近寻找买家,节省了不少中间运输的环节,进而更方便将货物铺遍整个大明,给买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郑和宝船上运载的货物统计出来后,其价值也随之报到了李云天那里,保守估算,此次海外贸易带来的南洋诸国的货物值一千两百万两白银,约占大明一年财政总收入的三成,是大明户部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四倍,要知道大明户部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不过三百多万两白银。
如果将这批海外贸易的税收上缴朝廷的话,意味着朝廷能从中得到三百万两的税银,相当于多了一年的财政收入。
说起来这次能有如此巨大的利益收获,负责商事的赵元才居功至伟,正是由于他对南洋诸国商业的了解,这才能从其中获取如此巨额的利润,也使得随船的那些商人们心服口服。
虽然李云天定下了云屯市舶司所收的关税中自留一半,另外一半上交户部国库,但那是以后要考虑的事情,现阶段他还不想把那一半关税给户部。
这并不是李云天想要将那一半税收截留,而是他要将这一半关税送给宣德帝,以充盈宣德帝的内库。
由于洪武帝和永乐帝时期的连年征战和天灾人祸,作为大明天子的宣德帝内库中并没有多少银子,李云天之所以能开展海外贸易全凭宣德帝的恩旨,他自然要把关税给宣德帝了,同时也是让宣德帝意识到海外贸易的巨大经济利益。
至于户部,并没有由头开口找李云天要这笔关税,原因很简单,市舶司归所属的布政使司管辖,其税收上缴地方府库,毋须上交户部的国库。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市舶司隶属当地布政使司外,还与大明实行海禁以及朝贡体系有着莫大关系。
洪武帝最开始设立市舶司的时候是为了收取海外货品的税金,不过颁布海禁令后,进出市舶司的船只全部都是前来大明的贡船,市舶司按照传统货物对贡船上的物品征收其低价百分之二十为关税。
因为海外贸易货物的进出口交易价格与成本价格间的相差甚远,再加上除了贡船没有商船进市舶司,故而市舶司可收到的税赋微乎其微,户部自然不会看在眼里。
所以,即使户部现在再怎么眼红,也没办法开口从李云天那里讨要关税的税银,否则就违背了大明的律令。
第500章动荡
宣德四年十二月中旬,乂安城上空乌云密布,天气阴沉得可怕,根据老人们的经验,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萧瑟的寒风中,乂安城南门和北门的街道上聚满了拖儿带女的居民,被守城的叛军挡在了门口处禁止他们出城,现场吵闹一片,声音喧哗,形势异常混乱。
乂安城的粮食在这个月初就已经吃光了,现在不仅城里的居民,就是叛军士兵也勒紧了裤腰带,一天只能吃个七成饱。
叛军所控制的地区去年的粮食收成本就不好,而黎利为了对抗明军又从演州府、新平府、顺化府和升华府拉来了不少壮丁,再加上跟随叛军逃难到乂安府的百姓,乂安府凭空增加了三四十万人,单单乂安城叛军的数量就达到了十几万,这无疑加剧了乂安府粮食的消耗。
按照李云天的部署,明军在清化府和演州府严阵以待,防止乂安府的叛军突围,而且乂安府西部的南掌王国也李云天的要求下在边境陈兵五万,阻止叛军进入南掌地界。
如此一来,乂安府叛军北面、西面和南面的逃路已经被堵死,只剩下东面沿海地区可逃。
不过,先不说叛军能不能找到足够的运兵船只,他们想要出海并不容易,因为大明的一支由十几艘船只组成的水师部队以清化港为基地,在乂安府东面的海域游弋,一旦发现海岸线上有船只就会发动攻击将其击沉。
这使得叛军从海上逃亡的道路也被封锁,要想走水路的话只能在夜色下乘小船偷渡离开,很显然这无法将叛军的大部队运送出去。
黎利已经看出了明军想要将叛军困死在乂安府的目的,因此想要打破困军,率军突围进入乂安府西面的南掌王国,结果在边境地区遭到了南掌军队的迎头痛击,硬生生地被打了回来。
这并不是南掌军队的战斗力有么多强悍,而是在交趾经历了一连串的失利后,叛军的士气已经深受打击,主力部队更是在交州府和占城国的战斗而伤亡惨重,现在仅仅剩下三万人左右。
因此,现在的叛军已经今非昔比,除了那三万主力尚能拼死一战外,其余的人根本就无法打硬仗和恶仗,再加上士气低落,自然无法攻破南掌军队的防线。
与此同时,南掌王很清楚,一旦使得叛军进入南掌王国的地盘会使得南掌王国陷入巨大的麻烦,故而下令严防死守,牢牢地挡住了交趾叛军西逃的步伐。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交趾叛军一共向南掌王国边境进攻了两次,两次都铩羽而归。
时至今日,伴随着南掌王接连向边境增兵,边境上的南掌军队已经达到了八万之巨,给交趾叛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原本按照阮焉的建议,叛军应该在夏季过后趁着秋冬时节山里的瘴气消退时放弃乂安城,全军向南掌王国突围,只要能逃进南掌王国的深山里那么明军和占城的军队就将毫无办法,届时只需要对付南掌国的军队,而南掌国军队的战斗力要比明军弱得多,比较容易对付。
由于阮焉的提议是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因此黎利心中有所顾虑,一旦叛军大举向南掌王国进攻,那么清化府和演州府的明军、占城军队一定会趁机杀进乂安府,夺了乂安城。
万一叛军无法在第一时间攻破南掌军队的防线,那么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因此黎利并没有采纳阮焉的提议,先后两次派军攻打南掌军队,结果无功而返。
由于叛军的两次进攻使得南掌国王警觉起来,大举向边境调兵,使得南掌军队的防线更加稳固,而叛军因为白白耽误了绝佳的进攻时间,处境每况日下。
面对着李云天打造的这个铁桶阵,不要说黎利,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阮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明军现在不仅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而且还处于守势,这就很难使得叛军有什么好机会。
黎利和阮焉很清楚,这个冬季叛军必须要撤离乂安府,否则叛军就会发生崩溃,不是因为明军的进攻而是由于缺少粮食,再骁勇善战的士兵忍饥挨饿的话也无法进行战斗。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叛军连每天半饱的粮食都无法供应,叛军中必将发生骚乱,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确保叛军的军粮,黎利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在的军粮足够维持叛军七成饱状态三个月,可城里的居民和乡镇百姓他就无暇顾及了,只能任其自谋生路。
由于乂安城里已经找不到粮食,居民们为了活命唯有离开寻找粮食,但叛军很显然不希望那些居民走,既是对叛军士气的打击,也会把叛军的境况泄露给明军,关键时刻还能拉来协助守城。
因此,那些想要逃走的居民在城门处被叛军拦了下来,态度强硬地让他们回家,而居民们早已经饥肠辘辘,回去岂不是只有等死,故而聚集在城门处哀求叛军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出城找粮食吃。
守门的叛军当然不敢放行了,如今乂安府的粮食都已经被消耗殆尽,这些居民们想要活命唯有北上清化府或者南下演州府,到明军控制的地区内才能找到粮食,谁不想活了放那些居民前去“投敌”。
“平定王当年为了当交趾的土司私下与明军议和,白白放弃了大好的局势,结果却被明军所骗,现在又要拉着大家陪死,根本就不顾及大家的死活,大家现在跟他们拼了,只要能出城就有活路,否则只能白白在这里等死。”
就在北城城门处的居民苦苦哀求叛军士兵放他们出城时,身后的队伍中忽然爆发出了一声大吼,由于现场的居民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也不知道开口说话的是谁。
“对,跟他们拼了!”
“只有出去才有活路!”
“平定王自私自利,就想着给自己捞好处,心里完全没有咱们,咱们没必要留在这里陪死!”
……
伴随着这声大吼,现场居民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随即被引爆,在人群中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
随即,人们潮水般向城门口涌去,顷刻之间就冲散了挡在前面的叛军士兵,争先恐后地奔向城门。
“快,关城门!”南城城门楼上的守将万万没有料到现场的形势会失控,顿时大吃了一惊,连忙高声下达了命令。
可惜,守将的命令晚了一步,不等城门洞里的叛军关上城门百姓们已经冲了过来,推开即将合上的城门后一窝蜂地逃了出去,没命地向南方奔去。
面对着那些发狂般涌出城门的百姓,城门处的叛军根本就没有好办法,由于现场的百姓人数众多,他们只能阻止一小部分人,大部分的百姓都成功逃出了城。
得知南门可以离开的消息后,乂安城的百姓们顿时沸腾了起来,纷纷涌向了南门,谁都不想留在城里被活活饿死。
可惜这些人的运气不好,黎利知道南城城门被百姓冲开后立刻调集部队前去增援,与现场的百姓爆发了一场冲突后重新夺回了城门,将准备逃出城的百姓给赶了回去。
冲突过后,南城城门处的街道上血迹斑斑,一派狼藉,不仅横七竖八地倒满了冰冷的尸体和血流满面的伤者,而且还散落着众多行李包裹,是居民们仓惶逃走时掉落的。
一些家人围在尸体和伤者身旁失声痛哭,痛苦的呻吟声和凄厉的痛哭声在空中回荡,听上去异常凄惨。
“王爷,不能再把那些百姓留在城里了,城中现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