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

第260节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260节

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似的样子了。

    不过巨大的利益带来的幸福感是短暂的,国民政府现在越来越有政府的样子了,各派政治势力对于王振宇肯放权给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然后,然后就把王振宇这个权力之源忘到一边去了。大家现在要做的是在国民政府的框架内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毕竟蛋糕已经摆出来了,怎么分配才是大家关心的。

    首先起冲突的是章太炎和孙文两大政治派别,这二位打前清那会就尿不到一个壶子里去。

    国社党大概是中国所有政党中最不像一个政党的党了,其实这个党不该叫党,而应该改叫联盟,其本质就是王振宇的国社党,孙文的中华革命党,黄兴为代表的部分同盟会非孙文系,以及章太炎为首的光复会四大政治派别共同组成的一个看起来还算紧凑的政治联盟。和历史上著名的国共合作相比,这里就没什么跨党合作了,所有政党都收档了,党务,人事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合并到一块了,而且还把孙文的三**义和国社党的国家社会主义进行了整合(党内别的人才都缺,就是笔杆子不缺)。在梁启超南下就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之后,这个被整合的主义更是被梁启超命名为中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有点中国特色的意思)。

    但是本质上国社党还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原来的政党不过是降格变成了派系,而在最初的时候,这些不同派系组成的政党党内矛盾并不明显。可是随着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矛盾就开始不断的凸显出来了。

    而偏偏这个时候,黄兴的身体以肉眼可以看见的速度不断的衰败下去。而在目前的党内,黄兴虽然势力最弱小,但是他是王振宇的老上级,同盟会的元老,辛亥革命的元勋。加之他本人性格谦和敦厚,属于方方面面都能接受的人物。国民政府最后能够奇葩一般的出现在这个时空,可以说黄兴是关键、是纽带。而现在这个关键纽带在身体健康方面显然出了大问题,成立了不到半年的国民政府内的各方势力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次政治洗牌的机会点。

    围绕着国民政府未来一号的位置,各方的冲突开始逐步加剧,并不断升级。

    首先发难的是章太炎领导的光复会系,这个称呼是在当时就被关心政治的人提了出来并且广泛传播。同样,孙中山那一派自然就被称呼为同盟会系。那么以此类推,黄兴的派系就该被称为华兴会系了,可惜不好意思,因为黄兴本身的特殊地位,他没被做为什么派系老大来看待,而跟随在他身边的人在他死后又纷纷跟随了王隆中,所以黄兴自然而然的无派无系了。

    由于局部统一和海关自主的关系,国民政府变得比中央政府要富裕的多,这也使得国民政府的领导阶层有调价立刻腐化了。注意了是腐化而不是**,别墅,轿车,情人很快就出现在了革命者的家里。而这些革命者的待遇和级别要享受这一切问题也不是很大,但是意志的衰退和消沉就不可避免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手中权力的珍惜。

    章太炎的光复会系是诸多势力中相对较弱的一派,这一来是光复会昔日的大佬陶成章让陈其美给做了,这二来章太炎本人比蔡锷还凄惨,在北京被老袁一软禁就是三四年,最终是老袁歇菜了才得以脱身的。不过这不妨碍什么,章太炎在学界的威望就是他自己最大的资本,很快他就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各部的司长中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在高级干部层面,广东省省长岑春煊、浙江省省长朱瑞、司法部部长唐绍仪,商务部部长张謇,卫生部部长程德全,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梁启超,教育部部长蔡元培都是光复会系的骨干。

    光复会系在江浙财阀集团的支持下发展的速度十分的迅速,而同盟会系因为历史的缘故得不到江浙财阀的信任,所以他们主要还是依靠南洋财阀的支持。

    得了好处就得办事的道理孙文他们还是知道的,行政院院长胡汉民首先在广东地区设立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计划给归国投资的南洋华侨投资。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岑春煊给否决了,理由是土地紧张,不便与民争地。

    于是接下来就热闹了,行政院和广东省政府开始了扯皮的大戏,随后又演变成了互相攻击,胡汉民甚至提出罢免岑春煊广东省省长的职务(这个时期还没有省议会,各省的省长都是通过国民政府提名,国民大会委任),而前清老官僚出身的岑春煊也不甘示弱,立刻电请国民大会罢免胡汉民,理由是贪污腐化,勾结奸商,与民争利。

    一时之间,上海,南京,广州的新闻人找到活干了,天天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次的政争。

    身为国民政府副主席兼国民大会议长的章太炎自然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之一,他很快就批准广东省省长岑春煊的提案列入议程,并随后操纵光复会系的议员根据这个提案提交了一个对行政院院长胡汉民的不信任弹劾案。顿时整个南中国的政界都轰动了,而孙文对此十分不满,他以国社党主席的身份要求章太炎一系停止这种有损于本党威信的行动,却被章太炎以国民大会有监督政府之自由给堵了回来。

    就在黄兴身体衰弱无法理政,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斗争不断加剧的时候。武汉的王振宇正在忙着部署西南地区的行动,对于南京发生的事情他仅仅是看了一下党务调查部江南总站的报告就算了,没有给出任何指示。

    在王振宇看来,只要不把军队介入政治斗争,那么怎么斗争都是在一个可控范围的。

    还是抓紧时间统一西南三省吧,不然的话持续分裂下去,每个月给曹锟他们的直系那么多钱到是其次,要是让唐继尧整合了滇军,让四川陷入军阀混战,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西南问题是在9月被提出来的,蔡锷在日本委托蒋百里起草电文给中央,要求将西南军政府撤销,所辖三省划入国民政府。对此北洋政府自然是不干的,但是一来他们现在没有和青年军开战的实力,而来这个中央政府也不是他们北洋系一家能说的算的,大总统黎元洪在熊希龄的反复劝说下,居然同意了,而且还签发了相关的命令,命令国民政府即日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西南地区,黎元洪到是算盘打的精,既然西南地盘保不住了,那还不如把西藏这个中英之间的烫手山芋一并丢给国民政府去处理。免得将来一个处理不好自己这个中央还得背个卖国的骂名,那就郁闷了。于是,西南地区纳入国民政府领导之下的行动就具备了所谓的合法性(段祺瑞气得鼻子又歪了:黎胖子,我们北洋和你们没完)。

    好在这个时代四川的老大熊克武还没进入封建军阀的状态,不仅如此,实业团和九人团还因为四川归附国民政府的问题居然暂时团结起来了。所以云贵川三省中,四川对于纳入国民政府管辖是最为积极的。尤其是四川代理督军熊克武,如今在国民政府当家的是他的老大黄兴,一想到整个南方十二省,四川一地的督军他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而且黄老大在来信中说了,这一次是要调自己进南京任职的,这也就是现在的熊克武了,要是换几年之后,当过土皇帝的他就是给个国民政府主席他也不干。

    但是熊克武愿意高升,不代表唐继尧愿意啊,这位爷可是正儿八经当过土皇帝的了。现在你想拿个部长或者副职去换他的云南督军他会答应才怪,所以三省之中唐继尧对于北京的这道命令是最反感不过的了。不,已经不能用反感了,而是反对才对,唐继尧第一时间就宣布不接受这道命令。

    相比之下,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消息传出的贵州刘显世显然是在观望中,他没有唐继尧那样的野心,他对贵州有几分实力心里还是有数的。但是要他无缘无故的交出手里的军队和地盘去南京混饭吃,他还没准备好,甚至还有一丝侥幸心理。

    既然是这个局面,杨度就给王振宇发报了,咱们第一下就把唐继尧这个家伙给收拾了算了,一了百了。

    整个西南,风云密布!!!

第314章 西南事变(二)

    云南五华山,时任云南督军唐继尧有点烦。说起来他也是有点背了,这滇军创建的时候他出力是最多的。蔡锷北上之后,唐继尧也算是忠心耿耿的替蔡锷看家。而后来蔡锷回来发动护国战争,唐继尧也是支持了的,虽然说这中途在袁世凯的爵位和大洋钱面前动摇了那么一小下,但是大节不失啊,最终还是摆脱了这个诱惑不是。

    可是没想到,蔡锷居然还因此记恨上了。这去日本治病就治病嘛!居然还打报告撤销西南军政府,格老子的,这是多少滇军弟兄一刀一枪用鲜血换来的啊?居然被蔡松坡这么一句话就给送出去了,而且给谁不行,偏偏给了国民政府。不就是看着王振宇跟他蔡松坡都是宝庆人吗?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这些湖南人就知道抱团。

    想到这里唐继尧更是下定决心,等过了这一关,老子一定要把队伍里的湖南人统统礼送出境,这云南还得是我们云南人自己当家。

    可是现在真正让唐继尧头疼的是,他对滇军的控制力十分有限,最起码罗佩金他就控制不到。如果现在蔡松坡死了到好了,偏偏人还吊了口气在日本耗着呢!

    唐继尧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等着人家上门,他立刻派亲信持信分别给四川的罗佩金、戴勘和贵州的刘显世、任可澄,希望能够三位一体,共谋进退。于此同时,唐继尧把忠于自己的原护**第三军的三个师谢汝翼,胡若愚,李选廷部调到云南附近才觉得心安了些许。

    杨度一行人抵达重庆的时候,四川的军队足足有三个军十二个师。

    而这时经过唐继尧的一番运作,四川的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别说是杨度,就是蔡锷本人回来也未必能控制的住局面了。接替蔡锷出任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的罗佩金刚刚接受了唐继尧的任命出任署理四川督军,而已经被唐继尧猜忌的熊克武被调任靖国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这也加速了熊克武归附南京的决心。而罗佩金当上了督军之后的心思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蔡锷要求他支持归附南京的信自然是视而不见了。

    唐继尧的这个任命事后被历史学家称为一大败笔,要知道此时在四川的滇军只有顾品珍,赵又新,三个师,而熊克武名下的川军(未必都听熊克武的)有但怒刚,刘存厚,刘湘,杨森,吕超五个师。并且川军还控制着整个四川乃至西南的咽喉重庆,而更为紧要的还在后头,罗佩金可不知道什么大局,他是一贯主张强滇弱川的,他在9月18日上任四川督军之后签发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整顿四川的财政,于是坏事了。

    具体来说,罗佩金的改革方案就是滇军每师每年的军饷为120万大洋,而川军一个师仅为80万。这下子就把川军和滇军的矛盾公开的摆到台面上来了,弄得川军的师长门纷纷打电报抗议。原本互不团结,而且还有旧怨的川军五位师长就开始了眉来眼去,强调我们都是老乡哈,要记得互相帮衬啊。

    罗佩金更大的昏招还在后面,9月29日,在督军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稳的罗佩金居然有打起了裁撤川军的主意,为此还找来了靖国黔军驻扎在四川的三位师长戴勘,王文华,袁祖铭前来共商此事。

    到底是在四川人的地头上,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这下川军的大佬们坐不住了,原本还只是熊克武和吕超他们有归附南京的心思,现在刘湘,刘存厚,杨森这些地头蛇也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倒了。

    当军情局西南总站站长龚澎把这些资料一分不少的递给杨度后,杨度的脑子里头大致有了一个解决西南问题的雏形。

    “龚站长,我想和熊克武见个面,你这里是否能够安排。此外我来重庆是保密的,尽量不要让外人知道。”

    龚澎点头表示没问题,然后就转身去安排了。

    这一次杨度也不是空手来的,除了一千万用于收买川中诸雄的华元,在杨度的身后,驻常德的唐生智的第九师,驻宜昌的戴岳的第六师,以及从九江调来的李品仙的第七师,还有驻泸阳的邓铿的第十四师共计十万大军都进行了战斗动员,补齐了兵员和物资。三万多由国社党干部和安保部队组成的工作团也在紧张组建中,而与西南相邻的湖南,广西,湖北三个省的地方部队,安保部队也是全额补足作战弹药,进入战备状态。王振宇的意思很明确,能不动兵最好,非要动手,那就要快要狠,不留后患。

    而这个时候,南京政府的第一次政争在黄兴的抱病调停下渐渐平息,胡汉民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