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第4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么?号令天下的事情,谁不想尝尝滋味?
陈燮就知道这货是这么打算的,所以才留下了那么多军需,追杀奥朗则布这活,可不是那么好干的。等到这货给人打成了狗。在让留守纳西克的军队出动吧。总之就是一个要求,印度不能统一,印奸不能灭亡,内战停不下来,最后分割成上百个城邦是最理想的。打吧,这一打起来。各种买卖都好做了,把印度人民的骨髓都榨干吧。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打仗靠啥挣钱不是?
孟买码头上欢声雷动,等在这里的大明商船,船帆都看不到边。战舰在海面上游弋,五艘一组,游龙一般的鸣放礼炮致敬。他们虽然不能上岸抢劫,但是抢来的东西。能分到二成。而且是人人有份,这就是兴海军为何如此卖力的源泉了。
为啥要孟买和纳西克这个地盘,不仅仅是扎下钉子那么简单,主要还是要在这里种。眼下欧洲的市场,对布的需求比较旺盛。历史因为陈燮而改变,大明的工业革命比欧洲早了整整一百年,巨大的财富推动着大明沿海工业化的进程,这就是为啥要要纳西克的缘故。陈燮打算在这里种,直接在这里织布。运往欧洲销售。
只要陈燮开了这个头,就不怕没有想发财的大明财主来这里冒险。实际上航海贸易的序幕拉开之后,整个大明都被席卷进来了。内陆的省份,就算依旧保守,也很难抗拒这股强大的惯性的推动。不能航海,还不能做别的?参与到工商业中来。就可能获得社会地位和巨额的财富,这根本就不是传统势力能压制的住的事情。
至于说到劳动力,印度还缺人么?英国人能做到的事情,陈燮不认为自己做不到。大明既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那就继续走下去好了。
作为这支军队的主官。李兴国得到了一个印度总督的职务,现有陆军全部留下,镇守此地。两年后轮换一次,回兴海城驻防。日裔士兵和大明士兵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的服役时间是十年,而大明士兵的服役时间,则是八年。之所以服役时间这么长,原因是这个年代培养合格的士兵不易。当然目前也就是兴海军有退役一说,别的军队还没有这个说法。
海军和陆军的高级军官,都接到了一份请帖,参加陈燮举办的一个宴会。或者说是庆功宴,这次战争整个兴海军的伤亡为十八人,都是在进城之后的抢劫过程中遭到的偷袭导致。抢劫成果和付出之比太小了,投入可以忽略不计,产出却是让人发狂。难怪这个时代抢劫是如此的横行,不抢怎么能发家致富?
粗略统计,包括海军在内,所有出征人员的总数三万出头,陆军每人可以分到大约一百五十个银圆的辛苦费,海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对于士兵来说,干一票,就是一年多的收入,对于军官来说,那就不是一年的收入那么简单了。
这么一片土地,今后他们就是主人了,在这里至少能发三年的财。至于怎么发财,那就看个人的能耐了,这地界有的是发财的手段。而且每一个军官,都有一个优惠政策,可以认购一定数量的兴海印度集团的股票。这个兴海印度集团,自然是陈燮鼓捣出来的东西,印度的土地肥沃,不用上可就太浪费了。今后不仅仅在在这里种,还要办厂。有了和厂,自然要布,有了布,就得有码头运出去。这个所谓兴海印度集团的涵盖范围之广,根本就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比的。就拿码头来说吧,建好了码头、船坞,外面的船进来,你敢不缴费?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码头给你白白使用。货物上岸,出海,你敢不交税?问问海上的舰炮和山头上的要塞炮答应不答应。各种费交下来,每年就是一笔巨款了。
总而言之,就是不打算走了,慢慢的长时间的搜刮,这叫细水长流。
大英帝国女皇皇冠上的明珠,现在是大明的了。这就是提前一百年开始工业革命的好处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大明,无数的眼睛都盯上了这里。
宴会自然是在原来的城主府内举行,大院的草坪上,随处可见身材妙曼的印度女子。都是从皇宫里抢来的宫女,她们是今夜的主要服务人员。军官们陆续来到,这个宴会的级别要求不高,上尉以上就能参加。来了两百号人,搞了个烧烤自助。进了院子之后,军官们被拦下来,不分级别高低,按照先后次序,次第进入另外一个院子内,出来只收,身边都跟着一个印度女子,脸上蒙着面纱。慷慨的公爷,给每一个军官都发了一个女伴,华裔还是日裔,在这个问题上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这个女子不是什么妾,就是女仆。今后这些军官都是要留在印度生活的,就算是暂时住板房,也有单间可以住。至于什么感情不感情的,那就是笑话了,他们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这个女人的生死。
没人性?呵呵,你见过有任性的殖民者么?
宴会异常成功,一干军官们带上各自的女伴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除了战备执勤的部队,其他部队一律放假三天,大家可以好好的嗨皮一下了。这期间,还要分赃,事情其实不少,不过都不用陈燮操心的,他带来的团队会把事情做的妥当。商人们,不就是干这个的么?谁要是在里面做了手脚,被发现之后那就不是个人的问题了,祸及家人是肯定的。这样的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每一次发现之后,都是最严厉的处分,这种事情才渐渐的少了。
休息三天后,商船还在络绎不绝,舰队已经起锚杨帆,返回兴海城的旅途开始了。一支包括十条三级战列舰,五条四级战列舰和十条飞剪船在内的分舰队留了下来,作为印度分舰队,驻扎在孟买港。返航的船队多达五十条船,其中商船就是三十条,这还不是全部,还有更多的商船,还在孟买停留,等待下一趟的货物。
可以抢的东西太多了,就算是抢不到,还可以交易。不单单是跟印度人交易,还要跟欧洲人交易。可以预见,不出三年,孟买将变成一座大城市,纳西克因为中转的作用,也会变成一个比现在大不少的城市。
返航的时候,经过锡兰补给,站在旗舰上的陈燮,看着这个岛国,心里很不爽。这个地方还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陈燮的实力就这么点,只能是便宜葡萄牙人了。地方占的再多,治理不过来也是不行的。只能一步一步的看吧,将来谁知道呢?没准自己的后代找个借口,就给这里打下来也未可知。
回到兴海城,在欢呼声中,陈燮看见了站在码头上的苏皓宸。日本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作为陈燮最信任的大将,苏皓宸来到兴海城,将出任南洋总理一职,总览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处的各地军政要务,权利不是一般的大。在南洋这个地方,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于日本那个地方,朝廷随便派个七品官过去就是了,维护好租界的利益就行。
对此,陈燮是乐意见到的,大明的官员,愿意走出去,有向外扩张的意识,这是好事。不但是日本的租界,琉球岛这个地方,陈燮也要求皇帝派人过去当太上皇。
第六百四十九章托孤
第六百四十九章托孤
看见陈燮的时候,苏皓宸大步上前来,神态严峻低声道:“大人,京师有旨意,要求您尽快返回,这份旨意是十天前到的。”这个话,让陈燮狠狠的一愣,毫无疑问一定是出事了。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陈燮不得而知。至少影子还没有准确的情报送来。
既然很着急,陈燮就不宜在兴海城久留了,休息三日之后,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后,带上十条三级战列舰,回到大员的时候,再带上十条三级战列舰,一共是二十条三级战列舰,一路北上,抵达华亭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时候,陈燮收到了准确的情报,朱由检中风了,命是吊住了,但是手脚不能动弹,说话也不利索,含糊不清的。
难怪着急要催陈燮回去,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人坐镇京师,保住朱由检的帝位顺利完成交接。陈燮立刻下达了三道命令,第一,让常时仁率辽东精锐军一万,接管山海关防务,第二,抽调华亭的分舰队五条三级战列舰,组成25条三级战列舰和若干补给船的一支强大的舰队北上天津,第三,驻扎华亭的一个步兵师,立刻抽出一个旅,开赴南京,确保南京无虞。下达了这三道命令,陈燮有给京师写了两封信,分别给杨廷麟和卢象升,信里面就一个意思,我要回来了,任何人敢于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都将坚决镇压。不管他打的什么旗号,谁敢妄谈储君之事,一律视作陈燮的死敌。最后还有一句话,值此国家多事之秋,稳定压倒一切。不想做敌人的。那就乖乖的夹着尾巴做人。
不但如此,陈燮还赶了一份稿子,发往南京《明报》刊登,提出了两个坚持,坚持大明正统绝不动摇,坚持陛下改良制度的思想绝不动摇。并且发出了赤、裸、裸的威胁。任何人敢于动摇这两点,将毫不客气的打烂他的狗头。此文一出,天下震惊!
之前的各种妖风,随着陈燮的归来和一份檄文,戛然而止。他们是因为陈燮的文章写的好么?呵呵呵,真这么想就是蠢了。他们害怕的是山海关的军队,害怕的是停在海面上的舰队,害怕的是进入南京的军队。害怕的是,陈某人再现襄阳大屠杀。
得知陈燮归来的消息。原本沉默不语的辽东、江南、山东三省督抚,先后上奏京师,附和陈燮的论调,京师之内,一直比较沉默的内阁,也开始发布一些消息。比如,陛下无恙之类的话,翻腾了小半年的大明。突然安静了下来。唯有驿道上的快马在飞奔,传递来往消息。
京师。紫禁城,王承恩在床榻边上,给朱由检念报纸,躺在船上的朱由检,突然流泪,含糊不清道:“思华回来了。朕撑下来了。”大病之后,被诊断没有多少生机的朱由检,居然意外的坚持到现在,不就是想等到陈燮回来么?诸多未竟之业,只能托付给陈燮去做了。
跪在榻前的太子朱慈烺。听到这话也露出喜色,但是看看歪嘴流涎的父亲,拿着帕子去擦了擦,眼泪忍不住就往下掉。边上的周皇后,田贵妃等人,也在抹眼泪。就算是皇帝又如何,生病之后起不来了,整个朝廷都在紧张之中,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出事了。
同样也是这个时候,大明朝新的内阁制度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就算没有朱由检,内阁正常运转。掌握披红权的内廷,一般的事情根本就不能拖,大事情才会拖一下,等到朱由检缓过来能说话了,再报给他听。这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承恩的态度,他的眼睛里只有皇帝一个人,只要朱由检还有一口气在,他就不会动摇。
储君的问题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关键还是辅政大臣的问题。现在这个内阁其实很不错了,但是朱由检还是要坚持等陈燮回来,再做决定。这就是一个态度了,将来太子登基,陈燮就是首席辅政大臣,就算不去内阁上任,他的地位也不在首辅之下。
陈燮这一路赶的很急,人到天津,等待这里的是王贲,草原上的事情基本稳定后,朝廷遍练新军,王贲被朱由检调了回来,负责新军之事。这个举动固然引起勋贵的不满,但是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也闹不出什么事情来。朱由检生病后,魑魅魍魉都出来亮相,关键时刻内阁首辅周延儒下令京师戒严,调新军进京,立刻把局面稳定了下来。
昨夜京师下了一场雪,等岸之时,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遮住了很多东西。辽东和江南调兵的事情,早就传进了京师,陈燮的强大在这一刻暴露无遗。内阁那帮人也不得不承认,陈燮就是大明朝局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不管在朝还是在野,大明都很难乱的起来。这不,人还没到京师,局面就控制住了,隐藏的暗流也停了。
“京师的情况如何?”陈燮一句废话都没有,见了面就问。王贲简练的回答:“一切如旧,有您在,乱不起来。”陈燮点点头道:“好了,我们立刻进京。”五百骑兵护卫之下,陈燮一行立刻上路,这季节在路上可不舒服,尤其是那些骑兵护卫,没多久手脚就僵了。
但是这个节骨眼上,也不顾的那么多了。陈燮也跟骑兵一样骑马,连夜赶路,一口气赶到京师,次日一早就出现在广渠门外。负责守备这里的将领,乃是登州旧将,见到陈燮,在城头上说了一句:“公爷,您还得再等等,小的这就派人去通报。”
陈燮笑着摆摆手,下了马,活动活动差不多冻僵的手脚,大家都是一人双马,不少人一停下来,就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摔的结结实实。一行人赶紧互相帮忙,拿出酒壶来一口,暖和一下。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城门打来了,屁股着火似得的吴直从里面出来,边走边喊:“我的活祖宗,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惦记着门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