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186节

明末疯狂-第186节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看来,孔有德这些叛军的叛乱好象有很大程度上应该怪罪于王道纯的背信弃义上。而孙元化后面的死,也是完全是被冤枉的。

    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历史学者的话好象有些道理。可看看王道纯奏章上疏言吧。

    ““贼rì以抚愚我,一抚而六城陷,再抚而登州亡,三抚而黄县失,今四抚而莱州被围。我军屡挫,安能复战?乞速发大军,拯此危土。”

    对于已经把背信弃义当成了家常便饭的叛军,王道纯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们接受招抚的诺言呢?

    以笔者看来,孔有德他们要求朝廷的招抚,最大的可能xìng也就是缓兵之计。等到叛军准备完备以后,他们肯定会再次叛乱的。这野心家的野心已经起来了,还妄想着他们再把自己的野心收敛起来吗?

    可是话反过来说,王道纯那种违抗朝廷政令,私自藏匿了诏书的举动也是该大加鞭挞的。王道纯个人的做法无论是如何正确,也不应该违抗朝廷的政令。这也就是现代的“保留个人意见,但坚决服从组织”这话的意思。

    要知道,可能在某件事上,真理确实是在个人的少数人这一边。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处在底下的官员的视角是狭隘的,他认为正确的事也是在局部方面的。而朝廷考虑问题往往是从全局考虑的。局部正确的事,可能在全局就是错误的事。而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如果都随着底下个人的意见乱来,那么怎么样保障朝廷的政令畅通呢?所以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明朝的政令传达和执行是如何的混乱啊!

    所以这么一来,孙元化和王道纯的奏章,就使得整个朝堂的争论是混乱不堪。

    主张招抚的官员就说:是王道纯他们这些违抗朝廷政令官员的举动,导致招抚叛军的不成功。只要派出合适的官员再次招抚,应该能够取得招抚的成功的。

    而主张围剿的官员就说:叛军两次三番屡抚屡反,显示出了叛军的狼子野心。因此,应该放弃招抚叛军的幻想,调集大军,把处在明朝内地心腹的叛军剿灭干净。

    但是由于周延儒的首要政敌温体仁还是保持着沉默,那些主张围剿的官员就因为群龙无首,得不到很好的组织。因此,在统一了思想的主张招抚的官员的众口一词之下,崇祯皇帝再次倾向了招抚,派出了招抚叛军的官员。

    这时朝廷就派出辽籍文官中官衔最高的张国臣前往招抚,而张国臣又一次受到了叛军诈降的蛊惑,他命令莱州城中的军民和各路援军不许擅自出战,以免破坏抚局。

第二百八十四章会战开始了

    ()    在接收到山东巡抚衙门的命令以后,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再次开拔,于崇祯五年的三月开始开往青州。而这个时候,加上随营的民夫,整支联军也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多人。

    “吴兄弟,你看这次朝廷招抚是否会成功啊?我们是打得起来还是打不起来啊?”

    现在在这支联军中,当然应该由官衔最高的刘泽清来指挥。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吴世恭也上升到了联军中的副将地位。

    虽然在这支军队里,有许多象燕定山那样的,比吴世恭官位高的,或者是平级的武官,但是在军队中也是很现实的。他们不光是要看武官相互之间的官衔,还要看武官手下的实力的。

    吴世恭手下的兵丁人数虽然少,加上辅兵才二千多人。但是吴世恭汝宁营的兵丁的马匹数量、盔甲和手中的兵器都是一流的。

    除此之外,吴世恭的那些兵丁都是身强体壮。而其他的那些明军,除了那些军将身边的亲兵以外,大多数都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造成了皮包骨头。哪里象吴世恭的那些兵丁身上都是肌肉满满的啊!

    要知道,人的身上如果没有了脂肪的积累,那根本就支撑不住长期的体力劳动。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吴世恭的兵丁和那种皮包骨头的兵丁来个三天的急行军。就根本不用交手,吴世恭的兵丁也能够把那些兵丁给拖垮掉。

    再加上吴世恭和刘泽清关系良好,所以现在有什么事,刘泽清总是和吴世恭是有商有量的。

    “那招抚会成功吗?”吴世恭没有直接回答刘泽清的问题,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你有个几万强兵,又屡战屡胜的,不想着割据一方,就想着接受招安受文官们的气啊?再说,接受招安又有什么好处啊?难道皇上会给你个国公、侯爵?如果那样做,那不是鼓励我们军将造反再接受招安嘛!”

    “话也不能够这么说!不接受招抚,难道孔有德他们想做流寇啊?那天下之大,就没有他们容身的地方了。难道他们不为自己考虑一条退路啊?”

    刘泽清的话,就反应了当时明朝官员中的普遍思想。因为大明朝已经建立了快三百年了,这zhōng yāng帝国和大明朱家王朝的思想已经是深入人心。对他们来说,就算是在明朝做个奴隶,也比到海外做个君王来的好。也根本不敢去想什么改朝换代的事情。

    可来自现代的吴世恭可是知道这世界之大的,于是他不以为然地说道:“你以为除了大明朝,天底下就没有其他地方了。那倭国你可知道?佛郎机人也是来自极西的一个大国。反正说这些你也不懂,就说一句,那孔有德他们就算是败了,他们从登州一乘船,天涯海角太多地方可以去逍遥啦。”

    “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孔有德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么他们的下场又会是怎么样的啊?不说秋后算帐的事。就算是不秋后算帐,那《水浒传》的说书你总听过吧!那宋江招安后的下场你也该知道吧!凭什么孔有德他们不知道这种下场啊?难道他们想往这死路里去钻?”

    听了吴世恭的话,刘泽清眨着眼睛眨了半天,最后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唉——!”

    “反正我们是做最好准备,做最坏打算吧!”吴世恭最后强调说。

    连吴世恭和刘泽清这样的粗鄙军头都明白了,孔有德那些叛军接受招抚的可能xìng是很小了,那么守在莱州城里的那些文官就更明白这个道理了。

    当张国臣命令城中的军民和各路援军不许擅自出战,以免破坏抚局以后。深知叛军本xìng的徐从治立刻派人趁夜潜出城,将一封奏章送到了běi jīng,阐明了战况,并请求皇帝不要再招抚,要全力以赴地围剿叛军。

    但这道字字泣血的奏章,竟然在首辅周延儒的示意下,被压了下来。以致于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么重要的一封奏章。

    可以这么说,明末的那些文官,为了自己的官位,为了自己的党派,就根本没有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当送走了满怀孔有德他们信誓旦旦地接受招抚的承诺的张国臣以后,叛军也再次做好了攻城准备,接着脸一抹,杀气腾腾地又向莱州城进攻了起来。

    而这时候的周延儒再也压制不住了,连有些主张招抚的官员都和周延儒有了意见分歧。这起码也要把叛军打败,解了莱州城之围以后,那么朝廷招抚那些叛军才会少支付一些不必要的利益吧!

    而这时候各地的援军也汇集青州,但由于山东巡抚徐从治被围莱州城,无人统一协调指挥援军,所以援军停顿不前。为此,朝廷再次任命兵部右侍郎刘宇烈为总督,全权指挥各路援军,而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京城神机营和五门红夷大炮,用以和叛军对抗。

    但这时候的周延儒又起了私心。那位总督大人刘宇烈也是周延儒的亲信。更为奇妙的是,刘宇烈也是个主抚的文官。好了,来了一个积极求和,不会打仗的文官来指挥军队了。

    可为了和平事业,刘宇烈确实积极。他来到青州以后,立刻汇合了山东总兵丘磊的八千人马和其他各地援军的一万一千人马,加上他自己从京营中带来的神机营,总共是二万六千兵丁,加上了七千多名民夫,共三万三千人马,即刻向着莱州城开去。

    顺便说一句,和吴世恭一同派遣出来的河南援军,山寨赵子龙江游击率领的两千人马,也在这支军队中。

    刘宇烈是这么的心急。他根本不愿意等上那么几天,等着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到来汇合。因为这时候的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也只是距离青州城明军主力才三天的路程了。

    刘宇烈只是派人给了吴世恭和刘泽清下了这么一道军令,要求他们随后跟上。做为后军尽快赶上明军的主力。

    可是虽然刘宇烈的明军这样急速行军,但吴世恭他们的后军却因为已经在原地休整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再加上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有充足的粮食让兵丁吃饱,使得这么兵丁有了良好的体力。所以,吴世恭和刘泽清的后军行军的速度反而比明军主力快上许多。两军之间的距离最后也缩短到了两天的路程了。

    在三月二十八rì,在莱州城西五十里的地方,明军主力遇上了从莱州城分兵打援的,以孔有德为领军的叛军二万二千兵马。这时候的刘宇烈还想着以兵势压迫叛军招安。因此,他就下令全军扎营,不主动向叛军进攻。

    可叛军方面却完全没有给刘宇烈面子。他们根本不让明军扎好扎实的营盘,立刻展开兵力向明军进逼。

    而明军在遇袭后,急促之下也只好就地反抗。可要知道,在没有现代通讯条件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得力的基层军官层层指挥,一个指挥官根本没有可能把命令传递到几万大军的每一个人那里。

    而刘宇烈下达的扎营和作战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命令又造成了明军混乱。而仓促之下,明军的兵力也根本没有完全展开。

    可是总督大人刘宇烈却不明白这些基本的军事原理。他还以为着自己人多,那总打得过那些人少的叛军呢。刘宇烈仿佛感觉到自己戴着文士冠,摇着鹅毛扇,一副山寨版的诸葛亮,指挥若定的模样了。

    不过两军相遇的时候已经接近了黄昏,双方都并不愿意进行夜战,所以在短暂战斗以后,两军都主动撤退,就地扎营。

    这天的接触战,双方的损失都不大。因此,刘宇烈就认为叛军的战斗力不过如此,所以他对以后的战斗也更有信心了。

    因此,当第二天清晨叛军用过早饭以后出营列阵,刘宇烈也毫不畏惧地地下令明军主力出营对阵。

    三月二十九rì,会战正式开战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就地扎营

    ()    从会战一开始,刘宇烈指挥的明军主力就陷入了慢一拍的节奏。

    总督刘宇烈一开始根本没有感觉到叛军要出营列阵。

    其实在古代,判断一支军队今天是否会出营打仗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看清晨敌军营地里的炊烟。如果敌军的炊烟出现的比平常时间早,炊烟的数量又很多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敌军今天要出营和自己作战了。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兵丁们在打仗前,总是要吃顿饱饭吧。当然,这个现象也反映出另外一个情况:在古代的打仗中,除了那些少量的jīng兵以外,军队中普通的士兵在不打仗的rì子里是很难吃饱的。军队也不会供应给他们足够的饭菜的。

    而这一点,几乎就是明朝当时打仗的常识。但是文官出身的刘宇烈可能翻过几本兵书,但这种兵书中不会记载的军事常识,刘宇烈是根本不懂的。

    可是刘宇烈不懂,他所带的那些武官中,总有人懂啊?但是刘宇烈带着的那些可是一批明朝的高级武官啊!

    对于那些武官来说,打仗的事他们不一定全懂,可官场上的事都是门清。有哪位会不开眼向刘宇烈说:“看你不懂,所以我告诉你。叛军用完早饭以后就要出营来战了。所以我们也要抓紧时间用早饭,尽快排兵布阵吧。”

    这不是**裸地当众打总督大人的脸吗?难道不怕总督大人事后算帐,把自己用作炮灰啊?还是等着哪位愣头青先出面与总督大人分说吧。

    可是事实证明,那些明朝的武官素质很高,没有一位是愣头青,他们都是聪明人。所以直到刘宇烈看到叛军出营,展开队伍列阵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地立刻下令让明军出营列阵。

    可这么一来,明军的大多数兵丁都只啃了几口干粮,有的甚至都没有吃一口早饭,就这么饿着肚子开始打仗了。

    与我们以往想象中不同的是,在明朝,这种正面的会战,战前的军队展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只要想一想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仪式吧。就这么几千名运动员,都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而现在明军和叛军两方,都各有几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