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北宋小厨师 >

第475节

北宋小厨师-第475节

小说: 北宋小厨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下之意,就是可能有些人吃不到。

众人一听,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都发挥出阿q精神,均想,就算不吃,看看也好。

忽听得一人道:“这话待会再说,快将罩子揭开吧,好让我等一饱眼福。”

李奇寻声望去,见宋徽宗、高俅等人都来了,忙拱手欲打招呼,可是这话都还没有出口,宋徽宗就道:“快点揭开罩子吧,我可不想再等了。”

皇上都发话了,李奇也不敢再吊胃口了,讪讪点了下头,然后朝着吴小六和陈小柱打了个手势。

吴、陈二人点了下头,一人拿着两块冷帕子放在双掌上,然后才伸手端起那铁罩子,这刚一露出一条缝来,但见一股浓浓的白色雾气冒了出来。

当二人完全将铁罩子移开以后,铁罩下是一团白雾,烟雾缭绕,完全看不到其它的东西,忽然一阵奇香随着白雾弥漫开来。

宋徽宗、蔡京等人均是一震,面面相觑,同时张开嘴,正欲说话,忽听得高衙内那厮猛然叫道:“桥,桥。”

语音中饱含震惊。

宋徽宗等赶紧转头望去,只见白雾中一座拱形大桥若隐若现,略有白光闪烁,恍如梦境,与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可谓是不谋而合。

众人皆是震惊不已。

ps:由于明天有一个发小搬家,所以我今晚凌晨就得过去帮忙,通宵达旦是必须的,据说是为了增加什么人气,我不是很懂,估计也就是聚众赌博,明天中午还得喝喜酒,估计是没有时间码字了,所以我今晚会赶紧码出一章来,不过大家请放心,字数绝对不会少。应该会在凌晨时分发的。。。

第五百八十一章诗中美味

过了片刻,白雾渐散,却又宛如半夜雾起之时,月光轻轻洒落下来,朦胧之中,如临仙境。那一座拱形大桥也渐渐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众人均是睁大双眼,连眼都不敢眨,生怕错漏任何一个细节。

但见一座白色拱形大桥几乎横跨了整辆木车,桥面虽不平坦,但是却洁白如玉,就如同一块块白玉铺垫而成,桥的两侧呈现金红色,两侧护栏上,每隔少许距离就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白色珍珠”,这些“珍珠”在经过与雾气的缠绵后,更显娇艳动人,方才那点点白光正是从这些“珍珠”散发出来的,从桥头至桥尾,不多不少,正是二十四颗“珍珠”,与那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配合的真是恰到好处。

“桥”下是一个椭圆形盘子,平时做菜,菜一般都是在盘中,但是李奇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偏偏特立独行,正座拱形大桥横跨盘子两侧,连边都没有挨到。

但见盘中盛着少许乳白色浓汤,宛如从桥下淌过,白色的“珠光”散落在浓汤上,星光点点,另外,浓汤中还竖立着三个“立柱”支撑着桥身,此立柱正是鱼头所作,中间一个最大,两侧的略小。

而桥四周有青菜点缀,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众人似乎都被这奇景带入了诗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究竟是诗因菜而咏出,还是菜因诗而闻名,这在众人心里都很是矛盾。

其实不要说宋徽宗他们了,就连封宜奴、吴小六等人都看呆了,不错,他们几个方才一直都在厨房,也见过这座拱形大桥。但是当时看上去,却只是感觉做的很像,并没联想到诗句,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白雾的笼罩下,这气氛一下子就烘托出来了,着实令人惊喜连连。

李奇扫视众人一眼,嘴角挂着一丝若隐若无的笑意。

其实这道菜要是放在他穿越前去让他做,他或许还做不出来,因为那时候的他厨艺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直至上次四国宴,在河鲀缺少的情况下,他领悟到了何谓想象中的味道,这才让他突破了这个瓶颈。人的思想是没有极限的,既然味道是能想象出来的,那么也就是说厨艺也是没有极限的。

这道菜他也还是第一次做,其中步骤也全是他想象出来的。

众人的表情已经很诚恳的告诉他,他再一次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好。”

宋徽宗忽然大叫一声,赞道:“此真乃巧夺天工之作啊。”

众人幡然醒悟。纷纷为之叫好,真心觉得这道菜仅仅是看一眼,那便足够了,这可不是什么阿q精神。

李奇朝中众人拱手道:“多谢各位捧场。多谢各位捧场。”

蔡京哈哈道:“若想让我等来捧场,那也得有真本事才是。”

众人登时哈哈大笑起来。

宋徽宗、蔡京几人又再围了过来,仔细观赏着这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

“啊!”

忽然,一声惊叫平地响起。只见高衙内用颤抖的时候指着盘中,颤声道:“人………人………。”

众人忙定眼望去,只见浓汤中。竟然还有一道人影,朦朦胧胧,如同水中倒影,又仔细一看,只见那倒影似乎正站在桥上吹箫,众人下意识的抬眼往拱桥上望去,见桥上并无一人,此番奇景却又给这一道菜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

“奇了。真是太神奇了。”

左伯清是一个劲的摇头称奇。

就连秦夫人也不禁满脸兴奋之色,轻轻念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中景色,景中诗意,妙,妙,真是太妙了。”语音中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他对这道菜的喜爱之情。

宋徽宗恰好听得真切,忽然眼中一亮,哈哈道:“王侄女若是以‘诗中景色,景中诗意’为上联的话,我倒是想到一下联。”

秦夫人一愣,随即颔首道:“还请大官人赐教。”

宋徽宗微微一笑,道:“我这下联就是,画里美味,味里画境。”

众人一听,心中不解了,这上下联究竟有何联系?

秦夫人听得也是黛眉轻皱,不知其中缘由。

李奇苦笑的摇摇头,暗道,你们这些人呀,品个菜都得先念几句对联,老子真是服了,看来这是宋朝没错了。

“妙。大官人真是对的妙极了。”

蔡京现实喃喃自语几句,忽然又大声叫道,语音中尽显兴奋之请,没有丝毫的做作,绝对是发自肺腑之言。

白时中、高俅等人听罢,先是一愣,然后也是大呼妙极。

其余人一瞧,心中更是好奇。

高衙内这个二愣子道:“爹爹,你们在说什么啊?”

高俅笑而不语。

蔡京大拱手道:“大官人此下联真是对的妙极了,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与李奇上次在四国宴做的那道日月争辉,气吞山河的确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宋徽宗登时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一听,这才想起上次李奇那道惊世之作,他们虽然都没有见过,但是也曾耳闻李奇在四国宴上以菜作画夺得金刀厨王的称号。

秦夫人的上联说的是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而宋徽宗则是用那一道日月争辉,气吞山汉的画境对之,以菜对菜,以画对诗,更难能可贵的是,双方都未提及菜式,只有晓此理,才能明白这上下联的真正含义。

秦夫人偷偷瞥了眼李奇,后者正巧也带着一丝狡黠的目光望过来,秦夫人见他满脸得意之色,轻哼一声,将头撇了过去。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李奇的心情。

“咦?这是河鲀的鱼头?”

左伯清忽然说道。

宋徽宗定眼一瞧,登时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我方才闻到那一阵奇香是如此的熟悉。原来是河鲀鱼的奇香。”

蔡京忽然道:“是不是老朽眼拙了,老朽怎看这桥面是用鱼骨铺成的。”

李奇笑道:“太师正是老当益壮,不错,这桥面正是我用十二根河鲀鱼的主骨铺成的,其实桥下还有十二根鱼骨,而桥身则是火腿肉做成的,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让火腿肉更加鲜美;二是要靠着这二十四根鱼骨固定住桥身,让它看上去坚固无比,而鱼骨两边的小刺已经刺入了肉身;至于最后一点么。自然是为了追求二十四的主题。”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宋徽宗等人频频点头。

这时,那迎春楼的邓春忽然道:“李师傅,你不是说不用河鲀做菜了么,为何今日又用上了这河鲀。”

操!你上次不是赢钱了吗?怎地还记得恁地清楚。李奇手往桥上那二十四颗明珠一指,道:“我之所以选择河鲀,全是因为它们。”

宋徽宗听得迷迷糊糊,索性不去想,道:“那你快于我等说说吧。”

“是。”

李奇微微颔首。随即道:“这二十四颗明珠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是用豆腐做的,而豆腐特色在于清淡,而我以为既然这道菜主打的是豆腐。那么就不应该破坏豆腐的特色,所有的材料都只能是辅助它,若是将其和鱼或者是火腿就放在一起蒸或煮,那么很显然的是。豆腐的味道会被鱼和火腿取代,大家根本尝不出豆腐的鲜美,可以说是被喧宾夺主了。但是光吃豆腐的话,味道再美也就是那样,必须得由其它材料辅助,所以我为了两者兼得,采取了蒸气入味法。”

左伯清皱眉道:“蒸气入味法?为何我从未听过?”

李奇笑道:“这是临时取得,左大哥当然没有听过。”

左伯清一愣,苦笑道:“原来如此。那你快与我说说何为蒸气入味法?”

李奇点头道:“我先是找一只最大的火腿,取一块肉下来,而后又在水中将一块完整的豆腐雕刻出二十四个小球,又找来二十条河鲀,去肉去内脏,然而下锅熬汤,待熬到一半时,取鱼骨,留鱼头,将鱼骨刺入火腿肉里,慢慢弯成桥型,再连同那二十四个小球一同放入冰窖中冰冻。最后,等鱼头汤熬好以后,我再取出冰冻的火腿肉摆好,将二十四个小球镶嵌上去,将浓汤灌入盘中,再将盘子放入桥底下,入蒸笼一同蒸。

而我又将蒸笼完全封死,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汤受热将会冒出热气,热气一旦遇冷又将会化为水珠,所以在蒸的过程中,浓汤不断变成蒸气,蒸气遇到冰冷的桥身,又在化成水煮依附在上面,而后又因为底下还在不断的加温,水珠就将会渗入在豆腐以及火腿里面。但是,普通的鱼熬成的汤,再由汤化成蒸气,其味道会变得很淡,如此一来,豆腐球即便吸入了蒸气,味道依然还是不够,但是河鲀鱼熬成的汤可谓之天下第一鲜,其中鲜味就不用我说了,所以我才会选择这河鲀鱼。

而火腿肉和鱼头汤的味道本来就都很浓,即便放在一起煮,也能达到了很好的融合,绝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若是紧靠着蒸气去入味,那很难尝出河鲀鱼的鲜味,而刺入肉身的鱼骨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当蒸气在鱼骨上变成了水珠,而水珠增加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如同将鱼骨与火腿放在一起煮一眼,鱼骨的鲜味也就渗入了火腿当中,火腿的鲜味也渗透到了鱼骨内。我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与书中不一样的是,书里说要火腿弃之不食,而我这道菜则是每一个地方都可谓之一道美味。”

李奇全盘托出,无疑一丝隐瞒,这道菜谁若想拿去做生意,那无疑自找不痛快,一准亏得裤衩都没得穿,就说那二十四条河鲀鱼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众人都听傻了,他方才见到这道菜就已经猜到做法肯定十分复杂,但是,这道菜的做法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唯有左伯清、蔡敏德二人听得是如痴如醉,心中暗自叫好,这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是配合的恰到好处,而且他们似乎也从中领悟到很多新的知识,登时是思如泉涌。

日。欢呼声在哪里?喝彩声在哪里?李奇说完见大厅内是一片寂静,静到他都能听到众人吞口水的声音了,扫视一眼,登时一惊,只见众人都**裸的盯着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连眼都不眨。

唯有一人不同,这人就是高衙内,只见他一副若有似的表情问道:“哎。李奇,那水中那美人倒影又是怎么回事?”

为何这厮想的永远与别人不一样。李奇一阵无语,道:“那是因为我在汤中放了一块雕刻好的细豆腐片。”他说这话的时候还瞥了眼封宜奴。

封宜奴也正好望过来,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其实这个点子是封宜奴想到的,她告诉李奇,玉人才是二十四桥的点睛之笔,若有桥没人,岂不是少了一份意境。

李奇想想也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他原本想直接雕刻一个豆腐像放在桥上面。但是如此一来,只要稍稍有一些震动,这“玉人”就会从桥上掉落下来了,要真是那样。恐怕这道菜就只能叫做玉人何处欲投河了。所以他干脆玩点比较有内涵的东西,用河中倒影来表达这一意境,而且这“玉人”正是依照封宜奴的原形雕刻而成的。

从某一种角度来看,可以说这道菜是他们两共同完成的。但是回头一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故事也是他们俩合作写的。

宋徽宗满腹赞词。却说不出口,因为他觉得任何赞赏对于这道菜,都太过庸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