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第4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一听,慌忙站起,急忙说道:“陛下,臣斗胆言之,将士立功,就应该犒赏,更何况是击毙了张献忠这等大功,若是不赏,只怕其他人也会寒心。”
天底下可不止一个义州兵,不说别人,杨嗣昌手下就好几十万。其实算起来,张恪算是老实的,这些年朝廷拖欠了大量粮饷,张恪都没要。如今是奉了朝廷命令,南下作战,他不能不给赏赐。
崇祯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谁让他是个穷鬼呢。
“温阁老,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这个……”温体仁沉默一会儿,说道:“万岁,臣真有一个办法,只是……”
“只管说就是了,哪怕错了,朕也不追究。”
“多谢圣上宽宏,臣就说了。”温体仁停顿一下,说道:“万岁,眼下有两个难处,一个是犒赏三军,一个是漕运,臣以为这两件事其实可以放在一起。”
崇祯眼前一亮,急忙问道:“爱卿是什么意思?”
“让义州兵去保护运河,总督粮饷就是了。”
不得不说,温体仁还有些功力,竟然憋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张恪他们惹不起,东南他们也奈何不了,索性就让他们狗咬狗,闹去吧!最好义州兵能把漕运弄通了,即便是他们弄到再多的银子也无所谓。就算办不出,张恪也不好意思管朝廷伸手了吧!
崇祯凄苦的小脸竟然露出了喜色,这个主意的确不错。
正在此时,有人前来禀报,说是兵部尚书陈新甲求见,崇祯心情不错,急忙下令,把他带进来。
见礼之后,陈新甲恭恭敬敬说道:“启奏圣上,巨寇张献忠已经与七日前,在阜阳城南被击毙。现有献贼余部还在周围作乱。臣恳请陛下犒赏三军,命令乔总兵加把劲,把南直隶的乱贼都给剿灭了。”
“嗯,哈哈,陈大人所奏,朕都知道了。乔福打得的确不错,赏他一个勇毅伯吧,兼任漕运总督之职,告诉他,只要吧东南的漕粮收上来,朕准许他截留军用。”
伯爵倒不算什么,毕竟张恪都封了王,而漕运总督可是大大的肥差,以往都是文官兼任,从来没有落到武夫的手里。
可是转念一想,也有道理,文官没法子,就只能用武将了。
“臣,遵旨!”
……
“大人,我们在衙门的签押房找到了这个,请大人过目。”
乔福接过来随便翻看几眼,全都是往来的信件,里面还夹杂着不少礼单。张献忠打下了凤阳,不少两淮,甚至东南的富商为了保证身家性命,商路安全,就只能送来礼物,张献忠也不客气,都照单全收了。
乔福看到这个,突然一拍巴掌,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片赞扬
“呵呵,好啊,有了这些东西,两淮的盐商就乖乖认输吧!”张恪微微咬牙,缓缓说道:“传我的命令,立刻颁布新的盐法,废除专卖!”
……
随着地盘越来越大,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多,相对偏僻的辽东已经不够施展。张恪将王府迁到了天津,并且任命刘少卿出任天津总兵,还下令筹建天津水师,保护海上商路。
其实东南停止供应漕粮,背后不光是东南的官僚和商人,他们还没有这个胆魄,张恪才是背后的推手。这样做不光能将崇祯的军,还能趁机废掉运河。
虽然大运河自从修成之日,就是南北交通大动脉,维系着庞大帝国的生死存亡。可是到了如今,缓慢低效的运河已经成了制约南北商贸的瓶颈。
河运相比海运,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安全。可是随着海船技术的进步,海上的航运已经相当安全,尤其是沿海航行,很多经验丰富的船长闭着眼睛都能做到。
之所以还长久的保留运河,不惜高昂的维护费用,一来是出于对海洋的恐惧,二来则是运河上下有百万船工,他们都指着运河活着,一旦由河运改成海运,他们就会失去生活来源,甚至会造反。
不过这些对于张恪并不是问题,不论多少船夫造反,都有把握压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张恪手上有庞大的海外势力,无论是种田。还是继续当船工,甚至经商发财,都有办法安置。有了更好的出路。只要脑筋正常,不但不会反对张恪,而且还会忠心拥护王爷。
果然,随着消息公布,天津越发热闹起来,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甚至京城的富商全都聚集过来。
原本的城中都不够住了,甚至要圈地建造新城。
而就在这时候,张恪又公布了另外一条全新的政令。那就是长芦盐场分区承包,废除以往的专卖政策,凡是取得开发资格的盐商,只要每斤食盐缴纳三文钱赋税。随便生产买卖。朝廷不得干涉。
“到底对食盐下手了!”
茶楼之中,聚集了数十位穿着华贵,珠光宝气的商人,他们有来自东南的,有来自辽东的,还有来自山西等地,如今全都聚集到了天津,向他们这样的人。还有数百位。
“呵呵,若是知道了王爷的新政。只怕天底下十之**的商人都要赶来啊!”说话的是一个吨位在三百斤以上的大胖子,此人正是黄德禄。
他算是最早和张恪打交道的晋商,范永斗等人被干掉,黄德禄侥幸活了下来,从此之后,他彻底改弦更张,紧跟张恪的步伐,再也不敢有别的幻想。
在他的对面,则是坐着包士卿。
几年时间下来,他已经俨然东南商界第一人,人也发福了,只是一双黑亮的小眼睛,光华四射。
“黄兄,我早就说过,王爷雄才大略,光是改河运为海运,还不值得王爷费这么大的劲头,甚至把老巢都搬过来了。看王爷的意思,日后天津就成了北方的中心了。”
黄德禄一口喝干了茶水,眯缝着小眼睛笑道:“那还用说,有海运便利。再加上食盐,要不了几年,天下的财富都要聚集津门了。”
黄德禄说着,嘿嘿一笑。
“包老弟,你是王爷的心腹,老哥想和你打听点事情。”
包士卿笑着一伸手,“老兄请讲。”
黄德禄看看四周,压低声音,问道:“老弟,你说这盐场背后有没有什么门道啊?难道以前的窝本,灶户,分区卖盐啥的,全都没了?”
包士卿微微一笑:“老兄,你是想问这些东西能不能转到你的手里吧?”
一语道破心思,黄德禄倒是不怎么在乎,笑道:“要是能有不更好吗!”
“肯定不会有了。”
包士卿叹道:“其实我也没有想到,王爷的手笔会这么大,直接将延续一千多年的食盐专卖给废除了,真是霹雳手段啊!”
其实张恪早就对盐商垄断暴利非常不满,他们造成的结果就是朝廷收不到税,老百姓吃不到便宜的食盐,只是肥了中间的一群豪商和官僚,极端不可取。只不过这些盐商和晋商一样,实力雄厚,在朝廷有太多的代言人。
而这一次东南截断漕粮,也有他们的影子,不过是想借机推高物价,捞取暴利。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料到,张恪剿匪是假的,而真正的目标却是他们。
东南的海商归附了,晋商被慑服,也就剩下一帮盐商,正好到了处理他们的时候。
新的盐法将长芦盐场划分成诸多小块,每一块盐田作价十万两,公开拍卖,凡是买下盐田的,就能组建公司,生产食盐。
按照生产数量,缴纳税赋之后,就可以运到各地销售,什么限制都没有。
黄德禄早把张恪的盐法读了好几遍,心中仍有不少疑惑。
“包老弟,光分了盐田,可是没有灶户,又怎么产盐啊?王爷就不怕产量不够,价格暴涨吗?”
“哈哈哈,黄兄真是多虑了,谁告诉你一定要有灶户才能生产食盐。其实两淮等地早就有盐田了,把海水引入挖好的池子,用阳光晒干就是了。虽然阳关没有烧火来得快,可是别忘了池子可比锅大,产量只会成千上万倍的增加,而且还省了柴火钱。”
“原来如此。”黄德禄点点头,突然疑惑道:“既然晒盐比煮盐好,那为何……”
“道理很简单,容易控制耳!”
包士卿笑道:“一大片盐田,谁也不知道产了多少,可是用锅子就容易多了,一锅多少斤盐,一天能煮几锅,一目了然啊。”
黄德禄经营多久的生意,一点就透。
“王爷果然妙法,只是如此一来,灶户恐怕就用不了多少了吧?”
“没错,所以王爷给他们安排了海外的田地,说起来灶户比一般的农户还要贫穷,食盐的利润都被两淮的那帮人吃下了。别看咱们都是新贵,论起底子,恐怕比不上他们啊。”
黄德禄瞥了包士卿一眼,心中冷笑,你就忽悠吧!
不说别的,光是包家手里的江南银行股份,加上地产,还有船队,少说在几千万两之上,两淮的盐商就算积累几辈子,也比不上。
“包老弟,你觉得王爷这个盐政可能有什么效果?”
包士卿微微一笑,抓起一块蜜饯,塞到了嘴里,含混不清地说道:“老兄,你可知道盐价是多少?”
“这个各地不同,有的贵,有的贱,不过最近几年物价飞涨,就算便宜的,也该有一百文出头吧。”
“嗯,老哥说的不错,按照我的估计,王爷的新政下去,盐价会降到二十文以下,甚至更便宜。”
“什么?”
黄德禄吓得从座位上窜了起来,浑身的肥肉直哆嗦。
“怎么会这么便宜?”
“呵呵,没什么好奇怪的。一斤盐的成本不到一个铜子,交三个铜子的税,扣除运费,最多也就六七文钱的成本,卖到二十文,那是把打点的钱都折进去了。”
黄德禄伸出肥硕的手指,算了算,顿时脸上写满了震惊。
五倍,足足五倍啊!
能便宜这么多钱,光是一个食盐,张恪就能得到多少穷苦百姓的支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谁能给大家伙带来实惠好处,就跟着谁。
大明的皇上天天收税,弄得民不聊生。而张恪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给百姓带来好处,到时候不用打仗,只要张恪一挥手,偌大的明王朝就会土崩瓦解!
哪里是盐政新法!
分明是挖大明的墙角啊!
黄德禄脸色不停狂变,手足忍不住颤抖,竟然吓得傻愣了。
“呵呵呵,老哥,咱们做生意的不要想那么多!”包士卿笑道:“我现在就琢磨着盐价降下来,老百姓手里就会有余钱。到时候他们要买更多的布,更多的瓷器,农具,能吃下一样,就是几百万,上千万两的生意。”
“是啊!”黄德禄重重坐在椅子上,摇头叹道:“只管挣钱就是,胡思乱想什么,该罚,该罚啊!”说着竟以茶代酒,连灌了三杯。
……
新的盐法公布了一个月,第一批盐田一举拍卖出去,所得白银二百万两。这些钱全都用来采购粮食,第一批漕粮从海上运到了天津,然后送到了京城。
过去的一段时间,京中粮价飞涨了五倍,勋贵,官员,商人,凡是有点本事的都囤积居奇,坐等物价上涨。
势头竟然比当年的东南还要闹腾,而崇祯有没有张恪的魄力,只能干瞪眼。当第一批粮食运进京城,物价应声而落,消息传到了宫里,崇祯几乎喜极而泣。
对义州兵,崇祯是既爱又怕,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一柄利剑,有什么难题都能解决,可是剑也有另外一面,同样会伤到自己。
颁布新的盐法同时,乔福连续查抄了十二户盐商大族,全都以勾结流寇的罪名砍杀,数千家人被贬斥为奴。
扬州城外,血染河水,连续几天时间,繁华的天堂都笼罩在血腥当中。无数的御史言官,地方官吏再也忍不住粗暴的做法,纷纷上书弹劾。
京里闹得热闹,可是地方百姓却不是如此,随着第一批低价食盐的到来,质疑义州兵的声音瓦解冰消,只剩下一片赞扬!(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 剑指荷兰
时光飞快,进入了崇祯六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除了还在不断闹腾的流寇,最令大明百姓感到神奇的就是一直居高不下的食盐价格竟然雪崩一般降了下来。
普通的农民干活多,出汗就像是流水一样,吃的盐自然就多,平均一个人一年要十斤食盐,算起来差不多要一两银子。
一个普通百姓,耕种一年,除去了各种税赋田租,再扣除口粮,都剩不下一两银子。那该怎么办呢,盐不能不吃,不吃盐就没力气干活,就只能从口粮上打算盘,干活的时候,吃点干的,不干活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