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枭 >

第254节

大明枭-第254节

小说: 大明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冲了三次,三次都是留下大片伤亡无功而返,在新式火铳密集的火力下,英勇善战的陕西军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样,一捅就破,都让李定国、孙熊等人打出了信心,一个个跃跃欲试,不时请战,不过陆皓山一直按捺着不让他们出动。

    为此,孙熊早就老大不爽了。

    陆皓山摇摇头说:“孙熊,这不是怕,而是外敌当前,自己人打自己人有什么值得光荣的,有本事打鞑子去,要是我们自己人跟自己人火拼,最后便宜的就是那些鞑子。”

    众人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个道理大伙都懂,一家人有矛盾,关起门打架是自家人的事,输赢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有人想趁乱占便宜,那就不能容易了。

    “报,大人,城外的官军拨营后撤,目标未明。”正在说话间,突然有士兵前来报告。

    哦,有这事,陆皓山忙登上城墙外看去,果然,只见那些士兵正在有条不素地收拾营帐,整然有序后撤,很明显,崇祯在封赏自己的同时也给洪承畴下令,让他退出四川,执行别的任务。

    横行狼、满天星这些只能一般的贼匪,而逾百股贼匪中,现在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最活跃,也最有势力,该剿的还是要剿,在四川留着没用,大军每天人吃马嚼消耗很大,还不如拉出四川继续围剿其它人。

    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陆皓山长长松了一口气,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派了不少斥候严密监视洪承畴等人的动向,防止洪承畴有什么阴谋。

    虽说可能性不大。

    五天后,陆皓山接到洪承畴率着全部退出四川、回到陕西继续剿匪的消息,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下,把李定国和孙熊留在前线,分别镇守剑门关和紫天关,叮属他们看好门户,这才率队回成都。(未完待续。。)



353 崇祯十三

    有秘密武器、手里有十多万精兵、再据有四川的天险,陆皓山的翅膀终于硬了,不但抗旨不遵,还公然索官,这可是大不逆的大罪,朱重八有命,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惜,偏偏少了一个“不低头”。

    陆皓山遇到一个好时机,小冰河肆虐让大明国力受损,内有暴民作乱外有后金肆虐,可以说顾此失彼,这样让陆皓山顺利割据四川。

    按李念的山川棋盘论,凡占据四角山川险要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业,但能否成为统一大业,那就看天时地利和个人修为,割据四川,陆皓山终于踏上最坚定的一步。

    虽说称霸,但陆皓山还是以臣子自称,不称霸、不裂土为王,给大明王朝留下最后一块遮羞布,这样崇祯也只能装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陆皓山折腾,两者形成一个默契:陆皓山表面对大明朝言听计从,而崇祯对四川事务也采用放任的态度,对陆皓山所举荐的人也也一一批准。

    崇祯这样好“说话”,除了陆皓山强大的实力外,也与局势的变化有关,起义军在汉中栈道地区时误入险路,那地方山高路陡,人烟稀少,出口被官军守得像铁桶一般,根本冲不出,祸不单行,连下二个多月的阴雨,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弹尽粮绝,无奈之下派人偷偷贿赂陈奇瑜的左右诈降成功。

    大明王朝的天真再一次错失一个把义军剿灭的绝佳机会,渡过这次危机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再次揭竿而起,从此义军开始在大明更多地地方留下足迹,先来个轰轰烈烈的荥阳大会,然后又继续兵分多路,牵着官军的鼻子到处流窜,以扫地王、太平王为首的义军还攻下中都凤阳。放火烧毁了皇陵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龙兴寺,就是皇帝的祖坟也挖了,扬言断了“老朱家”的龙脉,给崇祯为首的大明王朝极为沉重的一击。

    崇祯自然是怒火冲天,下令对义军更加疯狂的围剿,这也成就了洪承畴,这位原职为是陕西三边总督,因为剿匪得力,一步步升职加官,现在已经升为兵部尚书了。

    这是老朱家的传统。对百官刻薄已经成了传统,说贬就贬、说换就换,就以兵部尚书为例,没几年的功夫,就先后有张风翼、张缙彦、张鹤鸣、洪承畴等,他们有的因剿匪不力、有人成了替罪羊、有人则是出气筒,官员的更替过快,从而看出明朝官场的不稳定性,也看出军情的凶险。

    后金的皇太极也在磨刀霍霍。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天聪新政”。还继续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设立理藩院管辖蒙古等地事务,不断地积攒力量。继续对大明虎视眈眈。

    对大明来说,这是一头打不死的老虎,虽说在它“幼年”对它进行奴役,让它充当打手和炮灰。可是虎就是虎,永远不能把它当成狗,等它壮大了筋骨、磨利了爪牙。它就成了大明的恶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舔好伤口,又一次次带给大明更大的伤害。

    这对陆皓山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也是陆皓山和崇祯处于一个难得的蜜月期,陆皓山不称王不裂土、不包庇贼匪、表面大明执臣子之行,崇祯对四川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就是有心干涉也是有心无力。

    外面打得多热闹,陆皓山只是作一个旁观者,集中精力发展四川的生产和民生,还利用独特的位置,垄断茶马交易,用茶叶和中原丰富的器具和蕃人进人贸易,用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和蕃人交易牛马羊等物,牛可以用作耕种、马可以用作强军、运输,羊可以补充粮食的不足,值得一提的,万儿沙万户长普布在陆皓山的扶持下,变得越发强大,而陆皓山也与普布结成同盟。

    外面乱成一团,而陆皓山在四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经营得有声有色,实力不断扩大。

    当然,发展军事是重中之重。

    作为四川都指挥使兼四川总督,陆皓山就是四川的无冕之王,手执兵权的他在改革上可以肆无忌惮地推行,在兵员上,陆皓山直接废除了卫所制度,把守耕结合、自给自足的卫兵变成职业军人,注重配合和训练,还四处征集优秀的工匠,把他们集中起来,鼓励他们打造出更好、更优秀的兵器,除此之外,还肩负把陆皓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当然,火器类的发展是重中之重,陆皓山设立军器坊把工匠都编入其中,却把设立的火器坊独立于军器坊之外,直接对陆皓山负责,劳苦功高的徐祥自然掌管火器坊,现在的他就是所有将士眼中炙手可热的火器总管,谁想要好枪好炮,都得他点头同意,以致不少将领一看到他就像看到一个大美女,口水都流下来。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好像弹指之间就到了崇祯十三年。

    外面峰火依旧,百姓那皱起的愁容依然没有展开,对老百姓来说,每天讨论得最多的是某某造反了、某地又遭祸害了,祸害的不是兵就是贼、那个叫皇太极的家伙在二年前,也就是崇祯九年把后金改成大清,满清正式成立,把八旗扩展多了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实力更加雄厚等等,而私下谈得最多的是,怎样去四川。

    对他们来说,只要进了四川就能过上吃饱穿暧的好日子。

    五年,宝贵的五年,在五年的时间里,陆皓山并没有闲着,而是用五年的时间把四川按照自己的理想改了一遍:剿清大小匪患、安插亲信把四川捏成一个整块,增加自己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发展经济、训练士兵,在李念、唐强等人的帮助下,四川可以恶劣的环境下逆流而上,经济和生产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土地改革极大的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仅仅用了五年,四川的街上没饿俘、老百姓家中的米缸中也有了余粮,老百姓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一天比一天笑得灿烂。

    四川也就是了大明老百姓眼中的“天府”。

    陆皓山一向注重吸收人才,四川经营好了,很多人慕名来投靠,不过陆皓山规定,必须有过硬的一技之长才能接收,这样吸收了大量的人才。

    曾经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变成四川总督,成为四川的无冕之王,当初身边的亲信都飞黄腾达,像唐强、赵功常、李定国、孙熊、老丈人等人不用说了,不是将军就是卫指挥使,那赵氏一族当官的都有十几个,就是当年在江油的老班底,像张云辉、曹虎这些人也得到提拨和重用,这也算是“从龙之功”吧。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李念,当年他是陆皓山的军师,现在还是一个无品无阶的军师,虽说陆皓山几次要给他官职可是他都拒绝对了,在外人看来这是愚不可及,但在陆皓山看来,这个李念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只要得到自己的信任,要什么没有?

    事实上,陆皓山对李念也非常看重,设在四川总督府中的书房是陆皓山办公的地方,任何人没有陆皓山的同意不能随便进入,这个堪称四川官场中枢的地方只对一个人例外:李念。

    李念可以不经过通报,随时进出书房。

    这天陆皓山正在书房内看四川各地送上来的密报,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很快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学生见过东翁。”

    不用抬头,陆皓山也知是李念到了,一边批示一边说:“李先生,坐吧,找我有什么事?”

    多年的宾主关系,二人对那些礼仪也不在乎,没人的时候相处都很随意。

    李念笑着说:“回大人的话,蜀王又来捐献了,那秋粮还没有进仓,就派人送来五千石粮食劳军,还有不少野味,比那些租户交租还要准时,哦,对了,他还派人送了请帖,学生大胆,已经替东翁推了。”

    “推吧,也懒得和他委以虚蛇”陆皓山笑着说:“去年还说要打把郡主嫁给本官呢,可惜长得一般,哈哈哈。”

    陆皓山掌握四川,没有和崇祯撕破面皮之前,那些分封在四川的皇子皇孙暂时不能动,每人敲了一大笔,再把王子王孙分封的田地征走大半,为了自保,这些王子王孙想方设法讨好陆皓山,生怕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东翁高见。”

    “好了”陆皓山摆摆手说:“李先生,这次找本官,不会是为了这点小事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蜀王在陆皓山割据四川前还算一号人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他的存在不过是一种象征,四川的大小官员也没人当他是一回事,李念也不会为一件小小的事找自己。

    能让李念亲自出动的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李念闻言面色一整,一脸凝重地说:“东翁,据我们眼线得到确切的情报,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因与李自成有隙,现在已移师向我四川,图谋不轨。”(未完待续。。)



354 诱敌深入

    要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蝴蝶效应这个道理陆皓明白,事实上也看到这种效应,也许少了四川这个稳固财政收入和兵源输出地,大明朝比原来历史轨迹衰落得更快,各路义军进展神速,本应崇祯十六年才稳固地占领湖南和江西袁州、吉安两府的张献忠在崇祯十三年就完成了这个创举。

    不仅是占领,还建立了政权、委派官员管理,可以说前程一片光明,可是,有人比张献忠混得更好,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李自成,歼灭了孙传庭部后,挥军席卷西北,兵强马壮,人才济济,而张献忠偏偏和这位实力比自己雄厚的“李大哥”不和,自然要早作打算。

    于是,四川的地形和富饶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张献忠是一个务实的人,说干就干,率着手下倾剿而出,向四川进军。

    因为张献忠的嗜杀,历史上留下“湖广填四川”的说法,那就是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得七七八八,四川都没什么人口了,于是清政府不得不从湖广调人口进川发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可不可信陆皓山也没法深究,现在也没法深究。

    一是这事还没有发生,二是这事永远也没法发生。

    四川易守难攻,历史上说张献忠割据四川那是因为四川有很尖锐的矛盾,摇黄十三家作恶和百姓兴起打衙蠹运动极大消耗了官军的力量,明四川按察使佥事张一甲形容大西军“势如破竹”时说,川非无兵,为摇黄折尽”,可惜,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通过张锐,陆皓山用以毒攻毒的法子,一举把摇黄十三家这个大毒瘤一举铲除。经过五年的努力,四川可以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经过明末那些苦日子,老百姓对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极为珍惜,拥护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人反对?

    陆皓山冷笑地说:“洪承畴携着二曹率领精兵都攻不进,不知这个八大王哪里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